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摸清上海和河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及其耐药情况,对采集自上海和河北两地的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进行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选择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对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经革兰染色、镜检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采集自上海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8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8%;采集自河北地区的100份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有14份乳样存在克雷伯菌,分离率为14%;且上海和河北地区2017年下半年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克雷伯菌分离率均高于上半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单一耐药菌株占21.88%,多重耐药菌株占53.13%,全部敏感的菌株占12.50%。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上海、河北地区奶牛发生的乳房炎是与克雷伯菌感染有关;且分离得到的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上应及时监控克雷伯菌的流行趋势和耐药性变迁,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荧光PCR鉴定,并用纸片法对分离菌株开展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200 份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63 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31.5%。分离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到了93.65%,对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达到了98.14%,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中大肠杆菌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上海市生乳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污染水平,分析本市乳制品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污染风险来源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上海市乳品加工厂的生乳样本和养殖场环境样本进行了肺炎克雷伯氏菌计数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开展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健康奶牛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率为11.25%,远低于患乳房炎奶牛样品检出率;环境溯源样品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为21.3%,多在垫料及土壤中检出;对80家奶牛场未患乳房炎奶牛样品和47批次环境溯源样品细菌分离结果均表明,夏季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冬季;本市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存在普遍耐药,且多重耐药性十分严重,耐药菌株占比达98.5%;分离菌株中毒力基因mrkD、fimH、wabG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66.67%、33.33%,rmp A未检出。以上结果表明,夏季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高发季节,且主要的外部污染风险为垫料和土壤,毒力基因检测表明,菌株不具备高致病性,多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常在菌。通过本研究,提示居民不宜直接饮用生乳,养殖场应加强养殖环境、挤奶及生产运输环节的卫生管理,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特性,为奶牛乳房炎治疗选用敏感性药物提供依据。采集该地区奶牛场71份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1份奶样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分离率最高,为16.9%,大肠杆菌11株,占15.5%,克雷伯氏菌8株,占11.3%,粪肠球菌5株,占7.0%。药敏试验显示,4种主要病原菌主要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磺胺异唑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在75.0%~100.0%,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较敏感,敏感率在60.0%~100.0%;多重耐药菌株共16株,占22.5%,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存在同时对9种和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多重耐药较严重。说明引起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关键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克雷伯氏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磺胺异唑、庆大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对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菌药物敏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沙门氏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5个牧场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12株沙门氏菌,分离率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链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氨曲南、诺氟沙星、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敏感性大于70%。此外4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与耐药情况,本研究采集了300份奶牛乳房炎奶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利用荧光PCR方法鉴定,同时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4%;耐药性分析表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耐药率超过70%,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哌酮敏感性大于90%。本研究为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控与临床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河北省奶牛乳房炎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和耐药特性,本试验从河北省某大型奶牛养殖场无菌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样245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16S rRNA扩增试验鉴定奶牛乳房炎性肺炎克雷伯杆菌,并利用药敏试验检测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获得45株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8.4%。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红色的短棒状细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可分解葡萄糖、赖氨酸、鸟氨酸、卫茅醇和尿素;PCR扩增结果表明,分离株的DNA大小约为1 500 bp。与此同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杆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3.3%、53.3%、48.9%和46.6%,对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和头孢喹肟的敏感率分别为60%、46.7%和44.4%。本试验对防控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从郑州、焦作等地奶牛场采集乳房炎奶样47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16S rRNA基因PCR扩增、序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用K-B纸片法对分离菌株中的26株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47份奶样中共分离出17种42株细菌,环境性病原菌32株,主要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等,检出率17.6%~20.6%。郑州2家奶牛场分离出的23株致病菌对16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4.35%~56.52%。焦作1家奶牛场分离出的3株病原菌只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耐药。