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152-2156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在我国规模化猪场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情况,本试验对2017年全国20个省市疑似HPS感染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PCR鉴定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6 287份样品中共分离出563株HPS,分离率为8.42%。对其中115株HPS进行分型,得到血清型1型7株、2型2株、4型26株、5/12型38株、6型1株、7型2株、9型1株、10型1株、13型7株、14型16株、15型1株,未定型13株,可见4型、5/12型和14型HPS为我国规模化猪场中主要流行血清型。在HPS感染病例中,HPS单纯感染占比为57.93%,其与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最易混合感染,比例分别为17.47%和10.34%。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HPS对氨苄青霉素和强力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55.56%),但对多黏菌素B、氟苯尼考、头孢类较为敏感,其中89株受试HPS均对多黏菌素B敏感,可见多黏菌素可作为对抗HPS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
旨在明确副猪嗜血杆菌(HPS)临床分离株分离部位的组织分布,进而探讨其血清型和基因型的流行分布特点及相关性,为猪格氏病(Glässer's disease)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临床分离鉴定的89株HPS,利用PCR技术鉴定血清型,统计各血清型HPS在不同分离部位的菌株分布数量;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序列类型(ST)鉴定分析、位点多态性分析、BURST分群统计和UPGMA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89株HPS临床分离株共鉴定出9种血清型(1、2、4、5、7、11、12、13、14)以及未定型(NT),血清4、13、7和5型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比28.09%、22.47%、13.48%和10.11%,有64株HPS分离于肺,占比71.91%;24种ST型,ST267、ST268、ST387和ST365为优势基因型,分别占比26.97%、21.35%、8.99%和5.62%,每个基因位点存在3~1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从3(g3pd)到71(6pgd)不等,BURST分析中划分为2个单个ST型和11个克隆群(CC),UPGMA系统发育树被分为4个分支,优势ST型处于2、3、4三个分支中,均对应具有毒力血清型的HPS分离株。HPS临床分离株流行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元化,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同时,ST型与血清型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且与HPS临床致病力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某规模化养猪场感染和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HPS)菌株的耐药性、血清型及基因型,本试验自该猪场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病猪的不同组织样品中分离到6株HPS菌株,通过细菌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PCR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对分离株进行鉴定;进而鉴定分离株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最后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RAPD基因分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自病猪不同组织脏器中分离鉴定了6株HPS菌株,体外培养具有典型"卫星生长"现象;生化试验结果符合HPS反应特性;PCR均可扩增出821 bp的HPS 16S rRNA基因片段,且序列与HPS一致。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而对喹诺酮类、磺胺类、林可霉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HPS分离株均为血清5型;RAPD分析显示HPS分离株与15个血清型参考菌株可分为4个基因型。本试验结果为HPS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2013年~2017年从河南及其周边省份的2445个病例样品中分离出531株副猪嗜血杆菌(HPS),总分离率为21.70%。通过PCR分型方法和KRG琼脂扩散分型方法对其中217个分离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河南及其周边省份流行最广的HPS血清型为4型(62株,28.57%),其次是5型(38株,17.51%)、12型(26株,11.98%)、13型(18株,8.29%)、7型(16株,7.37%)和14型(12株,5.53%),以及少量1型、2型、3型、8型、10型、11型和15型,未鉴定出6型和9型,未能定型的有24株(11.06%)。不同组织的分离结果显示,肺脏HPS的分离率最高,为21.51%(526/2445);其次是心血占18.75%(439/2341)和脑18.21%(57/313),淋巴结、关节液及肝脾中HPS的分离率均在10%以下。2013年~2017年,不同年份的HPS分离率介于18.12%~30.31%,不同月份的分离率介于15.64%~29.66%,其中夏季的分离率最低,冬季最高。HPS最常见的共感染菌是链球菌,占所有共感染病料样品的40.76%(128/31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占30.89%(97/314)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占13.69%(43/314)。以上结果表明,近年来HPS在河南及周边省份猪群中仍广泛流行和致病;4型仍是最流行的血清型,但5型流行明显下降,7型和12型分离率明显上升;结果还表明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与其它病原菌的共感染情况非常严重。本研究对近年来HPS流行情况与规律、血清型分布及其协同感染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为客观评估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为了调查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流行血清型 ,从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的 33个猪场采集 32 1份仔猪黄、白痢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和生化鉴定 ,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 30 2株 ,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 2 76株。对 11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 15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发现分离菌株对 15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青霉素 G对其完全没有抑制作用 ;先锋霉素 抑制作用最强 (97.3% ) ,其次为呋喃妥因 (78.6 % )、痢特灵 (71.4 % )、环丙沙星(6 8.8% )、诺氟沙星 (6 5 .1% )。 112株菌中 ,有 4 7种耐药谱型 ,多数为 6耐以上的菌株 (80株 ) ,占供试菌株的 71.4 %。应用微量平板凝集试验 ,对分离的 2 76株致病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 ,鉴定共有 72种血清型 ,其中优势血清型 10种 ,占能定型分离致病菌株的 5 3.7%。  相似文献   

6.
