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石河子及附近地区规模化牛场死于肺炎的犊牛肺脏中共分离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为了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别进行了多重荚膜特异基因PCR检测、脂多糖多重PCR(LPS-m PCR)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8株分离菌中,7株为荚膜A型,1株为荚膜B型;LPS-m PCR结果显示其中7株菌为L2,1株为L3基因型;MLST技术将8株细菌中的7株分为ST1型,1株分为ST44型,且两者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表明8株Pm以荚膜血清A型为主,根据LPS基因特异性将其分为2个基因型,基于管家基因的MLST将8株Pm分为两种ST型。  相似文献   

2.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PCR方法配合生化鉴定,从有肺炎症状猪的肺脏及进行性萎缩性鼻炎(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PAR)症状猪的鼻拭子中分离出66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然后做了药敏试验,并用PCR方法对这66株Pm进行分型及毒素基因的检测,用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e Pasteurella multocida,T^ Pm)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PCR鉴定与生化鉴定Pm结果完全一致;PCR分型表明有46株为D型Pm,18株为A型:Pm,1株为B型Pm,1株无法定型;有8株用PcR检测为T^ Pm;豚鼠皮肤坏死试验及小鼠致死试验对这8株T^ Pm的进一步鉴定也表明均为产毒素菌株。所鉴定的8株T^ Pm都为D型,都分离于有严重PAR症状的猪。  相似文献   

3.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鉴定与荚膜PCR分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表现猪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的猪群中分离出13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采用Pm种特异性的KMT1-KMT2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与传统的生化反应鉴定完全一致。基于对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海藻糖的发酵能力和产生鸟氨酸脱羧酶的特性,Q_1、Q_3、Q_6、Q_7、Q_(10)、Q_(13)和C_(48-1)鉴定为Pm多杀亚种(Pm subsp.multocida);Q_2、Q_4、Q_5、Q_8、Q_9、Q_(11)、Q_(12)鉴定为Pm败血亚种(Pm subsp.septica)。对13株Pm分离物采用A型、B型和D型引物进行PCR扩增,8株鉴定为A血清型(61.5%);5株鉴定为D血清型(38.5%);没有发现B血清型的菌株。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中性吖啶黄沉淀试验与荚膜PCR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PRRSV感染猪体内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方法和PCR技术,对来自安徽肥西、庐江、肥东、定远、桐城5个地区猪场检测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阳性的肺脏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分离及其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49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7株Pm,且均属于A型,分离率为14.3%,高于其他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的检出率。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患猪继发或混合感染Pm的比率较高,而且A型Pm是安徽省感染猪群中的主要血清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2017年我国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m)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情况,利用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方法分离鉴定Pm,对其荚膜血清型、地区分布和感染方式进行调查,并采用纸片法测定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从全国6288份临床病料中分离并鉴定出236株Pm,总分离率为3.75%。随机选取55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其中A型25株,D型27株,F型1株,未定型2株;分离率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4.97%),其次是河南省(3.69%)和湖北省(3.25%);感染模式中,Pm单纯感染占比42.80%,混合感染占比57.2%,最常与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共感染,比例分别为28.81%和12.29%。耐药性试验显示,Pm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3.64%,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3.64%~52.73%,对多粘菌素B和氧氟沙星最敏感(耐药率均为1.82%)。本研究表明我国猪群中Pm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仍然是A型和D型,临床上Pm与其他细菌发生混合感染的情况普遍存在,并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对17株分离自猪萎缩性鼻炎临床症状猪群的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试验与ToxA基因鉴定。基于Pm对甘露醇、卫茅醇、山梨醇、海藻糖的发酵能力和产生鸟氨酸脱羧酶的特性,鉴定出10株Pm多杀亚种(P.multocidasubsp.multocida);7株Pm败血亚种(P.multocidasubsp.septica)。根据PCR荚膜分型结果,有8株A型,9株D型。针对ToxA基因中的1 230 bp片段,采用T1/T4引物,4株Pm分离菌株被确定为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ngenicP.multocida,T+Pm),占23.53%(4/17)。同时对17株Pm分离株进行药物抗性测定和分析得知,17株Pm对青霉素、先锋霉素Ⅴ、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丙氟哌酸、氟哌酸、多黏菌素B和利福平的敏感率均在52.9%~100%,而对链霉素和氯洁霉素均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河南某肉鸭养殖场感染鸭肝炎病毒的10日龄病死鸭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经菌落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性回归试验和SPF鸡攻毒试验,结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 kmt1种特异性基因检测方法进行鉴定,并通过16S rRNA序列测定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Pm,命名为Pm-Y.致病性回归试验表明低浓度的Pm-Y只引起部分10日龄雏鸭发病死亡.SPF鸡攻毒试验显示,Pm-Y与国内标准强毒株C48-1的致病力相近,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Pm-Y与Pm多杀亚种和杀禽亚种亲缘关系最近.