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豆黄酮在畜禽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黄酮(Daidzein,Da)属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样活性,广泛存在自然界植物中,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豆黄酮,能够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繁殖力和分泌能力以及促进动物生长等生理作用,是一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本文主要对大豆黄酮在畜禽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概述,为大豆黄酮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黄酮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黄酮属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其生理活性多种多样,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成分。动物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大豆黄酮能够促进禽类的生长,提高其产蛋性能和繁殖性能等。在饲料及畜产品安全正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研究、开发和利用天然、生态及毒副作用小、残留低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就显得尤为迫切,大豆黄酮因具有剂量小、见效快、毒性低等优点而值得关注和期待。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豆黄酮在大菱鲆幼鱼中的营养生理作用,本实验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0、5、10、20和100 mg/kg)来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并通过12周的投喂养殖实验评估饲料中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抗氧化力以及肠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率(98.89%~100.00%)、终末体质量(21.24~24.42 g)、特定生长率(1.81~1.98%/d)、饲料效率(1.01~1.11)、摄食率(1.43~1.51%/d)及形体指标均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饲料中添加大豆黄酮显著降低了大菱鲆幼鱼鱼体的粗蛋白(15.41%~15.59%)和粗脂肪(3.19%~3.93%)含量,但对鱼体的水分(77.41%~79.70%)和灰分(3.46%~3.81%)含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饲料中添加10~100 mg/kg大豆黄酮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胰蛋白酶活力(35.26~40.66 U/g prot),但胃蛋白酶(31.75~49.56 U/mg prot)、肠蛋白酶(10.00~14.79U/mg prot)、胃淀粉酶(0.10~0.25 U/mg prot)和肠淀粉酶(0.05~0.17 U/mg prot)的活力在各处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饲料中添加5、10和20 mg/kg的大豆黄酮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10.67~11.17 nmol/mL)的含量,并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51.05~53.36U/mL)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51.40 U/mL)的活力;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对大菱鲆幼鱼后肠肠道结构完整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但10~20 mg/kg大豆黄酮显著促进了肠道组织结构的发育和成熟,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后肠肠绒毛的高度(391.26~401.48μm)。研究表明,大豆黄酮(5~100 mg/kg)对大菱鲆的生长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饲料中适量的大豆黄酮(10~20mg/kg)可以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并促进肠道绒毛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徐增洪 《淡水渔业》2005,35(6):41-43
针对大豆黄酮(俗称大豆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效果展开初步试验研究。在鲤(鱼种)配合 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含量为10%)进行为期40d 的养殖生长试验,浓度梯度依次为0(对照 组)、0. 5‰、0、 1‰、2‰,每个梯度设两个平行组。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对鲤有良好的促进生长,可提高 免疫力及改善品质,在水产养殖业值得推广应用。根据试验结果经 t 检验分析等得到大豆黄酮(10%)在水 产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o,即100 mg/L。  相似文献   

5.
大豆黄酮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隆英 《畜禽业》2012,(8):40-41
大豆黄酮具有雌激素样活性,能促进畜禽生长、提高繁殖率、增加泌乳量和产蛋率、增强免疫力及减少脂肪沉积。该文综述了大豆黄酮的理化特性、吸收代谢、生理功能及在畜禽上的应用功效。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因其与雌激素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又称作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具有降低总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抗衰老、抗溶血及防治糖尿病等多种特殊生理功能;对减少DNA的氧化损伤,抗脂质氧化作用,预防骨钙丢失作用有一定作用。1大豆异黄酮的分布,结构1.1分布与含量大豆异黄酮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含量极少,80%~90%异黄酮存在于子叶中,浓度约为0.1%~0.3%,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约为1%~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超净台内剖取、研磨褐牙鲆头肾,用Ortuńo的方法分离头肾巨噬细胞;无菌抗凝尾静脉抽血分离外周血白细胞。用含有0、0.1、0.5、1.0、1.5mg/mL和2.0mg/mL大豆异黄酮的细胞培养液分别体外培养这些细胞,24h后分别测定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力、增殖活力及吞噬活力等免疫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下,大豆异黄酮显著影响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免疫力(P0.05),且随着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的增加,上述细胞免疫力先增后降。