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dipeptidyl-peptidase 1, Dpp1)在体外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迁移、凋亡以及一氧化氮(NO)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Dpp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获得该基因,将其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蛋白rDpp1。将大鼠PBMCs与rDpp1共孵育,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rDpp1与大鼠PBMCs的结合情况,分析不同质量浓度(10、20、40μg·mL~(-1))的rDpp1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40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增殖;10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迁移,而20及40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20与40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分泌NO;10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的吞噬功能,而20及40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各质量浓度蛋白均极显著地促进PBMCs的凋亡。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在体外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调节宿主免疫应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单一性别、混合性别旋毛虫肌幼虫分别灌胃感染小鼠,新生旋毛虫幼虫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并以未感染小鼠作对照,在感染后不同时间检测IL-2、IFN-γ、IL-4、IL-10、TGF-β的血清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前7 d,混合性别感染组IL-2含量降低,IL-10、TGF-β、IFN-γ含量升高,而IL-4含量无明显变化;感染后7~35 d,混合性别感染组小鼠的5种细胞因子含量均升高。与混合性别感染组相比,感染后前7 d,单一性别感染组小鼠IFN-γ和TGF-β含量较高,IL-2含量较低;在感染后7~35 d, 5种细胞因子含量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前7 d,新生幼虫尾静脉注射感染组小鼠的IL-2、IFN-γ、IL-10、TGF-β含量升高,而IL-4含量无明显变化;感染后7~28 d,各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性升高。与混合性别感染组相比,在模拟的对应时间点,新生幼虫感染组5种细胞因子变化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旋毛虫单一性别感染和混合性别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变化在观察期间有较大差异,而新生幼虫感染和混合性别感染在对应时间点细胞因子变化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单一性别感染和混...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分析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dipeptidyl-peptidase 1,Dpp1)在体外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迁移、凋亡以及一氧化氮(NO)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Dpp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获得该基因,将其亚克隆到pET-32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后获得重组蛋白rDpp1。将大鼠PBMCs与rDpp1共孵育,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rDpp1与大鼠PBMCs的结合情况,分析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μg·mL-1)的rDpp1对细胞增殖、迁移、NO分泌、吞噬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增殖;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迁移,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20与40 μg·mL-1rDpp1极显著促进PBMCs分泌NO;10 μg·mL-1rDpp1能显著促进PBMCs的吞噬功能,而20及40 μg·mL-1时表现极显著的促进;各质量浓度蛋白均极显著地促进PBMCs的凋亡。旋毛虫二肽基肽酶1在体外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调节宿主免疫应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言旋毛虫是一种很细小的线虫,迄今为止仅知一个种,却广泛传播于陆地哺乳动物,其整个生活史只在单个宿主体内进行,成虫阶段寄生于宿主肠道,称为肠旋毛虫,幼虫阶段寄生于宿主肌肉内,称为肌旋毛虫。罹虫尸肉是主要的传染源,猪、犬、鼠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旋毛虫P53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本实验采用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免疫剂量为50μg/100μL,每隔10d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10d,每只小鼠以200条旋毛虫肌幼虫攻虫。分别检查感染后7d小鼠肠道内成虫数量、体外培养雌虫所产新生蚴数量以及感染后35d肌肉荷虫量。结果显示:小鼠肠道内成虫、新生蚴和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61.9%、53.45%和71.48%,表明旋毛虫表达P53基因的重组蛋白对小鼠产生了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病是一种以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为病原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主要侵袭宿主的肠道和肌肉组织,其中旋毛虫感染肠道期指旋毛虫成虫期,该期是旋毛虫侵袭宿主的关键阶段,决定了旋毛虫在宿主体内生活史的完整性。旋毛虫在宿主肠道的寄生会引发机体肠道损伤,机体通过排虫反应将其排出体外。排虫反应是多种因素相互调节的结果,即通过宿主肠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和增加肠道平滑肌蠕动收缩能力来促进肠道上皮细胞中旋毛虫的排出,二者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共同调节。笔者从宿主感染旋毛虫后发生的肠道病变、分泌黏蛋白、肠道平滑肌收缩能力增强和免疫调节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旋毛虫感染肠道期的排虫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口蹄疫病毒(FMDV)多表位疫苗免疫效果的增强作用,为IL-2作为 FMDV 表位疫苗佐剂应用提供实验依据。6周龄雌性 Balb/c 小鼠,分为4组,第1组联合免疫表达猪 IL-2的重组腺病毒(rAd5poIL-2)和串联表达 FMDV 多表位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5EGS),第2、3和4组分别注射 rAd5EGS、灭活疫苗和 PBS,间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首免后每周采血分离小鼠血清,通过 ELISA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 IgG;首免后6周检测血清中抗体亚型 IgG1、IgG2a 及细胞因子 IL-4和 IFN-γ的表达水平,同时分离脾细胞,MTT 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指数。结果显示,联合免疫 rAd5poIL-2和rAd5EGS 既能增强 rAd5EGS 诱导小鼠特异性 IgG、IgG1和 IgG2a 的分泌,又能增强其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且免疫效果强于灭活疫苗;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联合免疫 rAd5poIL-2后能增强 rAd5EGS 诱导小鼠 IL-4和 IFN-γ的分泌,且其诱导 IL-4和 IFN-γ分泌能力也强于灭活疫苗。说明重组 IL-2能有效增强FMDV 多表位疫苗诱导抗体分泌能力和细胞免疫应答,rAd5poIL-2有望作为 FMDV 表位疫苗的候选佐剂。  相似文献   

8.