《养猪》2020,(5)
为分析湘潭县健康猪群副猪嗜血杆菌(Hps)隐性感染情况,研究于2019年4—9月对湘潭县某生猪屠宰场采集的120份病变肺脏进行细菌分离,对疑似Hps进行血清型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共在27份肺脏样品中分离得到Hps,分离率为22.5%,其中分离血清型4型、5型、1型和不可分型菌株所占比例分别为40.74%(11株)、25.92%(7株)、18.52%(5株)和14.81%(4株),分型菌株占85.19%(23株);27株流行菌株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诺氟沙星等高敏,对庆大霉素和四环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  相似文献   

7.
副猪嗜血杆菌分型血清制备及其四川地区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4-29
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动物研究所购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15个血清型的标准菌株制备免疫原,采用皮下注射与耳缘静脉注射免疫原的方式免疫健康雄性家兔,免疫结束后采集心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进行特异性与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显示血清特异性良好,抗体效价均达到1∶8以上,用于田间分离株的血清型鉴定有良好效果。本实验室于2014年从四川22个市区80个猪场中共采集498份病料,498份病料中共检出80株HPs。采用琼扩试验对80株HPS进行血清型鉴定,所分离的80株HPs中血清4型占28.75%、5型占35.00%、12型占6.25%、13型占7.50%、15型占1.25%、不能分型的菌株占21.25%,结果表明:血清型4、5、12、13为四川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8.
为在临床诊断中快速鉴定副猪嗜血杆菌(HPS)血清4型和13型等优势流行血清型,分子血清分型方法较常规的基于特异性抗血清的血清分型方法更加准确和高效。根据HPS血清4型脂多糖合成蛋白基因wcip4和血清13型糖脂转移蛋白基因gltP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建立了简便快速鉴定HPS血清4型和13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HPS血清4型或13型参考菌株检测为阳性,而其他HPS血清型参考菌株及19种其他细菌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在25μL反应体系中,HPS血清4型和13型基因组DNA检测限分别为1 pg和2.5 pg。对已知血清型的22株HPS临床分离株检测结果显示,13株血清4型和5株血清13型分别检测均为阳性,而其他血清型分离株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可用于HPS血清4型和13型的快速鉴定,有助于HPS优势流行血清型的快速调查及疫苗防控。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徐州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性。采集徐州周边猪场病料和样本117份,经分离纯化、PCR鉴定得到102株大肠杆菌。经血清型鉴定,致病性试验和耐药检测,O抗原血清型检出79株,分属18个血清型,其中O15、 O45、O78、O138 4种血清型分别占已定型血清菌株的17.7%、11.4%、13.9%和12.6%,合计占55.6%,为徐州周边地区优势血清型;强毒株25株,占O抗原菌株的31.6%,主要分布在O45、O15、O138 3种血清型;耐药率50%以上的药物多达17种,占到了临床常用药物85%,其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乳酸环丙沙星临床耐药尤其严重,高达80%以上。多重耐药菌株至少耐药12种以上,耐药谱型多达8种。研究表明,徐州地区猪源大肠杆菌检出率高,血清型复杂且致病性强,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结合本地菌株流行特点进行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猪场仔猪源大肠杆菌血清型调查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6,(3):27-32
从第六师五家渠市7个地区规模化猪场疑似仔猪腹泻病例中采集了361份病料,分离并鉴定其中335份病料的病原为大肠杆菌。采用26种主要大肠杆菌O抗原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 258株大肠杆菌可定型,分属17种血清型,其中O14、O65、O157、O24、O138为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四环素等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从14.93%~-97.01%不等,多重耐药从耐2到耐13。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猪场分离菌株血清型有所不同,同一地区猪场可存在多个血清型,不同地区可流行同一种优势血清型,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呈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1.
