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纳豆芽孢杆菌AJ138为材料,在摇瓶水平,考察改变营养条件及培养条件对纳豆芽孢杆菌高密度培养及芽孢形成率的影响,并最终确定纳豆芽孢杆菌的最优工艺条件:葡萄糖15、大豆饼粉10、(NH4)2SO45、Na2HPO4 1、NaH2PO4 1、NaCl 5、FeCl2 0.02、MgCl2 0.2、MnCl2 0.15和CaCl20.2 g/L,初始pH7的培养基,培养温度37℃,接种量4%。在该工艺条件下,50 L发酵罐,装液量75%,培养时间36 h,纳豆芽孢杆菌AJ318细胞数达30.5亿CFU/mL,芽孢数29.8亿CFU/mL,芽孢率达到97.7%。  相似文献   

2.
培养条件对纳豆芽孢杆菌芽孢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高纳豆芽孢杆菌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在摇瓶、15L自动发酵罐中考察了营养条件、pH值、接种量、溶氧水平对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培养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形成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g/l、大豆饼粉10g/l、KH2PO43g/l、NaCl5g/l、MnSO4·H2O0.4g/l,pH值7.0,接种后最适起始芽孢浓度为106个/ml,控制溶氧水平不低于30%,培养20h,芽孢数量可达7.7×109个/ml,芽孢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艳  李卫芬  黄琴 《饲料研究》2007,(12):70-74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法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在摇瓶中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5g/L、酵母浸出物5g/L和MgSO45g/L;并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5℃,初始pH6.0,接种量3%,装液量20mL/250mL,发酵时间12h。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蜡状芽孢杆菌发酵条件及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蜡状芽孢杆菌的摇瓶发酵条件(初始pH、培养温度、转速和接种量等)对生长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7.2,培养温度25℃,转速250r/min,接种量7%。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W/V)可溶性淀粉3.0%、豆饼粉2.0%、磷酸氢二钾0.3%、MgSO4.7H2O0.02%和CaCl20.01%。筛选出的优化培养基活菌数为36.5×108CFU/mL。  相似文献   

5.
采用筛选培养基透明圈法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分泌β-甘露聚糖酶的细菌,经形态和生理生物化学鉴定,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试验对该菌株的液体摇瓶产酶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的优化,优化后的产酶发酵条件:碳源为2.5%魔芋精粉,氮源为0.5%硝酸钠,在250 mL三角瓶中装料量为30 mL,起始pH为7.3 ~7.5,接入1 mL种龄为20 h的种子液,190 r/min,35℃下培养48 h.在此条件下,β-甘露聚糖酶酶活可达375 U/mL.  相似文献   

6.
纳豆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淑丽 《中国饲料》2007,(11):21-23
试验采用PB液体培养基测定纳豆芽孢杆菌生长曲线,确定了最佳接种时间为14h。对碳源和氮源分别采用单因子试验,对无机盐和培养条件分别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出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g/L、豆饼粉20g/L、氯化猛0.1g/L、磷酸氢二钾2g/L、磷酸二氢钾1g/L、硫酸镁1g/L;发酵温度33℃,初始pH值8.0,接种量为7%,250mL三角瓶的装量为40mL,芽孢数量为19.5亿/mL。  相似文献   

7.
益生菌发酵豆粕制备生物活性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TQ33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工艺为先接纳豆芽孢杆菌,发酵12h后再接凝结芽孢杆菌,接种量为10%,两菌比例为1:1,发酵基质中豆粕与麸皮质量比为7:3,初始含水量为40%,初始pH值自然,37℃发酵48h;发酵豆粕饲料的蛋白水解度为20.14%,其中大多数肽类的相对分子质量在620~1242之间;TI降解率达95%,产品中含纳豆芽孢杆菌1.0×109cfu/g,凝结芽孢杆菌9.2×107cfu/g,此外,还含有蛋白酶、短肽和乳酸等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对一株纳豆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培养基成分:蔗糖29.42 g/l、酵母粉8.13 g/l、柠檬酸钠1.0 g/l、MgSO4.7H2O 0.2 g/l、K2HPO44.0 g/l、KH2PO46.0 g/l、初始pH值7.23;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50 ml/250 ml、接种量3%、发酵温度40℃、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11 h,纳豆芽孢杆菌活菌数达到7.5×109cfu/ml。  相似文献   

