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麦生长过程中Cu和Cd胁迫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烟农19为供试小麦品种,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Cu和Cd胁迫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根区、非根区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Cu和Cd胁迫下蔗糖酶活性随小麦生育期的推移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幼苗期到抽穗期同类金属处理下根区、非根区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且蔗糖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抽穗期或成熟期。除拔节期,Cu-Cd交互作用增大了Cd单因素作用下的根区、非根区及Cu单因素作用下的非根区的蔗糖酶活性,而对拔节期单因素作用总体表现为降低作用。总体上看,Cu、Cd单独作用下根区蔗糖酶活性大于非根区。[结论]小麦根际对Cu、Cd胁迫下土壤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并随小麦生长时期及重金属种类、处理浓度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Cu和Cd胁迫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双  肖昕  白兴雷  贾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22-942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Cu、Cd单独及复合污染对不同生长时期小麦根区、非根区土壤CAT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以前,Cu、Cd胁迫下根区、非根区土壤CAT酶活性呈上升趋势,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抽穗期或成熟期;Cu、Cd单独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小麦根区土壤的CAT酶活性大于非根区。  相似文献   

3.
武旭仁  鲁孟胜  柳光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86-20688
[目的]研究植物根际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小麦生长时期重金属铜与镉、铅、锌复合作用对根区、非根区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铜分别与镉、铅、锌的交互作用下,土壤脲酶活性随小麦的生长有下降趋势,根区脲酶活性总体上高于非根区。3种重金属交互作用类型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有所不同且受小麦生长时期的不同的影响,不同重金属交互作用类型对铜单独作用下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铜其复合污染在小麦生长的抽穗期和成熟期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该研究可为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理及生长指标变化。[方法]以乐东拟单性木兰盆栽幼苗为试材,水分胁迫设5个处理,即田间持水量的10%、20%、40%、60%和80%,研究水分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相对苗高增长量、相对地茎增长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随土壤含水量提高而增加,在土壤含水量为60%田间持水量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3.67%、15.04%、1.463mg/g和50.89mg/(g·h),之后开始下降,在土壤含水量80%田间持水量时分别降到2.88%、5.56%、1.086mg/g、25.252mg/(g·h);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在土壤含水量为60%和80%田间持水量时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达到最小值0.008μg/ml和最大值0.053μg/ml。[结论]土壤含水量为印%田间持水量时较适合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焦作煤矿区成熟作物的重金属的富集特征。[方法]采用扇形布点法在焦作煤矿周边农田区采集土壤和小麦、玉米等样品,测定土壤和作物中的Cu、Zn、Pb和Cr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土壤中Zn、Pb和Cu已开始富集,但Cr无富集,甚至亏损。成熟玉米籽粒和茎叶的重金属元素富集顺序分别为:Zn〉Cu〉Cr〉Pb和Cu〉Pb〉Zn〉Cr;成熟小麦籽粒、茎叶和根部的富集顺序分别为:Zn〉Cu〉Cr≈Pb,Cu〉Pb〉Zn〉Cr和Zn〉Pb〉Cu〉Cr。Pb和Cu在玉米不同部位分布顺序为:茎叶〉籽粒;Cr和Zn在玉米中分布为:籽粒〉茎叶。Pb在小麦不同部位含量分布为:根部〉茎叶〉籽粒;Cr和Cu在小麦中分布为:根部〉籽粒≈茎叶;Zn在小麦中分布为:根部〉籽粒〉茎叶。[结论]作物对于重金属的累积因作物和重金属类型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6.
陈军  高贵珍  方雪梅  吕晓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360-5361,5389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小麦萌发期POD、CAT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豫农51、周麦22、济麦19、淮麦22等几个小麦品种,用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程度,测定了小麦POD、CAT酶活性。[结果]小麦萌发期在0~120h期间,5%、15%PEG6000胁迫下小麦POD、CAT活性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15%PEG6000胁迫下小麦POD、CAT活性比5%PEG6000胁迫下其活性增幅大,25%、35%PEG6000胁迫下小麦POD、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另外,胁迫时间对小麦萌发过程POD、CAT活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对草坪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高羊茅和黑麦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方法培养高羊茅和黑麦草幼苗,研究了重金属Pb、Zn、Cu、Cd单一胁迫及Pb+Zn、Cu+Cd复合胁迫对草坪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Pb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呼吸强度以及黑麦草种子电导率、呼吸强度的影响大于其余处理;Zn可缓解Pb胁迫对高羊茅种子发芽率、电导率和幼苗鲜重以及黑麦草种子萌发、电导率和幼苗鲜重的伤害;Pb+Zn复合胁迫对高羊茅种子电导率和幼苗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 a+b)的影响有拮抗效应;Zn胁迫对黑麦草幼苗叶绿素a(Chl a)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合成无显著影响;Cu+Cd复合胁迫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和幼苗鲜重的影响有协同效应,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Chl a+b)的影响有拮抗效应。[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叶片光合特性以及叶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以绵阳26号二叶一心期的小麦幼苗为试材,采用10%的聚乙二醇6000对幼苗根部进行轻度干旱胁迫处理8d,并添加不同浓度(0.01,0.05and0.1mm/mol)的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研究外源NO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0.05mm/mol SNP能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但能显著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含量及株高、根长、叶面积和干重,表明0.05mm/mol SNP处理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植株生长。[结论]外源低浓度NO供体可以明显缓解干旱胁迫所造成的小麦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从而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玉米、萝卜幼苗SOD活性的影响及三种植物受影响程度的差异。[方法]以萝卜,玉米,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模拟冷害的实验方法,通过氮蓝四唑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从胁迫温度变化和胁迫时间变化两个角度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玉米、萝卜幼苗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小麦、玉米、萝卜幼苗的S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0℃胁迫组酶活性低于常温组;随着胁迫时间的变化,小麦、玉米、萝卜幼苗的SOD活性走势不同,但0℃胁迫时,酶活性变化不大,且低于常温组酶活。