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制备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依据NCBI发表的PCV3全基因序列(MK105924)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获取PCV3-CAP蛋白基因,将纯化的PCV3-CAP蛋白基因插入到pET-32a(+)质粒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2a(+)-PCV3-Cap,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化到表达菌株BL21(DE3)...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优化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XX株σB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评价sσB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据已测得的NDRV-XX的σB蛋白基因序列,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σB蛋白全基因进行优化、合成并连接至pET-32a(+)质粒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sσ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SDS-PAGE结果显示,最佳诱导表达时间、温度及IPTG浓度分别为3h、32℃和0.25mmol/L;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菌经超声破碎、变性、复性和Ni 2+柱亲和层析后,得到纯度高于90%的sσB可溶性蛋白,sσB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上的表达量较σB蛋白提升了14.6%,前者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2.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σB重组蛋白具备NDRV抗原免疫反应原性。本试验成功构建并优化了NDRV-XX株σB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提高了σB蛋白的表达量,并获得具有良好NDRV抗原免疫反应原性的σB重组蛋白,为后续NDRVσB蛋白功能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原核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ORF3编码蛋白,本研究采用PCR方法以PCV2的CC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ORF3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约为31ku,并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ORF3重组蛋白能够与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原核表达的ORF3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部分具备有效免疫原性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F蛋白,试验采用RT-PCR方法获得大小为564 bp的含NDV F蛋白部分抗原表位的特异性片段,将其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通过改变诱导时间及IPTG浓度摸索其最佳诱导条件。重组蛋白超声破碎后,沉淀用1%TritonX-100磷酸盐缓冲液洗涤以去除蛋白碎片及膜蛋白。蛋白经尿素变性后采用Ni-NTA agrose纯化,再用梯度透析法复性,最后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表明:通过酶切和测序证实pET-32a-F阳性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为38 ku,确定诱导时间4 h、IPTG浓度0.4 mmol/L为最佳诱导条件,Western-blot检测证实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说明纯化蛋白具有与全病毒相似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680-1685
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V)核蛋白基因(N)中1 176bp的特异性片段,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表达菌;经IPTG进行诱导,并探讨IPTG浓度、诱导时间对重组蛋白的影响。表达的大肠杆菌超声破碎后,沉淀物用含有1%TritonX-100的PBS溶液洗去膜碎片和膜蛋白。在尿素变性条件下,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NP包涵体,并通过梯度透析方法进行透析复性,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酶切和测序成功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发现该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细菌中,大小约为60 000,最佳诱导条件为0.000 8 mol/L IPTG诱导4h。通过BCA法测定镍柱纯化的N蛋白质量浓度为0.534g/L,复性后质量浓度为0.397g/L。Western blot检测表明N蛋白具有反应原性。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纯化出N蛋白,并通过复性获得具有反应原性的N蛋白,为N蛋白下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对中国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为了建立有效的检测手段来防控ASFV的流行,本试验以GenBank中ASFV基因组序列为基础,运用在线软件对ASFV结构蛋白P72的优势线性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分析,利用预测结果分析合成多表位融合基因P72 (MeP72)。再将MeP72经pMD19-T克隆后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得到重组质粒pET-MeP72,双酶切验证在402 bp及5 000 bp以上有条带,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化重组质粒pET-MeP72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 (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诱导条件,分析重组蛋白反应原性。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MeP72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0.74 kDa;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eP72重组蛋白可被ASFV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表明其反应原性良好;小鼠免疫试验证实MeP72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研究表明MeP72重组蛋白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并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为诊断抗原的研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优化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XX株σB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评价sσB蛋白的免疫原性。