猪源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耐药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气单胞菌在我国猪粪便中流行情况及耐药谱,2017年3~7月从河南省4个地区,共采集370份猪粪样品,通过缓冲液蛋白胨水增菌培养后,使用添加有氨苄青霉素的气单胞菌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分离气单胞菌。可疑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比对进一步鉴定。微量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7种抗菌药物耐药谱。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1株气单胞菌,分离率为2.97%,其中豚鼠气单胞菌5株(占45.45%),杀鲑气单胞菌2株(占18.18%),中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水生气单胞菌和贝斯特润气单胞菌各1株(各占9.0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菌耐药率为100%,磺胺甲恶唑、氟苯尼考耐药率81.82%,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除了其中1株气单胞菌,其他菌株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磷霉素、恩诺沙星均敏感,各菌株均呈多重耐药性。表明我国健康猪粪便中携带气单胞菌,如果造成水源或者食物污染,可能有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感染的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化学分析和肉鸡代谢试验建立了河南省小麦养分含量与代谢能的回归方程。试验1:选取河南省11种不同的成熟小麦,测定概略养分含量和容重,分析养分含量变化范围。试验2:用小麦、次粉、麸皮、面粉按照总戊聚糖含量梯度配制人工小麦,再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人工小麦代谢饲粮。选取常规饲养的商品代罗斯308雄性白羽肉鸡进行代谢试验,分别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用全收粪法测定人工小麦代谢饲粮的表观代谢能(AME)、真代谢能(T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AME、TME、AMEn和TMEn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河南省小麦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总磷(TP)含量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6.67%、15.84%、14.96%、19.32%。2)肉鸡对人工小麦代谢饲粮的养分表观代谢率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存在差异,25~27日龄肉鸡对人工小麦代谢饲粮ADF、粗纤维(CF)的表观代谢率高于11~13日龄,AME、TME、AMEn和TMEn也高于11~13日龄。3)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河南省小麦肉鸡代谢能的预测方程为:11~13日龄,AME=14.628-0.184NDF(R2=0.842,P<0.01),TME=15.49-0.197NDF(R2=0.854,P<0.01),AMEn=14.571-0.184NDF(R2=0.847,P<0.01),TMEn=15.49-0.197NDF(R2=0.854,P<0.01);25~27日龄,AME=15.462-0.217NDF(R2=0.797,P<0.01),TME=16.124-0.214NDF(R2=0.809,P<0.01),AMEn=15.179-0.208NDF(R2=0.801,P<0.01),TMEn=16.123-0.214NDF(R2=0.809,P<0.01)。4)通过预测方程计算所得人工小麦代谢饲粮AME、TME、AMEn和TMEn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很接近,计算所得的河南省小麦AME、TME、AMEn和TMEn符合预期值。由此得出,不同品种河南省小麦之间EE、NDF、ADF及TP的含量差异相对较大;不同日龄阶段的肉鸡对小麦代谢能存在差异,设计肉鸡饲粮配方时,不同阶段饲粮代谢能应采用对应的代谢能值;低于14日龄的肉鸡,预测方程为AME=14.628-0.184NDF,TME=15.49-0.197NDF,AMEn=14.571-0.184NDF,TMEn=15.49-0.197NDF;14日龄以上的肉鸡,预测方程为AME=15.462-0.217NDF,TME=16.124-0.214NDF,AMEn=15.179-0.208NDF,TMEn=16.123-0.214NDF。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通透性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25±1)日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00mg/kg地衣芽孢杆菌组、200mg/kg低聚木糖组和地衣芽孢杆菌+低聚木糖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结果表明:(1)地衣芽孢杆菌组和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15.1%和12.8%(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34.1%和41.2%(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的料肉比显著降低10.6%(P<0.05);(2)地衣芽孢杆菌组和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提高20.3%和16.3%(P<0.05),绒隐比显著提高31.5%和20.7%;(3)地衣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显著降低14.6%和19.1%(P<0.05);(4)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粪便乳杆菌数量显著提高5.3%(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和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粪便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12.5%和9.4%(P<0.05),并且两者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因此,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可以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绒毛结构和屏障功能,促进肠道微生物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周龄北京油鸡公鸡1 200只,体重(561.75±7.39) g,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为集约化笼养(笼养组),试验组为林下放养(放养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9~14周龄和15~20周龄2个阶段,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结果表明:1) 14周龄,笼养组北京油鸡活体重与放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20周龄,放养组油鸡活体重较笼养组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油鸡腿肌率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20周龄,放养组胸肌和腿肌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下降(P<0.05),而腿肌b*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20周龄,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较笼养组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4)北京油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放养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林下放养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15.
