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乌头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沙乌头猪不同杂交组合的性能,筛选出优质猪杂交组合配套体系,选择沙乌头猪、巴克夏猪和大约克夏猪作为亲本并以纯种沙乌头猪为对照,设计2个杂交组合,沙乌头猪×巴克夏猪(巴沙)和沙乌头猪×大约克猪(大沙),通过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质和表观消化率的40个性状比较2个杂交组合与纯种沙乌头猪的优劣。结果显示:①繁殖性能方面,巴沙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1),大沙产活仔数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5);大沙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巴沙(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②生长性能方面,巴沙、大沙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5);大沙、巴沙所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③屠宰性能方面,巴沙屠宰率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5);巴沙、大沙的皮、骨、肉、脂总重和瘦肉率极显著高于沙乌头猪(P0.01);大沙皮率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和巴沙(P0.01);巴沙的骨率最低,显著低于沙乌头猪和大沙(P0.05);大沙的板油比率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1)。④肉质性状方面,大沙肉色a值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巴沙(P0.01),但均在优质肉色范围;巴沙、大沙肌内脂肪极显著低于沙乌头猪(P0.01),但均在优质肉质范围。⑤表观消化率方面,沙乌头猪、大沙、巴沙各营养素表观消化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巴沙、大沙杂交组合显著提高了日增重、瘦肉率、皮骨肉脂总重,降低了胴体脂率,但是繁殖性能均显著下降;大沙总产仔数、骨率、眼肌面积高于巴沙,皮率、板油重低于巴沙。  相似文献   

2.
为测定湘沙猪配套系父系猪肥育和胴体性状,试验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体重30 kg左右、系谱档案完整的新美系大约克和巴克夏猪各16头,公母各半,按品种分2栏饲养。试验期间,各组猪饲喂相同营养水平饲粮(前期消化能13.33 MJ/kg,粗蛋白质16.54%;后期消化能13.53 MJ/kg,粗蛋白质15.14%),肥育试验结束后,每组分别选择6头猪(3公3母)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全期,大约克猪日增重显著高于巴克夏猪84.17 g(P0.05),料重比均低于巴克夏猪。大约克猪屠宰率和胴体直长均高于巴克夏猪,屠宰率比巴克夏猪高2.55个百分点(P0.05),胴体直长比巴克夏猪高3.59%(P0.01)。巴克夏猪3点平均膘厚显著高于大约克猪0.48 cm(P0.05),脂率和皮率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巴克夏猪眼肌面积显著低于大约克猪7.34 cm~2(P0.05);瘦肉率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7.49个百分点(P0.01)。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大约克猪生长速度较快,体型长,瘦肉率高,适合作为湘沙猪配套系终端父本;巴克夏猪生长速度较慢,但其脂率较高,适合作为湘沙猪配套系母系父本培育。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3)
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大约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研究选择2015年春夏季出生、生长发育良好、体重28 kg左右的大约克仔猪139头,其中,62头常规饲养,77头饲养在美国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站内,当体重达100 kg左右时结束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常规饲养和测定站饲养的大约克猪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常规饲养的大约克胴体直长和胴体瘦肉率比测定站饲养的大约克分别高5.40%(P0.01)、10.00%(P0.05),测定站饲养的大约克皮脂率比常规饲养的大约克高32.16%(P0.05);常规饲养的大约克猪L、b、b24、24 h肉色、背最长肌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比测定站饲养的大约克猪分别高15.19%(P0.01)、26.53%(P0.05)、46.74%(P0.01)和13.07%(P0.05)、9.90%(P0.01)和7.48%(P0.01);对于每100 g背最长肌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常规饲养的大约克猪较高,分别比测定站饲养的大约克猪高7.43%(P0.05)、10.20%(P0.01)、10.71%(P0.01)、8.70%(P0.01)、6.45%(P0.05)、78.95%(P0.01)、24.44%(P0.01)、16.90%(P0.01)、13.25%(P0.01)、11.11%(P0.01)、10.53%(P0.01)、12.16%(P0.01)、8.78%(P0.05)、6.72%(P0.05)、7.43%(P0.05),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测定站饲养的大约克猪比常规饲养的大约克猪分别高1.94%(P0.01)、1.34%(P0.01)。对于肌内脂肪中的油酸,测定站饲养的大约克猪比常规饲养的大约克高12.03%(P0.01),而对于亚油酸含量则常规饲养的大约克比测定站饲养的大约克猪高49.95%(P0.01)。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杜仲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在育肥猪上的应用效果。