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拟通过蝉花野外繁育菌株的子实体培养筛选和分子标记分析,建立蝉花野外繁育菌株鉴别体系,获得可用于生产的优质菌株。【方法】以蝉花A17-7-1菌株野外繁育获得的7个蝉花菌株进行子实体培养筛选,并用A17-7-1菌株特异的SCAR分子标记对菌株进行分析。经SCAR标记确认的繁育菌株再以ISSR分子标记分析判定繁育菌株遗传性状。【结果】经子实体培养筛选,2个菌株子实体产量高于A17-7-1;SCAR分子标记分析显示,从这2个子实体产量提高的菌株基因组NDA中扩增出A17-7-1菌株特有的DNA片段;I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一株子实体产量明显提高的菌株与A17-7-1具有完全相同的条带,另一个子实体产量提高不显著的菌株有2个条带缺失。【结论】野外繁育蝉花可提高子实体产量,SCAR标记可快速鉴别菌株是否为繁育菌株,ISSR标记能够初步判断菌株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香菇栽培品种大山18和云南野生菌株11-1作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初步获得84个杂交菌株。通过对亲本菌株ISSR引物进行筛选,得到1个条带图谱清晰稳定、含有2个亲本各自特异扩增条带的引物。用该引物对84个杂交菌株及其亲本进行ISSR扩增,结果表明:有45个杂交菌株扩增出2个亲本的特异条带,推断这45个杂交菌株应是真正的杂合子,表明ISSR标记可以作为香菇杂合子鉴定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叶锈基因Lr38的一个新标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TcLr38特异的PCR标记。【方法】以Thatcher为对照,以TcLr38和TcLr38×Thatcher F2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为材料,利用TcLr38远缘亲本中间偃麦草特异的SCAR标记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单一条带,并以50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材料对该标记特异性进行检测,Mapmaker 3.0软件计算该标记与Lr38的遗传连锁距离。【结果】中间偃麦草特异的SCAR标记引物在TcLr38中获得单一扩增片段大小为982 bp,50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检测表明为TcLr38的特有条带,F2代分离群体验证表明为与Lr38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命名为Y38SCAR982。【结论】Y38SCAR982可以作为Lr38的分子标记,并证实该基因由中间偃麦草向普通小麦转移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水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性基因Xa7进行精准检测和世代跟踪,通过分子标记检测Xa7基因材料的纯合或杂合型。【方法】根据Xa7、xa7和无等位基因型序列的差异,通过Premier 5软件设计了含4条引物Xa7-F、Xa7-R、Xa7null-F、Xa7null-R的功能标记Xa7fun,且采用PCR方法分别对不同遗传资源材料进行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和验证,自然高温下于孕穗期对含Xa7基因的3份杂交改良系及亲本采用剪叶接种法接种7个白叶枯病菌菌株进行抗性鉴定,并于成熟期考察记录其农艺性状。【结果】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Xa7基因纯合型材料R084可扩增出大小为91 bp的条带,无等位基因型材料Nip可扩增出大小为153 bp的条带,杂合体Nip/R084可扩增出大小为91 bp、153 bp的条带,共显性标记Xa7fun得到的电泳条带与引物设计时预测的目标片段完全吻合;18份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均未扩增出91 bp大小的功能条带,说明这些材料均不含Xa7基因;杂交改良系Ry-1、Ry-2、Ry-3均仅含有91 bp大小的功能条带,表明Xa7基因纯合;在高温下,华占对7个菌株表现为高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SRAP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与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退化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研究目标性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草菇正常生长菌株V51(对照)与其菌丝退化菌株(VNM1~10)为材料,采用群体分离分析法分别构建2种草菇的近等基因池。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寻找两类菌株的差异片段,回收差异片段后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MD-VNMDF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将筛选的阳性克隆测序。根据差异片段序列设计引物,将其转化成SCAR分子标记,并对草菇正常菌株V51及其菌丝退化菌株VNM进行扩增试验,验证该标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81对SRAP引物组合中有2对引物可扩增出稳定差异条带,其中引物对Me8-Em4PCR扩增出长度约300bp的差异条带(命名为VNMDF)存在于退化菌株中。对SRAP分子标记片段VNMDF回收、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该片段长度为279bp,其核酸、氨基酸序列与编码26S蛋白酶体亚基的相似性分别达到81%和93%。利用SCAR特异引物对SCAR250可在菌丝退化菌株中稳定扩增出长度约250bp片段,与预期大小(279bp)一致,而在正常菌株中未扩增出此片段。【结论】获得了1条可能与草菇菌丝退化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SRAP分子标记,并将其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SCAR250)。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建立地木耳菌株的特定序列扩增(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标记。通过随机引物组合筛选获得EM18-ME7作为SRAP标记引物,扩增地木耳基因组后获得1.2 kb大小的特异性条带,经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出2对特异性引物,其中引物F-9-F1、F-9-R1经SCAR-PCR扩增出约1.1kb大小的特异性片段,说明成功构建了"菌株3"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Me3毒性变异群体的分子标记,用快速有效的分子方法来鉴定毒性变异的发生。【方法】以南方根结线虫的无毒群体以及抗性基因Me3毒性群体为材料,用根据南方根结线虫基因组设计的100对引物和19对来自文献的引物进行扩增,筛选出在3个种群中扩增的差异条带,设计SCAR引物,并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结果】得到了7对能在3个群体稳定扩增出差异条带的多态性引物,把其中的2个位点开发为SCAR标记,能够区分开3个线虫群体。多重PCR反应体系在无毒群体和Me3毒性群体中分别扩增出1条999 bp和1条629 bp的条带,在混合群体扩增出999和629 bp的2条带。【结论】成功开发了对Me3表现毒性的南方根结线虫变异群体的分子标记,可用多重PCR体系一次性鉴定Me3毒性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猕猴桃为雌雄异株多年生藤本果树,早期的性别鉴定有利于加速选育进程,节约育种成本。