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的养殖鱼类,海水鱼中主要是鰤鱼、鰤鱼,淡水鱼中主要是鳗、鲤、香、虹鳟、鲫鱼等。七十年代初,鰤鱼占海水养殖产量的98%以上,其后因养鲷业发展,至1977年的比例降为92.4%,但其养殖产量仍比1968年增加2.62倍,达115,098吨。淡水鱼中鳗鱼养殖产量居首位,  相似文献   

2.
高体鰤鱼属鰤科鰤鱼属。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性鱼类,它的渔捕量比同属的五条鰤和拉氏鰤少,虽然有养殖,但不如其它两种普及。此外高体鰤是鰤鱼属中生长最快的种类,市场价格高,天然种苗的采捕量少,几乎没有作为单独的养殖对象。国内鰤鱼人工繁殖已获得实验性成功,但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技术在国内外都尚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育苗工作还处于研究阶段,育苗的成活率还只有百分之几。日本对鰤鱼的人工繁殖及其受精卵胚胎发育已有研究报导,国内尚未见有关于鰤鱼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报导。本文采用人工催产鰤鱼亲鱼自然受精,取得受精…  相似文献   

3.
一、鱼的分类鱼类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鱼类包括三个纲:即圆口钢、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三个纲的种类特征大致如下: (一)圆口纲::是鱼类中较原始种类,海产。其特征:无偶鳍,体鳗形,无鳞,软骨。脊椎骨不发达。无上下颌骨,故口不能启闭,鼻孔只一个。这个纲又可分八目鳗目和盲鳗目。盲鳗目和部分八目鳗目营寄生生活,常从鱼的鳃部钻入鱼体内、或咬穿鱼的体壁钻入体腔,以鱼的肌肉和内脏为营  相似文献   

4.
廖志强 《齐鲁渔业》2004,21(4):44-44
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属鲈形目、鲹科、鰤属,是暖温性海洋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红海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墨西哥湾,我国产于南海诸岛、海南岛、广东、福建沿海等,是我国名贵海产经济鱼类。高体鰤人工养殖生长迅速,当年可养到1.0-1.5kg,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成为海水网箱养殖诸多品种中最受养殖户欢迎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1973,(12):29-29
美国《商业水产评论》1972年1~2月号上,发表了题为《蛳鱼是日本重要的养殖鱼类》的报道:197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期间出席巴黎学术座谈会的山本声称,鰤鱼是日本重要的养殖鱼类。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日本的鰤鱼养殖已成为产值达数百万美元的渔业。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饲养频率的提高以及养殖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大菱鲆在养殖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疾病,例如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等。其中,细菌病是我国大菱鲆养殖中受到损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据报道,我国大菱鲆养殖各种致病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鳗弧菌、鱼肠道弧菌、溶藻弧菌、大菱鲆源副溶血弧菌等,常引起鱼类的败血症、鱼皮下出血、鳞片黏膜脱落、鳍基部充血、溃烂症、腹水症、肠道白浊、肠黏膜腐烂脱落等,导致鱼的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鰤鱼是大宗食用鱼类,人工养殖比较普遍,养殖年产量达到15万吨,目前养殖产量已超过捕捞产量。鰤鱼大都采用网箱养殖,苗种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采捕海里的自然鱼苗;二是人工繁育。每年养殖所需鰤鱼鱼种约7,500万尾。六十年代末,用捕获的亲鱼催产采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鰤鱼的消化生理特性,测定并比较分析了3种鰤鱼[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黄条鰤(Seriola lalandi)、五条鰤(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消化系统(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脏)中5种消化相关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组织分布特点。结果显示,3种鰤鱼中5种消化相关酶主要分布在幽门盲囊、肝脏和肠道中。3种鰤鱼胃组织中胃蛋白酶活性无差异。幽门盲囊中胰蛋白酶活性:黄条鰤>高体鰤>五条鰤(P<0.05),高体鰤肝脏组织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种鰤鱼(P<0.05);胃、中肠、后肠组织中α-淀粉酶活性:五条鰤>黄条鰤>高体鰤(P<0.05),幽门盲囊、前肠组织中α-淀粉酶活性:黄条鰤>五条鰤>高体鰤(P<0.05);胃、幽门盲囊组织中脂肪酶活性:黄条鰤>五条鰤>高体鰤(P<0.05),前肠、后肠、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五条鰤>黄条鰤>高体鰤(P<0.05);3种鰤鱼的酸、碱性磷酸酶活性组织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黄条鰤幽门盲囊组织中酸、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P<0.05)。研究表明,3种鰤鱼消化相关酶活性的组织分布特点基本一致,幽门盲囊是5种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除胰蛋白酶外,高体鰤其他4种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鰤鱼,黄条鰤幽门盲囊和肠道的5种酶活性显著偏高。结果可为揭示鰤属鱼类的消化生理特性、研制适宜鰤属鱼类消化特点和种特异性生长的高效专用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鳗弧菌是隶属弧菌科、弧菌属的革兰氏阴性菌。该病原最早分离自欧洲鳗鲡,可导致多种海水养殖鱼类的出血性败血症。鳗弧菌病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流行范围广,会让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多克隆抗体具有制备简单、耗时短、免疫学研究用途广等优点。因此,本研究制备鳗弧菌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以期为鳗弧菌免疫保护性抗原的筛选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打下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表皮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动。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限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2-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淡水和半咸水…  相似文献   

