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贫血又称蓝翅病、出血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AV)引起的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1])。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是圆环病毒  相似文献   

2.
太行鸡和海兰灰蛋雏鸡盲肠主要消化生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比较分析太行鸡与海兰灰蛋鸡盲肠主要消化生理特性及菌群的变化。选择1日龄太行鸡和海兰灰蛋鸡各120只,分为两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半。分别于1~9、11、13周龄测定盲肠相对长度、相对重量、pH值及其内容物的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数量、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1)太行鸡盲肠相对长度和相对重量均高于海兰灰蛋鸡。其中3、4、5、6、7、9、13周龄,太行鸡盲肠相对长度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5);太行鸡盲肠相对重量4周龄时极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1),5、9、13周龄时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5);(2)太行鸡盲肠纤维素酶活性极显著的高于海兰灰蛋鸡(P0.01)。(3)各阶段太行鸡盲肠pH值均低于海兰灰蛋鸡,但差异不显著。(4)太行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低于海兰灰蛋鸡,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高于海兰灰蛋鸡。4、5、6、8、9周龄时,太行鸡盲肠大肠杆菌显著低于海兰灰蛋鸡(P0.05);太行鸡盲肠乳酸菌6周龄时极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1),3、4周龄时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5);太行鸡的盲肠内双歧杆菌数量,1、2、3、6、11周龄时,极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1),7周龄时显著高于海兰灰蛋鸡(P0.05)。试验结果表明:太行鸡较海兰灰蛋雏鸡的盲肠消化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雏鸡的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又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和贫血性皮炎综合征等,其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常常导致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常常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雏鸡贫血、骨髓褪色和淋巴器官萎缩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传染病之一,能够使鸡群死亡率增加,生长发育不良,阻碍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同时造成免疫抑制,使接种了多种疫苗的鸡免疫应答反应下降或无免疫应答。鸡传染性贫血病继发葡萄球菌病,可阻碍病鸡康复,加剧死亡,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某养殖场饲养海兰灰商品代鸡6000只,在鸡群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贫血病(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又称为贫血因子病、蓝翅病、贫血性真皮炎、出血综合征等,是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之后新出现的一种鸡的免疫抑制病。该病以贫血、胸腺萎缩、骨髓黄化、造血机能障碍和免疫机能损害为主要特征。自1979年Yuasa等在日本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es,CIAV)以来,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雏鸡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病鸡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有较高的死亡率,该病又称为出血性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日本Yuasa等于1979年首次报道了本病1。之后相继在德国、瑞典、英国、丹麦、波兰、澳大利亚等国也有CIA报道2。1992年,我国也分离到了病毒3。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使能使感染鸡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组织萎缩、出血的病毒性传染病。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鸡,导致雏鸡贫血和成鸡的免疫抑制。目前,鸡传染性贫血病对养鸡业的危害不断上升,已引起世界各个养禽国家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的进行防治成为一大热点,本文就近些年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的研究进展及防治措施做一综述。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陀螺病毒(Gyrovirus)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骨髓黄染、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和免疫机能损害为主要特征。1979年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贫血又称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贫血性皮炎综合征,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CAV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的部分鸡群中[1-5],是造成我国许多鸡群生产性能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6-8].为了解鸡传染性贫血在安徽省主要养鸡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对安徽省主要养鸡地区鸡传染性贫血进行了一次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特点与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 (Chickeninfectiousanemia,CIA)最早被称之为贫血综合征、贫血皮炎综合征、出血性贫血病、贫血因子病等。其病原于 1979年首次分离并确定 ,早期被称作鸡贫血因子 (Chickenanemiaagent,CAA)或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hickeninfectiousanemiavirus,CIAV) ,以后逐渐统一称作鸡贫血病毒(Chickenanemiavirus,CAV) [1] 。CIA由日本学者Yuasa等于1979年首次报道 ,此后相继在西德、瑞典、英国、丹麦、波兰、美国、澳大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北省蛋种鸡禽白血病(AL)、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RE)和鸡传染性贫血(CIA)的感染情况,采集河北省5个地区的7个种鸡场的种蛋997枚以及血清487份,采用ELISA的方法进行ALV p27抗原、REV和CIAV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ALV p27抗原的场阳性率为85.71%(6/7),个体阳性率为2.71%(27/997);REV抗体场阳性率为100%(7/7),个体阳性率为11.29%(55/487);CIAV抗体场阳性率为100%(7/7),个体阳性率为100%(487/487)。其中海兰灰ALV p27抗原的阳性率最高,为6.04%,依次为坝上长尾鸡为4.31%,北京油鸡3.33%,太行鸡2.07%,而海兰褐和巴布考克B380未检测出ALV p27抗原。海兰褐REV抗体的阳性率最高,为29.27%,依次为巴布考克B380为14.75%,太行鸡为4.6%,坝上长尾鸡阳性率4.31%,海兰灰为2%,北京油鸡未检测出REV抗体。CIAV抗体不同品种的检出率都是100%。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场和品种间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感染引起的、以淋巴组织和造血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幼龄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雏鸡的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又称为蓝翅病、出血性综合征和贫血性皮炎综合征等,其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常常导致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继发感染,常常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贫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疾病。CIAV感染鸡群可引起免疫机能障碍,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导致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由CIAV诱发的传染性贫血症及其密切相关的综合征常被称为出血性综合症、出血性贫血综合征、出血性再生不良性贫血综合征、贫血皮炎和蓝翅病等。  相似文献   

