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使用涂布平板法测定发病期裙带菜栽培水域中的异养细菌数量、病藻带菌量。显微镜压片观察患病藻体细胞中有细菌寄生,从病藻上分离到优势菌株4株,人工感染试验证明为绿烂病的病原菌,经系统分类鉴定定名为火神弧菌,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对该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裙带菜育苗期,需添加氮、磷肥,也需要部分铁肥。本文通过试验,找出最佳用量:氮、磷浓度比为2:0.2~4:0.4ppm。铁对幼藻有促进生长、延缓和减轻发病的作用。幼藻需铁量随藻体的增长而加大,小于8列细胞的幼藻,铁浓度以0.1ppm 为佳,体长1厘米以上的,铁量在1ppm 时生长最快。在培养海水中,加入适量海泥浸出液,对幼藻病烂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褐藻酸钠(SodiumAlginate又名海藻酸钠、海带胶、褐藻胶、藻酸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造纸、日用化工等行业。褐藻酸钠是一种天然纤维素,可减缓脂肪、糖和胆盐的吸收,并具有降血脂和血糖的作用,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现代病,在肠道中还能抑制有害金属在体内的积累。裙带菜属于褐藻门,褐子藻纲,海带目,翅藻科,裙带菜属,我国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有关裙带菜褐藻酸钠的研究却很少。鉴于以上原因,研究裙带菜褐藻酸钠的提取及脱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原料:裙带菜来源于当地市场2、仪器及试剂:粉碎机,…  相似文献   

4.
裙带菜     
闻跃 《海洋渔业》1987,9(2):69-69
<正> 裙带菜,又名海芥菜,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食用海藻。裙带菜外形有点象破葵扇,也象裙带,所以有裙带菜之称。裙带菜藻体褐色,高1米左右,有的能达2米以上;宽50~100厘米,分为叶片、柄部和固着器三部分。固着器为叉状分枝的假根,假根尖端略粗大。柄部稍长,扁压,中间略隆起。叶片的中部有从柄部伸长的中肋,两侧形成羽状裂片。叶面上散布许多黑色小斑点。藻体成熟时,在柄部的两侧生有木耳状的孢子叶,其上密生游孢子囊,内部构造和海带相似,分为三层,即表皮、皮层和髓部。裙带菜是一年生的海藻,适宜生长在风浪不大,水质较肥的海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Hui自引进我国饲养以来,关于其病害研究,报导不多,李新江(1993)、王炼(1998)先后指出其主要病害有:水霉病、小瓜虫病和细菌性烂鳃病、蔡焰值(1995)、黄德祥(1995指出除上述病害外还有车轮虫病与病毒性病、葛雷等,在1996年报导了该鱼因嗜水气单脆菌感染而发生的烂尾病。2000年吴莉芳等较详细的报导了斑点叉尾Hui的主要疾病与防治方法,给养殖生产带来了一定方便。美国饲养斑点叉尾Hui已有几十年历史,在生产上他们对病害作了多方研究,现将有关主要传染病概况作如下介绍,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07-2品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实验材料,提取自然条件下代表不同病变程度的健康、病间、白化藻体的附生菌DNA,经PCR扩增16S r DNA基因的V3可变区并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V3片段,再对目的条带进行克隆鉴定。实验结果经数据化后计算龙须菜附生菌数目并比较附生菌菌群多样性,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 MDS)及多元梯度分析(RDA)来比较附生菌菌群组成相似性及优势菌群。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龙须菜病变程度的加深,附生菌菌落数及菌群多样性逐渐增加(P0.05)。n MDS分析结果表明,健康藻体与白化藻体在附生菌菌群组成上存在差异,病间藻体在附生菌菌群组成上与健康藻体更为接近。RDA分析结果表明,龙须菜健康藻体附生菌可能的优势菌群是海洋单胞菌属(Marinomonas),病间藻体附生菌可能的优势菌群是单胞菌属(Alteromonas)、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白化藻体附生菌可能的优势菌未能鉴定到,而白化残留藻体附生菌鉴定到的优势菌有Maribacter、红杆菌科、玫瑰变色菌属(Roseovarius)。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龙须菜健康藻体与发病藻体在附生菌菌群组成及优势菌上存在较大差异,而介于两者之间的藻体在菌群组成上更偏向于健康藻体。  相似文献   

7.
《齐鲁渔业》2005,22(8):50-50
在日本,裙带菜与海带一样,被称作长寿菜。原因是日本科学家对裙带菜的研究发现,其含有的昆布氨酸和褐藻酸有降低血压和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还能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裙带菜中含有一种叫藻聚糖的物质,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能防止血液凝剧,从而能防止血栓形成,减少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8.
贝——藻套养试验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了1992-1994年进行的裙带菜-海带-虾夷扇贝套养、海带-裙带菜-鲍鱼轮套养、裙带菜-海带-贻贝轮套养等三种形式的贝-藻套养试验结果,并将该结果与常规的单一品种养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取贝-藻套养的养殖方式可提高养殖器材的复用指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与产值,与单一品种养殖相比,产量可提高30 ̄70%,产值提高7.1 ̄82.4%,同时,对于维持水域的生态平衡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姜作真 《海洋渔业》1991,13(2):71-72
<正> 裙带菜俗称“海芥菜”,由于它的外形很象裙带,因而被称为裙带菜。裙带菜属于褐藻门,翅藻科,是一种温带性褐藻,我国主要产于北方沿海一带。裙带菜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味食品。它的营养成份:粗蛋白含量为11.20%,粗脂肪含量为0.32%,碳水化合物含量为37.80%,灰份为18.93%,水份为31.35%。灰份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藻体内含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十分有利。裙带菜的含碘量丰富,因而常食裙带菜,能预防甲状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雌、雄裙带菜克隆配子体切割扩大培养的藻丝适宜长度平均分别为172μm和104μm;分离的雌、雄配子体在设定的10、15、20、25℃的培养条件下,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分别为25℃和20℃;作为经济浓度0.5×10-6的GeO2不仅可以杀除杂藻(硅藻),同时能有效抑制配子体的性发育;用克隆配子体经组织捣碎机捣碎后进行采苗育苗,1996~1999年培育出的裙带菜苗平均长度分别为 4、5、2~3和 2~3 mm,平均密度分别为58株/cm、170株/cm、152株/cm和 136株/cm,裙带菜苗绳总长分别为17×62.5 m、679×62.5m、1200×62.5m和 2745×62.5m。  相似文献   

