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10%杆菌肽锌20mg/kg与10%硫酸粘杆菌素20mg/kg;试验组为发酵床猪舍养殖,试验日粮为基础日粮+0.1%日本酵素。测试指标为猪舍温度、相对湿度、悬浮颗粒浓度、氨气浓度、猪料肉比、平均日增重及血清IgAI、gM、IgG浓度。试验时间10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提高了猪舍温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猪舍氨气和悬浮颗粒浓度(P<0.01),对猪舍相对湿度无显著影响;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血清IgAI、gG浓度(P<0.05),对血清IgM浓度无显著影响。试验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可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免疫性能,优于水泥地面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发酵床养猪模式是利用微生物发酵锯末、稻糠、秸秆等制成的垫料及猪排出的粪尿,有效地解决了养猪生产中的粪便处理问题,显著降低了猪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实现了猪舍免冲洗、免清粪,这对减少猪群应激、改善动物福利、提高猪的健康水平有一定作用。试验以玉米秸秆、稻壳、锯末为主要原料制成发酵床,将发酵床养猪和常规水泥地面养猪进行对比,通过测定平均日增重、耗料增重比、死淘率等指标研究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发酵床猪舍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46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发酵床猪舍;对照组,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在日粮配方相同的情况下进行饲养试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日增重(840~874 g)、料肉比(3.01~3.1),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而饲料成本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降低20.7元(按增重90 kg计算);眼肌面积、瘦肉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5%(P<0.05)和3.04%.发酵床猪舍对猪肉品质及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脂肪、精氨酸的含量,粗脂肪提高15.12%(P<0.05),精氨酸提高12.58%(P<0.05);发酵床猪舍不会造成肌肉中铜、铅、砷、汞、镉、铬的残留超标.结果显示,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能改善胴体品质,节省用水,特别是猪舍臭味明显减少,无粪尿污水外排.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明发酵床饲养模式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腹泻、肠道菌群和畜舍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为发酵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选择84头体重在(7.5±0.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发酵床饲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水泥地面饲养,基础日粮完全相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发酵床饲养模式中猪舍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舍内温度明显升高(P<0.05),氨气浓度和悬浮颗粒浓度均显著低于(P<0.05)传统水泥地面猪舍,无论对照组还是试验组,在猪只的新鲜粪便、发酵床垫料及水泥地面中均未检测到寄生虫的存在,本研究说明发酵床养殖可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降低饲料增重比和腹泻率,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和畜舍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冬季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为两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为传统的水泥地面猪舍养殖模式,试验日粮为基  相似文献   

6.
在冬季不同的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同,为了筛选出较佳的冬季养猪模式,开展塑料大棚发酵床猪舍与一般发酵床猪舍养猪模式同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模式的试验研究,选用60头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分三组进行育肥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大棚发酵床猪舍模式,一般发酵床模式和传统水泥地面模式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10g、686g和610g,塑料大棚发酵床猪舍模式较对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南方夏季高温条件下应用不同菌种、不同垫料比例生物发酵床养猪的效果,试验选择体重16~24 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60头,随机分成5组,进行为期123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猪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3组发病率分别为16.7%、16.7%、25.0%,与对照组(25.0%)基本一致;试验1,2,3组死亡率为零,低于对照组的8.3%;生物发酵床养猪舍氨气浓度为(1.10±1.09)mg/kg,水泥地面猪舍氨气浓度为(2.58±1.02)mg/kg,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生物发酵床养猪经济效益优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51.3元/头)。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高原地区发酵床养猪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本研究将3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一组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饲养,一组为传统标准化猪舍饲养,试验猪初始体重为8.1kg,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育肥试验,育肥猪体重90~100kg时出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均耗料197.3kg,对照组头均耗料226.7kg,试验组料肉比为2.28:1,对照组料肉比为2.56:1,试验组育肥单位增重耗料比对照组降低10.9%。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净收入为617.8元,试验组为660.4元,较对照组增加42.6元,增加了6.9%。本研究结果说明,发酵床养猪技术增重效果不如传统养殖模式高,单位增重耗料低于传统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选择健康无病、体重和日龄相近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90头,随机分成5组,比较不同菌种、不同垫料比例制作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模式的饲喂效果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商品菌制作发酵床养猪模式保育猪的日增重与土著菌种接种的生物发酵床、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模式差异不显著;相比传统的水泥地面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模式极显著地降低猪舍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能做到养猪生产过程中粪污不外排,减轻了养猪生产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应用生物制剂对发酵床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选取健康无病的70 kg左右的苏钟猪1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生物制剂(包括植酸酶、复合酶、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62%,料重比降低了6.53%,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含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中甲状腺素(T3、T4)、生长激素(GH)含量虽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发酵床育肥后期猪日粮中添加生物制剂,可提高猪的生长性能,改善营养物质代谢水平,降低血清中TG的含量,并提高猪血清中IGF-Ⅰ及INS的含量,改善猪体内内分泌激素的水平,建议生产中在发酵床育肥后期猪日粮中应用由植酸酶、复合酶、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组成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1.
12.
<正>微量元素是机体需要但体内含量较少的营养素,它与常量元素的区别在于机体对其的需要量和储存量,铁正好处于分界点。过去25年里对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代谢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各元素的  相似文献   

13.
14.
猪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猪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病猪的,临床症状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关节炎,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人也会因与病猪接触而感染发病。文章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Hydrogen Sulphide in Swin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Brucella suis biotype 1 was isolated from 13.1% of the pigs slaughtered in Kapuk Jakarta, West Java and from 15.09% of the pigs slaughtered in Surabaya, East Java. The prevalence of B. suis by means of the Rose Bengal Plate Test, was 22.3% for West Java and 14.9% for East Java. The Rose Bengal Plate Test detected more B. suis infected animals (73% of the infected animals) than did the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 (41%) and the Serum Agglutination Test (54.5%). The high infection rate is a potential health danger for the abattoir workers.  相似文献   

19.
20.
An outbreak of swine pox on a pig farm in Ibadan, Nigeria is reported. Diagnosis was based on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signs and the observation of poxvirus particles in a serum sample. Neonatal deaths were common in the outbreak. Indigenous pigs did not show any sign of the disease even though mixed breeds were kept in the same pens. It is suggested that indigenous pigs were probably carriers of the swine pox vi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