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道正常菌群与维持家禽正常消化机能有着密切关系.作者从长沙郊区健康成年土种鸡肠道中分离出双叉双歧杆菌、发酵乳杆菌和粘性优杆菌,并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不同类型的菌苗制剂饲喂刚出壳雏鸡,试验取得了初步结果,分离的3株厌氧菌可以作为雏鸡生物防治菌株加以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饲喂不同类型微生态制剂对雏鸡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分离自本地土种鸡消化道的双歧杆菌、乳杆菌、优杆菌和土壤中的地衣芽胞杆菌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三种微生态制剂,饲喂1日龄雏鸡,连喂7d,分别在10日龄、20日龄与30日龄采血及肠道内容物,检测血清与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发现,10日龄时各实验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0日龄时各实验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0日龄时各实验组血清与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提示,雏鸡早期饲喂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高机体内消化酶类的活性,从而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优力乐"对雏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雏鸡400只,随机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不使用任何微生态制剂,试验组分别饲喂"优力乐"0.005%、0.01%、0.03%,1日龄开始饲喂至56日龄结束,并对雏鸡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包括有害菌在内的8种细菌,优势菌为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肠球菌=30∶25∶30∶40∶23。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双歧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及肠球菌显著升高(P0.05),说明"优力乐"可以抑制大肠杆菌及其它有害菌的生长,使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迅速建立。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中无革兰氏阴性有害菌,各种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从经济效益考虑,生产实践中可使用0.01%"优力乐"。  相似文献   

4.
鼠伤寒沙门氏菌仅是在家禽见到的数种沙门氏菌之一。这种病菌在肉鸡出壳后几周内进入并定居于消化道。随着鸡龄增长,肉鸡对沙门氏菌定居的易感性下降。此菌一旦在鸡消化道内繁殖,就会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延续下去,同时不断随粪便排到体外。因此,肉鸡可能由体外(饲料和羽毛)和体内消化道感染此菌。如果能够在雏鸡的几周龄内,肠道的微生  相似文献   

5.
雏鸡消化道发育与营养消化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鸡出壳后的7日龄内经历了从内源性营养(卵黄囊)过渡为外源性营养(饲料)的转变过程。研究雏鸡早期的营养变化,了解幼雏整个机体以及各器官组织系统,特别是消化道系统的生长发育特性将有利于提供最适合幼龄家禽的营养,促进雏鸡健康发育,提高成活率。本文分别从雏鸡的消化道生理结构,雏鸡肠道粘膜发育、消化器官及消化酶的变化,营养源的变化及营养成分变化阐述雏鸡的消化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6.
家禽肠道微生物可以参与宿主食物消化与营养吸收,刺激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抵抗病原菌。家禽肠道微生物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遗传、环境、饮食与添加剂、日龄等)。维持肠道微生物群落状况与多样性是保证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概述家禽肠道微生物的优势菌群及其生理功能,并总结影响家禽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家禽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及家禽领域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植物乳杆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饲料补充剂,适量使用对机体健康有益。植物乳杆菌可以在机体内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等物质,能够促进肠道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植物乳杆菌的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有机酸、细菌素等,具有抑菌作用,可降低肠道内pH值,抑制致病菌株生长。植物乳杆菌可通过促进胃肠道有益细菌的繁殖,维持肠道微环境的平衡,提高机体对饲粮的消化吸收,从而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改善动物健康。文章总结了植物乳杆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其在家禽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禽》2008,30(6):64
弯曲杆菌是导致人类食物源疾病原因之一,减少活禽肠道内弯曲杆菌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家禽产品和鸡蛋弯曲杆菌的污染风险。最近,美国阿肯色州大学研究者利用辛酸(8碳脂肪酸)作为添加剂来控制弯曲杆菌。他们用10日龄雏鸡进行试验验证辛酸的抗菌作用。结果发现:比较对照组,0.7%辛酸组可较好地减少雏鸡肠道内弯曲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贝氏隐孢子虫单独以及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合并感染对雏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将1日龄SPF级雏鸡分为隐孢子虫单独感染组(灌胃隐孢子虫1×10~6个/只)、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共感染组(肌注大肠杆菌2×10~6 CFU/只,同时灌胃隐孢子虫1×10~6个/只)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接种后第3、9、15、21和27天采集新鲜粪便,提取DNA后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3组雏鸡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最高的门为厚壁菌门,其次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多样性分析表明,2组感染雏鸡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但隐孢子虫单独感染组较共感染组先恢复。从属水平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共感染组的乳杆菌属丰度明显降低(P0.05),而大肠/志贺菌属则显著升高(P0.05),两者此消彼长。2感染组雏鸡肠道中的布劳特菌属和瘤胃球菌属伴随雏鸡日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相比健康对照组绝对丰度较低。以上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共感染可加剧隐孢子虫感染造成的雏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变化,这可能与采食量的改变以及对免疫力和代谢功能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微生态制剂、环丙沙星对雏鸡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并对雏鸡消化道 6个部位 (嗉囔、腺胃、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 )内容物的 8种细菌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消化球菌、类杆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和梭菌 )进行了分离、计数。结果表明 ,微生态制剂能使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迅速建立 ,而环丙沙星则抑制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