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贮存时间和贮存温度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以1600枚36周龄的合格种蛋为试验素材,分别在15℃和25℃的贮存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为65%),将贮存时间0、1、2、3周的种蛋置于同台孵化机进行人工孵化,测定分析入孵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种蛋贮存温度为15℃时,贮存1周不影响种蛋孵化效果(P0.05),贮存2周对种蛋孵化效果影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2周种蛋孵化效果下降严重(P0.01);种蛋贮存温度为25℃时,1周内的种蛋孵化效果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0.05),贮存期超过1周的种蛋孵化效果极显著下降(P0.01)。随着鸭蛋贮存时间的延长,其孵化效果显著下降,贮存温度达到1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2周,贮存温度达到25℃时,种蛋贮存不宜超过1周。  相似文献   

2.
丝羽乌鸡蛋品质对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就丝羽乌鸡蛋品质因素对种蛋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哈氏单位和蛋白高度越大,受精率和受精蛋孵化率越高(P<0.01);蛋重对受精率有一定的影响,蛋重与受精率呈一定正相关关系(r=0.0619,P<0.1),随着蛋重增加,受精率也会增大;蛋壳强度与受精蛋孵化率呈一定负相关关系(r=-0.1808,P<0.1),蛋壳强度太大的鸡蛋其受精蛋孵化率反而下降;蛋壳颜色与受精率呈强的负相关关系(r=-0.2848,P<0.01),即蛋壳颜色越深的鸡蛋其受精率越高;而蛋黄颜色与受精蛋孵化率呈强的负相关关系(r=-0.2328,P<0.05),即蛋黄颜色越浅的鸡蛋受精蛋孵化率越高;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比重等指标对受精率及受精蛋孵化率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锰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及蛋中锰、铜、锌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1日龄星杂“288”鉴别母雏540只进行试验,以探讨日粮中不同水平锰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蛋中锰、铜、锌浓度的影响,以及蛋中锰含量与受精率、孵化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精率以日粮含锰110mg/kg为最高(77.18%),对照组最低(64.16%),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受精蛋的孵化率以日粮含锰70mg/kg组最高(94.85%),对照组最低(80.36%),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雏鸡在一周内脱腱症的发生率:对照组为11.80%,日粮含锰30mg/kg组为636%,其它四组未发现。当日粮中含锰70mg/kg时,不仅可获得最佳孵化率,而且可有效地防止脱腱症的发生。日粮锰含量增高时,对蛋壳、蛋清、蛋黄中铜、锌的含量及蛋清、蛋壳中锰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黄中锰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蛋黄中锰含量随日粮锰含量的增高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r=0.9370).y=0.0168x+3.3062,r为相关系数,y为蛋黄中锰含量,x为日粮中锰含量),日粮添加锰可以显著增加蛋黄中锰含量,而对铜、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鹌鹑种蛋质量(蛋重、蛋形指数和蛋壳颜色)对受精率和孵化效果的影响。3 000枚种蛋按蛋重大小分为6组,3 500枚种蛋按蛋形指数大小分为7组,1 000枚种蛋按蛋壳颜色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结果表明:蛋重在一定范围内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提高,4~6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3组(P0.05或0.01);2~6组健雏率极显著高于1组(P0.01),随蛋重增加雏鹑初生重极显著增加(P0.01)。蛋形指数对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有显著影响,2~5组受精率、3~5组孵化率均显著高于1、6、7组(P0.05)。蛋壳颜色对种蛋受精率、孵化率有显著影响,有光泽的褐斑蛋显著高于无光泽白粉浅色蛋(P0.05)。结论,朝鲜龙城系鹌鹑种蛋最适蛋重为11.00~14.00 g、最适蛋形指数为1.234~1.324,蛋壳颜色以有光泽的褐斑蛋为佳。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9):41-43
饲养试验设计,64周罗曼蛋鸡576羽,分设对照、试验2个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48羽,正试期4周。2组日粮dEB分别为200、100mmol/kg。结果显示,1试验组产蛋率比对照组提高3.1%(P>0.05);料蛋比指标下降6.2%,差异显著(P<0.05)。2试验组蛋清pH降低(P<0.01)、氨基己糖含量提高(P<0.05)、哈夫单位提高(P>0.05);蛋壳厚度下降8.33%(P<0.01),蛋黄色泽下降0.5级。蛋品在常温下保存7 d,试验组哈夫单位高于对照组(P<0.05),蛋清pH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调低玉米-豆粕型蛋鸡日粮dEB,明显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饲料转化率,改善蛋品蛋清浓度、延长常温贮存时间;不利影响是蛋壳变薄、蛋黄色泽降低。  相似文献   

6.