9.
黄芪提取液发酵枯草芽孢杆菌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黄芪提取液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工艺流程,将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以1%的比例分别接入含黄芪提取液浓度为100%、90%、80%、70%、60%、50%、40%、30%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温箱中进行培养,分别取24h、48h、72h的培养物检测菌液数量、芽孢形成率和OD值。对初筛的培养基配方选取接种量、pH、温度和摇床转速4个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观察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发酵罐大量培养。结果表明:含60%黄芪提取液芽孢数量最高可达1.70×109,芽孢形成率99%,OD值为2.961。正交试验结果优化条件为接种量10%,pH9.0,温度37℃,转速250r/min,发酵罐培养结果48h即可发酵结束,芽孢数量比摇瓶培养高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枯草芽孢杆菌SR096发酵液中芽孢含量,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对SR096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体系等组分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7.5 g/L、玉米粉12.69 g/L、酵母粉10.66 g/L、黄豆粉20 g/L、柠檬酸钠4.46 g/L、碳酸钙1.5 g/L、硫酸镁2 g/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在37℃、180 r/min条件下摇瓶培养48 h,枯草芽孢杆菌SR096菌株发酵液中芽孢含量可达7.978×10~9 cfu/mL,制备的益生菌剂具有耐热、耐酸、耐胆盐的优点并能在常温下长期贮存。  相似文献   

11.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犊牛直接饲用微生物对增强犊牛机体免疫和促进胃肠发育有益,然而以豆类物质为发酵底物的微生物制剂不适用于犊牛。本研究采用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方法,对培养条件的氮源、碳源、接菌量、装液量、转速和温度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糖1%、蔗糖1%、大豆蛋白胨6%、胰蛋白胨4%、接种量2%、装液量5ml/dl、180r/min、37℃的培养条件下,发酵24h时,660nm吸光度值达到1.1475。而后进行不同装液量试验,结果表明1000ml容器装液量为400ml时,菌体细胞数量达到最高(4.6×1010个/ml)。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提高菌株产中性蛋白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一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进行了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其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棉粕3%、麸皮3%、KH_2PO_4 0.4%、Na_2HPO_4 0.05%、MgSO_4 0.1%、MnCl_2 0.01%,最适摇瓶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种龄8 h、接种量5%、装液量100 ml/500 ml、30℃、240 r/min培养48 h,中性蛋白酶的摇瓶发酵酶活力最高可达16 826 U/ml,是初始发酵酶活力的3.98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黄芪提取物的最佳培养基以及防腐剂对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并进行了扩大培养试验;用单因子试验法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结果表明:培养基黄芪生药含量为0.5 g/mL,每100 mL培养基中含豆粕2.0 g、玉米2.0 g、麸皮2.5 g时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最多,可达到8.34×10~8cfu/mL,芽孢率大于90%。与摇瓶培养相比,发酵罐培养可以明显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86×10~9cfu/mL。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经长时间保存后枯草芽孢杆菌的存活率均较高,约为95%。  相似文献   

