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根据GenBank中CAV哈尔滨分离株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CAV VP1大片段(608 bp)的引物,利用PCR方法从CAV基因组序列中扩增出VP1基因的大片段(608 bp),按照正确的读码框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上,得到含VP1大片段的pET32a( )重组子,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有分子质量约42 ku的融合蛋白表达,与预期分子质量大小一致,通过Ni亲和层析柱纯化出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与His单抗能够结合.CAV 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融合蛋白的纯化为后续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提供了良好的抗原来源,也为研究VP1与其他CAV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猪库布病毒(Kobuvirus)属于微小RNA病毒科、库布病毒属,是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30nm。基因组大小为8.2—8.3kb,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单一的多聚蛋白。这个多聚蛋白可裂解为3种结构蛋白(VP0、VP3和VP1)和7种非结构蛋白(2A~2C和3A-3D)。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其核酸结构为环状单股DNA、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本文介绍了CAV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复制与转录、结构蛋白与功能,以及对该病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就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体外表达鉴定与蛋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病毒为小RNA病毒科属的成员。其基因组为一约含8500个核苷酸的正链RNA,只有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原始翻译产物,该产物可被蛋白水解酶裂解为几个分子量较大的前体,包括P1、P2、P3、P4等。P1又可被病毒编码的蛋白水解酶裂解为VP1、VP2、VP3和VP4四个结构蛋白单位。由于VP1暴露于病毒颗粒的表面,所以研究工作最多的是VP1。该基因位于FMDV基因组的2977~3615核苷酸,编码213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分为9个株系,可使20种昆虫感染发病。本文阐述了近年来BmCPV在交叉感染、结构、基因组、结合蛋白与功能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新进展。据报道BmCPV-1的两个毒株(H株与I株)的基因组全序列已被测定公布,由10个节段的双链RNA构成;众多研究认为BmCPV具有5种结构蛋白(VP1-5),推测VP1为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VP2、VP5分别为核衣壳蛋白、外壳蛋白,VP3、VP4各为三磷酸核苷酸结合蛋白、非特异性的核酸结合的关键蛋白,5种结构蛋白在BmCPV病毒复制包装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鸡贫血病毒VP1和VP2蛋白在家蚕中的联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鸡贫血病毒VP1和VP2基因分别克隆入转换载体pBacPAK8中,获得重组转移质粒pBac-vp1和pBac-vp2。以上两质粒分别与CvnⅠ酶切线性化的亲本病毒Bm-BacPAK6DNA共转染家蚕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纯化得到重组病毒Bm-vp1和Bm-vp2。PCR分析表明Vp1和Vp2基因已整合进杆状病毒基因组中。将Bm-vp1和Bm-vp2共感染5龄家蚕,通过表达产物免疫SPF鸡产生的抗血清与CAV感染的MDCC-MSB1细胞的间接荧光抗体分析,证明表达产物能诱导鸡产生相应的抗体。该研究表明,表达VP1和VP2蛋白的重组家蚕杆状病毒(recombinant BmNPV)是很有前途的CAV亚单位疫苗的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7.
将鸡贫血病病毒 (chicken anaem ia virus,CAV) VP2 基因克隆入表达性载体 p GEX- 5 X- 3,在大肠杆菌以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融合蛋白的形式获得了表达。以此表达产物免疫小鼠 ,制备抗 CAV VP2 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对 CAV感染的 MSB1细胞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检测 ,结果为阳性 ,这表明表达产物保留了 CAV相关的抗原特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 CAV VP2 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鸡贫血病毒vp3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隆了从我国哈尔滨分离的一株鸡贫血病毒(CAV)的vp3基因,并对之进行了测序。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枢由366bp组成,编码121个氨基酸,氨基酸组成具有已报道VP3的典型特点。本次克隆的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CAV的vp3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同源性至少为98%。与国内报道的山东株SJ1的vp3基因有3个核苷酸的差异,表明国内的CAV毒株已经产生了一些分化。在EMBL中比较本次克隆的VP3蛋白一级结构,与之差异最大的是马来西亚分离株的VP3,有5个氨基酸残基不同,同源性为96%。同时收集EMBL中的CAV的VP3蛋白绘制进化树,我国哈尔滨分离的CAV毒株与CIA进化关系最近,而与Cux-1的2个衍生株QDWX1、QDWX3进化关系最远。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CAV在遗传方面是较保守的病毒,来自哈尔滨的CAV不是CAV的一个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9.
