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新孢子虫病是由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寄生于牛、羊和犬等多种动物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新孢子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可导致孕畜流产或产死胎,以及新生幼畜运动神经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给畜牧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对新孢子虫抗原蛋白在虫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成为新孢子虫病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新孢子虫抗原蛋白将在新孢子虫疫苗研制中发挥作用。目前还没有预防新孢子虫疫苗投入市场的报道。论文对新孢子虫的抗原蛋白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疫苗的研制及相应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孢子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是造成奶牛流产的一个主要原因,因奶牛流产和产奶量下降给奶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目前,世界各国对新孢子虫病的防治研究日益重视,研究方向也从基础免疫入手,开拓化学方法以外的防治途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对宿主抗犬新孢子虫的免疫反应及预防犬新孢子虫的疫苗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喜人的进展,本文即重点就疫苗的研制概况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隐孢子虫寄生于多种动物,常引起宿主腹泻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本病的报道,但罕见隐孢子虫对宿主免疫影响的研究。为探索隐孢子虫感染与雏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我们对感染隐孢子虫的病雏进行新城疫疫苗接种后,再作新城疫人工发病试验。结果,隐孢  相似文献   

4.
犬新孢子虫是一种传播范围极广的寄生性原虫,是导致母畜流产、死胎,新生胎儿运动或神经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主要通过收集纯化了犬新孢子虫,制备可溶性抗原,分离培养小鼠脾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观察犬新孢子虫对小鼠脾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发现犬新孢子虫滋养体抗原可以刺激小鼠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别产生很高的INF-γ和IL-12,说明犬新孢子虫感染宿主后可引起机体产生Th1型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犬新孢子虫的感染和宿主免疫应答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系列关于注射外源基因在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报道揭开了核酸疫苗研究的序幕。核酸疫苗(nucleicacid vaccine)也称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是指将含有编码的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经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人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是继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制成的,  相似文献   

6.
新孢子虫是一种传播范围极广的寄生性原虫,是导致母畜流产、死胎,新生胎儿运动或神经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论文详细介绍了新孢子虫表面抗原、致密颗粒抗原及棒状体抗原等侵入相关抗原,并对新孢子虫黏附、侵入、繁殖、释放的过程和相关侵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探讨了虫体侵入宿主后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状况及所引起的相关Th1/Th2型免疫应答,阐明了宿主妊娠期间抵抗新孢子虫由强至弱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并对未来犬新孢子虫的相关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犬新孢子虫可溶性抗原联合Cp G ODN免疫BALB/c小鼠,诱导小鼠的先天性免疫应答,探讨Cp G ODN的佐剂效果。本研究按照每毫升104、105、106、107个虫体制备了犬新孢子虫可溶性抗原,联合Cp G ODN腹腔接种小鼠,注射后1 h、2 h、6 h、12 h收集血清,经ELISA检测IL-6和CCL2水平。结果显示,可溶性抗原联合Cp G ODN产生的IL-6和CCL2约是单抗原组的4~6倍和4~14倍,IL-6集中于免疫注射后2 h产生,而CCL2从免疫后2~12 h一直持续升高,且都具有浓度依赖性。表明犬新孢子虫可溶性抗原联合Cp G ODN可以刺激小鼠产生很强的先天性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犬新孢子虫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核酸疫苗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90年代中期 ,研制了一种新的免疫防治制剂 -核酸疫苗。所谓核酸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作为疫苗 ,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 ,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 ,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得相应的免疫保护。免疫应答包括了细胞激活、细胞毒淋巴细胞 ( CTL)产生、细胞因子分泌以及特异性抗体形成等。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 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 ,DNA介导的免疫以及遗传免疫等。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有许多潜在的优势 ,从而被誉为疫苗领域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9.