ω-3PUFA在蛋黄中的富集效应及对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设4个组,对照组含3%菜油,试验组分别含2%菜油+1%鱼油、1%菜油+2%鱼油和3%鱼油,研究日粮不同水平ω-3PUFA在蛋黄中的富集效应及对蛋品质的影响。各试验组ω-3PUFA在蛋黄中的沉积量随鱼油添加时间延长而显著提高(P<0.01),第8周ALA、EPA和DHA沉积量分别达到2.96%、3.2%和2.9%,以2%鱼油添加组升高幅度最大。蛋黄中TC含量下降,第8周各组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比第2周分别降低2.30%、4.38%、1.24%和1.88%,同期各组内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蛋黄TG含量变化不大,MDA含量均不同程度有所提高。此外,添加鱼油提高了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蛋重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用选育中的SD母鸡(n=434),以期揭示产蛋量、孵化率及蛋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蛋量与蛋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121,P<0.05),与蛋黄颜色和蛋壳颜色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103,r=-0.104,P<0.05),而与其他性状的相关不显著(P>0.05);受精蛋孵化率与蛋黄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r=-0.135,P<0.01),与蛋壳颜色呈显著正相关(r=0.104,P<0.05),而与其他性状的相关不显著(P>0.05)。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300 d产蛋量与蛋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蛋壳颜色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受精蛋孵化率与产蛋量、蛋重和蛋壳厚度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选留产蛋量大于120枚、蛋壳颜色居中、蛋重在55~60 g、蛋壳厚度在0.35~0.40 cm、蛋壳强度在5.50~6.50 kg/cm2的SD种鸡,有利于同时提高产蛋量和孵化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高剂量茶多酚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脂质代谢指标和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80羽65周龄罗曼粉壳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纯度为63.58%,其中儿茶素含量为40.20%)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9周。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产蛋率(第1~3周、第4~6周和第1~9周)、平均日采食量(第1~3周、第4~6周、第7~9周和第1~9周),显著升高料蛋比(第1~3周和第4~6周); 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组的平均蛋重在第1~3周、第4~6周和第1~9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第2周哈夫单位(P0.05),且显著降低第2周蛋壳比率(P0.05);饲粮添加1 333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第4周哈夫单位(P0.05),且显著降低第2周蛋壳比率(P0.05);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均显著降低第9周蛋黄胆固醇含量(P0.05);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对蛋壳强度、蛋黄颜色、蛋黄比率、蛋白比率及蛋黄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饲粮添加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666、1 333和2 666 mg/kg茶多酚显著提高肝脏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 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高剂量(1 333和2 666 mg/kg)的茶多酚会降低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但可以提高鸡蛋的哈夫单位,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蛋黄胆固醇含量,并上调肝脏AMPK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选取384只三黄蛋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分别饲喂添加0、4%、6%和8%西兰花茎叶粉的日粮。结果表明:1)添加西兰花茎叶粉对仙居三黄蛋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高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和Ⅲ组蛋黄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受精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受精率提高不显著(P0.05);试验组孵化率有所下降,其中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间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西兰花茎叶粉可以改善仙居三黄蛋鸡蛋品质,降低蛋黄胆固醇水平;此外可以提高受精率,但随着西兰花茎叶粉添加量的增加,孵化率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种母鸭核黄素缺乏对子代初生雏鸭初生重、器官指数、体尺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0周龄、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种母鸭8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不添加核黄素的饲粮(核黄素缺乏组)和核黄素添加量为15 mg/kg的饲粮(对照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鸭。试验期为7周。收集试验第7周的种蛋并进行孵化,统计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测定种蛋蛋黄核黄素含量,并测定子代初生雏鸭的器官指数、体尺指标、血浆生化指标及核黄素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种母鸭饲粮中不添加核黄素对产蛋率和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种蛋孵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核黄素缺乏可显著增加子代初生雏鸭卵黄囊重、卵黄囊指数(P0.05),显著降低子代初生雏鸭腿长(P0.05),显著降低种蛋蛋黄和子代初生雏鸭血浆核黄素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尿酸含量(P0.05)。