当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0.5mg/mL时,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的氧呼吸爆发活力、增殖活力以及吞噬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当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达到2mg/mL时,显著抑制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免疫力(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体外细胞培养中添加0.5mg/mL大豆异黄酮促进了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免疫力;2mg/mL大豆异黄酮则明显抑制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大豆黄酮对肉仔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公母分养,分别随机分为4个组,即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10、15mg/kg的大豆黄酮。试验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28日龄公鸡和28、49日龄母鸡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对49日龄公鸡差异显著,以试验Ⅱ组提高最多,为19.86%(P<0.01);添加大豆黄酮对28日龄母鸡、49日龄公、母鸡NDV抗体效价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28日龄公鸡差异显著,试验组较对照组NDV抗体效价均略有升高,但仅试验Ⅱ组升高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因其与雌激素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又称作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具有降低总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消炎、抗衰老、抗溶血及防治糖尿病等多种特殊生理功能;对减少DNA的氧化损伤,抗脂质氧化作用,预防骨钙丢失作用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幼蟹对大豆卵磷脂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三疣梭子蟹幼蟹对大豆卵磷脂(SL)最适需要量,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实验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红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添加不同含量的SL(0、10、20、40、60、80 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饲料。每个处理60只蟹,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质量为(3.68±0.02)g的三疣梭子蟹20只,养殖于长方形塑料筐中。结果发现,当SL添加量为0~40 g/kg时,增重率(WGR)、蜕壳率(M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升高,而WGR、FCR显著而降低;当饲料中SL添加水平为40~80g/kg时,三疣梭子蟹的WR、MR和SGR无显著性变化,而FCR显著升高,PER显著减低。饲料中适宜水平的SL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血清中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不受SL添加量的影响;当SL添加量为0~40g/kg时,血清中胆固醇(CHO)、葡萄糖(GLU)的含量显著升高,而随着SL添加量继续增加时,血清中CHO、GLU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SL添加量为0~20 g/kg时,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性升高,但随着SL添加量的增加,LDL含量显著性降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SL对三疣梭子蟹幼蟹中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溶菌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当SL添加量为0~60 g/kg时,肝胰腺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当SL添加水平为0~40 g/kg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X)的含量显著性上升。饲料中添加不同的SL对三疣梭子蟹幼蟹肌肉中C20:5(EPA),C22:6(DHA),n-3PUFA和C18:2脂肪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当SL添加量为0~40 g/kg时,肝胰腺中C18:2的含量极显著降低,DHA和EPA含量显著上升,而肝胰腺中n-3PUFA的含量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但当SL的含量为40 g/kg时,n-3PUFA的含量高于其他组;随着SL添加量的继续增加,C18:2显著性升高,而n-3PUFA极显著性降低,DHA和EPA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当大豆卵磷脂添加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特别是n-3PUFA、DHA和EPA。以SGR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饲料中大豆卵磷脂的适宜需要量为41.96 g/kg。  相似文献   

11.
应用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GC)法检测水产品中游离甲醛含量。野生鲤、鳙、鲢、草鱼、鲫和乌苏里白鲑等样品经超声萃取、衍生化、正己烷提取,用HP-5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使用优化改进后的方法测定的游离甲醛含量在0.1~50μg/L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拟合度r~2=0.999,线性良好;在2.0、5.0、10.0μg/kg 3个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83.80%~103.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方法检出限为0.38μg/kg,定量限为0.50μg/kg。本研究调查了查干湖和黑龙江中的野生鱼类中游离甲醛的本底含量为1.67~7.66 mg/kg,地区与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优化后的方法操作简便,分析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满足水产品中微量游离甲醛的检测需要,对开展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及安全限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豆黄酮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孟婷  韩正康  王国杰 《畜禽业》2002,(8):X002-X003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Da)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及内分泌的影响。选用135羽174日龄迪卡产蛋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Da3mg/kg组和基础日粮+Da6mg/kg组,试验期为21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产蛋率和只日蛋重均显著增加,料蛋比显著下降;血清总钙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提高,无机磷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17β-雌二醇水平极显著提高,IGF-I含量降低。