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材料,探究了采前喷施次磷酸钾对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喷施次磷酸钾提高了单果重和坐果率,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了果皮颜色参数a值和花色苷含量,促进果皮转红;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改善了果实品质。同时,次磷酸钾处理提高了荔枝中黄铜和总酚含量,降低了采后褐变指数,说明次磷酸钾处理在荔枝的采后贮藏过程中,可以增加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2.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3.036),来自印度比哈尔邦农业大学的Kalyan Barman等人研究了一氧化氮对荔枝果皮褐化、抗氧化物质以及货架期的影响。果皮褐化是荔枝最主要的采后问题,会降低果实商品性和货架期。将荔枝用NO的载体硝普酸钠(SNP)0.5、1.0和2.0 mmol/L浸泡处理,晾干后于常温下保存8天。  相似文献   

3.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10.017),来自印度比哈尔农业大学的Pushpa Kumari等人研究了采后水杨酸和壳聚糖处理对荔枝采后果皮褐化及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荔枝是亚热带水果,极易腐烂,采收1~2 d后就会因果皮褐化、果实品质退化而失去商业价值。研究人员分别用水杨酸(0.5 m M和1.0 m M)、壳聚糖(2%)及两种物质同时共同处理生理成熟的荔枝(帕比)果实。处理方  相似文献   

4.
Lima等研究表明,在室温(251±1.5℃,693%UR)下用打孔的聚乙烯薄膜包装保存荔枝果实6天,能有效减少果重损失、果皮褐变和保持果皮花青素含量。泰国学者Chakraborty等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5.
荔枝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水果,采后腐烂比较严重,尤其是在经过商业化的硫磺处理和酸化处理后腐烂更严重。已有研究发现,在销售环节中荔枝易感染的真菌主要有拟茎点霉菌、拟盘多毛孢菌、青霉菌、木霉菌、链格孢菌和镰刀菌。其中,青霉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尤其是在硫磺处理和低温贮藏环境下最容易发生。商业化的SO2熏蒸刺激荔枝果皮细微开裂,不仅引起水分迅速流失,造成荔枝果皮褐化,而且为在果皮表面繁殖的腐烂病菌入侵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6.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04.065),来自巴基斯坦费萨尔巴德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气调包装(MAP)对在(5±1)℃下低温贮藏的荔枝果皮酶促褐变和果实品质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AP下的果实表现出腐烂程度、褐变指数和鲜重损失减少。MAP贮藏显著抑制了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迟了超氧阴离子  相似文献   

7.
正据《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第7期《复合保鲜剂涂膜对石榴果实采后生理、贮藏品质及贮期病害的影响》(作者张润光等)报道,石榴采后易出现果皮褐变、籽粒劣变、软化腐烂等问题,导致贮期短,贮后质量差,商品价值降低。优选石榴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研究保鲜剂对石榴采后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后急速降温和缓慢降温对冷藏和模拟货架期砀山酥梨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虎皮病指数和果心褐变指数以及果皮色泽和果实内在品质(硬度、SSC和T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果实贮藏210d,20℃模拟货架9d,与缓慢降温处理相比,急速降温处理既能明显降低果实虎皮病和果心褐变的发病程度,又能降低果实腐烂率和果柄干枯褐变程度,而且还保持了果实较高的SSC。急速降温处理还能降低模拟货架9d期间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但对贮藏及货架期间果皮颜色的亮度(L值)和TA影响不大。结果表明,急速降温不会加重酥梨果实虎皮病和果心褐变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可将酥梨的缓慢降温贮藏改为急速降温贮藏,如果长期(210d左右)贮藏,建议货架时间低于9d。  相似文献   