从各种各样的病毒免疫逃逸机制中归纳概括出病毒逃避宿主抗感染反应的三个大方面,包括病毒逃避体液免疫系统的识别、病毒抑制细胞免疫应答以及病毒干扰免疫效应功能,以期为研制新的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在宿主和病毒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宿主发展了各种免疫机制以清除病毒,而病毒则进化出各种免疫逃逸机制来躲避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疫苗研究技术的进展可以用来扩大目前禽用疫苗的范围,这可以通过提高现有疫苗的效力或研制新疫苗来实现。对于既有疫苗,新的免疫技术将从数量和质量上改善免疫应答。同时也要提高免疫持续期,改善免疫一致性,还要考虑降低成本。新疫苗将导致新的禽病控制策略的产生,某些病的扑灭将成为可能,这些进展主要通过重组DNA技术研制新的佐剂及新的疫苗使用技术来实现。疫苗学起始于1000年前印度人和中国人尝试对付天花的办法,从现在的标准看,这些方法很原始和野蛮,然而幸存者能很好地抵抗天花。疫苗的科学时代起始于Jenner用牛瘟…  相似文献   

11.
猪瘟病毒(CSFV)感染无特定病原(SPF)猪后,分离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转录组分析,数据显示病毒感染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上升。为研究USP18分子对CSFV复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构建过表达USP18的细胞系及应用特异性小干扰RNA下调表达USP18的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USP18对CSFV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USP18分子能够促进CSFV的复制;通过检测IFN-β、NF-κB及ISRE的启动子活性及I型干扰素(IFN-I)信号通路的下游分子m RNA的转录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双荧光酶报答试验分析USP18对IFN-I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USP18分子抑制IFN-I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表明CSFV通过诱导USP18分子的上调表达,抑制了IFN-I途径,从而逃避天然免疫防御,进而促进自身的复制。本研究为明确CSF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CSFV致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建立克伦特罗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并利用猪尿液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显示:ELISA反应CLE-OVA包被抗原和CLE单抗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40 000和1:20 000,间接竞争ELISA的线性范围为0.016 l^8.520 0 ng/mL。该方法对克伦特罗、溴氯特罗、马布特罗和溴布特罗均有交叉反应。对冷冻储存半年以上的猪尿进行ELISA测定时,发现检测限可达58.848 3 ng/mL,药物添加回收率为85.19%~5 173.25%,变异系数为4.78%~96.79%;而经过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检测限为0.076 ng/mL,添加回收率在101.21%~119.10%之间,变异系数为6.05%~18.38%。结果表明,SPE净化处理后,可有效去除尿液中的色素、蛋白等基质,提高了该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双启动子调控HN基因重组腺病毒Ad-mTERTp-mTyrp-HN对小鼠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试验构建B16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HEK293细胞扩增重组腺病毒,进行纯化和滴度检测。将重组腺病毒Ad-HN、Ad-mTERTp-HN、Ad-mTyrp-HN、Ad-mTERTp-mTyrp-HN、Ad-GFP和PBS通过尾静脉注射裸鼠,冰冻切片观察裸鼠肿瘤内GFP绿色荧光表达情况,通过肿瘤生长和裸鼠存活情况计算抑瘤率,探究其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中扩增,滴度分别为10^11.250,10^12.250,10^10.625,10^12.125,10^12.250 TCID50/mL;肿瘤组织中能观察到黑色素细胞,证明皮下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重组腺病毒对脏器无损伤,且在双启动子组脏器中没有观察到黑色素细胞的肝肺转移;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后能够在肿瘤中观察到荧光表达;与其他组相比双启动子组重组腺病毒不但能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而且能延长裸鼠的生存期,抑瘤率为55.5%。因此,该重组腺病毒Ad-mTERTp-mTyrp-HN具有靶向性,并且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可为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沉默信息调控因子2样蛋白3(SIRT3或Sirtuin3)是位于线粒体的主要去乙酰化酶,是机体脂代谢及抗氧化防御的重要调节者。SIRT3对脂肪酸β-氧化关键酶长链酰基CoA脱氢酶(LCAD)等进行脱乙酰化修饰调节脂代谢,还可活化AMPK通路调节脂代谢。SIRT3还可对抗氧化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SOD2)和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的赖氨酸活化位点脱乙酰化增强抗氧化防御。论文总结SIRT3在脂代谢和抗氧化防御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揭示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启示,进而为探寻防治新靶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评估酵母培养物对饲喂毒素污染日粮断奶猪生长性能、器官健康和免疫状态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为(8.75±0.38)kg,28 d断奶的三元杂交猪50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20头/重复),试验共开展42 d。