鸡贫血病病毒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鸡贫血病病毒(chicken anaemia virus,CAV)VP2基因克隆入表达性载体PGEX-5X-3,在大肠杆菌以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蛋白的形式获得了表达。以此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制备抗CAV VP2的多克隆抗体。通过对CAV感染的MSB1细胞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结果为阳性,这表明表达产物保留了CAV相关的抗原特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CAV VP2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病原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 传染性贫血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本病毒呈球形,无囊膜,病毒粒子平均直径约25.0~26.5钠米.核衣壳呈正二十面体,由32个壳粒组成,为典型的5、3、2次轴对称.CIAV的基因组分别为单股、负链、圆环状、共价连接的DNA,由2 300个碱基组成.基因组有3个部分或完全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种蛋白质,VP1~3.VP1为CIAV惟一的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和主要免疫原蛋白,分子量为52kD;VP2分子量为24kD,是CIAV的非结构蛋白,参与感染的某些阶段病毒的装配;VP3又称凋亡素,可诱导感染细胞的凋亡,分子量为13kD.  相似文献   

11.
天然免疫是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为探究病毒蛋白在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结构蛋白VP3的表达载体p CMV-Myc-VP3,转染HEK293细胞后,使其在细胞内过表达;感染病毒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TCID50分别检测病毒的基因组拷贝数和病毒滴度,以此验证VP3蛋白表达对EMCV体外增殖的影响;另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VP3过表达对EMCV引起的IFN-β和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VP3蛋白可促进EMCV在HEK293细胞内的增殖,初步探索发现VP3蛋白可显著抑制IFN-β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发现体外表达VP3后,MAVS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但对MDA5表达无影响。试验数据初步表明,VP3蛋白可以通过抑制MAVS的表达拮抗I型IFN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促进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12.
口蹄疫病毒能引起牛、羊等偶蹄动物发生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口蹄疲,该病常常影响着全球畜牧业的发展.FMDV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口蹄疫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5 kb,基因组分为5'非编码区、3'非编码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基因组的中部是一大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多聚蛋白,多聚蛋白在翻译的同时,经二级裂解后,形成3种病毒结构蛋白(VP0,VP3和VP1)和8种非结构蛋白(L,2A,2B,2C,3A,3B,3C和3D).其中3C全长639 bp,编码213个氨基酸.3C蛋白酶是小RNA病毒的共同裂解酶,在多聚蛋白成熟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在抗病毒药物打靶方面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因此,对3C蛋白酶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由我国学者方定一1956年首次分离报道。GPV基因组约5 Kb,由左右2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组成:LORF(left ORF)和RORF(right ORF)。LORF编码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NS1和NS2,RORF编码VP1、VP2和VP3三种结构蛋白。本文针对近年来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鹿流行性出血病毒是一种在全世界野生及驯养的有蹄动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属呼肠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有12个血清型,是一种有10个节段(L1-L3、M4-M6、S7-S10)的双链RNA病毒,编码10个蛋白(VP1-7和NS1、NS2、NS3/NS3A).VP7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且保守性最高.VP2与病毒型特异性有关,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VP3为群特异性抗原,高度保守,具有亲水性保守区域.非结构蛋白NS1、NS2和NS3/NS3A及其编码序列均相当保守.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有PCR和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5,(8):85-89
江苏泰州某鸡场发生疑似鸡传染性贫血疫情。本试验从发病鸡采集病料,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病毒特异性PCR确定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将病料组织用抗生素处理之后接种MDCC-MSB1细胞系,最终分离1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命名CAV MY1305-30株。电镜负染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为典型的CAV粒子。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病毒能够引起雏鸡发病,剖检能够看到鸡传染性贫血典型的骨髓黄化、凝血不良、胸腺萎缩等病理变化。根据Gen Bank中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对泰州株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泰州株MY1305-30株基因组编码区VP1基因和VP2基因全长分别为1 350和651 bp,编码区内不存在碱基插入或缺失,同源性分析表明泰州株与GenBank中收录的CAV流行株编码区同源性在96.5%~99.8%之间,VP1和VP2基因的遗传进化树表明CAV泰州株属于亚洲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6.