根据已测得的NDRV-XX的σB蛋白基因序列,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前提下,按照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对σB蛋白全基因进行优化、合成并连接至pET-32a(+)质粒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sσ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SDS-PAGE结果显示,最佳诱导表达时间、温度及IPTG浓度分别为3 h、32℃和0.25 mmol/L;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表达菌经超声破碎、变性、复性和Ni2+柱亲和层析后,得到纯度高于90%的sσB可溶性蛋白,sσB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上的表达量较σB蛋白提升了14.6%,前者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2.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σB重组蛋白具备NDRV抗原免疫反应原性。本试验成功构建并优化了NDRV-XX株σB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提高了σB蛋白的表达量,并获得具有良好NDRV抗原免疫反应原性的σB重组蛋白,为后续NDRV σB蛋白功能及其应用的深入研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备牛布鲁氏杆菌外膜蛋白Omp22的抗原,试验采用PCR技术扩增Omp22基因;通过PCR和双酶切技术鉴定重组质粒pET28a(+)-Omp22;应用SDS-PAGE对重组质粒pET28a(+)-Omp22的表达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表达的重组蛋白Omp22与布鲁氏杆菌阳性血清的反应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Omp22基因,其大小为639 bp,共编码213个氨基酸,并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Omp22;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Omp22能与布鲁氏杆菌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说明重组蛋白Omp22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后续开发诊断抗体的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PCR方法扩增副猪嗜血杆菌SC-1株荚膜多糖输出蛋白(CPEP)基因,克隆至pMD-19T载体。经鉴定测序验证后,将获得的CPEP基因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PE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分析免疫原性,纯化CPEP,并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小鼠,检测其特异性血清IgG抗体水平及攻毒保护率。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PEP;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得到约35ku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显示,CPEP能与Hps SC-1阳性血清发生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证实该重组CPEP蛋白具有反应原性。以致死剂量的强毒株SC-1攻毒CPEP免疫小鼠,重组蛋白的免疫能够减缓发病,并表现出40%的保护率。重组蛋白CPEP的部分保护作用表明其可以作为免疫候选因子,为未来副猪嗜血杆菌标准化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的串联表达及表达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制新型棘球蚴病基因工程疫苗,根据GenBank公布的细粒棘球蚴Eg95基因序列,针对其中一段348 bp高度亲水的优势表位序列设计引物,扩增Eg95s基因,利用同尾酶法基因同向串联方案,获得3拷贝Eg95s串联体.分别用两种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2a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入3种大肠杆菌表达宿主BL21(DE3)、Rosseta(DE3)和Orjgami(DE3),对其进行IPTG诱导表达,经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均能正确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Eg95s蛋白.通过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可溶性、纯化方法等方面的比较,对Eg95s重组表达系统的载体及宿主菌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拷贝的串联Eg95s在以pET-32a为表达载体,Rosseta(DE3)为宿主菌的系统中表达最佳.最终获得了表达量高、可溶性好、纯化方便的Eg95s重组蛋白表达系统,为大规模生产棘球蚴病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柔嫩艾美耳球虫BJ株SO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以Eimeria tenella BJ株7h孢子化卵囊的总RNA为模板,扩增并克隆了SO7基因。然后把SO7基因分别与pGEX-KG,Pet-28b( )和pThioHisB质粒载本连接,构建成了三个表达载体:即pGKG SO7、pET SO7和pThioHis SO7。把构建好的三种表达载体分别转入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表明,含pThioHis SO7质粒的工种菌具有明显的表达产物:一种融合蛋白,其分子量大约为40kDa,与推测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相吻合。表达效率为17.1%。另二种表达载体(pET SO7和pGKGSo7)可能因表达效率低而未被SDS-PAGE检测出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12.
13.
氧氟沙星对霉形体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鸡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得氧氟沙星及其对照药物恩诺沙星、洛美沙星和强力霉素对鸡败血霉形体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0625、0.025、0.4和0.4mg/L。50、100、200mg/L氧氟沙星、50mg/L恩诺沙星、50mg/L洛美沙星和100mg/L强力霉素连续5d饮水给药,对人工合并感染败血霉形体和大肠杆菌病鸡的治愈率分别是93.3%、96.7%、96.7%、100%、96.7%和83.3%,感  相似文献   

14.
