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猪》2017,(3)
阳新猪黄梅"梅花星"猪具有繁殖性能好、耐粗饲、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特点。为保证"梅花星"种猪血缘纯正,避免外血内渗,拟采用群体闭锁世代选育法培育"梅花星"猪新品系。经G2世代后备母猪2、4、6月龄体尺、体重和背膘等性状测定同G1世代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定"梅花星"后备母猪的性能水平。结果表明:"梅花星"G2世代后备母猪6月龄体高、胸围分别提高0.06%、0.90%,臀围、腹围分别提高4.1%、3.3%,体重增加了5.7%,背膘厚提高20.5%,体长降低12.1%,处在资源保护与恢复原本生物学特性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5,(6)
研究以湖北省阳新猪"梅花星猪"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了其后备公猪生长发育及繁殖生理规律。试验通过传统方法分别测量"梅花星"后备公猪2、4、6月龄的体尺、体重、耗料情况,以及4月龄和6月龄背膘厚等指标,同时观察其性行为,并进行精液品质的检测。综合分析现存"梅花星"公猪生长发育的特点发现,其生长速度处于中等水平,料重比为3.5左右;性行为发生比较早,93日龄就有爬跨现象。以上说明"梅花星"公猪保留了地方猪种的早熟特性,同时生长速度有所提高,此研究为推动"梅花星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7,(1)
湖北阳新猪梅花星猪品系基于动物遗传育种理论指导下的世代选育工作,经过育种资源采集整合、性能测定、选种选配、世代繁育,以及开展繁殖力和生长发育性状等常规选育。试验通过利用传统方法对2月龄、4月龄、6月龄梅花星后备母猪的体尺、体重、背膘厚性状等开展测定选择。通过比较零世代选留群与供选群的选择差,以求获得较大遗传进展,此举将为建立梅花星核心育种群可持续世代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6,(3)
试验以湖北省阳新猪"梅花星"猪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了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及繁殖生理规律。通过采用传统方法分别测定"梅花星"后备母猪2、4、6月龄的体尺、体重、耗料情况,以及4、6月龄背膘厚和性行为观察,综合评定现存"梅花星"母猪生长发育特点,其生长速度处于中等水平,料重比为3.4左右,初情期较早,以上说明"梅花星"母猪保留了地方猪早熟特性,研究初步探究了"梅花星"猪种质资源特性,为推动"梅花星"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彭兴  赵云翔  李私丞  江威  朱琳  郑伟 《猪业科学》2019,36(9):108-109
扬翔华系杜洛克是以美系杜洛克和丹系杜洛克为育种素材,通过多个世代持续选育而成的一个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该研究以扬翔华系杜洛克7个不同世代后备猪为对象,针对其生长性状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从第5世代开始,后面3个世代生长速度均显著优于前面各世代(P 0.05),且第7世代后备公、母猪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分别达到了166.28 d和171.36 d,均显著快于0世代(P 0.05)。后备公、母猪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方面的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6%和1.72%。在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7%和2.44%。扬翔华系杜洛克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及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取得较大遗传改良。扬翔华系杜洛克公、母猪达115 kg体重日龄平均每个世代减少2.69 d和2.49 d,115 kg体重背膘厚平均每个世代降低0.15 mm和0.20 mm。文章主要总结了扬翔华系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生长性状选育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研究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尹政  赖以斌 《养猪》1996,(1):23-25
南昌白猪经4个世代选育,四世代母猪头胎产仔10.37头,60日龄窝重151.且千克。四世代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92.2千克,日增重591克,料重比3.07。三点平均背膘厚2.28厘米。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4.3千克,日增重539克,同胞(半同胞)屠宰测定瘦肉率57.99%,日增重640克,料重比3.09。毛色耳型基本一致,具备瘦肉型猪体型,测定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还代缩小。遗传性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南昌白猪6~7世代的选育过程中,6世代头胎产仔10.59头,产活仔数9.68头,60日龄窝重170.66kg,第3胎产仔12.05头,产活仔数11.08头,60日龄窝重186.59kg,其后裔7世代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93.58kg,日增重609.589,料重比3.14:1,三点均膘厚2.35cm;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3.19kg,平均日增重521.31g,毛色、耳形及体形一致,其它各项性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养猪》2021,(3)