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封育、适度放牧、重度放牧3种放牧强度中,选取并测定了异针茅、麻花艽、蒲公英3种植物叶片中C、N、P的含量,探讨了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3种植物叶片在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中C含量无差异;3种植物叶片N、P含量在重度放牧草地中高于其他两种放牧强度,且重度放牧草地整体受N限制,其他两种草地植物受P限制;重度放牧草地的C/P、N/P比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种草地放牧强度中的比值,说明重度放牧草地3种植物采取了快速生长策略,而且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中受养分限制的程度不同。以上结果说明草地的放牧强度不同,在很大程度上间接改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状况,不同植物对相同生境有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氧化酶作为一种氧化还原酶,能够消耗氧气和β-D-葡萄糖生成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酸。本文介绍了葡萄糖氧化酶的性质、结构及其催化机制,特别是对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为葡萄糖氧化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半乳糖苷酶是催化α-半乳糖苷键水解的一种外切糖苷酶,可以催化水解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及其衍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本文主要对其来源与分类、酶学特性、结构与催化特点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该酶的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毒素GtxA对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anatis)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利用自然转化和正向筛选法构建了1株G.anatis gtxA缺失突变株,初步探究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与亲本菌株比较,突变株溶血活性消失,菌落形态及生长速率并未出现显著改变,其对小鼠的致病力下降。外毒素GtxA参与G.anatis致病过程并扮演一定角色;G.anatis gtxA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探究为更好的了解其致病机理和研发出更为高效安全疫苗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二者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分为4组,分别将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的混合比例设定为100∶0(对照组)、85∶15(A1组)、70∶30(A2组)、55∶45(A3组)(鲜重基础),每组5个重复。青贮发酵42 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着紫花苜蓿比例升高,干物质回收率逐渐升高,A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1组(P<0.05); A2和A3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1组(P <0. 05);随着紫花苜蓿比例的升高,乳酸含量逐渐降低,A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V-score评分较高(>90),具有优质的发酵品质。2) A1、A2和A3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A1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3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提高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饲料中紫花苜蓿的比例不仅未影响发酵品质,而且还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从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建议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以55∶45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塞内卡病毒(SVA)荧光定量RT-PCR(F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SVA 3D基因保守区域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特异性探针,以SVA cDNA为模板,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SVA FQ-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28份临床疑似SVA感染样品进行了检测,并与本实验室建立的SVA RT-PCR方法检测结果及测序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SVA出现阳性扩增信号,对BHK-21正常细胞对照和口蹄疫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毒等5种病原均未出现扩增,特异性较强;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4拷贝/μL质粒标准品,比常规RT-PCR敏感性高10倍,敏感性较高;该方法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对28份疑似SVA感染样品检测显示,检出9份阳性样品,与测序结果一致,而常规RT-PCR仅检出6份阳性样品,其敏感性高于常规RT-PCR方法,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9.3%。本研究为SVA的早期检测提供了特异、敏感、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