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20,(2):278-284
为了解河北地区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生物学特性,阐明其基因组与遗传进化等特征,采集疑似感染MEV致死貂的肠道组织,PCR鉴定为MEV阳性后,接种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试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试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成功鉴定并分离出1株MEV,命名为MEV-LT18株;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符合细小病毒形态特征;血凝试验发现该分离株不具有血凝性。对NS基因和VP2基因进行序列比对与遗传进化树分析,与Abashiri株进行氨基酸序列对比,结果显示在NS基因上有3处氨基酸发生非同义替换,分别为aa10(Val→Ile)、aa540(Val→Ala)、aa574(Val→Ile),在VP2基因上共有4处氨基酸发生非同义替换,分别为aa232(Ile→Val)、aa236(Thr→Ser)、aa300(Ala→Val)、aa411(Ala→Glu);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MEV-LT18株的NS基因和VP2基因分别与MEV-SDNH株和MEV-HLJ株亲缘关系最近,可能处于两者进化过程的过渡阶段。本研究对该地区水貂细小病毒的进化特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制貉细小病毒性肠炎疫苗,筛选出针对貉细小病毒性肠炎免疫原性好、安全高效的疫苗备选株,应用CRFK细胞从辽宁省发病貉的粪便中分离病毒,并通过形态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动物回归及免疫接种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1株貉细小病毒,命名为LN10-1株。其VP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猕猴源猫泛白细胞综合征病毒株(BJ-22/2008/CHN株)相似性高达99.7%。VP2蛋白上决定宿主范围的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突变。VP2基因种系发生分析显示,LN10-1株位于猫泛白细胞综合征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蓝狐细小病毒(Blue fox parvovirus,BFPV)、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组成的食肉类动物细小病毒聚类分支与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组成的聚类分支。由LN10-1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结果显示,接种28d细小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可达到1∶256以上。推测LN10-1株可能正处于FPLV与CPV进化的中间状态,或是CPV适应新宿主(貉)而形成的一种新病毒,可以作为针对貉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当前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国内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从北京某宠物基地采集疑似CPV感染死亡犬的肠道组织,无菌处理病料后,用F8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攻毒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在F81细胞上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电镜观察可见直径20nm左右的病毒粒子,血凝效价1∶256,PCR鉴定在570bp处有特异性条带,证明分离出1株CPV,命名为CPV-BJ03/17。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病毒基因组全长4 620bp,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MF134808;该毒株与广东(SC02/2011)、深圳(CPV-s5)和甘肃(CPV-LZ1)等地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VP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PV-BJ03/17分离株确定为New CPV-2a亚型,主要氨基酸位点与近期分离株BJ15-1等相比无明显变化。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PV-BJ03/17为CPV强毒株。本研究分离出1株CPV强毒株,通过比较CPV的流行情况和遗传变异规律,为CPV的疾病治疗及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犬细小病毒(CPV)、水貂肠炎病毒(MEV)氨基酸遗传演化规律,探索细小病毒在不同种属动物间跨种传播过程中病毒蛋白氨基酸差异特点以及毒株流行病学特征.通过搜集确定为CPV、MEV的粪便病料,PCR扩增克隆非结构蛋白NS1和结构蛋白VP2基因,并参考GenBank中其他细小病毒毒株...  相似文献   

5.