部分菌株多重耐药严重,同时对3~11种药物耐药。结果说明分离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很多,并且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南宁地区的奶水牛乳房炎致病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采用细菌分离的方法和PCR的方法对15份奶样进行了肺炎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多杀巴氏杆菌、牛支原体、溶血曼氏杆菌、化脓性隐秘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病原检测,并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从15份样品中分离/扩增出1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1株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氏菌对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5种药物低敏,对其余19种药物耐药。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等8种药物高敏,对大观霉素、诺氟沙星等7种药物中敏,对青霉素G等7种药物低敏,对万古霉素和四环素2种药物耐药。结果表明,采用细菌分离方法和PCR扩增法鉴定奶水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两者的符合率为100%,这7种水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PCR扩增法可作为快速诊断奶水牛乳房炎的手段。该场发生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性病原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同时,分离株存在严重的耐药性,需规范、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并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采取预防及用药措施,有效遏制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为奶水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倞 《中国兽医杂志》2019,(3):94-96,99
为了分析驻马店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从驻马店地区不同养殖场中采集患呼吸道疾病猪肺脏、鼻拭子等病料组织74份中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分别检测4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43株分离菌株以K5、K20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37.2%、27.9%;43株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在51.2%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8.6%~234.9%之间,且呈现多重耐药性,耐10、9种药物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6%、27.9%。本试验为该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4个动物园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采集了214份粪便样品,经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分离鉴定出88株克雷伯氏菌,分离率为41.12%。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到的88株克雷伯氏菌进行了22种抗生素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88株均表现出不同的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程度最高的是羧苄青霉素(耐药率为95.45%);敏感度最高的是阿米卡星(敏感率为77.27%)。88株克雷伯氏菌分离株均有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耐8~15种抗菌药物的菌株最多,有64株,占分离菌株的72.73%;耐10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有63株,占分离菌株的71.59%。从不同动物园分离的克雷伯氏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来看,在所调查的4个动物园中,重庆某动物园(CQ)和北京某动物园(BJ)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间耐药率无差异(P>0.05);上海某野生动物园(SHW)和上海某动物园(SHZ)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间耐药率无差异(P>0.05);而北京某动物园(BJ)与上海某野生动物园(SHW)和上海某动物园(SHZ)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相比,其耐药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重庆某动物园(CQ)与上海某野生动物园(SHW)和上海某动物园(SHZ)的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相比,其耐药率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四川地区牦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并确定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采集了四川地区不同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牦牛肺脏、咽拭子、鼻拭子共127份病料组织,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PCR扩增法检测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4种药物耐药率较高,为65.12%~90.70%;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大观霉素4种药物的耐药率在20.93%~48.84%之间;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3药物的耐药率在18.60%~25.58%之间;多数筛选分离得到的菌株均呈现出多重耐药性,耐9、10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3.3%和20.9%。通过使用PCR扩增法检测分离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结果表明:blaTEM、blaSHV、sul2、sul3、floR 5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在62.8%~69.8%之间;ant (3″)-Ⅰa、aph (3')-Ⅱa、aac (6')-Ⅰb、aacC2 4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低,检出率在7.0%~20.9%;blaCTX-M、Mcr-1、qnrA、qnrS、rmtB 5种耐药基因未检出。综上所述,本试验中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携带有较多的耐药基因,为了更好的促进四川省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并通过药敏试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四川地区牦牛源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并确定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试验采集了四川地区不同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牦牛肺脏、咽拭子、鼻拭子共127份病料组织,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PCR扩增法检测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4种药物耐药率较高,为65.12%~90.70%;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大观霉素4种药物的耐药率在20.93%~48.84%之间;对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环丙沙星3药物的耐药率在18.60%~25.58%之间;多数筛选分离得到的菌株均呈现出多重耐药性,耐9、10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3.3%和20.9%。通过使用PCR扩增法检测分离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结果表明:bla_(TEM)、bla_(SHV)、sul2、sul3、floR 5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在62.8%~69.8%之间;ant(3″)-Ⅰa、aph(3′)-Ⅱa、aac(6′)-Ⅰb、aacC2 4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低,检出率在7.0%~20.9%;bla_(CTX-M)、Mcr-1、qnrA、qnrS、rmtB 5种耐药基因未检出。综上所述,本试验中分离得到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携带有较多的耐药基因,为了更好的促进四川省牦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并通过药敏试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河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河北地区19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触酶试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细菌种属;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常见抗生素耐药性。