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由德国学者Tischer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分离获得。该病毒可长期持续感染PK-15却不表现细胞病变(CPE)。后来证实PK-15中存在的这种病毒来源于当初制备PK-15细胞的猪肾组织。该病毒基因组由一个单股圆环状的DNA链组成,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将其命名为圆环病毒。血清学调查发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2型江西毒株的全基因扩增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是由Tischer[1]等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的。病毒粒子为20面体对称,以滚环方式进行复制,可在PK-15细胞上生长,但不引起细胞病变,现将其归为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PCV主要由衣壳蛋白和基因组组成,存在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无致病性,基因组总长为1.759×103bp,包含7个读码框架,广泛存在于猪体各器官组织及猪源细胞中[2~5]。PCV2首先由Allan等[6]从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群中分离到,被证明为PMWS的重要病原[7~8]。患猪表现为明显食欲不振、生…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环状、无囊膜、单链DNA病毒;在ICTV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猪的圆环病毒(PC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AV)3个病毒归类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PCV)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Resell C等根据PCV的致病性及核苷酸序列,将其分为2个血清型:将源于PK-15细胞的非致病性PCV称之为PCV-1型;与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  相似文献   

5.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 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成员,根据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的差异,PCV可分为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其中源自污染猪源细胞PK-15的称为PCV1,对猪无致病性,但广泛存在猪体内及猪源细胞系。PCV2具有致病性,是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复制的影响,筛选PCV2高感染性细胞系和提高PCV2病毒滴度,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IL-10在PCV2感染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猪IL-10基因,将目的基因与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GFP+Puro)进行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CDH-CMV-IL-10,将其与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用收集的慢病毒液感染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得到细胞株PK-15-IL-10,对照组细胞分别命名为PK-15-pCDH和PK-15。PCV2感染PK-15-IL-10、PK-15-pCDH和PK-15细胞株后,在24、48和72 h分别收集细胞液,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和PCV2的复制情况;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观察PCV2在细胞中的复制情况及测定PCV2的病毒滴度(TCID50)。【结果】 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H-CMV-IL-10,将其与包装质粒psPAX2和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后,48 h时细胞状态最好,荧光最强。分别收集共转染48和72 h的慢病毒液上清感染PK-15细胞,pCDH-CMV-IL-10组的荧光最强,将其在嘌呤霉素浓度为2.5 μg/mL的完全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获得仍有绿色荧光的稳转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IL-10基因在pCDH-IL-10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K-15-pCDH和PK-15,PCV2的拷贝数增加了4倍,复制能力增强,且将病毒稀释连续传3代后,PK-15-IL-10细胞中的PCV2极显著高于PK-15细胞(P<0.01)。细胞增殖试验表明,猪IL-10基因在细胞中过表达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IFA结果表明,PK-15-IL-10细胞中的荧光比PK-15细胞更强,PCV2在PK-15-IL-10细胞中的TCID50在感染后48 h极显著高于PK-15细胞(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CDH-CMV-IL-10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利用其感染PK-15细胞,继续培养后筛选出过表达IL-10的PK-15-IL-10细胞株,用PCV2感染该细胞株能促进PCV2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本试验结果为后期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研究IL-10对PCV2在PK-15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首先由Tischer于1974年在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发现。1982年通过对该病毒的处理用电镜观察核酸状态,首次揭示了这种单链环状DNA病毒并命名,是迄今发现的最小动物病毒之一。该病毒是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为单股DNA病毒,目前已知该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为非致病性病毒,接种试验猪不能观察到临床症状。PCV2为致病性病毒,是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病原体,该病毒对外界的  相似文献   

8.
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血清型为PCV—1和PCV-2。PCV—1首先由Tis2cher于1974年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分离获得,PCV-2首先由Clark报道了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2型全序列分析及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负链环状DNA病毒.猪圆环病毒是1974年由德国学者Tischer[1]等首次从猪肾传代细胞(PK-15)的污染物中分离到的,1982年被命名为猪圆环病毒.猪圆环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PCV1和PCV-2.其中PCV2具有致病性,能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 weaning multisy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并能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引起免疫抑制,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porclne Circovirus)于1974年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认为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证实为一种新的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环状、无囊膜、单链DNA病毒;在ICTV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猪的圆环病毒 (PCV)、鸡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AV)3个病毒归类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  相似文献   