谭斌  王超  王岩  张淑琴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10):4012-4018
【目的】探究果子狸源细小病毒流行特点及其VP2基因遗传变异情况,为细小病毒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猫肾细胞(CRFK细胞)对患有肠炎的果子狸肠道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鉴定分离的病毒,并对病毒VP2基因进行PCR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分离到的毒株在CRFK细胞中培养出现细胞脱落、崩解和破碎等典型细小病毒细胞病变效应(CPE);血凝试验结果显示,此病毒可凝集猪红细胞,血凝效价为1∶512;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在接种分离毒株的CRFK细胞内可观察到亮绿色荧光,而对照细胞没有荧光。将分离毒株命名为MPCPV-SX。VP2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犬细小病毒处于同一分支,位于CPV-2和CPV-2a型之间,同时VP2氨基酸的87和101位显示为CPV-2型,而300和305位氨基酸则与CPV-2a型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从果子狸肠道组织样品中分离出1株细小病毒MPCPV-SX,其VP2基因是介于CPV-2和CPV-2a之间的中间型,表明细小病毒通过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跨越宿主流行传播,可能在细小病毒遗传进化方面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分离鉴定新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流行毒株,掌握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在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采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疑似病例的粪便,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免疫电镜观察及血清中和试验5种方法对毒株进行分离和鉴定。对毒株的TCID50测定后,再对毒株分别进行乙醚敏感性试验、氯仿敏感性试验、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酸碱度敏感性试验、温度敏感性试验及核酸分型试验等理化特性检测。经RT-PCR诊断,病料在286 bp处出现了目的片段。将RT-PCR诊断为阳性的粪便,接种于密度约为80%的单层MDBK细胞出现了细胞病变,盲传5代至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将F5代细胞培养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结果产生了与C24V标准毒株相同的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免疫电镜观察到了大量呈球形的BVDV粒子,大小20~40 nm。血清中和试验中抗体阳性血清处理组细胞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病毒完全被抗体阳性血清中和。综合以上方法确定分离株为BVDV毒株。对分离株进行毒价和理化特性测定,该毒株TCID50为10-4.5/0.1 mL,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耐碱不耐酸,对温度敏感,经54 ℃ 1 h完全被灭活,属于RNA病毒。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新疆BVDV流行毒株,掌握了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从疑似细小病毒感染的病死水貂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PCR鉴定、细胞培养、蛋白质电泳鉴定最终确定为水貂肠炎细小病毒(MEV),命名为MEV-WFD。对该分离病毒的衣壳蛋白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此病毒VP2基因3处碱基发生点突变,其中一处的突变导致第328处氨基酸残基由疏水性丙氨酸(Ala)变为亲水性苏氨酸(Thr)。将此株病毒VP2基因与GenBank上公布的所有MEV的VP2基因碱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与ZYL-1、MEV/LN/-10和Manzhouli的VP2基因同源率最高,为99.8%;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该病毒与6株已公布的病毒属于同一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8.
为分离鉴定新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流行毒株,掌握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在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采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疑似病例的粪便,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免疫电镜观察及血清中和试验5种方法对毒株进行分离和鉴定。对毒株的TCID50测定后,再对毒株分别进行乙醚敏感性试验、氯仿敏感性试验、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酸碱度敏感性试验、温度敏感性试验及核酸分型试验等理化特性检测。经RT-PCR诊断,病料在286bp处出现了目的片段。将RT-PCR诊断为阳性的粪便,接种于密度约为80%的单层MDBK细胞出现了细胞病变,盲传5代至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将F5代细胞培养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结果产生了与C24V标准毒株相同的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免疫电镜观察到了大量呈球形的BVDV粒子,大小20~40nm。血清中和试验中抗体阳性血清处理组细胞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病毒完全被抗体阳性血清中和。综合以上方法确定分离株为BVDV毒株。对分离株进行毒价和理化特性测定,该毒株TCID50为10-4.5/0.1mL,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耐碱不耐酸,对温度敏感,经54℃1h完全被灭活,属于RNA病毒。