选择出生日龄相近、健康状况良好且体重[(27±1)kg]无显著差异(P0.05)的长白×大白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任何抗生素),试验组分别用3%、4%杜仲叶粉替代基础饲粮中同比例次粉,试验期共102 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猪(公母各占1/2)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第1~52天,与对照组相比,4%杜仲叶添加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第53~102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料重比极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眼肌面积增加(P0.05),滴水损失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4%杜仲叶添加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4%杜仲叶可显著降低育肥猪的腹泻率,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改善其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对肠道菌群数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种商品猪肥育性能与肉质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体重25kg左右的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巴克夏猪各20头,分二栏饲养(二个重复),每栏10头,试验期饲喂相同水平日粮97d,试验过程中记录饲料消耗和增重数据,结束后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1)大约克猪全期日增重最高,且显著高于巴克夏猪(P0.05),而试猪全期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以杜洛克和大约克猪最低;(2)巴克夏猪屠宰率、眼肌面积和胴体组成中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三种试猪(P0.05或P0.01),后腿比、胴体斜长、三点膘厚、三点皮厚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巴克夏猪肉的红色度a1*值、大理石纹、熟肉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试猪(P0.05),而其贮存损失则显著低于其他3种试猪(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和大约克猪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较好,适宜于做终端杂交父本;长白猪肥育性能中等而屠宰率、瘦肉率较高,适宜于做杂交父本或母本;巴克夏猪肥育性能及胴体品质较差,但肉品质相对较好,是地方猪种配套生产优质猪的适宜父本品种。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5,(6)
为了比较皖南花猪和大约克猪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试验选取皖南花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对胴体性状、背最长肌的部分肉质性状和16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方面,皖南花猪的屠宰率、腿臀率、眼肌面积分别低于大约克猪0.91个百分点(P0.05)、6.62个百分点(P0.01)、26.2 cm2(P0.01)。皖南花猪的皮厚、背膘厚分别高于大约克猪5.44 mm(P0.01)、16.54 mm(P0.01)。在肉质性状方面,皖南花猪的失水率、水分含量、L、a、b分别低于大约克猪7.32个百分点(P0.01)、0.24个百分点(P0.05)、5.43(P0.05)、1.52(P0.05)、0.13(P0.05)。皖南花猪的肌内脂肪高于大约克猪1.51个百分点(P0.01)。皖南花猪的p H2显著高于大约克猪0.28(P0.01)。在氨基酸含量方面,皖南花猪的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大约克猪(P0.05),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5)。结论:大约克猪在屠宰性能方面优于皖南花猪,皖南花猪在肉质性状方面优于大约克猪。  相似文献   

7.
为测定湘沙猪配套系父系猪巴克夏和大约克的肌肉品质,在两个品种肥育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分别选择6头猪进行肉质和肉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巴克夏猪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肌内脂肪含量比大约克猪高1.64个百分点。巴克夏猪肌肉水分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大约克猪低0.66个百分点(P0.05)、1.20个百分点(P0.01),而粗脂肪含量比大约克猪高4.40个百分点(P0.01)。大约克猪背最长肌中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巴克夏猪(P0.05);大约克猪背最长肌钾和镁的含量高于巴克夏猪,分别比巴克夏猪高0.02个百分点(P0.05)和13.50 mg/kg(P0.01);巴克夏猪背最长肌钠和锌的含量高于大约克猪,分别比大约克猪高54.83 mg/kg(P0.01)和1.93 mg/kg(P0.05)。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5,(5)
为了比较皖南黑猪和大约克猪的胴体性能和肌肉品质,试验选取皖南黑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对胴体性能、背最长肌的部分肉质性状和16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胴体性能,皖南黑猪的屠宰率、腿臀率、眼肌面积分别低于大约克猪3.67个百分点(P0.05)、9.26个百分点(P0.01)、26.2 cm2(P0.01)。皖南黑猪的皮厚、背膘厚分别高于大约克猪0.74 mm(P0.05)、40.42 mm(P0.01)。肉质性状,皖南黑猪的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大约克猪10.14个百分点(P0.01)。皖南黑猪的p H2、肉色a值、肌内脂肪分别高于大约克猪0.44(P0.05)、3.37个百分点(P0.01)、9.21个百分点(P0.01)。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和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皖南黑猪与大约克猪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皖南黑猪和大约克猪的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今后的猪育种工作上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猪种和国外猪种的优点,制定良好的配套体系,培育出优良的猪品种,充分利用好地方猪种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9.