综上所述,种母鸭饲粮核黄素缺乏会严重降低种蛋孵化率、种蛋蛋黄和初生雏鸭血浆核黄素含量,导致鸭胚生长发育受阻,子代初生雏鸭蛋白质、核酸和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分析了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鸽蛋新鲜度、组分、蛋品质及蛋白透明度的影响,寻求鸽蛋贮存的最佳条件,并探索不同贮存条件下鸽蛋蛋白透明度的变化规律,为实际生产中鸽蛋合理贮存和出售提供理论依据。以1~2岁公母配对白羽王鸽为试验对象,采用3(低温、中温、高温)×4(1、2、3、4周)因子交叉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开始后每周随机采集90枚鸽蛋,分别放置在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每组30枚,分别持续1、2、3、4周,而后对鸽蛋进行新鲜度、组分、蛋品质及蛋白透明度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鸽蛋放置4周未出现散黄和可见霉变现象。高温和中温条件下,鸽蛋只可放置1周不变质。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鸽蛋的失重率显著上升(P0.05)。时间对蛋壳率、蛋白率及蛋黄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温度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鸽蛋的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均有显著影响(P0.05),即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鸽蛋的蛋白高度呈下降趋势,蛋黄颜色变深。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对煮熟的鸽蛋蛋白L~*、a~*和b~*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中温贮存透明鸽蛋所占比例最高。综上所述,鸽蛋贮运和贩售需在冷藏条件下进行。在低温冷藏条件下,鸽蛋可贮存4周以上。在中温条件下(20℃左右)保存,有利于提高鸽蛋蛋白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将28周龄农大3号父母代种鸡的商品代种蛋共870枚,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120枚,1个对照组150枚。试验设计分别是:-15℃~-10℃贮存0.5小时和1小时;0℃贮存12小时和24小时;2℃~6℃贮存24小时和48小时;对照组为15℃贮存48小时,测验种蛋受精率、死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死胎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蛋在不同的低温条件下与正常温度条件下相比,受精率、死精率均无显著差异。在2℃~6℃贮存24小时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下降和入孵蛋孵化率下降,受精蛋孵化率差异显著(P<0.05);入孵蛋孵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在-15℃~-10℃贮存1小时和在2℃~6℃贮存48小时条件下健雏率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在-15℃~-10℃贮存1小时和在2℃~6℃贮存24小时条件下死胎率上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在种鸡的基础饲粮中加入肌苷酸(IMP)来研究其对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种蛋孵化性能的影响。选择遗传背景相同、体重相近,产蛋率达到5%的20周龄健康AA种鸡864羽,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72羽,试验期30 d。测定试验期间所有种蛋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每组随机选取部分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于孵化开始第17天,通过照蛋处理统计种蛋受精率,第21天出雏时,计算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和健雏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种鸡的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合格蛋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显著升高(P<0.05),健雏率和雏鸡体重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0.5%外源肌苷酸对种鸡的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藏鸡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和蛋内组成成分等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对高原孵化的影响,分别在平原(北京,海拔100m)和高原(西藏林芝,海拔2900m)两个海拔对藏鸡和农大小型鸡进行了种蛋特性的测定和孵化试验。结果显示:在高原孵化藏鸡(TT)受精蛋孵化率为74.63%,低地品种农大小型鸡(DB)种蛋运到高原孵化受精蛋孵化率由平原的88.24%下降到37.25%,说明藏鸡对高原存在明显的适应性。通过分析TT与DB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及蛋内容物和蛋壳占总蛋干物质的比例等性状的差异,发现虽然TT的蛋重(42.90g)显著(P<0.05)小于DB(60.95g),蛋形指数(1.35)也显著(P<0.05)小于DB(1.38),但两者在含水率、蛋壳厚度上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种蛋的蛋重、蛋形指数及蛋内组成等特性可能不是导致藏鸡与农大小型鸡在高原孵化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笼养鸡和散养鸡蛋产品理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工厂化笼养蛋鸡和农村散养鸡所产蛋中各取全鲜蛋30枚,分别测定了全鲜蛋中水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灰分,蛋白、蛋黄、蛋壳占全鲜蛋的质量分数;蛋白(清)、蛋黄、蛋壳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蛋黄)、灰分、钙(蛋壳)、磷(蛋壳)在全鲜蛋中的含量和风干后全蛋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全鲜蛋及风干后全蛋中的含量、蛋壳中钙在全鲜蛋和风干后全蛋中的含量,2组差异不显著(P>0.05).散养鸡全鲜蛋中的干物质、脂肪,蛋黄占全鲜蛋质量分数、蛋黄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蛋壳中的水分、蛋白质在全鲜蛋中和在风干后全蛋中(除蛋黄中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笼养鸡鸡蛋(P<0.01).其他各理化成分含量笼养鸡鸡蛋均高于散养鸡鸡蛋(P<0.01).  相似文献   

17.
