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对某养猪场发生呼吸道感染及神经症状的病猪脑组织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对其优势菌进行菌落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检测、药敏试验和毒株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猪链球菌2型,其含有目前已知的mrp、sly、ef3种毒力基因,该菌株对昆明系小鼠、新西兰白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菌株对断奶仔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从病死猪肺脏分离出的1株菌株,经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并采用PCR对该分离菌株进行菌种及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为较少见的荚膜血清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小鼠有较强致病性,且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为指导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5年10月,山东省博兴某猪场饲养的仔猪发生一种以呼吸严重困难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疫病。无菌采集病死猪的肺脏等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通过分离菌株的菌落特征、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等鉴定,分离菌株为猪巴氏杆菌,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和卡那霉素5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1例10余岁小熊猫死亡的病因,无菌采集死亡小熊猫的肝、脾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培养基上均有细菌生长,且菌落生长形态相似;分离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各分离菌株特征一致,为肺炎克雷伯菌。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较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对哈尔滨市3个鸡场送检疑似鸡坏死性肠炎病例进行了病理剖检和细菌分离,从菌落、菌体的形态、生化特性、PCR鉴定、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细菌致病性等方面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厌氧的革兰阳性短杆菌,在含卵黄的TSC培养基上形成周围带白浊环的黑色圆菌落,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和紫牛乳;PCR鉴定及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的细菌为产气荚膜梭菌,且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新霉素等4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6.
苜蓿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河北廊坊、内蒙古临河和山西阳高县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于2013年采集疑似感染镰刀菌根腐病的苜蓿病株,在PSA和MGA等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后观察菌落、菌丝和大小孢子等形态特征。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筛选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菌株,克隆其rDNA-ITS和TEF-1α序列。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对分离出的代表性菌株进行快速鉴定,并通过回接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共分离6个菌株,分别命名为C1、C2、C3、C4、C5和L1。根据形态和分子共同鉴定:C1和C2为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C3、C4和C5为腐皮镰刀菌(F.solani),L1为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L1和C4菌株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均大于80%,病害严重指数分别为61.35%和59.26%。C2株系致病性最弱(DI 54.44%,DSI 29.63%)。C1、C3和C5菌株的发病率和致病性均无显著差异,发病率分别为66.66%,62.22%和65.55%;病害严重指数分别为42.59%,40.37%和38.89%。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野毒株,采集陕西杨凌某羊场疑似患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的鼻分泌物,进行PCR检测,病原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生化培养试验鉴定,PCR鉴定,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PCR检测鼻液分泌物呈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阳性;菌落呈现中心脐、边缘光滑、油煎蛋状样;能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能还原四唑氮、膜斑试验阴性、可液化马血清、消化酪蛋白,对洋地黄皂苷敏感;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GenBank中已收录的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基因同源性为99.8%;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山羊造成了严重的胸膜肺炎,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1株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野毒株。  相似文献   

8.
湖北荆州地区鸭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荆州地区鸭场的145份病料中分离到68株鸭大肠杆菌,并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等一系列的鉴定,确认为鸭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证明各菌株的耐药谱不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小白鼠死亡。各菌株感染雏鸭,均能复制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东北虎巴氏杆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从死亡东北虎脏器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株细菌的特性,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和美蓝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动物致病性试验等系统鉴定,确定其为高致病性的多杀性巴氏杆菌。2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证明,该菌株仅对新霉素、头孢唑啉和卡那霉素3种药物敏感,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经电镜负染观察及传代细胞系和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找到引起养猪场送检猪发病的原因,试验采用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等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其生长特性、菌落特征、生化试验结果与葡萄球菌属中的溶血葡萄球菌基本一致,但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并未出现溶血现象;分离菌株与溶血葡萄球菌L50菌株(KU179371. 1)同源性为99. 9%,且进化程度最相近;分离菌株导致小鼠出现运动迟缓、群聚扎堆等临床症状,并从小鼠体内分离出相同形态特征和菌体特征的菌株;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米诺环素敏感,对头孢哌酮、多西环素、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14种药物耐药。