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纤维索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又称革拉泽氏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传播.现将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能够引起猪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等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无鞭毛、不运动、无芽孢、多形态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通常具有荚膜。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副猪嗜血杆菌病已对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威胁。抗生素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该病难以控制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副猪嗜血杆菌严重耐药造成的。Hps的耐药性严重影响了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同时对开发新型抗生素也提出了挑战。通过研究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机制可以为Hps的耐药性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革氏病的病原菌,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副猪嗜血杆菌主要感染小猪,特别是4~6周龄的断奶仔猪,临床多表现为急性败血症,或者转为慢性,表现为跛行、食欲减退等。为有效地开展本病的防治研究,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工作。笔者从浙江某养殖场的“猪高热综合征”样病例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PCR扩增和16SrRNA鉴定,确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现将临床发病及分离鉴定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主要引起猪发生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高,对规模化猪场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保育猪的影响更大,使猪场的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效益降低,那么如何防控好副猪嗜血杆菌病,下面笔者做如下论述。1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概述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症状的细菌传染病。目前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导致保育猪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ERIC-PCR指纹图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ERIC-PCR分型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分离菌株的流行病学调查。试验结果表明,47株副猪嗜血杆菌产生28种不同的指纹图谱,分离自同一猪场和相同血清型的菌株表现出不同的指纹图谱,不能进行血清分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应用该方法可得到充分区分,证实副猪嗜血杆菌ERIC指纹图谱存在丰富的多样性,ERIC-PCR方法是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规律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6):36-40
在对15种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参考株鉴定获得15种不同ERIC-PCR指纹的基础上,对2012~2014年分离自江西地区41株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指纹鉴定。结果表明,41株副猪嗜血杆菌产生20种不同的指纹图谱,相同血清型的菌株表现出不同的指纹图谱,无法进行血清分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应用该方法可得到充分区分。该方法证实副猪嗜血杆菌ERIC-PCR指纹图谱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适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基因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副嗜血杆菌病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近年来,这种传染病普通流行,危害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养猪业的发展。本病由原来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演变,表现临床症状为多种类型,笔者总结几年来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观察和诊治  相似文献   

9.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发病急、高稽留热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均属免疫抑制性疾病,常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常表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等。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临床症状复杂,不易确诊治疗,给养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5月份的一起猪瘟和副猪嗜血  相似文献   

10.
吴洪涛  吴佳宁 《养猪》2023,(5):88-9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对2月龄左右的仔猪危害严重。这种疾病的特征是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严重时会导致消瘦。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本文通过报告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控制,为从业者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以肺浆膜、心包、腹腔浆膜、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正>猪副嗜血杆菌病也被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猪革拉瑟氏病、"运输病",为世界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危害较为严重。该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由应激因素引起的仔猪散发性疾病。该病的病原体为猪副嗜血杆菌。本文阐述猪福嗜血杆菌病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而实验室诊断法可以确诊本病。本病主要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1病原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为嗜血杆菌属中的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斯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包括心肌炎、腹膜炎、胸膜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该菌也常与猪流感病毒联合引起猪流感。近几年,副猪嗜血杆菌病逐渐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一般在10%~15%。  相似文献   

14.
仔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HPS)是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猪上呼吸道的常在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猪只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以5~8周龄的猪最易发病,特别是近几年来养猪业明显规模化、集约化和饲养密度的加大,猪群中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持续性感染,猪体免疫力普遍下降,使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给广大养猪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副猪嗜血杆菌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现将2008年一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新型分型方法——多基因位点序列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为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应用多基因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分型,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强、分辨率较高、所得数据标准等优点.并且还可通过互联网实现实验室间数据共享及比较.通过试验对多基因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的原理、方法及结果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是影响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病原细菌之一.作者对国内外关于副猪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毒力因子、防治措施进行系统、深入的归纳总结,以期为掌握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日后研发高效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多发性浆膜炎.于1910年首次报道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又称格拉寒尔氏病,我国于2003年发现猪有此病感染.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作为猪呼吸道综合征主要的继发感染的细菌性病原,由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蓝耳病病毒感染时,总是伴随着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体,感染猪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等.本病于1910年由德国学者Glasser首先报道,因此又称猪革拉斯氏病(Glasser's disease),现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到50%.  相似文献   

20.
仔猪伪狂犬病是猪易感的病毒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猪都易感,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很高,表现出神经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断奶仔猪,其发病后有很高死亡率。本文通过对一例仔猪伪狂犬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介绍,为相关临床病例的诊断及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