11.
自1974年Tischer I等从PK-15细胞系ATCC-CCL31的传代过程中发现类似细小病毒和乳多空病毒的新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s, PCV)以来,猪圆环病毒引发的相关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现在被认为是断奶后多系统综合症(PMWS)的主要病因,而且还与猪繁殖障碍、母猪流产、死亡综合症(SAMS),育肥猪炎性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和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有关,迄今为止,世界各地都有PCV2相关病报道,我国许多学者相继从各地猪场中检测到PCV2或抗体,证明了PCV2在我国一定区域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2.
猪圆环病毒血清I型和II型的PCR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基因库中猪圆环病毒 (PCV)的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3条引物 ,建立复合PCR,对 2株 PK-1 5细胞及一些疑似 PCV感染的病料进行了 PCV检测。结果 2株 PK-1 5细胞和所有病料都可扩增出 PCV-1的基因片段 ,其中 1株 PK-1 5细胞和一些病料还扩增得到了PCV-2的 DNA片段。证明应用设计的引物进行复合 PCR快速检测 PCV可行 ,为 PCV的检测分型及 PCV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74年 ,Tischer[32 ] 发现 ,在多株连续传代的PK- 1 5细胞中存在一种形态类似小 RNA病毒的圆型小颗粒病毒 ,该病毒可以持续感染 PK- 1 5细胞 ,不会引起细胞病变。 Tischer[33 ] 证实 ,PK- 1 5细胞中存在的这种病毒来源于当初制备 PK- 1 5细胞的猪肾组织 ,病毒的基因组由一个单股呈圆环状的 DNA链组成 ,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 ,称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血清学调查表明 ,PCV在柏林附近猪群中的阳性感染率高达 77%~95% [3 4 ] ,之后加拿大 [11]、新西兰 [18]、英国 [12 ]、北爱尔兰 [1]、美国 [16]均报道其猪群中的 …  相似文献   

14.
猪圆环病毒感染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4年 ,德国学者 Tischer等 [1 ] 从 PK- 15 (ATCCCCL31)细胞的污染病毒中检出一种形态学上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相似的小球形病毒和乳多泡病毒样病毒粒子 ,并于1982年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 (porcine circovirus,PCV) [2 ] 。目前已知 PCV有 PCV- 1和 PCV- 2 2个血清型。PCV- 1来源于 PK- 15细胞 ,为非致病性 PCV(nonpathogenic PCV,np PCV ) [3 ] ;PCV- 2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 ultisystem ic wasting syndrom e,PMWS)密切相关 ,又称 PMWS相关 PCV[3 ] (PMWS- associated PCV,pmws- PCV)。 PM…  相似文献   

15.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成员,包括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1974年,PCV1首次分离自PK-15细胞系[1],该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6.
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表达的Cap蛋白含有病毒的主要抗原表位,是PCV2基因工程苗研究的主要候选蛋白。根据GenBank公布的PCV2基因序列设计1对PCR引物,从感染有PCV2的PK-15细胞中扩增出包含2个特异性表位的Cap蛋白基因片段。把Cap蛋白基因目的基因克隆入腺病毒5型穿梭质粒中,构成重组穿梭质...  相似文献   

17.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单股负链环状DNA病毒。该病毒平均直径为17nm,无囊膜,呈正十二面体对称,只有一条共价闭合环状的单链DNA。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将其分为PCV-1和PCV-2两型。从PK-15细胞系上得到的PCV无致病性,被定为PCV-1型;而具有致病性,能引起猪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PMWS)的PCV被定为PCV-2型。PCV一1基因组全长为1758~1760bp,PCV-2全长为1768bp。  相似文献   

18.
19.
<正>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属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PCV可以分为PCV1和PCV2两种血清型。PCV1无致病性,但广泛存在猪体内及猪源代细胞系,1974年,Tischer首次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系中分离。PCV2具有致病性,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PCVD)的病原,  相似文献   

20.
<正>一、研究背景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由Tischer于1974年首先在PK-15细胞中发现。该病毒粒子含有单股负链环状DNA,相对分子量5.8×102,无囊膜,不具有血凝活性,基因组全长大约为1.7kb。PCV2有3个公认的基因型,分别是PCV2a、PCV2b和PCV2c。猪圆环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肺炎、腹泻、消瘦和母猪繁殖障碍。猪圆环病毒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