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22±1)℃海水温度下,以初始体重(180~220)g的半滑舌鳎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配合饲料中以土霉素浓度为0mg·kg^-1和125mg·kg^-1拌料投喂,研究半滑舌鳎后肠中好氧菌耐药率的变化情况,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半滑舌鳎肌肉中土霉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添加16mg·kg^-1土霉素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半滑舌鳎后肠好氧菌其耐药率从开始投喂时的(12.32±2.36)%增加到停药期间最大值(43.15±4.20)%;而在160mg·L^-1浓度土霉素的培养基上,其耐药率从开始的(5.6±2.94)%增加到(18.64±0.45)%。土霉素残留实验表明,在投喂药期间,土霉素在肌肉中的残留量处于(2.23±0.40)~(3.14±0.15)mg·kg^-1之间,但投药期结束后,残留量迅速下降,直到第6天降到检测限以下。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土霉素作用下,实验组耐药率出现较大的变化,但在停药16天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比较了在20℃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在3种主要养殖鲆鲽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选择体重为300–400 g 的健康2龄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以10 mg/kg 的剂量连续3 d 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恩诺沙星后,于1、3、6、10、15、20、25、30、35、40 d 采集血浆、肝、鳃、肌肉和肾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拟合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体内的消除曲线,计算消除半衰期。结果显示,3种鲆鲽鱼的组织中,恩诺沙星在肾中残留浓度最高,其消除速度依次为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75、6.54、7.37 d;恩诺沙星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血浆中的消除比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慢;综合比较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血浆和大多数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均呈现出牙鲆体内消除最快,大菱鲆次之,半滑舌鳎最慢的趋势。依据我国无公害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最高残留限量为50μg/kg 的标准,建议在20℃水温条件下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鲆鲽鱼细菌性疾病时的休药期为:大菱鲆44 d、牙鲆33 d、半滑舌鳎47 d 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比较了在20℃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在3种主要养殖鲆鲽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选择体重为300–400 g的健康2龄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以10 mg/kg的剂量连续3 d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恩诺沙星后,于1、3、6、10、15、20、25、30、35、40 d采集血浆、肝、鳃、肌肉和肾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拟合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体内的消除曲线,计算消除半衰期。结果显示,3种鲆鲽鱼的组织中,恩诺沙星在肾中残留浓度最高,其消除速度依次为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75、6.54、7.37 d;恩诺沙星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血浆中的消除比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慢;综合比较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血浆和大多数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均呈现出牙鲆体内消除最快,大菱鲆次之,半滑舌鳎最慢的趋势。依据我国无公害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最高残留限量为50μg/kg的标准,建议在20℃水温条件下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鲆鲽鱼细菌性疾病时的休药期为:大菱鲆44 d、牙鲆33 d、半滑舌鳎47 d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25℃下,给体质量(5.8±1.5)g的半滑舌鳎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00、600、900、1200、1500mg/kg和1800mg/kg黄芪多糖的饲料后,每隔18d检测半滑舌鳎鳃黏液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以检测半滑舌鳎鳃黏液对黄芪多糖的免疫应答及较佳剂量。90d的免疫结果显示,半滑舌鳎鳃黏液溶菌酶、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半滑舌鳎鳃黏液酸性磷酸酶活性对低剂量(300~600mg/kg)和中高剂量(1200~1800mg/kg)黄芪多糖的免疫应答,随试验时间延长,分别呈增强及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束时,中低剂量(600~900mg/kg)黄芪多糖组半滑舌鳎鳃黏液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从成本、高非特异免疫活性的角度看,半滑舌鳎配合饵料中黄芪多糖较佳添加剂量为600mg/kg。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16℃±1℃条件下,研究了MS-222在不同浓度、不同麻醉时间对半滑舌鳎的复苏时间、复苏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半滑舌鳎在麻醉剂浓度为60 mg/L的海水中浸浴4 h后的药物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MS-222浓度在60~120 mg/L时,试验鱼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随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变化较大,浓度由60 mg/L增加至120 mg/L,麻醉时间由280 s缩短至90 s;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加,麻醉时间的变化趋于平稳。试验鱼在浓度为60 mg/L的MS-222溶液中浸浴0.5、1.0、2.0、3.0、4.0 h,其复苏率及24 h存活率均达100%;持续麻醉时间在3 h内,随着浸浴时间的延长,试验鱼的复苏时间由115 s延长至155 s,超过3 h后,复苏时间趋于稳定。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60 mg/L。MS-222在半滑舌鳎体内的消除数据结果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t_(1/2β)为44.2 h,消除速率方程为C=7550.5e~(-0.205t)+791.8e~(-0.016t)-8342.3e-0.081e~(0.106t),相关系数为1.0。以水产品中麻醉剂定量限2.0μg/kg为残留限量,通过WT 1.4分析,以半滑舌鳎可食性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靶组织,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6 d。  相似文献   

6.