说明从病猪体内分离的菌株是存在多重耐药的γ-溶血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重庆动物园麋鹿死亡的病因,试验首先对死亡麋鹿进行解剖,采集肝脏于血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得到1株菌株,进行形态观察、革兰氏及芽孢染色、生理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致病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分离1株病原菌株,该菌株菌落呈灰白色,不透明,表面粗糙似融蜡状,边缘呈扩散状;革兰氏染色,两端着色多,呈短链或长链状排列;芽孢染色可见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偏端,与蜡样芽孢杆菌特征相同;生理生化特征与蜡样芽孢杆菌一致;PCR检测及序列分析,证实为蜡样芽孢杆菌;该分离菌能致死小鼠,说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导致重庆某大鲵人工养殖基地突发疾病的病原菌,试验从患病大鲵的肝脏分离出优势菌株(KN6-L211),通过人工感染鲫鱼进行致病性试验,采用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等方法鉴定该分离菌及其耐药状况,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KN6-L211为浅黄金黄单胞菌,该菌对鲫鱼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多西环素、氯霉素、吡哌酸、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猪源缓慢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猪场发生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本研究从该场濒死猪只的心脏血液及肺脏中分离出1株细菌,经镜检、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观察及法国生物梅里埃API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分离菌株为缓慢葡萄球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多种药物具耐药性,但对氟哌酸、红霉素和强力霉素等敏感;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可以引起实验小鼠的慢性死亡,猪只腹腔注射可复制病例,表明缓慢葡萄球菌具有致病性并很可能会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为对发病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并防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本研究无菌采集腹泻鹅及病死鹅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对菌株部分基因进行测序、构建遗传进化树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玫红色、光滑圆润菌落;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大小中等,多呈单个存在的杆状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小鼠、雏鹅均有较高致死率;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患者粪便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CP024992.1)同源性最高,达99.5%;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均有较强抗性,仅头孢噻呋对该分离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合理用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为有效防治鹅大肠埃希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规模化鹅场防控大肠埃希菌等其他细菌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新疆阿克苏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为研究对象,对分离株进行病毒分离、基因序列分析等工作,对8个PRRSV毒株NSP2基因序列的测定和比较,找出病毒的变异区。研究结果显示:XJNJ-1-1、XJNJ-1-3、XJNJ-6-2和XJNJ-6-3毒株为PRRS高致病性毒株,XJNJ-7-1、XJNJ-7-2、XJNJ-10-2和XJNJ-15-3毒株为低致病性毒株。说明新疆阿克苏既存在PRRS高致病性毒株,也存在PRRS低致病性毒株。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贵州某鸡场患病鸡的细菌感染种类、耐药性及致病性等情况,本试验对送检的4只病鸡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所得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16S rDNA分子序列及动物感染试验等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了2株菌落形态不一的菌株,分别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根据分离地点和时间将其分别命名为GZHX2016-1及GZHX2016-2。GZHX2016-1为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GZHX2016-2为模仿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阴性,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GZHX2016-1的16S rDNA与大肠杆菌(GenBank登录号:CP007442.1、CP014667、KT156725.1等)同源性达99.5%,GZHX2016-2与葡萄球菌(GenBank登录号:HM140412.1、AM944030.1、KM877513.1等)同源性达97.9%。GZHX2016-1与GZHX2016-2对小鼠都有致病性,GZHX2016-1的最小致死量为1.12×108 CFU,GZHX2016-2为3.20×107 CFU。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从送检鸡中分离出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和1株致病性血浆凝固酶阴性模仿葡萄球菌,该鸡场鸡群存在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情况,且该鸡场感染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细菌在鸡群中的污染并限制抗生素在养鸡过程中的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鸡肉及鸡肉制品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河南某肉鸭养殖场感染鸭肝炎病毒的10日龄病死鸭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性回归试验和SPF鸡攻毒试验,结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 kmt1种特异性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鉴定,并通过16S rRNA序列测定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Pm,命名为Pm-Y.致病性回归试验表明低浓度的Pm-Y只引起部分10日龄雏鸭发病死亡.SPF鸡攻毒试验显示,Pm-Y与国内标准强毒株C48-1的致病力相近,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Pm-Y与Pm多杀亚种和杀禽亚种亲缘关系最近.参考荚膜血清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扩增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对Pm-Y进行荚膜分型鉴定为A型Pm.本研究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Pm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导致桑青枯病的病原菌。从广东省罗岗、英德蚕区桑园的感病桑树取样,采用TZC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的3株青枯劳尔氏菌菌株G11-41、G12-9、G12-50的形态特征均有差异:G11-41菌株菌落小,菌落中央深红色,菌体形态为接近球形的短杆状;G12-9菌落不规则,菌落中央呈淡红色,菌体形态为短杆状;G12-50菌落呈不规则圆形,菌体形态呈长杆状。将3个分离菌株的菌液淋灌根部接种感染桑树植株,其致病性也存在明显差异:接种G11-41菌株的植株发病率为11%,死亡率为0;接种G12-9与G12-50菌株的植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根据Hayward分类标准进行生化型分类,3个分离株的6种碳源利用试验均呈现阳性反应,属于生化型Ⅲ。基于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将青枯劳尔氏菌分类为4个种群型,G11-41、G12-9、G12-50分离株同归属于种群型Ⅰ,其中:16S r DNA序列进化树上,G11-41与G12-50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分布在同一个进化小枝上;egl基因序列进化树上,强毒力分离株G12-9与G12-50分布在同一个进化小枝上,与弱毒力分离株G11-41有一定的进化距离。初步认为:在青枯劳尔氏菌的亚分类中,依据16S r 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能会更好地显示各分离株的地理来源;依据eg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则可能会更好地显示出各分离株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新疆和田地区某规模化羊场羔羊腹泻病例主要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试验采集腹泻羔羊肛拭子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单个存在或成对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结合生化试验结果初步鉴定为绿脓杆菌,命名为6f。该菌株16S rRNA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发现,与绿脓杆菌菌株核苷酸相似性达到100%,高度同源,最终鉴定分离菌株6f为绿脓杆菌。分离菌株6f对头孢拉定、卡那霉素、氨苄西林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多黏菌素B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麦迪霉素、万古霉素耐药。分离菌株6f对小鼠具有强致病性。说明引起该规模化羊场羔羊腹泻的病原菌是绿脓杆菌,该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