11.
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是鱼类诺卡氏菌病的主要病原。鰤鱼诺卡氏菌水解酶(hydrolase,HYD)可能是鰤鱼诺卡氏菌的毒力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鰤鱼诺卡氏菌HYD的肽段不是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HYD-GFP融合蛋白均匀地分布在胖头鲤(FHM)细胞的细胞质中。亚细胞定位和过表达研究都显示HYD蛋白在FHM细胞中表达后,细胞核出现固缩浓染、凋亡小体等细胞凋亡特征,但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HYD并未显著增加细胞凋亡水平。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鰤鱼诺卡氏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症状:其主要特征是体表皮肤溃疡。感染初期,体色呈斑块状退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游于水面,有时狂游或回旋状游泳。中度感染的鱼,鳍基部、躯干部等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组织浸润,呈出血状溃疡。有的吻端或鳍膜烂掉,有的眼球突出,眼内有出血点,肛门发红扩张,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观察,胃内无食物,空肠并带有黄色粘液,肠粘膜变薄。肝、脾、肾等明显充血和肿大,严重病鱼 2~ 7天内下沉死亡。   病原:据有关浆资料已确认的有鳗弧菌,此外还分离到假单胞杆菌等。   流行情况:鳗弧菌可以感染多种海、…  相似文献   

13.
1985年6~9月间,山西省虹鳟鱼实验场鱼种爆发了一起细菌性疾病,从病鱼的肝、脾、肾中分离到细菌,用此菌人工感染虹鳟能得到与天然发病病鱼相似的症状,并从被感染鱼的体内重新分离到这种菌,证实为该病病原菌。经鉴定为鳗弧菌生物变种Ⅲ(V.anguillarum biovarⅢ,biovar nov)隶属于弧菌Ⅰ组中的淡水亚组弧菌。  相似文献   

14.
<正>黄条鰤(Seriola lalandi)又名黄尾鰤、拉氏鰤、蓝背鰤、马设德蓝鰤、长背鰤[1],渔民俗称黄犍牛、黄犍子,在《台湾鱼类检索》中称之为金边鲹[2],属于中上层暖温性远洋洄游鱼类。现如今在世界经济鱼类中黄条鰤的价值排在前15名,其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肉味鲜美,肉质充实且少骨,营养丰富,被誉为"海洋中的牛肉"[3],是日本人在做生鱼食品中的上等鱼,也是我国出口日本的重要水产品之一[4-5]。目前,日本对鰤属鱼类养殖  相似文献   

15.
用鳗弧菌腹腔注射牙鲆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对感染牙鲆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并观察描述患病牙鲆的外观症状及有关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为定量手段研究达氟沙星在健康和感染牙鲆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表明,(1)每公斤体重腹腔注射鳗弧菌2.0×107~3.0×107cells可复制出疾病模型;(2)与健康鱼相比,患病鱼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Cl-、Na 等显著下降,而白细胞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肌苷(Cr)、K 极显著增加,说明经鳗弧菌感染后,牙鲆在药物吸收、代谢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3)患病鱼的肝、肾、脾等组织细胞均发生实质性病变,而对照组外观正常,组织器官未见病理变化;(4)达氟沙星在感染牙鲆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均减慢,生物利用度降低。鳗弧菌感染必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血浆蛋白结合率,改变药物及其代谢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该模型复制的方法可靠且具有可重复性,它对探讨药物在患病鱼体内的动力学规律,揭示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机理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水网箱养殖高体鰤弧菌病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体鰤(Serioladumerili)弧菌病是流行于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高体鰤网箱养殖场的一种由弧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每年春夏之交、秋季发病达高峰,严重发病时死亡率可达90%以上,危害十分严重。我们在调查了其流行规律、明确其致病菌是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吴后波和潘金培1997]的基础上,为了全面查明其发病机理,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其血液病理及组织病理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鱼:健康鱼取自广东省深圳市南澳镇东山村海水网箱养殖场,平均体重45g,体长14cm,病鱼由健康鱼经致病菌人工感…  相似文献   

17.
黄尾鰤Seriola guingueradiata Temminck et Schlegel是今天世界上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在日本、美国等地,饲养这种鱼的幼鱼(体长10厘米以下)已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养殖网点的设置也十分普遍。最近,人工孵化的方法又在日本获得成功,这对今后鰤鱼养殖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推动作用。由于该鱼具有个体大、肉味美、生长快、饲养简便和商品价值高等优点,目前,日本的鰤鱼养殖产量,已远远超出本种来自海洋的捕获量,成为受欢迎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疫苗对牙鲆的免疫效果,用该种疫苗对牙鲆进行了免疫试验.给牙鲆注射鱼肠道弧菌外膜蛋白疫苗,饲养25 d后分别用鱼肠道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进行攻毒,20 d后分别统计各组鱼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该疫苗对鱼肠道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4.6%、30.8%、33.3%.  相似文献   

19.
黄玮 《水产科技》1999,(4):31-33
在虾类的细菌性的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由弧菌属(Vibrio)的细菌引起的疾病。弧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海水及虾肠内的细菌,从对天然海水、饲养日本对虾的池水及各个发育期的日本对虾的消化道内的细菌丛的调查来看,弧菌不仅在饲养池中占极大的比率,而且在蚤状幼体及糠虾期的消化道内也占极多数。据Evelyn(1971)报道,在海水养殖的鲑科鱼类上分离到鳗弧菌,在海水中可生存2周,  相似文献   

20.
李士虎  王笃彩  郑伟 《水产养殖》2002,(6):23-23,10
近几年,笔者在启东、连云港等地的多家河蟹育苗场发现因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河蟹幼体,而引起蟹苗大量死亡,使产量减少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几年的调查、实验、分析,提出对副溶血性弧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1副溶血性弧菌的特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海洋性细菌,广泛存在于海产生物(鱼、虾、贝等)体表及体内,人或动物因食入含菌的食物而感染,发生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常呈多形性,表现为杆状或稍弯曲的弧状,有的为球状、球杆状、长杆状等。副溶血性弧菌无牙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