圩猪与大约克猪的肌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圩猪和大约克猪的肌肉品质,选取圩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按照肉质性状测定标准对部分肉质性状和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肉色,圩猪比大约克猪高12.86%(P0.05);粗蛋白质,圩猪比大约克猪低6.34%(P0.05);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圩猪比大约克猪分别高84%(P0.01)和150%(P0.01)。背最长肌谷氨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圩猪比大约克猪分别高11.08%(P0.01)、5.51%(P0.01)、4.67%(P0.01)和7.54%(P0.01);脯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圩猪比大约克猪分别高9.33%(P0.05)、5.14%(P0.05)和3.06%(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圩猪具有较好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贵州香猪资源的开发利用,试验采用贵州白香猪作为母本,分别以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猪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以纯种贵州白香猪为对照组,对3种杂交猪及贵州白香猪8月龄个体进行屠宰,分别对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肌肉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胴体长及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贵州白香猪(P0.01),而贵州白香猪在大理石纹、肌内脂肪、蛋白质指标上显著高于各杂交组合猪(P0.05)。此外,杜×香杂交组肉色评分、滴水损失、剪切力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而失水率、水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长×香组在胴体长、熟肉率指标上是各组中最高的(P0.05),且其皮厚最低(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较适中。综合胴体品质及肉质等因素,3个杂交组合中以长×香杂交组合效果较优,而以杜×香杂交组合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测定了大蒲莲猪与长蒲二元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与大蒲莲猪相比,长蒲二元猪的35~100 kg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分别提高53.2%(P0.01)和22.1%(P0.01);胴体直长、斜长、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分别提高8.73%(P0.01)、9.19%(P0.01)、74.10%(P0.05)和14.63%(P0.01),胴体平均背膘厚降低16.92%(P0.05),皮脂率降低35.62%(P0.01),胴体瘦肉率提高35.60%(P0.01)。大蒲莲猪肉色评分较高为4.25,比长蒲二元猪提高23.2%(P0.05),a、b值分别比长蒲二元猪提高33.56%(P0.01)、46.11%(P0.01),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也都以大蒲莲猪较高,分别比长蒲二元猪提高13.51%和22.49%,但差异不显著。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都以长蒲二元猪较高,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也以长蒲二元猪较高,比大蒲莲猪提高2.07%(P0.05)。背最长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大蒲莲猪和长蒲二元猪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品系及品系组合猪间繁殖和生长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不同品系的猪在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上的特点和差异,对大丰丰海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所饲养的大约克(法系、美系、法×美、美×法)、长白(美系、挪系、美×挪、挪×美)和美系杜洛克的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大约克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重、妊娠天数和断奶到再配种间隔在4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2)从长白猪所统计的6项繁殖指标而言,除初生窝重在4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项指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21日龄断奶重、妊娠天数、断奶到再配种间隔)美系长白都相对较好。3)对于生长性状而言,大约克猪的4个品系达100 kg体重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美系大约克的背膘最薄(13.1 mm),低于其它3个品系;在长白猪中,美系长白达30 kg体重日龄最低为76.83 d,极显著低于挪×美组合(P<0.01)。4)对于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而言,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79.5 d、182.3 d和179.2 d,3者间差异不显著;杜洛克的活体背膘厚(10.5 mm)极显著低于大约克(13.9 mm,P<0.01),显著低于长白(13.6 mm,P<0.05)。  相似文献   

13.
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出生日期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100 kg左右的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各10头屠宰,测定其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长白猪胴体直长比杜洛克高3.31%(P0.05),平均背膘厚大约克比长白低27.48%(P0.01),胴体瘦肉率以杜洛克猪最高(61.17%),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3.49%(P0.05)、4.44%(P0.05)。杜洛克a值最高(15.30),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12.58%(P0.01)、11.76%(P0.01);a24值杜洛克比长白高7.27%(P0.05);背最长肌剪切力以杜洛克最小(3.15 kg),分别比大约克及长白猪低25.36%(P0.05)、24.28%(P0.05);肌纤维直径以长白猪最细(70.30μm),比杜洛克低12.52%(P0.05);肌内脂肪含量以杜洛克猪最高(2.13%),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65.12%(P0.01)、19.66%(P0.05),长白猪比大约克猪高37.98%(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和4种脂肪酸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大白猪丹系、法系、美系3个品系初产母猪窝均总产仔数、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背膘厚及胴体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窝均总产仔数,丹系、法系、美系依次分别为(14.93±3.859)头、(12.36±3.139)头和(10.38±2.756)头,品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2)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丹系、法系、美系公猪分别为(165.78±12.127)d、(160.93±10.115)d和(165.21±10.724)d,其中丹系与法系、美系与法系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母猪分别为(173.35±11.263)d、(169.03±11.968)d和(170.13±10.108)d,其中丹系与法系和丹系与美系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3)校正达100 kg体重背膘厚,公猪分别为(8.72±1.377)mm、(8.30±1.562)mm和(9.66±1.550)mm,品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母猪分别为(9.39±1.507)mm、(8.68±1.486)mm和(9.98±1.978)mm,品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4)胴体瘦肉率,丹系、法系、美系分别为(69.07±1.876)%、(72.28±2.778)%和(65.87±1.437)%,法系和美系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5)眼肌面积,丹系、法系、美系分别为(44.89±3.522)cm~2、(50.77±1.516)cm~2和(40.09±3.626)cm~2,其中丹系与法系之间差异显著(P0.05),法系与美系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云南种猪质量稳定提高,选择云南省生产实际中存在的4个杂交组合(即PIC402×LY、PIC402×滇陆猪N1、D×LY、Y×滇陆猪N1)进行了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试验。试验采用单因子4处理试验设计方法,将试验猪按不同杂交组合分成4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所有组别饲养管理均相同。试验结果表明,日增重在20~60 kg阶段,以PIC402×滇陆猪N1组合最高,为(782±87)g,分别比其他组合高82,82和127g;在60~100 kg阶段,则为PIC402×LY>D×LY>PIC402×滇陆猪N1>Y×滇陆猪N1,且差异显著(P<0.05)。而料重比方面,在20~60 kg阶段以D×LY组合最低,为2.41±0.32,各试验组均差异显著(P<0.05);在60~100 kg阶段,为PIC402×LY相似文献   

16.