结果显示,在检测的1 819份乳区乳样中,隐性乳房炎样本量为266份,阳性率为15%;在隐性乳房炎样本中,95份检出CNS,检出率为36%;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棒状杆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6%、6%、6%、5%和3%;CNS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7%,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的耐药率分别为33%、29%和2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7%。结果表明,引起河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CNS,其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也具有较高耐药性,其中部分菌株呈现万古霉素耐药性。本试验为河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中隐性乳房炎的针对性防控和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对牛乳房炎防控及牧场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沧州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试验采用细菌学常规的分离鉴定方法和16S rRNA PCR法,从沧州地区不同养殖场中采集患呼吸道疾病猪肺脏、肝脏、鼻拭子等病料组织123份,分离得到了45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和PCR法分别检测45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结果显示,45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氟苯尼考等9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在55.6%以上;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3.3%~22.2%;分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现象,耐11、10种药物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4.4%、28.9%;bla_(TEM)、ant(3″)-Ⅰa、aph(3′)-Ⅱa、sul2、sul3五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在80.0%以上;bla_(SHV)、floR、qnrA三种耐药基因检出率在37.8%~46.7%;bla_(CTX-M)、mcr-1、qnrS、rmtB四种耐药基因未检出。说明该地区分离的45株致病性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严重,呈现多重耐药现象,携带耐药基因复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陕西省部分地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集陕西地区16个奶牛场88份临床型乳房炎奶样,分离得到29株CNS。采用KB药敏纸片法和PCR法分别检测并计算分离株表型耐药率与所携带相关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并比较两者的相符率。结果显示,分离的29株CNS对林可霉素表现出完全耐药,对青霉素、克拉霉素、磺胺异噁唑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在65.5%以上,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为6.9%~55.2%。分离菌株还表现了较强的多重耐药性,其中93.1%的CNS分离菌株能耐5种以上的抗生素;分离的29株CNS耐药基因dfrG、Blaz、InuA、mecA阳性率为27.6%~55.2%,耐药基因msrB、ermC的阳性率小于20.7%,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相符率为10.7%~85.7%。说明从陕西地区分离的CNS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为多重耐药,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符率比较低。研究结果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CNS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肺炎克雷伯氏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是重要的条件性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也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对30份奶牛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本次共分离肺炎克雷伯氏菌3株,遗传进化树关系显示分离菌株KP1、KP3与CP031810株、CP031562株、CP032185株亲缘关系较近,分离株KP2则相对较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株均对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耐药,对链霉素、庆大霉素表现敏感,分离菌株KP1和KP3对青霉素表现中度敏感,菌株KP2则表现耐药。本研究为奶牛场针对该菌的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凉山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情况试验,为指导凉山地区奶牛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提高抗生素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采样、增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发现193 份患有乳房炎的乳样中有134 份分离出12 种病原菌,其中65 份检出两种及以上菌,占检出数的48.50%﹔共分离出234 株不重复菌株。分离率居前五位为:葡萄球菌63 株(26.9%)、大肠杆菌56 株(23.8%)、肺炎克雷伯菌42 株(17.9%)、肠球菌24 株(10.3%)、链球菌13 株(5.6%)。对本试验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12 种菌中的10 种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对试验选取的17 种常见抗生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有部分菌株还表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有些菌株对部分药物耐药率达100.00%。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临颍县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感染情况调查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初步分析临颍县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与感染情况,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本试验对全县部分地区采集患有奶牛乳房炎的乳汁样品73份,分离并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共分离96株菌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38.54%、30.21%、17.71%和13.5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种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不同菌株对其他药物耐药程度有较大差异,提示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奶牛场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耐药性,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基因进行研究,本研究采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奶样89份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K-B法检测其对常用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双重PCR扩增MRSA的nuc基因和mec A耐药基因;应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elements,REP)PCR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6株MRSA;在监测的13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到10种,其中对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和亚胺培南(IPM)耐药率高达93.75%(15/16),但未见对头孢呃酮(SCF)耐药的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6株菌中都携带有mec A耐药基因,除1株外其他15株分离菌都携带特异致病nuc基因。REP-PCR把分离菌株分为13种基因型(A-M),同源性≥90%的只有6株菌。研究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金黄葡萄球菌的多重耐药比较严重,分子多样性复杂,mec A是其耐甲氧西林类药物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为MRSA耐药菌的有效检测及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