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4.净化环境,改善水质生物饲料中的有益菌能够在鱼虾肠道内代谢过程中提高消化率和进食量,进而有效减少水体中残余饵料和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的排放,同时生物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会在鱼虾肠道内形成生物屏障——致密性膜菌群,阻止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鱼虾体内。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以及分解硫化物的酶类等有害物质降解酶,减少肠道中游离的氨(胺)及吲哚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向水体投喂生物饲料后,各类有益菌可以通过氧化、  相似文献   

2.
有益菌对提高对虾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50年中,人们为了提高食品的利用价值,改善人类健康状况,曾对有益食用菌做过很多实验,证明有益菌的适当应用,可以改善消化道内部的微生态平衡,提高对食物的吸收率,减少胃肠系统疾病。目前已被实际应用的有益菌种包括乳酸杆菌、芽泡杆菌等。在对家禽和猪所做的实验中也发现,食用有益菌饲料的群体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另外,最近研究人员还发现,在鲑鱼饲料中添加有益菌后,能大大提高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但阐述有益菌在对虾养殖方面作用的文献,很难见到。我们这次试验的目的是:将经过筛选的有益菌株,用于对虾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邹晓红 《畜禽业》2005,(3):22-24
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有益菌饲料添加剂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天然保健和促长效果已受到广泛关注,其应用范围也正逐步扩大。但是,目前在对该类添加剂的认识上尚存在一些误解,如认为有益菌添加剂即是益生素,而国家对此也尚未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监督的程序条例,而只是笼统地将其列入现有的饲料添加剂法规之中。这给该类产品的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4.
生物净化剂对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研究了三种有益菌 :光合细菌 (Photosyntheticbacteria ,PSB)、芽胞细菌 (Bacillus,BAC)、放线菌 (Actinobacillus,ACT)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有益菌使用剂量的增加 ,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证明了三种有益菌都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ACT的净化效果优于PSB和BAC。  相似文献   

5.
在调控养殖环境方面研究比较系统、可以规模化生产、易于保存、效果较明显的有益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三类。本文对三类有益菌的特性和科学使用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本研究采取育苗用水零交换技术,建立2个添加益生菌组(PB1、PB2)和1个对照组(PBN),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结果显示,弧菌(VLB)与异养菌(VHB)呈现相同趋势,但在两个处理组差别显著。氨氧化细菌(AOB)含量在所有实验组相同,氮化合物及虾生产参数在不同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实验对照组不换水措施可以促进自然水体中有益菌生长,添加益生菌没有改善水质或者提高虾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1养虾先养水 虾病很多是由应激反应引起。实践证明:优良稳定的水质是抗应激的最好措施,胜过任何一种抗应激产品。养好一池水,为对虾创造一个适合的生活环境,是养虾成功的保证。养水涉及的因素有肥料、天气、温度、盐度、pH值、藻类、有益菌、溶解氧、微量元素等等,但最关键的是藻类、有益菌、溶解氧。1.1藻类高密度养虾所需要的溶解氧大部分是靠藻类光合作用供给,藻类好是水质好的标志。当前藻类管理思路不清晰、不到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生物活性水质改良剂因其能保持水质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善水质,降低养殖生物的发病率,被广泛使用。生物活性水质改良剂的种类繁多,但大多是采用了微生物添加技术,投放后,有促使有益菌的繁殖,促进有益生物生长,降低水质中的污染物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水族问吧     
《海鲜世界》2008,(3):80-82
1、问:水族箱中的底砂有哪些作用? 答:可作为水草生长的基底;为有益菌群提供附着场所;吸附水中有害气体和物质,净化水质;即美观,又为鱼儿营造了趋近于自然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氨中毒造成的浮头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春季,午后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易发生此症,偶尔也发生于夏季。引发氨中毒主要是由于下列原因造成的:1.池塘老化,底质有机物过多。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氨,造成鱼群浮头。2.投饵过多,残余饵料分解产生氨,使水体中的氨浓度...  相似文献   