鸡贫血病毒是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体,它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病原之一。鸡贫血病毒基因组含有3个开放阅读框架,分别编码分子量为51.6kDa(VP1)、24kDa(VP2)和13.6kDa(VP3)的3种蛋白质。本文将克隆化VP2基因亚克隆到PET-32a(+)载体上并进行原核表达,用PET-32a(+)表达的VP2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过杂交瘤细胞的建立、融合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一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C5。腹水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为1:409600,经Western—blotting证明单抗3C5为针对VP2融合蛋白的单抗。为VP2融合蛋白的纯化和鸡贫血病毒的检测、鉴定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细小病毒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小的单股DNA病毒,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并与多种疾病相关。该病毒衣壳中主要包含三种蛋白:VP1、VP2、VP3,这些衣壳蛋白参与了病毒感染的整个过程。VP1通过核定位信号(NLS)介导病毒感染性,协助病毒完成核内定位。VP2经"反受体"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促进病毒进一步内化,与此同时VP1与VP2 N’末端共同作用完成核转运。裂解蛋白VP3仅存在于细小病毒科少数成员中,其功能未被完全确定,猜测可能是衣壳蛋白骨架。该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有极强的抵抗力,如酸或热处理,甚至能逃避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通过对细小病毒感染过程中衣壳蛋白的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总结及讨论,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PCR方法克隆了从我国哈尔滨分离的一株鸡贫血病毒(CAV)的VP2基因,并对之进行了测序,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由65bp组成,编码216个氨基酸。通过将本次克隆的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CAV的VP2基因比较,同源性至少为99%,未发现与本次克隆的VP2蛋白完全一致的CAV分离株,与之同源性最好的是CIA-1的VP2蛋白,相差1个氨基酸,与Cux-1也仅相差2个氨基酸,因此从该蛋白看CAV哈尔滨分离株的变异程度不很高。比较这27株病毒的VP2及其基因序列,发现共有31处核苷酸发生变异,这些变异将导致VP2的12个氨基酸变化,尽管他们散布于整个VP2,但在186到191号氨基酸区域存在一个没有报道过的变异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CAV的VP2是相对较保守的蛋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备抗鸭肠炎病毒(DEV)VP2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DEV Clone-03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UL49基因并克隆至pMD-18载体.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后,将UL49基因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UL49.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VP22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36 ku,与预期的大小一致.重组蛋白能够被鼠抗DEV阳性血清所识别,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将重组蛋白纯化、复性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MAb,经间接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筛选及鉴定.获得4株能够稳定分泌抗DEV VP22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810、2G1、3F10和3G2.其MAb亚类分别属于IgG2b、IgG2b、IgA和IgM.4株MAbs都能够与DEV Clone-03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能够识别天然构象的VP22蛋白.这4株MAb可用于DEV VP22蛋白功能研究及抗原表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水貂阿留申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貂阿留申病病毒是一种在水貂中广泛存在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属阿留申病毒属,主要编码4种蛋白(结构蛋白VP1、VP2和非结构蛋白NS1、NS2).VP1蛋白在协助病毒产生感染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VP2蛋白是该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抗原,能体外中和病毒;NS1和NS2对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技术、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