甘草酸苷对体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草酸苷(GL)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本实验以100μg/mL的GL溶液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后收集培养上清,采用ELISA法测定其水平。结果显示,GL能够显著提高培养上清中IFN-α(p<0.01)、IFN-β(p<0.05)和IFN-γ(p<0.01)水平,降低促炎因子IL-1β(p>0.05)、IL-6(p<0.05)、IL-12(p>0.05)和CXCL10(p<0.05)含量,并增加TGF-β的分泌(p>0.05)。这表明,GL可以通过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FN-α、IFN-β和IFN-γ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能够抑制促炎因子IL-1β、IL-6、IL-12和CXCL10的产生,并促进抑炎因子TGF-β的分泌,从而增强细胞的抗炎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GL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旋毛虫感染诱导的宿主免疫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试验随机将100只Balb/c小鼠分成空白组、旋毛虫组、荷瘤组、旋毛虫+荷瘤组,每组25只。旋毛虫+荷瘤组小鼠在感染旋毛虫后的第7天(试验第7天)接种小鼠肝癌H22细胞,荷瘤组与旋毛虫+荷瘤组小鼠接种肝癌H22细胞的时间相同。在试验第28天,荷瘤组和旋毛虫+荷瘤组均处死10只小鼠用于计算抑瘤率。在试验的第7,14,21,28,35天每组各处死3只小鼠并收集脾细胞进行培养,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小鼠脾脏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荷瘤组相比,旋毛虫+荷瘤组的抑瘤率为62.65%(P0.05),旋毛虫感染有效抑制了H22肿瘤的生长。旋毛虫+荷瘤组IL-2、IFN-γ的表达量于第7,14,21天明显升高,与空白组和荷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旋毛虫+荷瘤组IL-4的表达量总体呈逐渐升高趋势。说明旋毛虫感染早期诱导宿主产生Th1细胞因子IL-2、IFN-γ以及后期诱导宿主产生Th2细胞因子IL-4可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nicum)幼虫巨大致死基因(Lethal giant larvae)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SjLgL基因在S.japonnicum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SjLgL进行诱导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刺激免疫动物进行免疫保护试验,检测IL-4、IL-10、TNF-α和IFN-γ的变化.结果表明,SjLgL基因在S.japonnicum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成虫期略高于童虫,雄虫高于雌虫.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小鼠分别获得了22.34%的减虫率和55.49%的肝脏减卵率.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产生了特异性IgG抗体.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刺激免疫动物主要诱发产生Th1型的免疫应答.本实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在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部分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寄生虫入侵宿主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参与到入侵宿主、免疫逃避、炎症反应、凝血系统和细胞迁徙等过程。为了探讨两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 Ad SPI和Ts Ka SPI)对巨噬细胞所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种SPIs分别处理的小鼠巨噬细胞进行TNF-α、IL-1β、IL-6、IL-12、IL-10、TGF-β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Ts Ad SPI和Ts Ka SPI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LPS活化的小鼠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且两种SPI均可不同程度的促进巨噬细胞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表达。表明这两种旋毛虫SPI可通过调节宿主巨噬细胞影响入侵时宿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氨基苯脒类化合物(代号9856)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氨基苯脒类化合物9856分为3个药物剂量组10 mg/kg、20 mg/kg和30 mg/kg给感染旋毛虫的实验小鼠喂药,观察药物对小鼠体内旋毛虫的4个不同发育期的作用。结果化合物9856 3个剂量组对肠道脱囊期幼虫的减虫率均为100%;对肠道内成虫期,3组的减虫率分别为76%,91.9%和97.4%;对移行期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5.5%,74.8%和92.3%;对肌肉内成囊期幼虫的减虫率为53.2%,61.5%和87.8%。结论化合物9856对旋毛虫4个发育期都有显著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运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布鲁氏菌DnaJ蛋白进行分析;将该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检验纯化蛋白在体外或体内诱导Th1和Th2型免疫反应的能力。以布鲁氏菌M5-90为模板成功扩增目的基因DnaJ,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DnaJ;利用SDS-PAGE检测DnaJ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对其进行纯化;用DnaJ蛋白刺激RAW 264.7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并用DnaJ蛋白免疫小鼠;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及小鼠血清中IgG1和IgG2a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DnaJ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结构为主,该蛋白有11个抗原决定簇;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菌在37.7 kDa大小的位置有特异表达条带,获得了DnaJ纯化蛋白;DnaJ蛋白可诱导宿主细胞和小鼠产生高水平IFN-γ、IL-4、IgG1和IgG2a抗体。鉴于DnaJ蛋白可在体外或体内诱导Th1和Th2型免疫反应,有望成为布鲁氏菌病的候选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4.
