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禽巴氏杆菌 B_(26)-T_(1200)弱毒疫苗株是由一株代号为B_(26)的本地鸭源强毒株经含0.1%血红素马丁汤培养基连续传1200代获得的。该弱毒株经血斜连传30代或易感鸡体连传5代无返强现象;以3000万活菌免疫鸡可抵抗强毒攻击。该弱毒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禽巴氏杆菌病 B_(26)-T_(1200)弱毒疫苗在4~8℃温度环境下保存一年的10批苗,菌存率为76.7~93.3%,平均菌存率为86.4%;按瓶签头份稀释后免疫鸡,10批苗的保护率为75%~100%,总保护率为87.5%(37/40).本文就巴氏杆菌病 B_(26)-T_(1200)弱毒冻干苗在4℃~8℃的保存性能及免疫效力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某鸡场疑似巴氏杆菌(Pasteurella)感染,从送检病鸡的肺脏和肝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菌落形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命名为Pm-HB株。动物回归试验表明,10 CFU细菌即可100%致死30日龄SPF鸡,可确诊为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基因库中禽巴氏杆菌病原的基因序列(U51470),设计了一对跨幅为488bp的引物,并用这对引物对11个不同血清型的禽巴氏杆菌标准株、9株地方分离株和5株哺孔动物巴氏杆菌菌株及其它6种禽病病原进行了PCR扩增,结果11个血清型的禽源巴氏杆菌和9株禽巴氏杆菌地方分离株均得到了片段大小与实验设计相一致的PCR扩增产物,而对5个血清型的哺乳动物巴氏杆菌和其它6种禽病病原的扩增结果为阴性。该PCR能检出10pg的禽巴氏杆菌DNA模板。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禽巴氏杆菌病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对禽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免疫复合物疫苗、基因疫苗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禽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禽巴氏杆菌病疫苗,从而有效控制禽巴氏杆菌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禽霍乱油乳剂灭活疫苗 ( TJ株 )Oil Emulsion Inactivated Vaccine( TJStrain) Against Fowl Cholera本品系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TJ株 ) ,接种于适宜培养基培养 ,将培养物经甲醛溶液灭活后 ,与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用于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即禽霍乱 )。【物  相似文献   

7.
从广西各地患禽巴氏杆菌病急性死亡的鸡,鸭肝脏分离出56株禽巴氏杆菌强毒株,经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试验鉴定,从中选出15株典型禽巴氏杆菌菌株,Carter荚膜抗原分型鉴定,15株菌均为荚膜A型,间接血凝滴度为1:160 ̄1:640。通过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从中选择毒力较强,免疫原性较好的B25、B26、B27 3菌株进行人工致弱,其中B26菌株在0.1%裂解全血马丁汤中,通过物理诱变方法致弱,即在传代  相似文献   

8.
禽出败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本病常呈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水禽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常为散发性,间或呈流行性,后备鹅最易感。狮头鹅是汕头地区的当家鹅品种,因其体形高大、肉质鲜嫩、口感清醇而深受本地群众喜爱。近年来,汕头地区狮头鹅的产业化经营得到快速发展,每年出栏量均保持在1千万只以上。2005年9月中旬,汕头市某狮头鹅养殖户,饲养45日龄左右的狮头鹅420只,发生了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出败病例,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该鹅场的鹅舍用竹木搭建于…  相似文献   