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新疆BVDV流行毒株,掌握了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犬细小病毒HZ0761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疑似细小病毒(CPV)感染犬的粪便,采用同步培养法接种胎猫肾细胞(F81)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通过PCR检测、HA试验、IFA鉴定、电镜观察和空斑纯化,获得1株犬细小病毒,并命名为HZ0761。感染的F81细胞48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在病料和感染的F81细胞中均扩增出CPV VP2基因的特异性片段(221 bp);病毒液可凝集猪红细胞,血凝价为1∶28,其血凝性能被特异性抗体抑制;IFA可见特异性亮绿色荧光;电镜观察感染的F81细胞核内可见20 nm左右的病毒颗粒;病毒液的TCID50为10-4.8/mL,V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毒株为CPV-2 a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当前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国内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从北京某宠物基地采集疑似CPV感染死亡犬的肠道组织,无菌处理病料后,用F8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攻毒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在F81细胞上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电镜观察可见直径20 nm左右的病毒粒子,血凝效价1:256,PCR鉴定在570 bp处有特异性条带,证明分离出1株CPV,命名为CPV-BJ03/17。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病毒基因组全长4 620 bp,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MF134808;该毒株与广东(SC02/2011)、深圳(CPV-s5)和甘肃(CPV-LZ1)等地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VP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PV-BJ03/17分离株确定为New CPV-2a亚型,主要氨基酸位点与近期分离株BJ15-1等相比无明显变化。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PV-BJ03/17为CPV强毒株。本研究分离出1株CPV强毒株,通过比较CPV的流行情况和遗传变异规律,为CPV的疾病治疗及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山东地区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的生物学特性,阐明其基因组与遗传演化等特征,采集疑似感染CPV死亡犬的小肠,经PCR鉴定为CPV阳性,无菌处理病料后接种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鉴定,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及理化特性、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成功鉴定、分离出1株CPV,命名为CPV-SD03/19株;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符合细小病毒形态特征;血凝试验效价为2;对NS基因和VP2基因进行序列比对与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PV-SD03/19株抗原型为CPV-2a型,与CPV-LZ1株对比,在VP2基因上共有3处氨基酸发生非同义替换,分别为aa267(苯丙氨酸→酪氨酸)、aa426(天冬酰胺→赖氨酸)、aa440(苏氨酸→丙氨酸)。本研究对分析山东地区犬细小病毒的进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肉食动物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猫、犬、貂、貉、兰狐和豹等多种肉食动物中分离到许多类似的细小病毒,并以其宿主分别称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犬细小病毒(CPV)、水貂肠炎病毒(MEV)、貉细小病毒(RPV)、兰狐细小病毒(BFPV)和豹细小病毒(LPV),这些细小病毒均具有细小病毒科及细小病毒属的典型特点,在形态、理化特性上极为相似,本文仅就上述几种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做一简述,供科学研究、临床实践、海关检疫等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当前犬细小病毒云南地方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将疑似病犬粪便经处理后接种于F81细胞,逐日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对能引起细胞出现CPE的培养物进行病毒粒子电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在此基础上,完成分离病毒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物在F81细胞盲传3代后开始出现拉网,脱落,崩解和破碎等CPE现象;电镜下可见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边形,无囊膜,直径约为20 nm;PCR检测出现目的条带,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序列和犬细小病毒参考毒株核酸同源性为98.8%~99.7%。该毒株在生物学特性上除具有一般犬细小病毒相关特性外,还表现出异步接毒可致F81细胞出现明显CPE及能凝集食蟹猴红细胞的特性。基于V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基因型为新CPV-2a型,部分有生物学意义位点发生突变,亲缘关系与国内参考毒株关系较远,而与韩国参考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提示,本试验成功分离获得一株犬细小病毒云南地方流行毒株,命名为YNX20090901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离并鉴定发病虎粪便和脾脏中的1株疑似猫瘟热病毒(FPV),试验将金标记FPV试纸条初步鉴定阳性的虎粪样经无菌处理,接种于猫肾传代(CRFK)细胞。结果表明:经细胞传代成功分离猫瘟热病毒,命名为FPV-HLJ;该毒株接种细胞后能够产生明显细胞病变(CPE);病毒细胞培养液能凝集猪红细胞(凝集效价达26~28),但不能凝集鸡红细胞;电镜观察可见大量外观呈圆形或六边形,大小20~23nm的病毒粒子;对该病毒VP2全基因克隆并测序,该基因全长均为1755个核苷酸,编码584个氨基酸,与FPV标准毒株CU-4(GenBank登录号M38246)VP2基因大小相同,其决定抗原性、血凝性和宿主特异性的几个关键位点的氨基酸符合FPV的氨基酸序列特征,证明该毒株为猫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15.