两种抗生素在甲鱼组织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5±1)℃水温条件下,用土霉素和诺氟沙星分别以不同剂量连续5天注射甲鱼(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后腿肌肉,每天一次.停药后24,72,144,240h分别取肌肉、肝脏和肾脏测定两种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只在停药后72h、144h的肝脏和肾脏中检出,其它样品都未检出残留.肝脏中土霉素的含量最高,肾脏其次,肌肉最低.给药后的第72h,土霉索的量在肌肉和肾脏中达到最高含量;而肝脏足144h.在达到最高含量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肾脏中土霉素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而在肌肉中,土霉素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下降,第240hl时,土霉素在肝脏和肌肉中己下降到很低水平,分别为0.35 mg/kg和0.25mg/kg但肾脏中土霉素量还很高,为2.18mg/kg.由此得知:在所有的组织中,肌肉中土霉素的残留量是最低的;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0d后,甲鱼肉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半滑舌鳎溃疡病原杀鲑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是广受我国消费者认可的名优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不断发展,疾病成为制约半滑舌鳎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体表溃疡病为其常见病症。从严重溃疡病半滑舌鳎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HX0416,该菌可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并可在绵羊血平板上形成清晰的β-溶血环;经过16S rRNA和rpo D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化特性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健康半滑舌鳎幼鱼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半滑舌鳎具有较强致病性,感染72 h(1.04×106cfu·m L-1)对攻毒鱼的致死率达91.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和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敏感,而对硫酸新霉素、土霉素等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多重耐药,尤其是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等磺胺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严重耐药。  相似文献   

8.
采用茜素络合物(Alizarin Complexone,ALC)分别浸泡标记70 d和170 d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苗种耳石,设置了5个浓度组和3个时间梯度组.结果显示,ALC对半滑舌鳎70-170 d苗种的耳石染色效果明显.综合考虑存活率和标记效果,ALC浸泡标记半滑舌鳎苗种耳石的适宜浓度为100 mg/L (36 h浸泡处理)和150 mg/L(24 h浸泡处理).相同浸泡时间下,随着ALC浓度的增加,耳石上标记信号强度增加,但实验鱼死亡率升高;相同浸泡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耳石上标记信号强度增加,实验鱼死亡率也会升高.对标记的170d苗种进行养殖实验,每30 d取样矢耳石进行观察,发现4个月后实验鱼生长良好,且耳石荧光信号仍可清晰检测到,表明ALC在半滑舌鳎矢耳石上形成的荧光标记可长期存续,标记效果好.研究结果可为半滑舌鳎大规模标志放流及早期生活史研究提供群体身份识别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在大菱鲆体内的残留及代谢规律.在水温14~16℃的条件下,用50mg/kg体重的剂量,对大菱鲆口灌土霉素3d,每天两次.用紫外吸收法测定土霉素在大菱鲆体内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土霉素在各组织中最高残留量和消除速率不一.给药后36h,土霉素在各组织中的含量达到最高;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下降,第840h时,土霉素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已经降到较低水平;40d后,土霉素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已低于100μg/kg(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NY5070),所以,建议临床休药期为40d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茜素络合物(Alizarin Complexone,ALC)分别浸泡标记70 d和170 d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苗种耳石,设置了5个浓度组和3个时间梯度组。结果显示,ALC对半滑舌鳎70–170 d苗种的耳石染色效果明显。综合考虑存活率和标记效果,ALC浸泡标记半滑舌鳎苗种耳石的适宜浓度为100 mg/L(36 h浸泡处理)和150 mg/L(24 h浸泡处理)。相同浸泡时间下,随着ALC浓度的增加,耳石上标记信号强度增加,但实验鱼死亡率升高;相同浸泡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耳石上标记信号强度增加,实验鱼死亡率也会升高。