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朗族,在中国民族大家庭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布朗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流失和消逝的危险,本文就怎样在现代化过程中传承布朗族传统文化浅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布朗族是我国最早种植茶的山地民族之一,布朗语中存在一批口语性较强的茶文化词汇。布朗语茶文化词汇语义区分比较细腻,丰富、准确的茶文化词汇反映了布朗族先民传统茶文化产生及其演变,为后人通过茶文化词汇了解布朗族茶文化演化、思维发展及生计方式变迁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布朗族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采用国际通用的土著知识调查方法,调查了云南省布朗族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现状.结果表明,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丰富多样,包括对农作物资源的传统习惯用法、医疗保健用法和宗教用法,采食野生蔬菜、野生果实和野生食用菌等,以及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识别与利用.通过对22个布朗族村的调查,获得新的作物种质资源290份,采集到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信息70余条,初步掌握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的基本现状,发现作物遗传资源正在减少,传统农耕文化正在悄然演变的事实,并针对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土著知识遗忘丢失现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普洱茶与布朗族的历史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洱茶与布朗族密不可分。布朗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云南独有,是人口不足10万的较少民族,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才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以及保山市等普洱茶文化区。布朗族在普洱茶的茶树驯化、茶叶栽培、种植、加工、品饮、宗教、民俗、人文等方面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少数民族贫困问题历史已久。布朗山布朗族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从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民族布朗山布朗族的语言、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地理位置、人口民族、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等现实条件,剖析布朗山贫困的历史、观念、教育、市场等制约因素,分析布朗族布朗山乡民族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贫困治理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1,(2):302-302
据澜沧县布朗族地方史《奔闷》傣文典藉记载 ,叭岩冷是布朗族千余年前 ,率领部属迁徙到芒景等地定居的首领 ,娶傣族领主女儿为妻 ,被傣族领主封为管理布朗族的“叭”(基层小官 )。叭岩冷临终前曾嘱咐部民说 :“到我死后 ,留下金银终有会用完之时 ,留牛、马牲畜 ,也终有死亡时 ,留下这宝石和茶叶给你们 ,可保布朗人后代有吃有穿。”在布朗族的《祖先歌》中也有唱词 :“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 ,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 ,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 ,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他生前领着族人开始对茶进行人工培植和移栽 ,并给这种特殊的饮用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云南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基本现状,促进该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方法]采用人物访谈、入户调查和标本采集等调查方法,对云南布朗族地区22个布朗族村的作物遗传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收集了粮食作物、蔬菜、果树、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样本共290份,分属于55科97属113种.其中粮食作物资源115份,分属于7科17属19种;蔬菜(野菜)资源95份,分属于21科33属40种;果树资源35份,分属于23科28属31种;其他植物资源共45份,分属于19科22属24种.[建议]布朗族地区作物遗传资源丰富,应进一步广泛收集种质,提高资源保存数量和质量;加强作物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应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布朗族古茶园传统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采用野外面上调查、定点社区入户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西双版纳地区布朗族认知、管理、利用与保护古茶园的传统知识和经验.结果显示:在1700年前,布朗族就以原始宗教信仰为基础,逐渐形成对茶树种植的禁忌崇拜,通过"习惯法"、"头人"等来规范古茶树的种植与管理,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古茶树种植系统,并演绎出丰富的传统制茶方法和饮茶习俗,形成独特的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布朗族对茶的传统习惯用法、医药用法等.本文在对布胡族古茶园传统知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古茶园传统知识遗忘丢失的原因,提出古茶园传统知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元旦刚过,笔者前往云南勐海布朗山调研采访,几天的见闻让我对与化肥与粮食的关系产生了新的感悟。布朗山位于中缅边境,是布朗族主要的聚居地。这里海拔高、交通难,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布朗山茶产业得到很快发展,成为布朗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生产效益很低。我们走访的一个5口之家,茶叶的全年收入还不到10000元。因此山寨孩子们的上学成为大问题,家长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布朗族适龄儿童就学率几乎达到了100%。但如何保证教育受到一代又一代布朗人的重  相似文献   

10.
因盲目发展,普洱茶曾面临灭顶之灾。建合作社保护普洱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云南省芒景布朗族村成立了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于2008年2月正式注册。经过几年的努力,合作社终于有了成效,自然资源优势、生态效益得到体现,2009年每户茶农增收达300元。  相似文献   

11.
布朗族与基诺族茶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布朗族和基诺族2个云南特有且人数较少民族的族源、生态环境、种茶历史、茶俗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布朗族和基诺族千百年来以茶为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茶叶都是两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中重要的农业生物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曼糯古茶山及代表性古茶树生存状况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古茶园覆盖面积、生境及管理状况,采访当地布朗族茶农,了解濮人栽茶历史,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挖掘当地文化元素,保护与开发当地古茶山,发展农村旅游第3产业工作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的一种腌茶.酸茶是经一段时间的掩埋自然发酵而成的.文章对酸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黄酮类物质及水溶性糖等主要成分和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酸茶的实用价值和保健功效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云南澜沧县芒景、景迈栽培型古茶林略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澜沧县芒景、景迈栽培型古茶林略考云南省思茅农业学校李光涛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何强思茅地区外贸局何仕华布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而又历史悠久的民族,总人口约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保山、临沧、双江、镇康、永德、耿马、澜沧、勐海等地区。芒景、景迈在澜沧县南...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云南地区5285份稻种资源信息和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从南到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口比重与稻作品种的丰富度密切相关;不同民族文化和稻作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对传统稻作品种的留存和栽培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茶从哪里来?茶从景迈山来。景迈山在哪里?景迈山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布朗族、傣族先民在茫茫林海中为后人留下二万八千亩古茶园。据中科院专家鉴定,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堪称"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5月刚刚过去,春茶采摘已经结束,但开通才  相似文献   

17.
在西双版纳吃茶浙江省湖州市罗家庆从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获得了丰富的茶文化知识。原来,我狭隘的认为茶是饮的,啜其汁而弃其叶。而这次在云南的兄弟民族中所见所闻,他们是实实在吃茶叶的。基诺族的“凉拌茶”,景颇族的“腌茶”,布朗族的酸茶还有擂茶等,...  相似文献   

18.
云南有八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普米族、独龙族、怒族、德昂族、阿昌族、景颇族、基诺族、布朗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保护土地的方式:日常管理、宗教性保护、村规民约。这些方式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更好的保护本民族的土地,更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利用土地,同时对于人地矛盾突出的民族解决人地矛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隔红河与个旧市、蒙自县、河口瑶族自治县相望,西接绿春县,北连元阳县,南与越南接壤.县城距省会昆明477公里,距红河州府蒙自135公里,是中国跨境民族最多的县,拥有全国少数民族最少的族群,世居着苗族、瑶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汉族、壮族、拉祜族、布朗族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6%.它拥有"亚洲最大蝴蝶谷"、"香蕉王国"、 "滇金之王"的称号.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和壮族等民族的自然圣境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全州范围内31个乡镇、152个村委会、819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西双版纳州范围内自然圣境的现状。各种自然圣境面积与1957年相比,现有面积仅为其1%左右。面积减小除历史原因外,传统观念淡化、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是其主要原因。在现有基础上,可采用建立保护小区、完善村规民约及加强宣传等加强对自然圣境的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