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冬枣气调保鲜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冬枣为品质优良的鲜食品种,色泽艳丽,光亮悦目,皮薄肉细,入口无渣,质脆汁多,甜醇清香。果肉富含维生素C,营养丰富。近几年,随着冬枣产业的迅速发展,应用保鲜技术延长冬枣供应期的问题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在果品保鲜贮藏技术中,气调技术保鲜贮藏效果优于一般冷藏效果。当前有关冬枣气调贮藏技术方面的研究资料很少,为适应市场需要我们对冬枣气调保鲜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果品冷库内,将猕猴桃密封于塑料薄膜大帐内,用分子筛气调机制取氮气来调节大帐内的气体成分,进行猕猴桃的大帐气调贮藏保鲜,结果表明,与冷藏相比,大帐气调贮藏猕猴桃的乙烯合成酶,淀粉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尖性均低,因而乙烯的释放量少并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组织中的淀粉和非水溶性果胶的含量,从而有效地保持了果实的硬度和品质,延长了猕猴桃的贮藏保鲜期,经多次重复实验,利用大帐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可以将“秦美”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由于葡萄的果皮非常薄,果浆多,含糖量高,贮藏期间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出现腐败现象,严重影响葡萄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因此,对葡萄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综合探讨,分析了茶多酚与壳聚糖在葡萄的贮藏保鲜中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葡萄的贮藏保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河南林业科技》1992,(2):47-47
<正>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田勇等于1990—1991年在北方几个桃产区,分别进行了桃长途运输和短期贮藏保鲜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冷藏、气调和防腐等保鲜技术,可使桃短期贮藏40—50天,果实硬  相似文献   

5.
板栗贮藏保鲜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永文  张良富  王力  傅松玲 《经济林研究》2009,27(3):108-114,123
为给板栗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概述了板栗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贮藏保鲜期间板栗质量下降的主要表现(栗实的腐烂变质、风干失重,栗实的发芽);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因素及机理(贮藏期间栗实的生理变化,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板栗的耐贮性,不同的采收和堆制方法,贮藏保鲜场所的环境条件);贮藏保鲜期间防止板栗损耗的主要措施(贮藏前的科学准备和防止栗实发芽);板栗贮藏保鲜的几种方法(简易贮藏、低温冷藏、辐射贮藏、气调贮藏和空气离子贮藏)。  相似文献   

6.
影响葡萄保鲜的因素分析及保鲜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是我国四大水果之一,也是最不耐贮藏的水果之一,葡萄采后置常温下容易失水、脱粒、腐烂变质。因此葡萄保鲜贮藏十分重要。综合分析影响葡萄保鲜的各种因素,总结现有的葡萄保鲜方式,并对葡萄保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方向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罗田县科技攻关“板栗气调保鲜”成果在武汉通过鉴定。板栗贮藏半年后完好率达80%多。该项目由罗田县供销社土产公司和华中理工大学联合承担,现已建成100吨气调保鲜  相似文献   

8.
杨梅贮藏保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八成熟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气调包装、臭氧消毒、加冰包装保鲜贮藏试验,结果表明,28~34.5℃、(22±2)℃、(11±1)℃和(24±1)℃4种温度下的保鲜贮藏期分别为25.5、60、174和384h;以10%O2、2%CO2、88%N2和12%O2、2%CO2、86%N2的气调包装贮藏21d杨梅好果率仍可达90%以上;臭氧消毒保鲜效果也较明显;泡沫包装箱内加冰块对杨梅短途运输保鲜有较好效果,常温下运输保鲜期1.5~2 d.冷链条件下可延长至3 d.  相似文献   

9.
醋栗7-8月成熟,易受到机械损伤和微生物污染腐烂变质。醋栗常用低温和气调保鲜等方式进行贮藏,贮藏时间短,营养物质易损失。为丰富醋栗果实的保鲜技术,以新鲜醋栗果实为对象,对其进行壳聚糖-明胶涂膜保鲜处理,每隔2 d测定1次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第10 d时,对照组的果实失重率达6.7%,试验组的果实失重率仅3.4%;对照组VC含量为1.201 mg·g~(-1),而试验组VC含量达1.611 mg·g~(-1);由于涂膜保鲜的醋栗果实持水性较好,贮藏第10 d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较对照组显著; POD活性测定表明涂膜保鲜贮藏的醋栗果实衰老速度得到延缓。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红地球葡萄的采前管理及注意事项,从葡萄的采收、包裹、入库、封口温度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红地球葡萄保鲜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红地球葡萄的采前管理及注意事项,从葡萄的采收、包裹、入库、封口温度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红地球葡萄保鲜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气调及等离子体保鲜技术应用于刺嫩芽和刺五加嫩茎叶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刺嫩芽和刺五加嫩茎叶都可以利用臭氧进行气调保鲜,在3℃下保鲜期都可达到15天以上,最佳技术参数:预冷2h,臭氧浓度为15%,3℃置于保鲜箱中。刺嫩芽和刺五加嫩茎叶都可以利用低温等离子保鲜技术进行保鲜,在3℃下保鲜期均达15天以上,最佳技术参数:预冷2h,等离子浓度为4psc,3℃置于保鲜箱中。刺嫩芽和刺五加嫩茎叶都可以利用臭氧气调与低温等离子相结合保鲜技术进行保鲜,在3℃下保鲜期均达15天以上。最佳技术参数:预冷2h,等离子浓度为2psc,臭氧浓度15%、3℃置于保鲜箱中。  相似文献   

