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山野生蘑菇人工驯化栽培研究获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延安 《食用菌》2006,28(4):24-24
新疆野生蘑菇(Araricusca campestris)是生长在新疆东天山坡带巴里坤野生食用菌。新疆哈密农校在自治区科技厅支持下,在自治区有关专家的大力协作下,经课题组全体人员的辛勤努力,历经两年多时间,采用组织分离、品种与培养基筛选,模拟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出菇试验;终于培育出具有遗传性状较稳定,转化率较高的4个菌株。经多次在不同环境下栽培模式出菇试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10月,经专家组评审项目提前一年顺利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2.
1994年3月我们在平桥乡小溪边的死槐树上采集到一丛重9.7kg野生平菇,经组织分离栽培驯化成性状稳定的菌株,定名平菇安丰三号.经三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耐寒,菌丝吃料快,抗杂、抗逆性强,菇体生长快,菇形大,柄特短,肉特厚,产量和菇质均明显高于当地传统品种.现将其特性与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球盖菇菌种培养基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仙 《食用菌》2006,28(6):35-35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大球盖菇营养丰富,鲜菇肉质细嫩,柄脆,含野生香味,口感好;干菇浓香,市场前景看好。我国云南、四川、西藏、吉林等省区均分布有野生大球盖菇,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不同培养料配方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有重要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大球盖菇菌种培养基配方试验,旨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菌种质量。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牛宝臣 《食用菌》2000,22(1):12-13
平菇燕容9号是我厂1997年秋对一丛重3kg的野生平菇分离驯化获得。经大面积栽培试验表明,该品种抗杂能力强,转潮快,产量高,遗传性状稳定,适用于玉米芯、木屑、秸秆等原料栽培,出菇温度广可四季栽培,其最大特点是长途运输后能保持采收时原状,所以售价比其它品种高,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其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形态特征 菌丝洁白浓密绒毛状,在PDA培养基上高低起伏向前延伸,环轮明显,匍匐生长5~6天可满斜面。麦粒原种11~13天满瓶。菇体黑灰色,20℃以上灰白色,菇盖为扇形,平展层迭式侧向生长,菇盖直…  相似文献   

5.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食用菌之一。我国云南、四川、西藏、吉林等省区均有野生分布。80年代我国曾引种试验并试栽成功,近几年来在国内开始栽培,但选育的优良品种和积累的栽培经验有限,栽培面积不大。2000年我们组织科技人员对大球盖菇的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的生产配方等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为熟料栽培配方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6,(5)
正庆元县"野生灰树花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项目课题组自2013年起采集野生灰树花品种,共收集和保藏从百山祖、五岭根、绍兴等地采来的野生灰树花菌株23株。2015年,通过与目前主栽品种进行的出菇对比试验后,从中筛选出8个菌株于2016年开展进一步栽培试验。与常规灰树花品种对比,参试的8个野生驯化栽培的灰树花品种中目前有5个已正常分化或出菇。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1984年5月,在一根枯木上采到一株水红色的野生菇,经有关专家鉴定为粉红皱褶侧耳(Pleurotus rhodophyllus Bers)。经组织分离获得纯菌种,于同年9月进行了瓶栽及大床栽培试验,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裂褶菌的驯化栽培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勇 《食用菌》2004,26(5):10-10
本文对采集的野生裂褶菌进行菇木菌丝分离,选育出试管种,然后采用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母种、原种的培养观察。并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和不同的栽培方式进行栽培出菇试验。试验结果,选育出的裂褶菌1号,适应性广,抗逆能力强,容易人工栽培,效益好。  相似文献   

9.
猪肚菇‘申蕈1号’由2014年采集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野生菌株经人工驯化而来,其发菌速度快,菌丝洁白健壮,易形成原基,出菇期间耐高温,子实体等级为中小型,菌盖浅棕色,产量较高,商品性状好,适合于设施化规模栽培。  相似文献   