该文旨在研究利用净能体系配制低蛋白质日粮对商业条件下生长和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生长阶段(试验1)与育肥阶段(试验2)分别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元杂交生长猪(30~55 kg)和育肥猪(50~100 kg)各216头,随机分为正常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试验2结束后每组选30头育肥猪进行屠宰.结果表明,低蛋白质组生长猪和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正常蛋白质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生长猪增重成本降低6.80%/kg(P<0.05),育肥猪增重成本降低9.49%/kg(P<0.05);除失水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质组外(P<0.05),低蛋白质组育肥猪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与正常蛋白质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商业化条件下,利用净能体系配制生长和育肥猪低蛋白质日粮可获得与传统日粮相近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增重成本能够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不同性别大约克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大约克公、母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报酬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重以大约克公猪较高比母猪提高1.75%(P>0.05);部分胴体性能差异显著,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其中,皮率、骨骼率和瘦肉率都以大约克公猪较高,分别比母猪提高20.26%(P<0.05)、12.03%(P>0.05)和3.96%(P>0.05);脂肪率以大约克母猪较高,比大约克公猪提高58.16%(P<0.01);肉色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以大约克母猪较高,分别比大约克公猪提高0.69%(P>0.05)和4.80%(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以大约克公猪较高,比母猪提高22.78%(P<0.05),其他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试验将东安土猪分别与长白、大约克和两广花猪杂交,对所产F1代肉猪做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分析比较。结果:1杂交F1代猪眼肌面积增大,眼肌重增加,前者分别比东安土猪对照组提高0.90~9.35cm2,后者分别比对照组高21%~49%,达到显著水平(P0.05);2各杂交系胴体瘦肉量增加极显著(1.92~3.17kg,P0.01),其瘦肉率较对照组提高7.85~9.53个百分点;3杂交F1代猪皮重均明显减轻,皮下脂肪重绝对值降低,腹脂沉积明显减少;4杂交可使大东和长东F1代猪骨骼肌中蛋白质含量增加6.5%~7.8%,而脂肪含量减少5.6%~6.2%。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7,(1)
为比较大约克及长白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研究选择2015年春夏季出生、生长发育良好、体重28 kg左右的大约克仔猪77头,长白仔猪55头,饲养在美国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站内,当体重达100 kg左右时结束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大约克及长白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差异;长白猪的胴体直长、L、b、胱氨酸含量分别比大约克提高3.76%(P0.05)、9.28%(P0.05)、16.80%(P0.05)、10.53%(P0.01),其他指标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巴克夏猪与地方猪种的杂交效果,试验将巴克夏猪分别与6个地方猪种(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乌金猪)杂交,测定了360头杂交猪的肥育性能和180头杂交猪的胴体性能、肉质常规理化性能、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巴克夏猪×丫杈猪的料重比和瘦肉率均极显著优于巴克夏猪×成华猪和巴克夏猪×青峪猪(P0.01),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巴克夏猪×成华猪(P0.05)、极显著高于巴克夏猪×青峪猪(P0.01);巴克夏猪×雅南猪的肉色评分极显著低于巴克夏猪×丫杈猪、巴克夏猪×乌金猪和巴克夏猪×成华猪(P0.01),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巴克夏猪×丫杈猪和巴克夏猪×乌金猪(P0.05)。说明巴克夏猪×成华猪和巴克夏猪×青峪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能较差,巴克夏猪×雅南猪杂交的肉质风味较差,巴克夏猪×丫杈猪杂交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