13.
切花的采后处理与保鲜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切花的采后处理措施 ,并对切花的 4种主要保鲜方法 ,即冷藏法、气调贮藏法、减压贮藏法和保鲜剂贮藏法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对藤稔葡萄保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藤稔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二氧化氯对其保鲜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将藤稔葡萄分别浸入浓度为25、50、100 mg/L的ClO2溶液中,每种浓度均作浸泡10、20、30 min 3种处理。室温(20℃)贮存25 d后,测定其腐烂率、硬度、呼吸强度、总酸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结果表明,ClO2有利于保持果粒的颜色、形态、硬度,保持果实中的总酸和Vc含量,抑制果实衰老。25 mg/L ClO2溶液中浸泡10 min的处理对藤稔葡萄保鲜贮藏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八月脆'桃果实气调贮藏过程中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减轻桃低温冷害的有效方法和提高桃贮藏保鲜效果的措施,以'八月脆'桃为试材,研究气调贮藏(0~1 ℃,10%O2 10%CO2)和冷藏(O~1℃)条件下果实品质特性及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能延迟'八月脆'桃果实出现褐变的时间并降低果实的褐变程度,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果实组织细胞膜的透性,同时在贮藏的后半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提高,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气调贮藏的效果显著好于冷藏对照.  相似文献   

16.
森林蔬菜,是指生长在森林中,其根、茎、叶或花、果实等器官可供蔬菜食用的植物.它大多没有受到公害和环境污染,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风味独特,还具有保健和药效作用,被人们冠以“林海山珍“、“生态安全食品“等美誉.森林蔬菜的保险贮藏,是把采收的森林蔬菜放在适宜的环境下,维持最低的生命活动,使蔬菜体内物质变化变缓,保持它的新鲜度、硬度及应有的色、香、味,延长其衰老变化过程,从而使森林蔬菜货架期长、市场竞争力强和食用品质良好.森林蔬菜的贮藏保鲜包括防腐烂、防失重、防衰老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常温保鲜贮藏、低温保鲜贮藏、气调保鲜贮藏、物理保鲜贮藏、盐渍保鲜贮藏等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巨峰葡萄果园负载量、采收期及予冷时间等对贮藏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期对贮藏保鲜效果没有明显影响,果园负载量、采前降水和预冷时间均对贮藏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挂机自动冷库对鲜食葡萄进行贮藏保鲜。采用新包装和先进技术,保持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商品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沾化冬枣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珍贵的晚熟鲜枣果资源。冬枣营养丰富,脆甜可口,但采后7天,自然状态下就极易失水、腐烂、发酵,影响鲜枣的流通、贮藏保鲜和货架期。气调保鲜是解决冬枣保鲜延长供应期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几年,滨州市林业局通过与中国林科院、莱阳农学院的合作试验,冬枣保鲜期达到了4个月。本文主要以鲜枣果实为试材,针对枣果贮藏过程中的软化、失水、发酵、褐变等问题,研究总结了采收成熟度、采前及采后处理及不同气体成分等几种因素对冬枣贮藏效果的影响。1不同成熟度冬枣的贮藏保鲜效果将冬枣分为三种成熟度:开始着色~1/3红(初红)…  相似文献   

20.
葡萄鲜果以其甘甜多汁、营养丰富而深得人们的厚爱,在庭院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近几年由于栽培面积的增加,每年秋季鲜果大量涌向市场,造成市场积压和损失,使经济效益下降。为了缓解市场供销矛盾,葡萄采收后可经过一定时期的保鲜贮藏,再面向市场可产生更好的经济收益,葡萄的贮藏方法很多,如缸藏、坛藏、窖藏等,但贮藏后果味变化较大,效果较差。笔者近几年利用冰箱或菜窖采用塑料袋密封葡萄保鲜法,得到可喜的成效。鲜果经3~5个月的贮藏,穗梗和果粒仍保持新鲜状态,无掉粒和烂粒,果实糖分变化不大,风味不变。实践证明,此方法既适合家庭果实保鲜,也适用于生产专业户大量的鲜果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