为拓宽噬菌体宿主谱,本研究通过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特异性噬菌体v B_Eco M_JS09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O157∶H7细菌进行多轮共培养,筛选到了6株能够同时裂解ETEC和EHEC O157∶H7的噬菌体,并多次传代和宿主谱鉴定,选择其中1株噬菌体Bp47-12鉴定其生物学特性。双层琼脂平板试验结果表明,噬菌体Bp47-12在平板上均呈现出了典型的裂解性噬菌体特征,空斑透亮,边缘整齐清晰,无晕环噬菌斑;宿主谱鉴定结果表明,ETEC和EHEC O157∶H7菌株均对噬菌体Bp47-12敏感,实现了噬菌体在ETEC和EHEC O157∶H7菌株之间的交叉裂解反应,拓宽了亲本噬菌体JS09的宿主谱;噬菌体Bp47-12能够耐受60℃左右高温,在p H值3~9时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1;潜伏期为30 min,爆发期为70 min,平均爆发量分别为15;体外裂解试验结果表明,在5 h之内噬菌体Bp47-12能够有效裂解ETEC和EHEC O157∶H7菌株,OD600值下降约0.66;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在25 min之内,效价为105 PFU/mL的噬菌体Bp47-12能够完全吸附到宿主菌表面。本研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也为拓宽裂解性噬菌体宿主谱和应用噬菌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广泛应用的各类胶原及胶原蛋白多为人工提取的方法获得,为了得到高纯度原核表达的胶原蛋白,本研究构建了血吸虫V型胶原蛋白(Schistosoma japonicum type V collagen,Sj Col V)(a1)基因AY815998.1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对其进行了原核表达。结果表明SjColV(a1)蛋白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高效表达,但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不够稳定,且存在形式多样。本文就其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纯化得到原核表达的全长rSjColV(a1),用V型胶原蛋白的单抗对其进行鉴定,同时分析其在?80℃保存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SjColV(a1)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猪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基因编码区序列(GenBank登录号:M36512.1)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经PCR扩增获得了FS基因成熟肽序列,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PCR、双酶切及测序验证。然后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RSET-A的Bam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质粒pR-FS并转化E.coli BL21(DE3) 感受态细胞,再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验证。转化重组质粒pR-FS的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的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分子质量与预期相符,为26.1 ku左右,经0.2 mmol/L IPTG诱导3 h之后表达量达到最高,约占总菌体蛋白的30%。表达产物可经Ni-NTA凝胶纯化。以上结果表明正确完成了猪FS基因成熟肽序列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相似文献   

17.
RSS培养基体外培养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结肠小袋纤毛虫在RSS培养基中种群生长情况。方法在不同米粉含量,不同血清含量,不同PH值的RSS培养基中接种相同量的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以及在同样的RSS培养基中接种不同量的结肠小袋纤毛虫,进行培养观察,计算其种群自然增长率及世代时间。结果米粉含量为20mg组的种群自然增长率最高;血清含量对种群自然,增长率影响不大,但在最高峰时,20%~25%血清组虫体密度最大;培养基在PH值为7.0和7.5条件下,虫体密度均在d4达到高峰,之后下降。结论培养基中适宜的米粉含量为20-30mg/安瓿,血清含量为20%~25%,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7.0~7.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方法取粪样分别置于4℃~8℃冰箱,28℃和37℃恒温培养箱中,观察记录虫体数量,统计不同温度条件下滋养体生存时间。28℃恒温条件下,将粪液加入不同稀释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及洛克氏液)中,观察滋养体的活力及数量;采用同样的观察方法,统计滋养体在双相培养基以及免血水培养基内的生存时间。在28℃和37℃恒温条件下,分别观察滋乔体在RSS培养液(Ringer液+血清+米粉)及不加米粉的RSS培养液内的生存时间。结果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在体外的最适生存温度为28℃,在洛克氏夜中生存时间明显长于生理盐水和蒸馏水,在RSS培养基及双相培养基中可在培养24h时达到高峰。在含有诺氟沙星的兔血水培养基中,滋养体的数量可在培养后96h达到高峰,生存时间可达到180h。结论结肠小袋纤毛虫体外培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表面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抽提和TritonX-100处理种方法提取大肠杆菌EL0-1株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EL-2株表面抗原,经胃蛋白酶处理,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表明,EL-1,EL-2株主要表面抗原耐热,对胃蛋白酶不敏感,分子量分别是20KD,33KD和36KD,43KD,其抗原成分是多糖或多糖-磷脂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大量表达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8GST,本文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在不同的培养温度、种子液接种量、IPTG浓度、IPTG诱导时间等培养条件下进行高密度发酵表达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8GST,分别用Bradford法和比浊法分析重组蛋白Sj28GST的浓度和重组大肠杆菌的密度.优化应用发酵罐高密度发酵表达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8GST的培养温度、种子液接种量、IPTG浓度、IPTG诱导时机等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37℃、种子液接种量7%、溶解氧浓度保持20%以上、pH 7.2左右、用0.7mmol/L IPTG在重组大肠杆菌TB1开始培养后5 h进行诱导,细菌密度明显提高,获得的重组蛋白Sj28GST的表达产量最高,为74.32 mg/L发酵液,菌体密度达到13 O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