对标记的170 d苗种进行养殖实验,每30 d取样矢耳石进行观察,发现4个月后实验鱼生长良好,且耳石荧光信号仍可清晰检测到,表明ALC在半滑舌鳎矢耳石上形成的荧光标记可长期存续,标记效果好。研究结果可为半滑舌鳎大规模标志放流及早期生活史研究提供群体身份识别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生长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性成熟雌鱼体重显著高于雄鱼。鱼体肌肉占体重的40%~60%,肌肉生长是生长性状的核心,而myostatin (mstn)基因是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对成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mstn基因在半滑舌鳎雌、雄鱼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龄鱼的9个组织中,mstn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不同发育时期的肌肉组织定量结果显示,1龄和2龄雄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鱼(P<0.05),而在选取的其他时期,雌、雄鱼之间的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stn基因的表达位置在肌纤维边缘,即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位置。本文系统研究了肌肉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mstn在半滑舌鳎雌、雄鱼中的时空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半滑舌鳎雌、雄鱼生长差异的原因及其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两种给药途径土霉素残留在鲫鱼体内的消除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在肌肉注射和口灌给药方式下土霉素残留在鲫鱼组织内的消除情况。结果表明: 鲫鱼肌肉注射和口灌给药后土霉素在体内的最大浓度依次是: 肌肉 4 636mg/kg和 2 869mg/kg, 血液 5 467mg/kg和 3 112mg/kg, 肝脏 7 165mg/kg和 5 086mg/kg, 肾脏 8 308mg/kg和 5 017mg/kg; 肌肉注射第 288h时除肾脏中的土霉素浓度仍然高达 0 375mg/kg, 其他组织中已经检测不到土霉素的存在, 而口灌给药第 288h时肌肉、血液、肝脏、肾脏中土霉素的浓度依次为: 0 133mg/kg, 0 237mg/kg, 0 272mg/kg, 0 272mg/kg。因此, 在 (10±1)℃水温条件下, 以剂量 50mg/kg鱼体重单次给药, 肌肉注射各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比口灌给药高, 口灌给药消除速度比肌肉注射慢。本次实验结果建议在 (10±1)℃以上水温条件下, 无论肌肉注射还是口灌给药, 建议第 12天以后捕鱼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王峰  雷霁霖 《水产学报》2015,39(4):520-528
为半滑舌鳎的集约化养成提供基础数据,设定开放流水和循环水两种养殖模式,以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大规格鱼种(0.640 ±0.063) kg为研究对象,检测半滑舌鳎的生长及肉质相关指标,实验共进行7个月,结果显示:①半滑舌鳎在两种养殖模式下的成活率分别为79.89%和90.38%,月增重率分别是0.154 7和0.1109 kg,肥满度分别是0.920和0.838,生长激素分泌量分别是2.812和2.706 μg/L.循环水养殖模式组在成活率、增重率、肥满度和生长激素分泌量上分别高于开放流水养殖模式组13.13%、39.5%、9.8%和3.92%.②两种养殖模式,开放流水养殖模式组在粗蛋白、氨基酸、PUFA上更占优势,但在粗脂肪、MUFA上循环水养殖模式明显占优势,分别高于开放流水养殖模式组41.732%和16.912%.实验表明,循环水养殖模式优越的水质环境更适合半滑舌鳎的育肥.本实验说明,半滑舌鳎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其生长处于较好的状态,营养品质上也能够得到保证.同时,也说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极大地发掘半滑舌鳎的养殖潜力,是一种适合半滑舌鳎集约化养殖的具有优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2014,(7):38-38
<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在鱼类性反转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最近在国际著名期刊Genome Research(IF=14.4,2014.24:604-615)上发表(http://genome.cshlp.org/content/24/4/604.short)。这是黄海所继在Nature Genetics发表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文章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黄海所陈松林带领其团队先后完成了半滑舌鳎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以及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他们瞄准半滑舌鳎雌雄生长差异巨大以及雌雄比例严重失调的生产实际,开展了半滑舌鳎正常雄鱼(ZZ♂)、伪雄鱼(p-ZW♂)、正常雌鱼(p-ZW♀),以及伪雄鱼和正常雌鱼交配产生的F1伪雄鱼(f-ZW♂)和雌鱼(f-ZW♀)性腺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绘制了半滑舌鳎  相似文献   

15.
