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畜禽业不断发展,人们对猪肉品质和风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对猪肉保存方法有进一步探索。猪肉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通过指导消费者从肉猪品种、大理石纹及颜色等方面对猪肉进行挑选,并且列举了几种特殊低品质猪肉,为消费者购得优质猪肉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云南地方猪种商品化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珂 《猪业科学》2006,23(4):23-24
从云南人特别讲究猪肉口感、风味出发,猪育种和杂交组合筛选必需考虑其肉品风味。这是云南养猪专家、特别是猪育种专家们的共识。1978年以来所列猪科研课题,毫无例外地都将猪肉品质、风味列入指标。但随着市场对瘦肉需求的提高,屠宰企业、猪肉零售商自然就单纯追求胴体瘦肉率。因此,在养猪企业便开始了对增重快、瘦肉率高的“二洋”、“三洋”杂交商品猪的大力推广,时至今日,几乎占满猪肉市场。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同时,更注重猪肉的风味、口感和健康。肌内脂肪是影响猪肉风味和嫩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养猪生产者和育种工作者都非常重视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生产安全、独特风味的猪肉显得十分重要。评价猪肉品质的指标包括主观性状和客观性状,着重对其中的pH、系水力、肉色、嫩度等性状,营养因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养猪业生产优质猪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蛋白质量上的满足已基本成过去,但对蛋白质品质的需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话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们的蛋白质来源,主要途径是猪肉产品,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土地少、人口多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因素;二是人们的消费习惯,因此人们对猪肉品质的关注较多,谈论最多的是口感问题,也就是风味问题,认为主要是养殖时间的长短问题,过去传统饲养育肥,生猪饲养时间长,猪肉比较香;而大规模养殖时间短,比传统方法失去了风味。为满足人们对猪肉品质的需求,各种对猪肉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广泛,但归纳起来不外乎  相似文献   

6.
猪肌内脂肪代谢与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肉是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的主要肉类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研究表明:肌内脂肪含量与肉品质密切相关。肌内脂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嫩度、大理石纹、风味和多汁性上。  相似文献   

7.
《养猪》2021,(3)
肉的风味是影响消费者是否会再次购买的关键因素。然而,养殖业对猪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的过度追求,导致猪肉丧失了原有的风味。因此,如何在保证猪只生长性能和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猪肉的品质和风味成为了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围绕肉类风味物质及其分析方法、风味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给出提高猪肉风味的营养调控理论方案和实践策略,推介能够改善猪肉风味的2种物质—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和枸芪多糖(Gou-Qi Polysaccharides),为后期猪肉风味改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数消费者喜欢瘦肉率高,色泽好,嫩度高,氨基酸种类含量高,风味好,安全健康的猪肉.据调查显示在现实生活中,因其他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无法在短时间内检测,故消费者在对猪肉的选择过程中更注重猪肉的肉色,从而肉色这一直观因素在销售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该文集中讨论几种添加剂对猪肉肉色的影响,以期改善猪肉肉色,提高猪肉市场的销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猪肉的色泽、大理石纹、多汁性、嫩度和风味等感官品质以及猪肉的营养健康成分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猪只在被屠宰后随时间的延长,猪肉中的脂质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影响了猪肉的食用品质和货架期,所以,猪肉的抗氧化性能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猪肉的风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伟力 《养猪》2003,(2):47-50
概述了猪肉味的基本概念,介绍了评定方法,探讨了影响因素和改进猪肉风味的饲养与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风味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受很多因素影响。本文论述了饲养管理方式、日粮来源与营养素、贮藏条件、季节等因素对猪肉风味的影响,讨论了建立客观的风味评定体系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畜产品的丰富,畜禽肉品质引起人们的关注。通常说的猪肉品质主要包括pH值、肉色、嫩度、肌肉系水力、肌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风味等几个方面,受遗传、环境、营养、运输和屠宰处理等因素影响。基因遗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营养素的影响。通过营养学方法,在屠宰前向日粮或饮水中添加某些物质,或合理调整某些营养素的含量,以达到改善猪肉品质的目的,值得期待。动物营养学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许多成绩。本文就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消费者对肉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猪肉总产量提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猪肉品质的下降。猪肉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肉色、肌间脂肪(大理石纹)、嫩度、pH值、滴水损失、系水力、剪切力、多汁性、风味等等。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本文就饲料中矿物元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肉品安全和营养丰富,而且要有较好的口感和风味。而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营养因素和非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猪肉产量与消费量居世界第一的养猪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正在从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人们对肉类品质与风味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必须利用优良的地方猪种,肉质鲜美、风味独特的优点,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等途径,提高猪肉品质风味,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仅需要瘦肉多,也希望猪肉品质优良。“安全肉”生产仅仅解决了猪肉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问题,但不能解决猪肉的色淡、味差等品质问题。所谓肉的风味是肉的滋味和香味的综合特征,肌肉中有大量的风味前体物质,它们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形成风味。  相似文献   

17.
徐丽 《中国猪业》2020,15(4):35-38
猪肉消费在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猪肉品质受遗传、营养、饲养管理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常用肉色、pH值、肌内脂肪、滴水损失、嫩度和风味等指标表示。许多研究表明,硒能有效提高猪的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能力,改善育肥猪肉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育肥猪的肉色、pH值及系水力等指标,提高育肥猪肉的品质。本文综述了硒对猪生长发育和胴体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动物保健》2012,(1):84-84
11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CPI居民消费指数为4.2%,环比下降了不少,而猪肉的下跌仍是影响CPI的主因。而11月份猪肉价格降速加快与洋猪肉大量抢滩中国市场不无关系。但调查发现,超市却难觅洋猪肉的踪影。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和维生素E能改善猪肉品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生产者面临的挑战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及潜在的新市场需要,肉的品质需要改进。为此,遗传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减少猪肉的含胀率和提高眼肌面积,改善猪的生产性能。从营养学角度来讲,低脂肪肉,且脂肪中含有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猪肉为佳品。因此,降低胭体的脂肪含量已为猪肉生产者所接受。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除猪本身的遗传特性外,供给猪的营养对猪肉亦起着重要的作用。猪肉的品质,即风味、保存性能和营养价值高低或多或少受猪饲料的影响。为了探讨高附加值猪肉的生产技术,类似…  相似文献   

20.
1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是影响猪肉品质的最重要因素。适宜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除对动物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屠率和提高饲料利用率起关键作用外,还对肉品的嫩度、多汁性、风味等品质特性产生影响。能量主要影响猪的胴体组成性状与猪肉的pH值。自由采食比限饲的动物有更多的肌肉脂肪和更好的嫩度。适当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可提高胴体瘦肉率。猪肉的瘦肉率、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等品质都与脂肪组织有关。猪肉的风味产生于脂肪组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