参考荚膜血清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合成引物,扩增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对Pm-Y进行荚膜分型鉴定为A型Pm.本研究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Pm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藏拉萨地区牦牛源产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情况,以期为牦牛感染产色葡萄球菌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测序、相似性比对分析的方法对从西藏拉萨地区采集到的65份牦牛样品中的产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耐药性与致病性。【结果】在65份样品中共获得9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XZ1~XZ9,分离率为13.85%;分离菌均在5%绵羊血平板上呈淡黄色的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球菌;生化试验鉴定显示,分离菌株对甘露糖、果糖、蔗糖、硝酸盐还原反应为阳性,符合产色葡萄球菌特性;经16S rDNA测序、相似性比对分析发现,9株分离菌均与产色葡萄球菌相似性最高,达96%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株分离菌最多对3种抗菌药耐药,最少对1种抗菌药耐药;用分离菌株对SPF小鼠进行攻毒试验发现,分离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较强,导致小鼠肺脏及肾脏淤血、肿大,肠道发生病变,出现黄色稀便。【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源产色葡萄球菌在拉萨地区的牦牛中存在一定的致病性,且耐药性较强,应当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引起猪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进行性消瘦等症状的病原,试验采用细菌分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抗原、PCR检测以及病理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从扑杀猪体内分离到巴氏杆菌,并经16S rRNA测序判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m);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出猪圆环病毒2型(PCV-2)。说明引起猪患病的病原为Pm和PCV-2。  相似文献   

10.
对2014年沈阳地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育肥牛场进行病原分离,得到7株分离菌,对其进行培养形态及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动物致病性观察及16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利用Pm种特异性引物及荚膜血清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均得到目的基因条带。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显示,5株分离菌株已对阿米卡星、新诺明产生较强耐药性;7株分离菌均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四环素及氨苄西林敏感。由此确定,分离菌株均为牛荚膜A型巴氏杆菌,且已具有一定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BRD)是牛场中重要的疾病之一,给我国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和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是与BRD相关的主要细菌性病原。为分离纯化到目前Pm和Mh流行的优势毒株,建立合适的小动物攻毒模型,给BRD疫苗研制提供有效的疫苗候选株。本研究首先从患BRD牛的病料中进行Pm和Mh的检测、分离鉴定,确定基因型且评估分离株对小鼠的致病性,筛选合适的疫苗候选株。结果显示,本研究在2022年11-12月从我国3个省份的6个牛场采集到48份患有BRD的牛鼻拭子,PCR检测结果显示Pm的检出率为47.9%(95%CI:33.3~62.8),Mh的检出率为37.5%(95%CI:24.0~52.6),Pm/Mh共感染的检出率为18.8%(95%CI:8.9~32.6)。在阳性样本中分离纯化得到12株Pm,经血清型鉴定均为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A);分离到11株Mh,其中7株为A1型,4株为A6型,且在同一头牛的鼻拭子中同时分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南部地区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方法,在对15种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参考株鉴定获得15种不同ERIC-PCR指纹的基础上,对分离自中国东南部发生Glasser's病的不同猪场的111株副猪嗜血杆茵进行了指纹鉴定.结果显示:111株分离株显示出23种指纹图谱,前3种最流行的指纹图谱为ERIC-PCR X X(20/111),X X ⅢⅠ(9/111)和Ⅳ(8/111).且在111株分离株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分别表现出不同种类的指纹图谱.该试验表明,ERIC-PCR方法可适用于对某一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基因型的鉴定;试验结果还揭示了副猪嗜血杆茵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已广泛存在并具有多样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筛选生长快、毒力强、免疫原性好、副反应小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灭活疫苗菌株,本试验选取6株来自不同地区致犊牛肺炎死亡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测定了培养基生长曲线、小鼠毒力、菌体脂多糖(LPS)含量及各菌株灭活菌苗免疫小鼠和家兔后的抗体效价,并进行了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Pm2、Pm3、Pm5生长速度较快、毒力较强、LPS含量较多,均含有与毒力和免疫相关的ptfA和fimA基因;免疫小鼠及家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在二免后14d血清抗体达1∶64~1∶128,强毒攻毒后全部存活,而PBS对照组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表明,Pm2、Pm3、Pm5均可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菌苗的候选菌株,其中Pm3作为首选株。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特异性基因kmt1,进化保守基因16S rRNA基因,以及荚膜血清型A、B、D、E和F型对应的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bcbD、dcbF、ecbJ和fcbD,设计特异性PCR扩增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相应基因和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不同地区的分离菌株均含有Pm种特异性基因kmt1、A型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和16S rRNA基因。