试验检测了贵妃鸡和文昌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所产鸡蛋的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两种鲜蛋的蛋重、蛋白重、蛋白比例、干物质、蛋黄初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蛋黄蛋白比例、钙、总磷、蛋黄卵磷脂含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以上指标受2个鸡品种遗传因素的影响显著;2个品种鸡鲜蛋的蛋比重、蛋形指数、蛋黄重量、蛋黄比例、蛋壳厚度、蛋壳重量、蛋壳比例、鲜蛋初水分、蛋黄胆固醇、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受2个鸡品种遗传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随机抽取饲喂基础日粮相同、另添加鲜蝇蛆和仅饲喂基础日粮的鸡所产鸡蛋各20枚,分别测定了全鲜蛋中水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灰分、蛋白、蛋黄、蛋壳占全鲜蛋的质量分数,蛋白、蛋黄、蛋壳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蛋黄中)、灰分、钙(蛋壳中)、磷(蛋壳中)在全鲜蛋中的含量和风干后全蛋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全鲜蛋重,蝇蛆鸡蛋高于普通鸡蛋(P0.01);蛋壳占全鲜蛋的质量分数,普通鸡蛋高于蝇蛆鸡蛋(P0.05);蛋白中灰分在全蛋风干物质及全鲜蛋中的含量,蝇蛆鸡蛋高于普通鸡蛋(P0.01),蛋黄中灰分在全蛋风干物质及全鲜蛋中的含量,蝇蛆鸡蛋高于普通鸡蛋(P0.05),其他各理化成分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温热处理粉料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选取4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1 0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对照组饲喂普通粉状蛋鸡料,试验组分别饲喂经70、80和90℃3种调质温度处理的粉状蛋鸡料。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试验组粉料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试验组粉料的细菌总数显著下降(P0.05),大肠菌群数量也逐渐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之间第1~12周蛋鸡生产性能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之间第12周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比率和哈氏单位的差异不显著(P0.05),80℃高温热处理粉料组蛋黄的亮度、红度和黄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第4、8、12周,试验组蛋壳表面的细菌总数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壳表面的大肠菌群数量均小于对照组。5)试验组的肌胃、空肠和回肠相对重量小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调质温度的升高,试验组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相对重量都逐渐增大,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高温热处理可以改善饲料和鸡蛋的卫生指标,但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消化道指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高温环境下在饲粮中添加苜蓿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将540只156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苜蓿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6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多糖对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不合格蛋率和死淘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500、1 000和4 000 mg/kg苜蓿多糖显著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P0.05),添加500、1 000、2 000和4 000 mg/kg苜蓿多糖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多糖对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25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5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1 0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4和6周末的蛋壳颜色显著加深(P0.05),第1、2和4周末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1和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2、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2 0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1和4周末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4 000 mg/kg苜蓿多糖添加组第4周末的蛋壳颜色显著加深(P0.05)且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第1和4周末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第6周末的蛋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第1、4和6周末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夏季高温环境下,在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苜蓿多糖可以有效缓解蛋鸡的热应激,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且适宜添加量为1 00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