14.
正鸡传染性贫血(CIA)又名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出血性综合征或蓝翅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以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或瘀血为特征,还可以导致免疫抑制。该病在不同日龄的鸡群均可发生,但以雏鸡最易感,可导致感染肉鸡生长发育受阻,易并发或继发其它病毒或细菌类疾病,造成商品肉鸡死亡率增高,对肉鸡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圆环病毒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骨髓脂肪变性而引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胸腺等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鸡主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陀螺病毒(Gyrovirus)属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骨髓黄染、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和免疫机能损害为主要特征。1979年Yuasa等〔1〕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Gifu-1株)。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日本、英国、瑞典、美国、巴西、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是鸡重要的免疫抑制病之一。CIA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鸡,病鸡的造血器官受损,导致雏鸡贫血和成鸡免疫抑制。1979年Yuasa等[1]首次在  相似文献   

18.
选择91日龄太行鸡和海兰灰蛋鸡,分别在强饲后的4、8、14、18、24、28、32、34h屠宰,比较两品种体重、消化器官的差异,禁食时间对消化道残留内容物含量的影响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排空速度和排空率.结果表明:太行鸡体重、嗉囊、腺胃肌胃相对重均小于海兰灰蛋鸡,小肠、直肠相对长度低于海兰灰蛋鸡,盲肠相对长度高于海兰灰蛋鸡.两品种鸡随禁食时间的延长消化道内容物减少,排空规律基本一致;太行鸡嗉囊、腺胃肌胃、小肠及整个消化道的排空率大于海兰灰蛋鸡;而消化道后段直肠、盲肠的排空率小于海兰灰蛋鸡;太行鸡排空速度比海兰灰蛋鸡快.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一种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器官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崔现兰(1992)首次于我国东北地区分离到该病毒[1],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该病毒的报道.CAV侵入雏鸡体内后,主要作用于骨髓和胸腺等淋巴器官,导致感染鸡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胸腺等淋巴器官严重萎缩,产生免疫抑制,对禽病疫苗的免疫应答机能降低,甚至丧失.为研究鸡传染性囊病病毒对鸡传染性囊病活疫苗(Gt株)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人工感染CAV的方法研究CAV感染对鸡传染性囊病活疫苗(Gt株)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 in-fectious anaemia)又被称为出血综合征、贫血症——真皮炎、蓝翅病、鸡贫血因子感染症等,1979年由Yuasa等人首次报道于日本,其特征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本病存在于所有主要家禽生产国家,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的疾病。 一、病原 病原体是一种环状病毒,最近已被定名为鸡贫血病毒(CAV)。过去分类地位不确定,人们把这种病原看成是类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