11.
扇贝幼虫附着基的细菌组成及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怀恕  许兵  纪伟尚 《水产学报》1991,15(2):117-123
自海湾扇贝幼虫附着基表面分离到99株附着细菌。经鉴定、分类至9属包括弧菌属、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棒杆菌属和黄杆菌属。扇贝幼虫的附着基表面具有一定数量的附着细菌。单一菌株菌膜实验表明,不同菌株形成的菌膜对幼虫附着的吸引力大小不一。有的细菌促进幼虫附着,有的却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水网箱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4月至1997年5月对浙江奉化、象山海水网箱养殖水域采用MPN法进行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7~9月份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月份,网箱内菌数高于网箱外菌数。从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看,细菌数量变化与网箱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菌数的高峰期也是鱼病的频繁发生期。利用检测养殖水域异养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可预测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用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鱼害粘球菌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不标记抗体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鱼害粘球菌烂鳃病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鱼害粘球菌不同菌株的菌体都能与其各特异抗血清交叉反应,用酶标记显示棕色,获得阳性反应,其细长弯曲的菌体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用正常兔血清或含吐温20O.1M,pH7.4的磷酸缓冲液或吸收血清,或用Cg25和Cg27菌株代替鱼害粘球菌的对照组,酶标记都呈阴性反应,菌体不呈棕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显差别。以健康草鱼鳃上的粘液作对照试验,粘液本身呈淡黄色,只有红血球呈深棕色。这种检测法对粘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或用于诊断鱼病有一定实际意义。这一检测技术对其他鱼类的病毒病的病原定位、传染源、传染途径的探索,以及对细菌性鱼病或寄生虫鱼病的研究也可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鱼塘内细菌数量消长和季节变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鱼塘细菌数量很大且经常波动。总菌数以夏季最多,依次为秋季、春季及冬季;异养菌在水层及底泥中则分别以夏季和秋季较多。异养菌数量与化学需氧量(COD)呈明显正相关。总菌数与 COD也呈正相关。水温与总菌数呈正相关,而水温与异养菌则无相关性。浮游植物与总菌数、异养菌数均无相关性。浮游动物与细菌数量却呈现正相关。细菌繁殖适宜的pH 值为6.4—9.4。促使细菌数量减少的常用水产药物,按其效力大小依次为漂白粉、CuSO_4·FeSO_4 合剂、敌百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血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中国对虾血细胞吞噬功能的橙检测法。该检测法可同时直观地观察中国对虾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和杀伤情况:一项试验可同时获得吞噬和杀伤百分率,吞噬和杀伤指数四个指标。用本法研究四种免疫增强剂对时虾血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他们均可提高血细胞对金葡菌的吞噬活力以及血淋巴中的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但经统计学分析,结合攻毒试验的结果,浙农Ⅰ号和湖州Ⅰ号的免疫效果优于湖州Ⅱ号和湖州Ⅲ号。  相似文献   

16.
吴新民  宋兴安 《河北渔业》1994,(1):10-13,28
本项实验通过虾体肌肉注射病原菌和人工创伤后用病原菌浸浴虾体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其对虾体血淋巴蛋白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可使血淋巴蛋白组分的分子量和含量增大或减小,从而使虾体表现出活力下降或死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中华鳖红底板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菌体DNAGC mol%的测定以及毒性试验等,确定了致病菌为气单胞菌属;通过药敏试验及生产实践,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病毒及细菌的致病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含类呼肠孤病毒和类腺病毒 的患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 病鳖组织匀浆过滤液及从病鳖中分离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进行病毒和细菌的相继 人工感染试验, 复制出典型的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症。研究发现, 细菌是红底板病的主要病原, 病毒是白底板病的主要病原,而病毒的感染不致死鳖, 细菌的继发感染是鳖最终死亡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臭氧对冻虾仁微生物的控制及在生产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臭氧消毒对冻虾仁中的微生物进行控制,冻虾仁总菌数大大减少,同时有效地抑制了冻虾仁中常见的致病菌的发生率,且感官特性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三角帆蚌蚌瘟病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三个水产场三角帆蚌大批死亡的病因。取病料经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再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或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发病死亡,并能连续传代。其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与自然发病的蚌相似。病原病毒粒子有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大小80~120nm,暂称为蚌的类疱疹病毒。含毒病料置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在0~4℃冰箱保存6个月,-20℃低温冰箱中保存一年半,仍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