对照组为未加毒素污染原料,处理1组含150μg/kg黄曲霉B1毒素+1100μg/kg呕吐毒素,处理2组在处理1组中添加2 mg/kg蒙脱石,处理3组在处理1组中添加1.0 mg/kg蒙脱石和0.5 mg/kg酵母培养物复合物,处理4组在处理1组中添加0.5 mg/kg蒙脱石和0.5 mg/kg酵母培养物复合物。结果显示:日粮污染降低了仔猪日增重,通过增加单核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来改变免疫系统。霉菌毒素可引起肝、胆管增生和核肿大等组织损伤。毒素污染日粮添加2 mg/kg蒙脱石或1.0 mg/kg蒙脱石和0.5 mg/kg酵母培养物复合物降低了霉菌毒素对免疫系统和肝脏的影响,改善了仔猪生长性能。结论:日粮添加2 mg/kg蒙脱石或1.0 mg/kg蒙脱石和0.5 mg/kg酵母培养物复合物对饲喂毒素污染日粮猪的健康和生长性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巨型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gigantea)是羊体内一种常见寄生虫,多寄生于羊横纹肌内形成包囊,导致羊肉大量废弃,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尝试筛选能有效诊断住肉孢子虫感染的抗原。通过免疫印迹及质谱分析筛选到巨型住肉孢子虫候选诊断抗原烯醇酶,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扩增两侧翼未知序列并表达重组蛋白。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印迹对该蛋白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到的候选蛋白为巨型住肉孢子虫烯醇酶(SgENO),克隆得到1 181 bp的基因并获得重组蛋白rSgENO。对rSgENO应用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其与其他顶复亚门原虫的烯醇酶氨基酸相似性均较高(71%~92.1%),且能被弓形虫和新孢子虫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交叉反应性。本研究克隆并表达了巨型住肉孢子虫烯醇酶,后期评价发现该重组蛋白与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性,不能用于羊住肉孢子虫的血清学诊断,但有成为疫苗候选分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纯化后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糖蛋白(GP)作为抗原,致敏醛化的绵羊红细胞,进行最佳反应条件优化,建立间接血凝抗体检测方法。以EBOV高免马血清、纯化的IgG和精制免疫球蛋白F(ab’)_2为待检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EBOV抗体,与马尔堡病毒、裂谷热病毒等的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与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得的抗体效价增长规律相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EBOV抗体间接血凝检测方法,该方法安全、简便、快捷,为EBOV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又一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城疫病毒样颗粒已开发成一种高效递送外源蛋白的载体平台。本研究在小鼠模型中开展了嵌合布鲁菌BCSP31病毒样颗粒(BCSP31-cVLPs)免疫原性及其保护效力评价。体内试验数据表明,BCSP31-cVLPs能有效激活脾脏中树突状细胞,进而促进初始型CD3^+CD4^+ T的活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结果表明,BCSP31-cVLPs可刺激机体产生针对重组BCSP31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BCSP31-cVLPs可激活T细胞并使其分化。攻毒结果表明,BCSP31-cVLPs具有与疫苗株M5相当的免疫保护效力。本研究为新型布鲁菌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数据支撑,并扩展了新城疫病毒样颗粒疫苗载体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春地区狐狸、貉和家兔养殖场的十二指肠贾第虫感染情况,基于十二指肠贾第虫GDH基因位点分别设计2对引物,对养殖场的120份狐狸粪便样品、60份貉粪便样品和148份家兔粪便样品十二指肠贾第虫进行检测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来自狐狸的粪便中检测出阳性样品44份,阳性率为36.7%,基因型均为基因亚型AI;6份貉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0.0%,基因型均为集聚体D;41份家兔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7.7%,其中4份是集聚体B,其他是集聚体A中的基因亚型AI。结果发现在长春地区貉感染贾第虫集聚体D,长春地区的狐狸感染人兽共患型的集聚体A,家兔感染人兽共患型的集聚体A和B。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十二指肠贾第虫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在体内以多种形式存在。随着对胆汁酸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胆汁酸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通过介导胆汁酸受体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肠肝循环是指胆汁酸合成、分泌、排泄、再吸收的循环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与其受体结合后,可以调控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过程,进而调节糖脂代谢。本文针对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以及胆汁酸受体在糖脂代谢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探究胆汁酸及其受体在代谢相关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