为研究杜洛克公猪肌内脂肪含量与重要生长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通过B超测定了738头杜洛克公猪活体肌内脂肪以及重要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180日龄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0.510和0.267;眼肌面积与初生重、180日龄体重、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57、0.624和0.323;背膘厚与180日龄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498;180日龄体重和初生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00。研究为高肌内脂肪含量的杜洛克公猪选育提供了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课题以新丹系和老丹系为题材,运用GPS育种软件选育,经过1999-2003年共5年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育种目标.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1.5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2头.公猪达90千克,日龄为164.2天,体重25~90千克的日增重722.9克,料重比2.80,背膘厚2.1厘米;母猪达90千克,日龄为164.9天,体重25~90千克日增重702.7克,料重比2.86,背膘厚2.16厘米.运用GPS分析,5年选育累计日龄缩短15.1天,背膘降低6.4毫米,眼肌面积49.62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64.12%、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2009年测定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仔猪0~28日龄时体重、体长的相对生长速度随着周龄增加逐步变慢;同期相比,体重的相对生长速度要大于体长。育肥猪50~80kg体重阶段日增重较25~50kg及80~100kg两个阶段要大。后备种猪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的大小顺序均为: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哺乳期背膘损失与其胎次、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4,(8):46-49
组建5个血统11头公猪,20头母猪的巴克夏猪核心选育群,开展性能测定及选育。通过种猪场内测定,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育种值,根据综合指数高低排序选留。经过5年的选育,测定了4个世代繁殖性能,5个世代生长发育、肥育、胴体性能和第5世代肉质性能。结果:初产、经产母猪总产仔数分别提高0.25头(P<0.01)和0.45头(P>0.05);公猪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14.93 d,背膘厚降低0.83 mm,差异均极显著(P<0.01),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15.63 d,背膘厚降低0.7 mm,差异均极显著(P<0.01);体尺方面,体长变化不大,体高与胸围有显著提高(P<0.01)。育肥猪日增重提高28.65 g,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降低0.22,瘦肉率提高2.81百分点,差异均极显著(P<0.01),肌内脂肪含量(IMF)达到3.29%。表明巴克夏猪的选育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晋汾白猪是以马身猪、太湖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为育种素材,通过复杂杂交育种和标记辅助选择而育成的一个瘦肉型猪新品种。试验对6个世代后备猪生长发育性状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后备公猪6世代与0世代相比,初生重提高了0.13 kg,断奶重提高了0.56 kg,70日龄体重提高了1.69 kg,180日龄体重提高了12.46 kg,70~180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7.00 g,差异均显著(P<0.05);后备母猪180日龄体重6世代比0世代显著提高了10.84 kg(P<0.05)。后备公猪和母猪4、5世代的初生重、断奶重、180日龄体重和70~180日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0世代(P<0.05)。选育结果表明,晋汾白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3.
选用杜洛克公猪血缘9个(含精液),母猪50头,组成S04系核心选育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主选产仔数、日增重与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经产母猪产仔数达10.36头,公猪达100kg体重日龄165.67d,活体背膘厚11.16mm,瘦肉率达64.22%,肌内脂肪含量2.88%;主选性状全面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达配套系审定要求,成功培育了一个棕黑色的高瘦肉率专门化父系(S04系)。  相似文献   

14.
加系长白猪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系长白猪是世界著名品种,具有四肢健壮、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本次研究采用核心群开放式育种体系(ONBS),使用BLUP法,经三年2个世代的选育,各项主要性状已达到或超过预期育种目标,第二世代加系长白猪100千克本重日龄公猪为1534天,母猪为1546天,背膘厚公猪为1491mm,母猪为1572mm。  相似文献   

15.