[结论]适当的低温处理可以增强SOD活性,超过植物耐受范围后,酶活性遭到抑制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皱果苋幼苗保护酶活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冬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31-11932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皱果苋幼苗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皱果苋耐旱机制。[方法]用浓度5%、10%和20%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分别处理0、1、3、5、7d,取叶片测定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皱果苋幼苗叶片中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浓度10%和20%PEG-6000胁迫1d处理下SOD酶活性达到最大,分别为42.37U/(gFW·h)和38.51U/(gFW·h);而浓度20%PEG-6000胁迫下,其POD酶活性达到最大[14.9U/(gFW·min)]。[结论]皱果苋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和保护酶的变化对皱果苋耐旱和保护其细胞膜的完整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亚利  袁玲  黄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72-13374,13480
[目的]为探讨烤烟根残体在烤烟连作障碍方面的作用和机理。[方法]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根残体浸提液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烤烟根残体浸提液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有激活作用,培养25 d后以添加45%处理的作用最明显,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根残体水浸提和培养时间均影响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脲酶活性明显增强,蔗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3种磷酸酶活性均降低;随着根残体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脲酶活性增加越明显,土壤蔗糖酶活性降低越显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根残体影响土壤中主要酶活性,间接促进或降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变化,从而影响烤烟的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2.
Pb和Cd污染对香蕉—土壤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b、Cd污染对香蕉—土壤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海南沙质砖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香蕉为供试植物,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Pb、Cd污染对香蕉—土壤系统中土壤脲酶、转化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Pb对3种土壤酶活性影响均表现为激活作用,且对脲酶的激活作用最强,其次是磷酸酶和转化酶;Cd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海南省香蕉无公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及林缘不同距离下华北落叶松林分边缘土壤酶活性.[方法]对河北围场县八英庄林场6种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标准地抽样调查,分析不同密度及林分边缘不同距离的土壤酶活性.[结果]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处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从距林分边缘0~30 m处,土壤中蔗糖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他土壤活性酶与距林分边缘距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林缘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最能反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效应,该研究可为华北落叶松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美茹  褚卓栋  李明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75-16875,16898
[目的]探究聚马来酸(PMA)对次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设4组处理,3次重复,随即区组,测定不同处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磷酸酶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转化酶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过氧化氢酶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结果]处理②(260g/m2PMA)对转化酶影响最大,达到0.193U,其次为处理①(清水对照),为0.122U;处理③(130g/m2PMA)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达0.492U,其次为处理①,为0.301U;处理②磷酸酶活性最高,为20.00U,其次为处理③,为14.73U。[结论]聚马来酸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厚皮甜瓜果实及叶片转化酶与果实膨大及糖分积累的内在机理,为厚皮甜瓜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蜜二号和好运52为材料,对甜瓜果实农艺性状、可溶性糖含量、转化酶及叶片转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纵径长度、横径宽度及果肉厚增长迅速,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和叶片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急剧下降,蔗糖含量低;授粉16d后,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下降,但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迅速膨大,24d后果实膨大速度缓慢,甜瓜蔗糖积累迅速,果肉转化酶活性降到较低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厚皮甜瓜品种的还原糖含量与果肉中性转化酶呈显著负相关;在丰蜜二号中,蔗糖积累与叶片中性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结果]与单作相比大豆/玉米混作在0.05水平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土壤无机氮养分的含量。土壤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的动态变化是前期低,中期高,后期又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呈在0.05水平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无机氮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和土壤无机氮与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未达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玉米混作模式的发展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和印度芥菜对土壤中铅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和印度芥菜对土壤中铅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土壤中铅离子浓度为0、100、500、1 000、2 000、3 000 mg/kg干土,测定紫花苜蓿、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部的铅含量,计算铅的迁移总量、根系耐性指数、富集系数。[结果]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增加,2种植物地上部对铅的迁移总量上升,且印度芥菜对铅的迁移总量较大。2种植物的根系耐性指数在3 000 mg/kg处理下小于1,其他处理下大于1。2种植物的根部铅富集系数在各处理下均大于地上部,且印度芥菜的铅富集能力大于紫花苜蓿。2种植物根部和地上部的铅含量均与土壤中铅添加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紫花苜蓿和印度芥菜对土壤中的铅均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耐铅性较强的荞麦资源。[方法]用水培法对19份荞麦资源的耐铅性进行研究。以发芽的荞麦种子在3 d内的根伸长量及根系活力衡量荞麦耐铅性的程度。[结果]低浓度的Pb2+处理能促进T352、L2081、T308、T442、T393根系生长量和根系活力增加,但根系生长量和根系活力均随Pb2+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说明上述荞麦材料抗铅胁迫能力较强。不同地区之间荞麦材料的耐铅能力存在差异,以威宁地区材料的耐铅能力较强。[结论]荞麦基因型间的耐铅胁迫能力存在差异,以原产于威宁地区的荞麦材料T352、T308、T442、T393耐铅能力较强,值得在荞麦耐铅性育种和耐铅机制研究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