9.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一般呈地方性流行,造成的损失是较为严重的。自从巴斯德(1877)发现禽霍乱并用多杀性巴氏杆菌弱毒菌苗免疫注射以来,虽已有百余年,但至今还没有制出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禽出血性败血症,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发病快,死亡率高.为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支持,通过PCR鉴定、耐药性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试验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对4株临床分离的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01、Pm03、1801及1803)进行了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C48-1)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制备的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强毒株C48-1制备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显著高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近期保护率相差20%~40%,3个月后相差40%~80%.强毒株C48-1的免疫原性显著高于弱毒株G190E40和B26-T1200,说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上的毒力蛋白可能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从广西各地患禽巴氏杆菌病急性死亡的鸡、鸭肝脏分离出56株禽巴氏杆菌强毒株,经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试验鉴定,从中选出15株典型禽巴氏杆菌菌株。Carter荚膜抗原分型鉴定,15株菌均为荚膜A型,间接血凝滴度为1∶160~1∶640。通过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从中选择毒力较强、免疫原性较好的B25、B26、B273菌株进行人工致弱,其中B26菌株在0.1%裂解全血马丁汤中,通过物理诱变方法致弱,即在传代过程中,把培养温度由37℃逐渐提高到45℃,每12h传1代而成功致弱,传至1200代时,毒力显著减弱,且仍保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培养特性,从而获得了禽巴氏杆菌B26-T1200弱毒菌株  相似文献   

13.
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是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危害很大。但雏鸭暴发巴氏杆菌病并不多见,尤其齐齐哈尔以北地区樱桃谷鸭是新引进的品种,本病更为罕见。1990年夏富裕某招待所购进的雏鸭发生大批下痢死亡,经过诊断与治疗,确诊为雏鸭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禽霍乱(fowl cholera,FC),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1]。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鸭引起的禽霍乱又称"摇头瘟",常引起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一旦发病,死亡快、传染性高,将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多杀性巴氏杆菌可感染各种日龄、各种品种的鸭,以蛋鸭最为易感,强毒株感染后多呈急性败血性症状,病死率高,其病理特征为  相似文献   

15.
以禽巴氏杆菌病 B_(26)-T_(1200)弱毒疫苗免疫后8小时即能产生免疫力(1/5鸡得到保护);2~3天有3/5鸡获得保护;4~5天后能产生坚强免疫力(4/5~5/5保护).免疫后2、3、4和5个月的总保护率为83.3%(80/96);免疫后5个月,6批苗的平均保护率为75%(18/24).  相似文献   

16.
商品肉兔(70日龄出栏)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35~40日龄或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商品肉兔(70日龄以上出栏)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1毫升皮下注射或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灭活疫苗1毫升皮下注射35~40日龄60~65日龄繁殖母兔(每年2次定期免疫)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产气荚膜梭菌病(魏氏梭菌病)灭活疫苗2毫升皮下注射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2…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有关北京市鸡兔多杀性巴氏杆菌诱变弱毒菌株的研究(1984)基础上,进一步作禽霍乱弱毒菌苗的研究,目的在于测定化学药物NTG诱变并依赖  相似文献   

18.
鸡霍乱口服弱毒苗研究近况■刘学贤(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禽病研究室225003)作者首先从收集、保存的若干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初选出四个弱毒菌株,经过口服耐受量比较试验、颈部皮下注射毒力测试、近期免疫力试验和毒力稳定性对比试验后,筛选出一株既适应鸡口...  相似文献   

19.
鸡巴氏杆菌病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较大日龄的产蛋禽.发病特征为突然发病,病程短,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动物防疫法》规定禽霍乱属二类疫病.本文介绍了一例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及体会,为禽生产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禽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传播的烈性传染病.鸡、鸭、鹅等家禽和所有的鸟类都可感染.各种年龄的家禽都有易感性,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急性下痢等症状,也有呼吸道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腐败尸体和潮湿的土壤中则可存活数月之久,禽巴氏杆菌的抵抗力足以使之能够借助污染的蛋盘、饲料袋、运料车辆和鞋子等进行传播扩散.禽霍乱需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严格执行疫场禽霍乱免疫程序.办养禽场,禽种应单一,绝不要混养其他禽种,实行隔离饲养和全进全出制度.免疫和预防可用当地或本场分离的禽巴氏杆菌自制禽霍乱组织灭活苗及猪源抗禽霍乱血清.推荐使用2种禽霍乱弱毒苗,一是禽霍乱弱毒菌苗安全性好而且免疫力产生早,二是引进的克莱姆森大学(CU)菌苗,对鸡、鸭、鹅均安全无害,尤其适宜于产蛋期中的蛋鸡(鸭)和种鸡(鸭)群使用,而且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