14.
益生凝结芽孢杆菌AHU1366的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低pH和高胆盐耐受性能优良的凝结芽孢杆菌AHU1366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考察碳源、氮源、种龄、接种量、装液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并通过添加MnSO4和木屑来优化菌株产芽孢的能力。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麸皮4%、豆粕粉1.5%、NaCl0.5%、K2HPO44%和MnS0430.8mg/L,pH7.2~7.4。250mL三角瓶中装液体积为15mL,接种量4%,37℃,180r/min,摇瓶培养56h,生物量OD600达到19.68,芽孢形成率为80%。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7,(8):57-61
为了从奶牛瘤胃中筛选出高产蛋氨酸微生物,无菌采集10份成年奶牛瘤胃内容物样本,经分离筛选得到18株菌株,将这些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并利用HPLC法检测各菌株发酵液中蛋氨酸的含量,最终筛选出1株蛋氨酸含量较高的菌株。经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与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之间的同源性为100%。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优条件:葡萄糖15%,硫酸铵3.5%,玉米浆2.5%,磷酸氢二钾1.5%,发酵时间为72 h,装液量为50 mL/500 mL。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发酵试验,蛋氨酸产量提高到平均2.40 g/L,较发酵优化前产量提高了175.86%。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对一株产抗菌肽枯草芽孢杆菌BL0006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发酵液中抗菌肽的效价。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氮源与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和K_2HPO_4;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通过摇瓶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温度、接种量、转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7.7 g/L、蛋白胨29.0 g/L、K_2HPO_4 3.3 g/L,摇瓶发酵工艺为接种量30 mL/L、初始pH 7.5、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温度37℃。优化后抗菌肽的效价提高到了4.25×10~4 U/mL,是优化前的3.51倍。综合试验结果,本研究筛选的培养基和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可达到高产、降低成本、缩短发酵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对一株产抗菌肽枯草芽孢杆菌BL0006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发酵液中抗菌肽的效价。首先通过单因子试验筛选出培养基的最适碳源、氮源与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和K_2HPO_4;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得到培养基最佳配方:通过摇瓶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温度、接种量、转速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7.7 g/L、蛋白胨29.0 g/L、K_2HPO_4 3.3 g/L,摇瓶发酵工艺为接种量30 mL/L、初始pH 7.5、摇床转速220 r/min、培养温度37℃。优化后抗菌肽的效价提高到了4.25×10~4 U/mL,是优化前的3.51倍。综合试验结果,本研究筛选的培养基和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可达到高产、降低成本、缩短发酵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为了降低枯草芽孢杆菌SR096的工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发酵液的芽孢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菌株SR096的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7.5 g/L、玉米粉15.7 g/L、黄豆粉45.0 g/L、柠檬酸钠4.5 g/L、碳酸钙2.0 g/L、硫酸镁1.0 g/L,经验证在5 L发酵罐中以接种量3%、37℃、250 r/min条件下培养30 h,枯草芽孢杆菌SR096发酵液的活菌含量为1.67×10^10 CFU/mL,芽孢含量为1.56×10^10 CFU/mL,芽孢率为93.3%,为枯草芽孢杆菌SR096后期的产业化放大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角蛋白是潜在的优良饲用蛋白资源,其中角蛋白酶作为可特异性降解角蛋白的酶类,在角蛋白饲料化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和价值。本研究以自主构建的重组角蛋白酶工程菌枯草芽孢杆菌WB600-pMA5-kerJY-23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其摇瓶发酵产角蛋白酶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葡萄糖25 g/L,蔗糖25 g/L,酵母浸膏20 g/L,硫酸铵10 g/L,磷酸氢二钾1.5 g/L,氯化钠0.3 g/L,氯化钙0.025 g/L,硫酸镁0.025 g/L,硫酸亚铁0.015 g/L,氯化锰0.05 g/L,初始pH 8,装液量45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6%,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周期36 h。在该优化条件下,重组枯草芽孢杆菌WB600发酵产角蛋白酶的酶活达到(2110±15.011)U/mL,较优化前提高了5.10倍(P <0.05),为该酶在角蛋白降解及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生防菌株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ZA1)液体发酵的生物量,利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ZA1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ZA1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氯化铵14.25 g、玉米粉19 g、马铃薯237 g、水1000 m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7、培养温度28℃、转速180 r/min及发酵时间36 h,ZA1优化后活菌数为4.12×1010 CFU/mL。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确定ZA1在10 L发酵罐中的最佳溶氧量为60%和转速为180 r/min;最优条件下,发酵ZA1的放罐时间确定为36 h,活菌数达到1.59×1011 CFU/mL。该结果为利用ZA1开发生防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