【方法】收集了前人已开发的3组猕猴桃性别鉴定标记,SCAR标记SmX和SmY1,SNP标记L11和L51以及RAPD标记S1032850,并在41份已知性别的猕猴桃材料上进行通用性验证。【结果】SmX、L11、L51和S1032850标记未表现出性别特异性,而SmY1标记能准确鉴别猕猴桃性别,雄株鉴定准确率为85%,雌株鉴定准确率为100%,且在实生幼苗能扩增出稳定条带,操作简便。【结论】SmY1标记高效准确,可作为猕猴桃性别鉴定的主要分子标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形态学分类及大量RAPD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在RAPD扩增45号哈茨木霉菌株获得的1条特异性片段,将其成功转化为1个稳定的SCAR标记.结果表明,该SCAR分子标记具有种的特异性,可将哈茨木霉属与其他木霉属分开.利用该标记对供试的45个木霉菌菌株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时,哈茨木霉菌菌株均能扩增出1条779 bp的DNA条带,不属于哈茨木霉的菌株则无扩增产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与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CDMs399-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以甘蓝显性核不育为不育源转育获得的芥蓝BC4分离群体226个单株为试材,利用SRAP、SSR技术结合集群分析法筛选与CDMs399-3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获得8个SRAP、1个SSR和1个SCAR标记与不育基因连锁,最近的双侧翼标记ENA14F-CoEm7R和8C0909,连锁距离分别为0.53和2.55 cM,并将侧翼标记ENA14F-CoEm7R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本研究丰富了与CDMs399-3连锁的分子标记,获得多个紧密连锁的标记为该不育基因标记辅助转育和进一步精细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小麦条锈菌条中32生理小种的SCAR检测标记。【方法】用100条随机引物对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12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RAPD筛选,寻找特异性片断,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将该特异性片段转化成条中32号小种的SCAR专化型标记。设计并合成SCAR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进行SCAR检测。【结果】引物S1271从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长度为320 bp的特异片段,该片段可作为条中32号的SCAR标记。从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了筛选到的SCAR标记。【结论】成功建立了条中32专化SCAR标记。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菌株的SCAR标记分子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前期开发的16个SCAR分子标记对不同来源的30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进行扩增分析。基于SCAR标记在检测菌株中的存在与缺失差异,F0026、F0114菌株被首先鉴别出来,其次F0030+1、F0102、F0118这3个菌株被鉴别出来,其余25株菌株除F0050与F0148、F0014与F0149两对菌株外,21株菌株被依次鉴别出来。结果表明,利用SCAR分子标记可以高效、快速、准确地用于金针菇生产菌株的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13.
基于SCAR标记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群体中检测禾谷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的方法,运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用本研究建立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对9种32个线虫种群进行检测,能够直接从混合线虫样品中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该检测方法对禾谷孢囊线虫的孢囊、2龄幼虫具有扩增能力,最低检出阈值为1/2000个孢囊,1/80头2龄幼虫。【结论】本研究设计的SCAR标记快速分子检测体系能够从禾谷孢囊线虫及其近缘种的混合种群中快速检测出禾谷孢囊线虫,且检测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家蚕(Bombyx mori L.)品种和纯度的鉴别,普遍依靠幼虫斑纹或茧形等形态鉴别方法,该方法易受环境影响,结果时效性和准确性差。【方法】筛选RAPD随机引物,稳定扩增出亲本品种的DNA特异性片段,转换成SCAR标记。 【结果】利用微量DNA抽提法,从家蚕主要品种苏5、苏6及其F1孵化前日卵快速提取单粒卵基因组DNA,筛选出RAPD随机引物S42,稳定扩增出苏5和苏6两个亲本品种的DNA特异性片段R5和R6,克隆和测序确认其大小分别为255bp和343bp。Blastn分析显示,R5的nt7~192与家蚕的一个非长末端逆转录转座子(AB002270.1)的nt183~368片段碱基序列有高达91%的相似性,无缺口序列。R6的nt5~340与家蚕的一个WGS(BAAB01113163.1)的nt675~337有91%的一致性,其中存在13个碱基的缺口序列。将2个亲本的RAPD标记转换成SCAR标记,分别利用合成的S42-255-2(P5-2)和S42-343-2(P6-2)SCAR标记引物,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别所标记的苏5和苏6及其F1蚕品种。【结论】SCAR分子标记方法能够检测家蚕品种和纯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发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利用该标记对甘蓝抗枯萎病基因跟踪、鉴定,为甘蓝抗枯萎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枯萎病的甘蓝自交系8024与感病自交系6A为亲本构建F2代分离群体和相应F3代家系,通过F3代家系抗病性分离表现确认F2代单株的基因型,选择10株纯合基因型显性抗病单株和10株纯合基因型隐性感病单株,利用BSA法构建甘蓝抗感基因池,筛选出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克隆测序后根据序列差异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通过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验证该标记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并利用两个不同的抗感分离F2群体共100株对SCAR标记的通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个以相斥相连锁的SCAR标记S46M48199,该标记在感病亲本中扩增出199 bp的单一条带,而在抗病亲本中无扩增条带,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分析表明,其遗传距离为2.78 cM,在F66和C1两个F2群体中的通用性验证结果,与抗性鉴定结果的吻合率分别为81%和83%。【结论】开发的SCAR标记可用于甘蓝抗枯萎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6.