9.
从果园果树根系土壤中分离得到拮抗菌株N-1,结合形态学表征、微生物基础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序列分析,菌株N-1被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活体试验表明,拮抗菌N-1能够显著降低荔枝果实在采后贮藏期的腐烂率,此外,基于荔枝褐变的发生,荔枝果实的好果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p<0.05)。提高荔枝果实的好果率,其活体防效是通过参与诱导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病程相关酶活性的提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青皮果、铁皮果是一种俗称,其学名是筋腐果,具体症状是:果实表面局部出现褐变或青皮,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现出坏死斑,剖开病果可见果皮里的果肉呈“糠心”状,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或褐色,变褐部位果皮不变红色,常为青绿色或铁锈色,果肉硬化,品质差,吃起来没有味道。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荔枝龙眼主产区出现多起荔枝龙眼果实发育期果实异常现象。小果和中果期表现为外果皮出现黑褐色斑点,内果皮黑褐色斑块更为明显,严重者果皮开裂,种胚坏死。大果期外果皮皱缩凸起,果实畸形变小,内果皮有黑褐色或淡绿色向果肉侵入的痂状物,严重者侵入部位果肉褐变腐烂。不同时期果实异常症状均为内部重于外部。在排除病原物侵染致病前提下,观察对比了异常果和正常果果实微观形貌,测试了果实不同部位N、P、K、Ca、Mg和B等养分含量,并调查了果园的管理、施肥及气候情况。初步判断这些果实异常现象是由不良气候引起的果实缺Ca生理性病害。对个别果园,缺B可能也是一个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无核”黄皮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β-氨基丁酸、对氨基水杨酸钠和曲酸三种褐变抑制剂对黄皮果实贮藏期间(4±0.5℃,相对湿度85%)褐变和抗氧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β-氨基丁酸和对氨基水杨酸钠处理可以明显抑制黄皮果皮褐变,而曲酸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三种褐变抑制剂处理都具有抑制黄皮果实失重和MDA含量的上升、延缓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解、提高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作用,并能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其中,对氨基水杨酸钠能够更好的维持黄皮采后品质和抗氧化特性,从而抑制褐变。因此,对氨基水杨酸钠处理的效果最好,β-氨基丁酸处理次之,曲酸处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3.
冷害是冷敏果实采后在不适宜低温下出现的常见问题,也是造成冷敏果实严重采后损耗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冷敏植物器官对低温胁迫的不良反应,果实冷害症状可能由于细胞壁、细胞膜的改变,果肉褐变以及呼吸与乙烯释放异常引起。目前生产中常通过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类措施改善植物组织的抗冷性,减轻果实冷害,维持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HortScience》(2012年3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果肉褐变(FB)是果实冷藏期间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研究以沙培8年的"Grand Pearl"油桃为试材,通过滴灌施肥调节养分缺乏,对采后果肉褐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该研  相似文献   

15.
薛勇 《山东饲料》2005,(6):22-23
番茄青皮果是一种俗称,其学名是筋腐果,具体症状是:果实表面局部出现褐变或青皮,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现出坏死斑,剖开病果可见果皮里的果肉呈“糠心”状,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渴色或褐色,变褐部位果皮常为青绿色或铁锈色,果肉硬化,品质差,吃起来没有味道。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特色大果型荔枝品种‘新球蜜荔’和‘紫娘喜’为杂交母本,利用具备早熟、焦(无)核的荔枝品种‘三月红’、‘妃子笑’、‘桂早荔’、‘无核荔’和‘白糖罂’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研究其对当年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对当年果实的单果重、果皮重、果核重、果皮厚度、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等11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不同杂交母本对应授粉组合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不同杂交组合果实的综合品质。研究发现:不同授粉组合当年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方面有差异,部分与自然授粉比呈显著差异。可见,荔枝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杂交组合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序,发现不同年份、杂交母本有相似花粉直感效应规律,表现为当年果实综合品质排名为:三月红>白糖罂>桂早荔>自然授粉(新球蜜荔或紫娘喜)>妃子笑。但无核荔枝授粉新球蜜荔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优于自然授粉,而无核荔枝授粉紫娘喜时当年果实综合品质劣于自然授粉。  相似文献   

17.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9.051),来自意大利果树研究部的Milena Petriccione等人研究了壳聚糖(1%)处理对荔枝果实贮藏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荔枝是非呼吸跃变型水果,采后寿命短,对褐化、冷害、紫斑病和微生物引起的腐烂敏感。荔枝采后用1%壳聚糖处理,然后在7℃下贮藏21 d,分析其品质及营养特性。研究发现,壳聚糖处理有效控制了果实重量  相似文献   

18.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年9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广西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了3个荔枝品种(妃子笑、黑叶和香荔)鲜果在室温下贮藏6天细胞膜退化、酶性褐变和氧化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妃子笑荔枝的果皮褐化指数和病变率最高,相对电解液渗透增长率上升最快。贮藏期间,妃子笑的相对磷脂酶D(PLD)活性显著上升,但黑叶和香荔没有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惠州市叶海荔枝城和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合作,经过3年时间的研究,发明了“荔枝套袋新技术”,使荔枝平均增产30%,而且还能改变果皮色泽,改善果实风味,使荔枝色、香、味更佳。此项成果近日已通过广东省科委的技术鉴定,被确认为“国内同类先进水平”。省科委建议各地果农大力推广应用此项新技术。 该技术是在荔枝谢花后一个月开始,给已结果的荔枝套上特制的套袋,以改变其光照条件。荔枝通过该项技术处理后,可增加单果重,平均约增产30%;可使果实着色均匀,使果皮色泽鲜艳;可减少果实的单宁及酸的含量,改善果实风味;…  相似文献   

20.
一、日灼病与缩果病的症状区别 1.葡萄日灼病主要发生在受直射光照射的果实、叶片或套袋的果实上,一般在果穗肩部,像被热水烫伤后而引起的软化褐变,或像被火燎伤一样,在果皮表面出现浅褐色或暗红色斑点,而后逐渐变大凹陷,其大小、形状也不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