3种主养鲆鲽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测试方法对大菱鲆、牙鲆及半滑舌鳎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菱鲆、半滑舌鳎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牙鲆(P0.05),而大菱鲆与半滑舌鳎无显著差异(P0.05);3种鱼的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氨基酸总量依次为37.73、33.32、32.91mg/100mg;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依次为43.50%、43.25%、43.00%;对于高不饱和脂肪酸C20∶4、C22∶5、C22∶6,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和半滑舌鳎(P0.05),而C20∶5,牙鲆显著高于大菱鲆和半滑舌鳎(P0.05);在质构分析方面,大菱鲆的硬度显著高于牙鲆和半滑舌鳎(P0.05);大菱鲆和牙鲆肌肉的弹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半滑舌鳎(P0.05);对可溶性胶原蛋白,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半滑舌鳎(P0.05),牙鲆与半滑舌鳎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半滑舌鳎(P0.05),半滑舌鳎显著高于牙鲆(P0.05)。研究证明,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都属于优质鲆鲽类,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必需脂肪酸、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尤其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丰富,可以满足消费者的特殊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霉素,研究土霉素口灌给药途径下在锯缘青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锯缘青蟹口灌给药土霉素50 mg/kg后,其血浆、肌肉和肝胰脏中的药峰浓度分别为16.78±1.98 mg/L、9.39±2.12μg/g和32.12±6.12μg/g,达峰时间分别为4 h、8 h和4 h。血浆中土霉素浓度-时间关系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分布广泛,其表观分布容积(Vd)为2.129 L/kg;分布半衰期(t1/2α)和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200 h和47.856 h,总体清除率(CLs)为0.063 mL/(kg.h)。肌肉和肝胰脏中土霉素浓度与时间关系的药动学参数采用统计矩原理分析,其消除半衰期(t1/2 z)分别为60.145 h和71.009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054 g/(kg.h)和0.037 g/(kg.h)。土霉素在精巢和卵巢中达峰时间分别为8 h和12 h,峰浓度分别为9.83μg/g和10.26μg/g。给药后24 d时,血浆、肌肉、肝胰脏、精巢和卵巢中土霉素含量都已低于0.10μg/g。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消除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7.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的平均养殖密度(15.07±0.22)kg/m3,观测半滑舌鳎的呼吸频率,检测养殖水体中溶氧、氨氮、亚硝酸氮等24 h内摄食和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半滑舌鳎摄食前、后的呼吸频率平均值分别为27.3次/min和34.7次/min,摄食后的呼吸频率显著高于摄食前;(2)投喂前、后2.5 h内,水中溶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摄食2.5 h后,水中溶氧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3)投喂后,氨氮、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增高,2.5 h后达到峰值,随后缓慢降低,在下次投喂前0.5 h达到最低值。说明半滑舌鳎摄食活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的影响呈现规律性,也说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满足半滑舌鳎对水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找出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幼鱼的适宜日投饲率,试验中设日投饲量占鱼体重0.8%、1.0%、1.2%、1.4%四个水平,连续喂食初始体质量为(170±10) g的半滑舌鳎60 d。结果表明,日投饲率对半滑舌鳎的体重、增重率、瞬时生长率、积温生长系数、特定生长率、蛋白保留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日投饲率的增加,上述指标先升高后降低,日投饲率1.0%时最高;0.8%、1.0%组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1.2%、1.4%组。0.8%、1.0%组的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且显著低于另外两组。结论:体重为(170±10)g的半滑舌鳎适宜日投饲率为体重的1.0%。  相似文献   

19.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0、1200 mg/kg的维生素E(DL-α-生育酚乙酸脂形式)配制成Ec、El和Eh三种试验饲料,饲喂3龄半滑舌鳎亲鱼(雌性1.58±0.19 kg/尾、雄性0.20±0.05 kg/尾)70 d,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200 mg/kg的维生素E(Eh组)不仅可以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提高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初孵仔鱼长度,而且影响仔鱼质量,仔鱼的成活率、12 d仔鱼长度、生存活力等方面均要高于对照组。而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维生素E(El组)只对亲鱼性腺的发育和初孵仔鱼长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E的增加,血清中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此外,El和Eh试验组卵中干物质、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卵子脂肪酸中PUFA、n-3PUFA、n-3HUFA和n-6PUFA的含量均要高于Ec组,El和Eh试验组之间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亲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会亲鱼促进性腺的发育,增加产卵量,提高卵子和仔鱼的质量。在本试验中Eh组(1200 mg/kg)亲鱼的繁殖性能要优于Ec组(0 mg/kg)和El组(200 mg/kg)。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正常溶解氧(5.5~6.0mg/L)和过饱和氧(10~12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半滑舌鳎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8.2mg/L(43.56~53.34mg/L)和41.66mg/L(37.03~46.86mg/L),非离子氨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0.76mg/L(0.64~0.89mg/L)和0.58mg/L(0.48~0.70mg/L);而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20.68(110.82~131.42mg/L)和103.53mg/L(94.83~113.03mg/L);非离子氨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53mg/L(2.42~2.66mg/L)和2.39mg/L(2.31~2.49mg/L)。最后,提出了在半滑舌鳎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向水体充氧的方式以提高半滑舌鳎对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