取某水貂养殖厂疑似犬瘟热病毒和细小病毒混合感染病料,采用犬瘟热抗原快速检测试纸、HA和PCR、RTPCR法检测CDV和MEV。分别以抗CDV和抗MEV阳性血清中和后接种敏感细胞进行蚀斑纯化,成功分离一株细小病毒(MEV-RC02株)和犬瘟热病毒(CDV-RC01株)。将纯化后的MEV-RC01株和CDV-RC01株分别回归本动物,结果显示,分离株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将水貂犬瘟热(CL08株)、病毒性肠炎(NA04株)二联活疫苗免疫健康非免貂后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该二联疫苗对分离的MEV-RC02株和CDV-RC01株流行毒株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运用猪胎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培养物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吉毒株的培养与传代试验,并对其细胞传代毒作了电镜检查、复归猪体试验、荧光抗体交互染色和交互中和试验等项鉴定。结果表明,应用猪胎肠组织原代单层细胞培养物来分离和传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可行的;其细胞病变效应(CPE)明显,感染细胞表现为肿胀变圆和脱落;病毒产量高,TCID_(50)/0.05达10~(5.5~6.0)。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吉毒株与华毒株和川毒株抗原性一致,而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Miller株没有共同抗原,从而证实所培养的吉毒株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山东地区犬细小病毒的流行及其变异情况,应用F81细胞从山东地区送检的发病犬粪便中分离出4株细小病毒,根据PCR和电镜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进行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4株病毒均能在F81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经PCR及电镜观察鉴定为犬细小病毒,分别命名为QN1/QN2/QN3/QN4株。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除QN3株的基因组全长为4 756 nt外,其余3株均为4 757 nt;4个分离株之间全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与GenBank登录的10株具有代表性的CPV核苷酸序列比对,同源性为98.2%99.9%;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9%;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100%;表明各分离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NewCPV-2a亚型。  相似文献   

18.
为研制犬细小病毒(CPV)致弱疫苗,本研究通过将犬的组织样品接种CRF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了一系列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在CRFK细胞上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并且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细小病毒粒子;HA效价可达到1∶256。回归动物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可导致犬出现明显的CPV感染症状,PCR鉴定也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CPV(命名为CPV-YN株)。将CPV-YN株接种CRFK细胞连续传代至110代,在传代过程中,病毒的滴度逐渐提高,由初始的105.5 TCID50/0.1 mL逐渐增加到107.1 TCID50/0.1 mL。同时,CPV对犬的致病力逐渐降低。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CPV-YNR可以对用同源强毒攻击的犬提供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理想的疫苗候选病毒株。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的变异情况,试验采用分离病毒时添加胰蛋白酶的方法,从病死仔猪肠组织中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PEDV变异毒株,命名为CH/JLDH/2016,应用纳米巢式PCR法鉴定分离株,电镜负染观察,并对该分离株S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纳米巢式PCR扩增得到目的条带;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典型结构;与现有疫苗株CV777相比,分离株S基因存在16处碱基的插入、10处碱基的缺失并伴有大量碱基突变,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氨基酸的插入和3个氨基酸的缺失;该分离株与疫苗株CV777处于不同分支,亲缘关系较远,而与近几年分离得到的PEDV变异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说明PEDV呈现进化和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并掌握广西地区竹鼠细小病毒(Bamboo rat parvovirus, BRPV)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变异情况,为BRPV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用养殖场患病死亡的竹鼠病料制备组织上清液,采用Vero细胞同步接毒法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观察、PCR、透射电镜观察及血凝试验等方法鉴定,设计合成特异性扩增引物对BRP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分离获得的病毒可在Vero细胞上稳定生长增殖,感染细胞变长、变梭或成拉丝状;病毒纯化后经电镜观察可见呈立体对称、无囊膜、直径20~25 nm的病毒粒子;经PCR鉴定、凝集试验及全基因组测序表明,分离株为BRPV。本研究共获得3株BRPV(GenBank登录号:MF497824、MF497825、MF497826),毒株基因组全长约4 758 bp,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其与蝙蝠源细小病毒关系较近。BRPV基因编码氨基酸遗传特征与其宿主特异性有很强的相关性,NS1基因编码氨基酸变异与蝙蝠及大鼠源细小病毒更接近,与其处于同一分支,核苷酸相似性为96.9%~97.6%,氨基酸相似性为97.5%~98.4%。其中第2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