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外的生猪育种公司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种猪直销,并在国内建立了一些合资和独资的种猪卫星场,通过收集这些种猪场的一线育种数据进行技术控制。如果我国的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不能尽快完善,我国的生猪育种将会被这些育种公司长期垄断。与我国育种体系较类似的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CCSI)值得我国借鉴,但我国的生猪育种应更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树立育种标准化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体化运营国家和区域性育种公共平台和全国种猪生产区高端核心种猪站布局。  相似文献   

2.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2,29(9):74-74
养猪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住河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目前猪肉价格下降,饲料原料上涨向养猪人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为进一步推动种猪联合育种工作的进展,提高种猪科研育种水平,促进优质种猪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世界公认的提高种猪育种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的一项技术,通过对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种猪育种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猪场生产管理和育种,提高种猪场育种效率和经济效益。我国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多次引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以下简称"杜、长、大")等优良品种猪,对改良我国地方品种猪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种猪育种主要靠引入杜、长、大种猪,进行改良地方猪品种。因此,为缩短和国外育种的差距,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引进的优秀种猪资源,利用分子育种新技术结合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技术,建立适合我国的优良种猪核心群繁育体系。2016—2019年,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参测种猪场和种猪头数不断增加,累积了大量测定种猪数据,但对性能测定数据还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因此,本文收集2016—2019年,河北省种猪遗传评估网平台中7个主要种猪企业上传的杜、长、大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系统地分析各项测定指标,为今后指导种猪选育选配和开展联合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种猪育种伴随生猪产业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为此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行业管理决策者、技术专家到企业家,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推进我国种猪育种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中国畜牧杂志》近期刊发的9篇系列论文"规模化种猪育种与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案例分析",用部分核心场大量的实际育种数据分析作为案例,系统阐述了现代猪育种方法的应用,就是这种探索的一个积极尝试。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多年来对种猪育种的实践探索经验和思考,认为坚定的理念是种猪育种的动力,数字化是种猪育种的核心,人才团队建设是种猪育种的基础,专业化和联合是种猪育种的趋势,政产学研联动是种猪育种的保障。此外,对种猪育种工作容易出现的一些认识误区做了简单的陈述,以期共同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种猪育种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种猪市场容量巨大,前景广阔,但整体育种水平不高。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均看好中国种猪产业,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纷纷进入种猪养殖领域,加剧了种猪行业的竞争。中小型种猪场依靠传统单一经营模式的生存空间正不断被挤压,甚至面临着被淘汰洗牌的命运。中国育种产业的发展前期必须依托国外育种体系,但最终要建立自己的核心数据库进行超越。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在"美神育种国际联盟高级研讨会"上指出,只有以育种龙头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业联盟,才能充分发挥我国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猪配套系育种及 湘沙猪配套系选育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买生 《中国猪业》2017,(11):74-77
本文阐述了有关猪配套系育种的概念、 关键技术环节、 育种目标的科学制定及专门化品系选育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湘沙猪配套系选育背景、 主要育种技术措施及选育工作进展;提出了培育含地方猪种血统的优质猪配套系,有利于建立我国地方猪种繁育利用体系、 有利于促进地方猪种市场开发、 有利于地方猪种资源的科学保护、 有利于利用国外种猪的高性能加快育种进程、 有利于提升地方猪种的种质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
第6讲 育种和保种的比较我国农业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近20个物种的400个品种,其中收录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的就有282个。这些资源为我国21世纪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种资基础,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保护和利用。1 育种与保种的关系育种工作的成败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遗传理论是否正确;二是育种方法是否科学;三是根据育种目标所选用的种质资源(遗传资源)是否恰当。这里所说的种质资源,可以是外来品种或地方品种,也可以是还不成为品种的类群,甚至还可以包括野生动物资源。所以保种为育种提供了遗传材料,而育种又是在…  相似文献   

8.