不同地区的分离株,kmt1基因的同源性为100%;A型荚膜生物合成基因hayD-hayC同源性大于99.9%;与国外牛源分离株的hayD-hayC基因的同源性大于98%;不同地区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为100%,而与英国牛源分离株Pm338的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93%。这些结果表明,在我国6个省市流行的牛出血性败血症由同一来源的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与英国牛源A型分离株Pm338具有共同的进化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生长快、毒力强、免疫原性好、副反应小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灭活疫苗菌株,本试验选取6株来自不同地区致犊牛肺炎死亡的牛源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测定了培养基生长曲线、小鼠毒力、菌体脂多糖(LPS)含量及各菌株灭活菌苗免疫小鼠和家兔后的抗体效价,并进行了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Pm2、Pm3、Pm5生长速度较快、毒力较强、LPS含量较多,均含有与毒力和免疫相关的ptfA和fimA基因;免疫小鼠及家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在二免后14 d血清抗体达1:64~1:128,强毒攻毒后全部存活,而PBS对照组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表明,Pm2、Pm3、Pm5均可作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菌苗的候选菌株,其中Pm3作为首选株。  相似文献   

16.
犊牛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石河子6个规模化奶牛场相继出现出生1~9周龄的犊牛发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以肺部感染为主,部分犊牛发生腹泻的疾病,造成90余头犊牛因肺炎死亡.从其中2个发病牛场死亡犊牛采集痛料,经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动物试验,初步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命名为Pm142-x-3、Pm142-x-4、Pm149-xby、Pm149-x,参考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基因kmtl和荚膜血清型特异性基因hyaD-hyaC、bcbD、dcbF、ecbJ和fcbD序列,合成引物,进行PCR扩增.选取Pm149-x-3的目标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m149-x-3的kmtl基因片段全长为460 bp,与GenBank中各血清型kmtl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9.4%;荚膜血清型A菌株特异性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7%;而扩增其他荚膜血清型B、D、E、F的型特异性基因均未获得目的条带.由此确认,分离的4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均为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7.
沙门氏菌病是危害水禽业养殖业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为了解鸭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耐药性以及基因型特征的分布情况,试验对徐州地区发病鸭采用沙门氏菌PCR鉴定,对分离获得的沙门氏菌进行了生化、血清型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6株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占5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克林霉素耐药性最高,其次是头孢吡肟、头孢拉定、庆大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B,并且多重耐药性严重,达100%;对甲氧苄氨嘧啶、氯霉素、四环素较敏感。PFGE显示6株分离株基因型成多样性,相似度大于50%,具有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胡平  苏力  夏晓潮  陈武 《野生动物》2010,31(6):311-315
从表现出血性败血症临床症状的斑马、白唇鹿、黑鹿和长颈鹿中分离出8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htocida,Pm),采用Pm种特异性的KMT1/KMT2引物分别与荚膜血清群特异性的Cap A1/Cap A2、Cap B1/CapB2、Cap D1/Cap D2引物组合来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并与间接血凝试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的结果相比较,证实PCR鉴定方法与传统的生化反应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荚膜PCR分型结果与间接血凝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试验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多重PCR方法可用于多杀性巴氏杆菌菌种及荚膜血清型的鉴定,我国野生草食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中存在多个荚膜血清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洛阳地区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型及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情况,试验采用分离鉴定、药敏试验、PCR检测及耐药基因测序等方法对洛阳地区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型及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出17株大肠杆菌;经K-B法药敏试验分析,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强;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大肠杆菌基因型,检出TEM、CTX-M、tet A、erm B、aac(3)-II 5个基因型;与Gen 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与耐药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7%以上。说明洛阳地区的大肠杆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类型,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较强并且还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用北京、山东两奶牛场疑似牛出败的病死牛组织感染小鼠,小鼠死亡后取组织染色镜检、接种血清TSA和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到2株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命名为Pm1和Pm2。经细菌培养特性及形态检验、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PCR、荚膜A、B血清群特异性PCR、脂多糖基因分型PCR、荚膜A群透明脂酸抑制试验鉴定其为荚膜血清A群、脂多糖3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将Pm1和Pm2回归小鼠证明有强毒力。本试验为国内荚膜A群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增添了一些新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