野生与杂交天麻的DNA标记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丽  陈祖云  王晓玲  宋聚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60-14860,14916
[目的]从分子水平鉴定野生和杂交天麻。[方法]合成SSR特异引物用于天麻基因组DNA的PCR扩增。[结果]SSR扩增重复性好、多态性高、分辨力强,野生和杂交天麻有各自特异的DNA标记。其中,杂交天麻均扩增出2条带,为杂合子;野生天麻只扩增出1条带,为纯合子。[结论]该研究为野生和杂交天麻种质资源的鉴别、保护、育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鉴别楠属3个树种。【方法】以紫楠、浙江楠和桢楠木材为对象,比对改良CTABSDS法、CTAB法和试剂盒法3种方法提取的木材基因组DNA质量,采用ISSR-PCR技术对3个树种24个样本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改良CTAB-SDS法和CTAB法较适合这3种木材的DNA提取。序列扩增筛选出7条稳定、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好的引物,确定其最佳退火温度。7条引物共扩增出67条大小为100~2 000 bp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3条,多态率64.2%。【结论】这7条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都可用于鉴别与区分这3种楠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子标记的油菜隐性核不育7-7365AB遗传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和回交自交试验初步探讨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7-7365AB(Bnms 3ms 3ms 4ms 4RfRf/BnMs 3ms 3ms 4ms 4RfRf)育性的遗传模式。【方法】以纯合两型系7-7365AB为基本材料,分别构建了BnMs4位点和BnRf位点的近等基因系7-736512AB和7-7365AC,利用AFLP与BSA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BnMs4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BnMs4的图谱定位;利用育性分离群体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验证两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2个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了176份材料的基因型。【结果】获得13个与BnMs4连锁的AFLP标记和4个SCA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N7连锁群的上端,与BnRf为同一个区段,并从图谱上获得CNU063、ENA06和sR4047这3个SSR标记,鉴定出了CNU063、ENA06、sR4047、SC25、SC916和SSR1这6个与BnRf共同的分子标记,它们分布于这2个基因两侧,且包含BnMs4和BnRf最短遗传图距分别为1.0cM和2.4cM。回交和自交试验证实BnMs4与BnRf并不是自由组合的遗传模式,而且几种基因型在176份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也没有表现连锁不平衡现象。【结论】BnMs4和BnRf很可能属于复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筛选出大白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连锁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显性不育基因跟踪、鉴定,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转育周期,加快育种进程。【方法】以大白菜细胞核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分离群体B00160([938A ×太NB]-2X3-1X2)的115个单株为试材,采用BSA方法和RAPD技术,对40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了一个与核基因显性雄性不育基因连锁距离为1.74 cM的RAPD标记M264300。将该多态性片段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设计了一对长20 bp的特异性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转化成为SCAR标记SM264300。该标记与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连锁距离为2.61 cM。利用该SCAR标记对另外2份育性分离群体的不育基因进行检测,准确率达到100%。【结论】该标记可用于大白菜核显性不育基因转育过程中的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0.
赤芝是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品种繁多,由于目前食用菌管理制度不完善,为稳定菌株质量迫切需要建立起快速鉴定赤芝菌株的有效办法。在对赤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进行SRAP多态性分析基础上,将属于某几个菌株的SRAP特异片段转化为稳定性较高的SCAR标记,共获得17个SCAR标记。聚类分析显示,供试的23个赤芝菌株在遗传距离0.63下分为4类,其中19个菌株在遗传距离0.50下聚成一类。将其中的9个SCAR标记线性组合,建立起赤芝菌株的多标记综合鉴别法,可对供试的23个菌株进行有效鉴别。由此可见,SCAR分子标记能很好地解释赤芝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是种快速、稳定、准确鉴别赤芝菌株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