<正>生猪遗传改良是保证国家种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使种猪企业在市场具竞争力的核心。1自主育种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稳步推进生猪遗传改良工作,并卓有成效,但与生猪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的竞争力还有所欠缺。随后,我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应运而生,可谓是中国种猪业发展的里程碑,对于提高我国生猪整体的遗传改良水平、规范种猪市场、加强遗传资源保护都有着重要意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生物技术,源于传统生物技术,又高于传统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等,这些技术的开发利用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畜禽育种、饲料资源的开发、动物疫病诊断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生物技术与饲料资源开发一般认为,畜牧业的发展和满足人类的需求有关,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于畜牧业,其主要目标是保护、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22,39(11):38-40
我国生猪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猪种资源占全球总数的1/3。但我国商品猪90%以上来自国外品种。近年来,我国依赖大量从国外引进种猪,自2014年起引种量已逐步减少,2019年后,由于非洲猪瘟对我国种猪体系的破坏,叠加猪价维持高位,2020年我国进口种猪量再创新高,突破2.2万头。我国长期从国外大量引种,久而久之形成了“引种—制种—退化—再引种”的被动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猪育种存在的较大差距体现在育种的各个环节,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育种工作也造成了较大影响,不仅种猪质量退化,育种意识也受到冲击。因此,从生猪产业长期发展需求来看,要使我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需要彻底解决种猪育种的“卡脖子”问题,才能打赢种猪“翻身仗”。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与养殖业的快速融合,一场生猪育种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1.
我国楼房养猪发展现状的浅析及改进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楼房养猪已成为业内热点话题。文章主要就我国楼房养猪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浅析,介绍了楼房养猪的优劣、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为养殖户利用楼房养猪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一、未来,智能化楼房养猪将成为主流养猪模式之一,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养殖场(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该模式;二、楼房养猪设计需与养殖工艺流程、工程建设、机械配套相统一,在设计中应以提高生物安全度为关键点,遵循猪的生理学特性,发挥其生长发育潜能,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养殖产业链结构、生猪消费市场结构及猪肉贸易等方面均发生重大变化,繁殖母猪存栏量显著下降,生猪养殖数量和规模受到重创,同时猪肉进口量创新高。现阶段我国国务院及农业农村部等相继出台一系列的非洲猪瘟防控政策和方案,保障疫病良好控制及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科学恢复,猪肉畜牧产品价格获得一定的回落。该文将对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市场的供需情况,非洲猪瘟疫情下我国生猪养殖市场中价格波动特点及下一阶段非洲猪瘟的防控对策和建议等进行介绍,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保证养殖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开展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的研究。近年,各地开发出多种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方式,主要是以循环发展理念为技术发展方向,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该文列举国内外的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结合我国生猪养殖现状,总结出适合我国的生猪养殖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猪病的传播和流行一直是制约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猪病流行情况的日益复杂,非洲猪瘟、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 PCV3)等多种新发疫病的不断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对生猪产业造成严重打击,同时也加速了我国猪场转型升级的步伐,对现代化猪场的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CV3在2016年国内猪场发生至今,已传播扩散至我国多省的不同地区,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业的一种新发疫病,PCV3感染导致猪群健康受损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且目前暂无有效疫苗对PCV3进行防控,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PCV3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简单综述,以期为预防PCV3的流行传播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远飞 《猪业科学》2021,38(7):28-31
文章回顾了我国楼房猪场的发展历程,区分了传统平层猪场堆叠起来的楼房猪场和基于楼房特点优化设计的新式楼房猪场,重点描述了当前楼房猪场的特点及问题。可以看出,新式楼房猪场是养猪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皖南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系华北型黑猪向南过渡在皖南山区长期饲养选育而形成的肉脂兼用型猪种,目前主要分布在宣城市的宁国、绩溪等地。近些年,受外来品种大量引进、疫病威胁和部分保种企业经营困难影响,皖南黑猪种群数量逐年缩减,优良基因面临流失危险。就皖南黑猪种质资源保护现状进行概述,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皖南黑猪保种和开发利用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民猪不仅是世界宝贵的种质资源,还是发展优质绿色猪肉产业的优选猪种。在非洲猪瘟常态化和畜禽品种资源日趋匮乏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好民猪的保护和利用凸显重要。文章就民猪的概况、繁殖性能和杂交利用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民猪的保护、利用及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迅猛,疾病发生越来越复杂,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在生猪养殖中,部分老的疫病如猪瘟、猪气喘病不断加重,新疫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感染,再加上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肆意蔓延,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威胁。该文探讨疫病防控在生猪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彝良县生猪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疫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吴买生 《猪业科学》2021,38(8):117-121
文章简要介绍了沙子岭猪优良遗传特性,总结了湘潭坚持持续保种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了利用沙子岭猪和引入品种进行杂交优势利用和新品种配套系培育所取得的种质创新成果。提出了应持续保护沙子岭猪种质资源;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创制新品种;健全繁育推广体系,加快育种成果转化;强化疫情防控,确保育种生物安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猪种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地方猪种除作为杂交母本在商品生产中直接利用以外,近年来作为基本育种材料,导入不同比例的国外猪种血统,选育出一批瘦肉型新品系。新品系的选育和推广利用既促进了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也给保种工作带来了挑战。优质猪肉生产为未来地方猪种的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