新美系大白猪测定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美系大白猪测定选育。2003年组建基础群,经过三个世代的选育测定,其主要经济性状达到和超过保种选育指标。公猪30~100kg日增重达到936g,母猪912g;100kg体重背膘厚,公猪10.6mm,母猪11.5mn2,生长到100kg体重日龄公猪152d,母猪157d,饲料报酬为2.6:1,公猪屠宰率为70.3%,眼肌面积46.57%,瘦肉率66.85%;母猪屠宰率为71.5%,眼肌面积48.6%,瘦肉率67.32%。母猪初产仔猪10.3头,二胎为11.5头,经产为12.6头,猪群氟烷基因阳性率为2.03%。开展杂交利用效果好。且将种猪推广到全国20几个省市的218个种猪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山西白猪是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和长白猪作为杂交亲本,采用复杂杂交和标记辅助选择,经6个世代继代选育而成的一个专门化高产仔母本系。结果表明:6世代6月龄体重比0世代提高了15.65kg,70日龄体重提高了3.67kg,断奶重提高了0.51kg,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8.90g,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在体尺性状方面,6世代体高、体长和胸围比0世代都有显著提高,背膘厚下降了2.6mm,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结果表明,山西白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刘志武  闻殿英 《养猪》1992,(4):13-14
黑花猪瘦肉系的选育从1980年组成基础群后,到1992年已进行了五个世代,截止1991年零——四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初产猪的产仔数,育肥猪达90.00千克体重的日龄、日增重、肉料比、瘦肉率、平均背膘厚、分别由零世代的7.83头,240.5天,565.00克,4.69、47.33%,3.44厘米提高到8.22头,204.9天,614.22克,3.02、53.64%和2.77厘米,与引进的瘦肉型公猪杂交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深受用户欢迎。除世代选育核心群外,世代猪已推广到齐齐哈尔市郊区讷河、克东、拜泉等所属重点县。大庆油田、双河农场、花园农场、扎兰屯市、安达市等市、县,场基础母猪饲养量近  相似文献   

18.
湘沙猪配套系以地方良种沙子岭猪和引进品种巴克夏、大白猪为育种素材,经过5个世代的持续选育,分别育成XS1系(终端父本)、XS2系(母系父本)、XS3系(母系母本)3个专门化品系。各专门化品系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遗传稳定。XS1系初产总仔数10.7头,产活仔数10.3头;经产总产仔数11.8头,产活仔数11.4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5.4 d,背膘厚9.9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6.5 d,背膘厚10.8 mm。XS2系初产总仔数10.0头,产活仔数9.5头;经产总产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8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8.8 d,背膘厚12.5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9.7 d,背膘厚13.5 mm。XS3系初产总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4头;经产总产仔数11.1头,产活仔数10.3头;公猪达50 kg日龄193.9 d,背膘厚15.6 mm;母猪达50 kg日龄185.7 d,背膘厚17.9 mm。配套系父母代总产仔数12.4头,产活仔数11.9头。配套系商品猪30~100 kg期间平均日增重832.44 g,料重比3.16;100.6 kg屠宰,屠宰率73.0%,胴体瘦肉率58.2%,系水力93.26%,肌内脂肪含量2.9%,肉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猪背膘厚是遗传力较高的性状。背膘厚度可直接反应胴体品质及瘦肉率的高低,所以在生产和育种中十分重视对膘薄性状的选择。但实践证明,既使同一品种同一日龄的猪群,不同体重的猪背膘厚度是不同的。选育中,不同体重的猪就不好评定其胴体品质的优劣,从而给养猪生产和选育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将各头猪的体重校正到相同水准上评  相似文献   

20.
《湖南畜牧兽医》2004,(2):35-36
本标准适用于猪的培育品种和配套系的审定。一、品种审定条件①有共同来源,血缘清楚。地方品种分布于相对隔离的区域,未与其它品种杂交。经杂交选育的品种,自群繁育应在4个世代以上。②纯种基础母猪达到1000头以上,符合育种指标要求的个体应在70%,(u-)/S<-0 5244(u是育种指标,是群体平均数,S是群体标准差)。3代之内没有亲缘关系的家系应有10个以上。③提供公、母猪初配体重,母猪初产、经产平均产仔数及育成数,21日龄窝重,肥育猪达到屠宰体重的日龄,活体背膘厚,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胴体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肉品质、瘦肉率等性能指标。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