IL-18增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Sj23的免疫保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小鼠IL-18基因和日本血吸虫Sj23膜蛋白基因分别插入pVAX1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mIL-18和pVAX/Sj23,联合或单独免疫小鼠,以pVAX1空载体作对照,免疫2次,间隔2周,2次免疫后4周攻击日本血吸虫尾蚴.体液和细胞免疫检测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SWAP)IgG,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2.攻虫试验表明,联合免疫小鼠成虫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达41.6%和49.4%,明显高于pVAX/Sj23单独免疫组(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为26.5%和41.4%).以上试验结果表明,IL-18能明显增强Sj23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并且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物(核酸酶抑制剂ATA阻断DNase酶活性条件下)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活性氧生成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物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减少活性氧生成,促进细胞因子IL-1β、IL-10和TNF-α的表达,降低IL-4的表达,对IFN-γ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旋毛虫排泄分泌物能够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免疫逃避机制等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中丝氨酸蛋白酶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用PCR扩增出旋毛虫成虫期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基因Zh68,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 DE3),经诱导表达后的重组蛋白免疫接种动物获取抗血清.将抗体封闭前后的ES分别作用于S774A.1巨噬细胞,CCK-8检测巨噬细胞的增...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的滴鼻免疫效果,以猪支原体肺炎(168株)活疫苗为抗原,以QS21为免疫佐剂混合后滴鼻免疫小鼠,ELISA 法检测免疫效果,包括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并测定了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和Th17型细胞因子IL-17的分泌情况。结果表明,QS21能激活黏膜和全身性的体液免疫,显著升高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gG,IgG1、IgG2a抗体含量,并能提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黏膜免疫抗体sIgA的含量。QS21还能显著增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IFN-γ和IL-17的分泌,激活Th1、Th2和Th17型细胞免疫应答。以上结果表明QS21能全面激活免疫系统,具有开发为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黏膜免疫佐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小鼠旋毛虫各个时期的驱杀效果。采用多拉菌素浇泼剂按5mg·kg^-1·bw^-1为小鼠背部浇泼给药一次,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幼虫和包囊期幼虫进行驱杀。结果表明。多拉菌素浇泼剂对旋毛虫成虫的杀虫效果最好,杀虫率可达99.5%,其次是旋毛虫的移行期幼虫,杀虫效果达96.62%,而对包囊期幼虫的杀虫效果最差,只有31.98%。多拉菌素浇泼剂治疗小鼠旋毛虫的成虫和移行期蚴虫疗效显著,而对包囊期幼虫效果不明显。本研究为该药进一步的广泛应用于家畜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胸腺素α1(Tα1)和法氏囊活性五肽(BP5)均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但二者在蛋白水平上的联合应用尚未见报道。为探究重组表达融合肽Tα1-BP5(r Tα1-BP5)是否具有免疫佐剂特性,本实验设计合成融合肽Tα1-BP5基因,将其克隆至p 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并采用MTT法检测其体外活性。同时以rTα1-BP5联合H9N2型禽流感病毒(AIV)灭活疫苗免疫小鼠,检测免疫后小鼠的HI抗体、IgG抗体亚型和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并通过攻毒试验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rTα1-BP5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rTα1-BP5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后HI抗体、平衡IgG1和IgG2a抗体、提高Th2型(IFN-γ)和Th1(IL-4)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表明rTα1-BP5能够同时增强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rTα1-BP5有助于鼠肺脏中H9N2型AIV的清除。以上结果提示,rTα1-BP5具有良好的免疫佐剂的潜能。本研究为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备高特异性的抗猪γ干扰素(IFN-γ)抗体,试验采用原核表达的携带His标签的重组猪IFN-γ(PoIFN-γ)蛋白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并以携带GST标签的重组蛋白PoIFN-γ(GST-PoIFN-γ)为包被抗原,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而后通过间接ELISA方法、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SDS-PAGE分析、Western-blot鉴定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腹水效价、亚型、反应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筛选后共获得7株能稳定分泌PoIFN-γ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7株单克隆抗体的腹水效价在1∶2 048 000~1∶16 384 000之间,均为IgG1亚型,均能与原核表达及真核表达的PoIFN-γ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且反应性良好。说明试验成功制备了可特异性识别PoIFN-γ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