11.
合生素是益生素(Probioties)与益生元(Prebiotics)结合的生物制剂。合生素可同时发挥益生素与益生元的作用,通过促进外源性活菌在动物肠道中定植,选择性制备一种或有限几种有益菌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和促进宿主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赵文  严朝晖 《淡水渔业》1994,24(4):23-24
养殖水体的降氨措施及氨毒性利用赵文,严朝晖,黄学敏(广东汕头昂泰集团水生生物技术研究所515800)氨,特别是非离子态氨对鱼虾和其它水生动物具有强烈毒性,轻则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重则导致鱼虾大批死亡,一般氨的安全浓度为0.025mg/LNH3—N。...  相似文献   

13.
高吉生 《内陆水产》2013,(12):59-59
蛭弧菌是一种对水体有害弧菌,有着强烈裂解和杀灭作用的有益菌属,但近年来低劣的产品在市场上四处横行,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有的连最根本的菌种实验室和发酵车间郝没有,所做出来的产品含量低杂菌率高,给广大的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4有益菌调控技术 4.1芽孢杆菌调控技术 在养殖水环境中使用的芽孢杆菌主要为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在养殖池塘中能够快速降解养殖代谢产物,减少有机物在池底的累积,促进物质循环利用,促进优良浮游微藻繁殖,延缓池底老化,同时抑制有害菌繁殖,促进有益菌形成优势,改善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鱼类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氨。氨排入水中后,增加了水中的氨含量。氨的过度积累将对鱼的正常生理活动产生影响甚至危害。因此,利用渠道金属网箱进行流水养鱼时,在一定流量及水质条件下,金属网箱的设置面积、合理鱼产量的计算,除把溶氧作为主要限制因素外,尚应对氨的影响作出定量限制,以保证有效地利用渠水养鱼。  相似文献   

16.
在氨的制冷系统中,氨压缩机的润滑油不可能100%地直接回收使用,即使所谓高效的油氨分离器,一般也只能达到90%左右的效果。剩下的润滑油,虽然比例很小,但一般氨压缩机的使用系数较高(运转时间长),循环量及累积存油量就显得很可观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养鱼》2007,(3):84-84
(3)营养作用 动物添加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能产生水解酶、发酵酶和呼吸酶等酶类,利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分解;有些有益菌能够合成多种B族维生素和未知促生长因子,起到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鱼类氨氮排泄率及其毒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氨是海洋和淡水鱼类的主要排泄产物,在水产养殖中,非离子态氨的聚积会对鱼类等养殖生物造成毒害,严重的会造成死亡。水体中氨氮含量的测定是水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l.鱼类的排泄率 鱼类的氮排泄物主要有氨、尿素和尿酸,对海水和淡水鱼类来说,氨都是最主要的排泄物,硬骨鱼类排泄的氨占总氮排泄物的70%~90%,尿素仅占5%~15%。至于氮的排泄部位,一般氨氮主要通过鳃排出,仅一小部分通过尿液排出,尿氮则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氨从鳃部排出的方式主要有简单扩散和离子交换。氨主要以两种形态从鳃部排出,即离子态和非离子…  相似文献   

19.
正"益底宝"是利用了新的包被技术,将复合有益菌和分解酶包裹在载体中,形成了一颗颗"含芯"的菌颗粒。"益底宝"为微生物分解底改产品,该产品解决了养殖过程中使用微生物调水不能有效达到池塘底部改底的问题。"益底宝"中的有益菌以强分解能力的芽孢杆菌为主,辅以多种  相似文献   

20.
《渔业现代化》1986,(3):15-16
高密度养鱼的主要原理是向水中增氧和去除水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和亚硝酸盐。水中非离子态氨对鱼的安全浓度是0.025毫克/升,亚硝酸盐是0.1毫克/升,超过浓度就会对鱼产生生理和组织上的影响,轻则抑制摄食与生长,重则致病致死。一般1公斤鲤科鱼类每天要排氨300毫克,加上饲料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水介氧化成氨,对水体的污染是严竣的,只有去除水中的氨,才能安全地高密度地养好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