10.
猴头菇野生资源丰富,可作为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来源。以采集到的2株野生猴头菇为材料,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分析、驯化出菇试验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均为猴头菇,蔗糖、酵母粉、KH2PO4 0.15%+MgSO2 0.1%分别为2个菌株通用的最适碳源、氮源和元素,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0~25℃。2株野生猴头菇均可驯化出菇,与栽培菌株相比,2个野生菌株的子实体较大,菇形好,肉质紧密,产量高。其中野生驯化菌株A的平均生物学效率高达110.43%。2个野生菌株的最优栽培模式均为棚内立体床架摆放式栽培。本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野生菌株的驯化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为今后猴头菇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平菇韩915菌株,是2003年秋在陕西韩成花椒园枯死的花椒树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53.8cm,高约30.6cm,重9.8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18 cm,经组织分离驯化丽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它的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食用时味道带有淡淡的花椒香味.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农民张树阳为解决平菇菌种退化问题,自1986年以来开始采集野生菇进行引种驯化。在省有关专家学者和科研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多次研究试验,于1987年9月用野生平菇引种驯化成功一个适合北方地区栽培的平菇新品种。经山东省微生物学会鉴定,引种成功的子实体与野生子实体为同一种,确认学名为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Jaca·exFr·)Quel·,编号“879”。  相似文献   

13.
对采集自岫岩的野生肺形侧耳进行了菌种分离纯化,并通过比较碳源、氮源、温度及pH等营养因子和环境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对该菌株的菌丝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培养基适宜pH为5~11,最适pH为6;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氮源是酵母膏。出菇试验,生长出的子实体与采集的野生标本菇型一致,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料可实现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在河北省保定市进行两年度(2018—2020年)两试点的林下大球盖菇栽培试验,比较不同播种时间的出菇情况、产量、经济收益等,总结林下栽培大球盖菇适宜播种时间。试验结果,试验的三个播种时间,以8月25日播种,大球盖菇菌丝长势强,发菌时间短,菇潮多,产量、生物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平菇菌种,栽培一段时间后容易引起退化,抗逆能力差,给生产者造成减产或绝收。因此,我们于一九八五年以来开始对野生平菇的菌株进行驯化筛选工作,以便从中选育出适应性强、抗病、抗杂菌、适应各种袋料栽培的西兰1号新平菇菌种。经过栽培试验,所出的菇形状、味道都和野生平菇一样,尤其是产量高于一般平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平菇韩915菌株,是2003年秋在陕西韩成花椒园枯死的花椒树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53.8cm,高约30.6cm,重9.8 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18 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它的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食用时味道带有淡淡的花椒香味。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1985,(6)
1983年西德除人工栽培蘑菇外,还收获一定量的野生菇。人工栽培的蘑菇,部分制罐其余鲜销;野生菇中极少数干制,绝大部分制罐和鲜销。野生菇制罐产品4020吨,产值23760000DM(西德马克),其中鸡油菌制罐1200吨,产值15000000DM;牛肝菌制罐120吨,产值1200000DM;混杂菇制罐2700吨,产值7560000DM。鲜销野生菇1000吨,产值15000000DM。干制野生菇6吨,产值160000DM(其中牛肝菌1吨,产值60000DM;混杂野生菇5吨,  相似文献   

18.
正松乳菇因其具有鲜美的味道及提高造林先锋树种马尾松的成活率,而深受人们亲睐。松乳菇属于菌根菌难以进行人工栽培。松乳菇2008年首次在新西兰吉斯伯恩市的森林里进行商业化栽培并取得成功。国内浙江丽水市林科院、陈元昌等单位和个人对松乳菇及红汁乳菇进行过栽培尝试,均表现菌丝期过长或产量低。江西吉安地区市场上的松乳菇大部分为野生,市场售价不断上升,2011年10元/kg左右,2015年,达到22~32元/kg。笔者在吉安当地进行了野生松乳  相似文献   

19.
朱宏发 《食用菌》1996,18(3):12-12
平菇高邮3号菌株,是1994年秋在京杭运河高邮段西侧的枯死柳树根上采集到的野生平菇,菇丛直径65.8cm,高34cm,重11.5kg,菇盖重叠,最大单片菇盖直径25cm,经组织分离驯化而成。经过两年来的试验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菌丝抗逆性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菇形大,菇柄短,产量高。最大特点是出菇密度适中,不出猛潮菇,可平衡上市,菇价好。  相似文献   

20.
曲师9111平菇菌株,是我系从天下第一人工园林——孔林中采集到的一株野生平菇,经分离培养驯化获得的优良菌株,经大面积栽培试验表明,适温广,出菇快,产量高,抗杂污染力强,性状稳定,朵大形美,耐贮运,无论在产量、质量方面均超过目前推广的菌株。本文主要介绍它的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