本次试验表明Da可通过内分泌途径,改变蛋鸡的内源激素水平及钙磷代谢,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副溶血弧菌对斑马鱼的感染模式。试验以注射、创伤、浸泡等3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2次进行,每组10尾斑马鱼,结果显示注射感染只在高浓度菌液时有死亡,48h的LC50是5.63×107CFU·mL-1,而创伤感染偶有死亡,浸泡感染则未见死亡,表明注射感染是斑马鱼副溶血弧菌的重要感染模式。同时注射感染结果也显示低水温的死亡率远远低于高水温的死亡率,表明适宜的温度和弧菌的浓度是其致病的关键。并初步探讨了大豆异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黄酮含量为0.5%、1%、2%的饲料,喂养两周后开始注射3.6×109CFU·mL-1的副溶血弧菌悬液,以投喂1%的试验组的抗感染效果较好,表明其对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好处,为养殖生产提供一种新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大豆浓缩蛋白各种营养成分及抗营养素组成和含量,并与进口鱼粉进行比较,对大豆浓缩蛋白作为水产饲料蛋白源的利弊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都可以超过进口鱼粉;氨基酸较平衡,怛组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较进口鱼粉低;抗营养因子和磷含量较低,也是大豆浓缩蛋白相对鱼粉的一个重要优点。可作为水产动物饲料蛋白源部分替代饲料中的鱼粉。  相似文献   

15.
陈葵 《科学养鱼》2004,(12):73-73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ol)是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简称PE)中的一类。植物雌激素是一些类甾族、植物来源的具有动物雌激素活性的化合物。植物雌激素大致有二类:异黄酮类(isoflavones)和木脂素类(lignans)。异黄酮类包括:大豆黄素(daidzein)、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染料木素(金雀异黄素genistein)、牛尿酚(equol)和拟雌内酯(coumestrol);木脂素类有:肠内脂(enterolactone)、肠内二醇(enterodiol)等。  相似文献   

16.
张光品 《畜禽业》2007,(9):10-13
大豆黄酮(Daidzein,DA)是广泛存在于豆科牧草中的具有雌性激素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它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强心、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抑制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作用,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循环、改善心脏功能和抗氧化等功能。它可以从胃肠道吸收,8h达到最高血药浓度,代谢较为迅速。通过研究证明:大豆黄酮能参与畜禽神经内分泌生长轴和生殖轴功能的调节,具有促生长,提高泌乳性能,改善仔猪育成率和母鸡产蛋率的功能。因此研究和开发其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将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是大豆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是限制大豆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鱼类配合饲料中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含量过高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消化酶活力下降、肠道受损甚至死亡。文章概述了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鱼类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肠道组织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机理提供参考,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节约鱼粉蛋白、优化鱼类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了测定水产品种中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用酸化乙腈提取,正己烷去脂,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二氟沙星和恩诺沙星检出限为1.0μg/kg,单诺沙星为0.2μg/kg,沙拉沙星为2.0μg/kg,氧氟沙星为5.0μg/kg,麻保沙星为50.0μg/kg。各组分平均回收率在75%~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5%~9.0%。本方法灵敏度高,成本低,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卤虫无节幼体中精胺含量的方法。样品经5%三氯乙酸溶液提取,提取液采用丹璜酰氯柱前衍生,以甲醇一水为流动相,经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后用紫外检测器检测。精胺的线性范围为0.1~1000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06μg/ml。3个添加浓度(0。1、1.0和5.0μg/m1)的平均回收率为86.3%~96.39/6,相对标准偏差皆小于59/6。采用此方法对卤虫中精胺进行检测,其精胺含量为0.077mg/g。本方法具有分析时间短、线性范围宽、灵敏度和精密度高等优点,适合于卤虫中精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建鲤的饲用安全性,试验以480尾平均体质量(60±10) g的建鲤幼鲤为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添加15%和30%经过高温预处理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制成的试验饲料,以同等添加比例的高温预处理非转基因大豆饲料作为对照,饲养周期为180 d,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生长指标,采用可见光法、干粉法等测定相关肝胰脏与血液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5%和30%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建鲤的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肌肉常规营养组分均未见显著影响(P>0.05),建鲤肝胰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30%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会显著降低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显著升高丙二醛水平(P<0.05),显著降低建鲤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会对建鲤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影响建鲤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否为转基因这一因素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