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评估实际生产应用中化制法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杀灭病毒的效果,选取3个应用化制法工艺处理病死猪尸体的规模化猪场,采集无害化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方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法,对无害化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毒、口蹄疫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9种病毒的核酸检测,通过处理前后病原核酸检出情况的对比,评估该工艺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病毒杀灭效果。结果显示:化制法处理前病死猪尸体样品中的部分病原可在细胞培养物中检出且可增殖传代,说明存在活病毒;而处理后样品的细胞培养物中均检不出病原核酸,说明病原均被彻底杀灭。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化制法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可彻底杀灭病毒,达到了无害化处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PCR方法诊断猪瘟病毒和猪丹毒杆菌混合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快速检测急性病死猪的病原.采集病死猪脾等组织,用PCR方法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同时采集病死猪肝、心血,无菌接种血平板进行细菌分离,用16 S rRNA基因测序法鉴定分离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样品用CSFV引物...  相似文献   

3.
用掩埋、无害化处理池加微生物和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等3种无害化处理模式,对病害生猪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研究处理前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等4种生猪常见病毒的变化。结果表明,病害生猪及其产品经掩埋和无害化处理池加微生物处理30 d后,还能检测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经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处理24 h后,4种生猪常见病毒检测都为核酸阴性,说明掩埋和无害化处理池处理方式仍然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可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而畜禽养殖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处理方式生物安全等级更高,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传入和发生,北京市密云区针对本辖区的生猪养殖和地理特点,在消毒、封闭管理、严格运输检疫等常规措施下,对养殖、运输、屠宰、生产加工流通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进行定期、定点采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2019—2021年对所有生猪养殖场每栋必检,共检测样品75 600份,出栏生猪批批检测,共检测样品4 245份;病死猪存放点每7 d检测1次,共检测样品2 611份;调入白条猪肉批批检,共检测样品14 000份;备案运输生猪车辆定期检测,共检测样品229份;屠宰厂运输车辆定期检测,共检测样品37份;共检测屠宰厂环境样品53份,病死猪存放点冷库、冰柜样品396份。以上样品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说明在常规防控措施下,重点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的做法取得了极好的非洲猪瘟防控效果。非洲猪瘟病原监测可促使养殖到屠宰加工各环节的自我防控意识提高,促进运输车辆出入时严格消毒,调入猪肉产品时严格检疫等措施的落实。密云区非洲猪瘟病原监测的做法为其他地区的非洲猪瘟防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利用沼液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效果,无菌采集病死猪沼液生物厌氧发酵样品,利用PCR技术对样品中的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链球菌与副猪嗜血杆菌等7种常见病原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细菌培养基与PK-15细胞对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以及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2型进行了病原分离。结果显示,田间试验组和模拟平台试验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应用沼液对病死猪进行3个月或6个月的厌氧发酵,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或病原分离鉴定均为阴性,证实应用沼液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能有效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020年秋冬季内江市病死猪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5种病毒感染情况,在14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点,采集108份病料样品,采用荧光PCR/RT-PCR方法进行5种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CV-2、PRRSV、PCV-3、CSFV的核酸检出率分别为44.4%、33.3%、12.9%、7.4%,未检出PRV核酸;双重感染检出率为18.5%,以"PCV-2+PRRSV""PCV-2+PCV-3"为主,多重感染检出率为1.9%。结果表明,内江市病死猪群中PRRSV、PCV-2感染较为严重,PCV-3零星分布,且呈现一定的混合感染状态,而CSFV和PR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果提示,内江市应重点加强PRRSV、PCV-2、PCV-3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评价保存液对唾液中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保护效果。通过以下分组进行实验:A组,5 ml唾液+50μl阳性样本(100倍稀释);B组,5 ml唾液+5μl阳性样本(1000倍稀释);C组,棉签沾取100倍稀释样品放入保存液;D组,棉签沾取100倍稀释样品放入生理盐水;E组,原唾液(空白)样本。在1 h、7 h、22 h和35 h这个四个时间点,分别通过柱式和磁珠法提取非洲猪瘟病毒的核酸,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样品中的病毒核酸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是柱式法还是磁珠法提取,A、B和D组的Ct值随着时间推移均在变大,而C组(保存液)Ct值趋于稳定,说明保存液对非洲猪瘟病毒降解具有一定的减缓效果。  相似文献   

8.
RT-PCR检测猪瘟病毒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建立RT PCR检测猪瘟病毒的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猪瘟病毒E2基因 (囊膜糖蛋白gP55基因 )序列 ,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 ,扩增片段的大小为 50 7bp ,用RT PCR技术对石门系标准株和 1 0株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这对引物对标准株和 1 0株分离株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 50 7bpRT PCR产物 ,而对其他 6种猪病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该RT PCR可检出 1 0 0pg的猪瘟病毒RNA模板 ,对人工感染猪不同组织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对白细胞抽提的核酸样品检出率最高为 1 0 0 % (2 4 / 2 4 ) ,其次为扁桃体、脾、肾 ,检出率为 83 3 % (2 0 / 2 4 ) ,再者为淋巴结 ,检出率为66 7% (1 6/ 2 4 )。对送检的 1 9份疑似猪瘟的病死猪病料组织进行RT PCR检测 ,结果有 1 6份样品为猪瘟病毒阳性。兔体交叉反应试验结果RT PCR阳性的 1 6份病料中 ,有 1 4份样品被判为含有猪瘟病毒 ,其他病料兔体交叉反应试验结果全为阴性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洲猪瘟是一种跨境动物疫病,对世界养猪业危害严重。目前,该病的流行范围越来越广。为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当前急需建立快速、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非洲猪瘟病毒B646L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建立了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实时荧光RPA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在20 min内完成检测过程,最低可检测到16拷贝/反应;与猪的其他常见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与荧光PCR方法具有相似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100份国内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所建立的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临床鉴别诊断、检验检疫和病原监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克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和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V)各自病毒基因保守序列,提取质粒中的模板、扩增纯化作为探针,应用微量点样技术将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制备诊断基因芯片;同时对制备的基因芯片进行有效性监控和特异性、重复性的质量控制;然后提取样品核酸,PCR扩增并用生物素标记,并将所获得的扩增产物与诊断基因芯片进行特异性的逆向点杂交,最后通过芯片扫描来实现对病原的高效检测和分析判断。试验结果表明病料中抽提的核酸与芯片杂交的信号为阳性且较明显,说明制备的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检测基因芯片有效性监控正常且两种病原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