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及其原料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霉菌毒素污染。霉菌毒素已经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最有效、最常用的控制霉菌毒素的方法是在饲料或饲料原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然而,并非所有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都接受了充分的检验。因此,迫切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本文将对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种类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每年霉菌毒素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霉菌毒素的危害和正确选择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而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已刻不容缓。本文就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吸附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涂威  方热军 《湖南饲料》2011,(2):32-34,45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及其原料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霉菌毒素污染。霉菌毒素已经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最有效、最常用的控制霉菌毒素的方法是在饲料或饲料原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然而,并非所有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都接受了充分的检验。因此,迫切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本文将对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种类及霉菌...  相似文献   

4.
《江西饲料》2008,(5):42-42
我国饲料工业受到霉菌污染的比例比较大,将近有20%的饲料被霉菌污染而导致浪费。霉菌的主要危害是其产生的外毒素和内毒素会导致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避免霉菌毒素的污染和危害是饲料工业生产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为了减少损失,很多学者采用一些物质作为霉菌毒素的吸附剂来处理霉变饲料,试验效果良好。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和吸附剂种类:常见的霉菌毒素从目前大量霉变饲料的检测来看,饲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F-2毒素、T-2毒素等。这些毒素在饲料当中比较常见,并且对于动物体影响比较大。特别是有些毒素对于一些动物来讲比较敏感,很容易造成动物体的死亡。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动物霉菌毒素中毒后,会造成肝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使机体整个消化代谢机能紊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高、死亡率增加。同时毒素也会在动物体内沉积,这种沉积可能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的体内,对人的健康也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饲料的脱霉技术,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的食品安全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主要有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法、复合型脱毒剂脱毒法四大类。在处理霉变畜禽饲料时,使用最多的方法是采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用于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主要有活性炭、铝硅酸盐类(蒙脱石、沸石粉、膨润土等)和有机物类(如酵母细胞壁多糖等)。霉菌毒素吸附剂在禽饲料、猪饲料和奶牛饲料中应用广泛。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问题,但存在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饲料中营养物质及暂无统一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评价标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霉茼毒素(Mycocoxin)是由产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饲料作物在田间、收获、贮藏、加工等诸多环节均可受到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所以饲料及其原料受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霉菌毒素能导致动物发生自然性的、有毒害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因此给家畜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从霉菌毒素的毒性机理及其吸附剂等方面对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而增加人们对霉菌毒素及其危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解决鸡群受霉菌毒素危害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防止其对饲料的污染,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霉菌毒素的危害可能无法完全消除,但是通过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可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解决鸡群受霉菌毒素危害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防止其对饲料的污染,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霉菌毒素的危害可能无法完全消除,但是通过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可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晏家友 《猪业科学》2012,29(6):36-37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饲料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后,可能导致畜禽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功能抑制和繁殖机能障碍,甚至引起动物中毒死亡。饲料中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是减小霉菌毒素污染的有效办法。综述了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种类和毒性,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类型和效果,以及新型霉菌毒素吸附剂—霉特吸的特色,为养猪生产中合理选用霉菌毒素吸附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饲料中的霉菌和真菌引发的霉菌毒素污染是困扰全球饲料生产厂家的问题。如今,市场上出现了以添加剂形式控制这些毒素的天然或合成的吸附剂。这些产品中的大多数是通过在消化或营养吸收的过程中清除毒素分子而保护动物免受危害。然而,并非所有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都接受...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霉菌毒素是由真菌或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动物体中,霉菌毒素的毒性是慢性的,很少引起动物死亡。但是霉菌毒素的存在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及动物的生产性能,从而影响生产力,且霉菌毒素在畜产品(肉、奶等)中的残留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作者主要介绍了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伏马菌素等),以及其毒性和危害,并从预防与去毒两个方面,阐述了霉菌毒素的防制措施,进而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霉菌毒素属于霉菌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毒性大的特点.霉菌毒素作为畜牧业中的"隐形杀手",不仅严重降低了饲料品质,而且常存在于饲料原料中,影响动物机体健康,直接或间接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肠道作为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对霉菌毒素的刺激具有强烈的抵御和免疫作用,同时也深受霉菌毒素的损伤.玉米是主要的饲料原料之一,而黄...  相似文献   

13.
The occurrence of mycotoxin-producing moulds in animal feed is a hazard for animals. When these undesirable substances contaminate laboratory animal feed, convey an additional problem in experimental animal assays confidence leve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fungal contamination and to determine natural occurrence of Ochratoxin A (OTA) in 31 samples. OTA is a mycotoxin produced by fungi of two genera: Penicillium and Aspergillus. OTA has been shown to be nephrotoxic, hepatotoxic, teratogenic and immunotoxic to a number of animal species and to cause kidney and liver tumors in mice and rats. In this preliminary study, feed mould counts ranged from 3 to 4.2 log10 cfu/g (colonies forming units per gram). When these species are presen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isk of contamination with mycotoxins resulting in both acute diseases called mycotoxicoses and chronic conditions, often recognized as situations involving mycotoxins. The most frequent genus isolated was Cladosporium sp. (84%), followed by Aspergillus niger and Penicillium (81%) and Mucor sp. (77%). All rat feed samples were examined for OTA,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2.0 μg OTA kg−1 and all samples revealed to be negative for this mycotoxin. These mycotoxicological researches put in evidence the importance of the use contaminant-free experimental animal feed in order to prevent any interference on the health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systematic control of the feed as a key issue in animal experimentation.  相似文献   

14.
霉菌毒素是由不同种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对多种动物(包括人在内)具有显著毒性效果,如降低畜禽生产性能、损害脏器功能、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细胞和DNA氧化损伤,甚至导致动物死亡等。饲料及其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的问题,既可在作物田间生长时产生,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给畜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控霉菌生长及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实际上,不同霉菌毒素对不同动物的损害具有差异性,而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添加适当物质(如蒙脱石和酶制剂等)可有效抑制霉菌毒素活性,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作者详细论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对畜禽的危害,并从物理、化学、生物角度介绍了削减饲料及其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旨在为合理有效防控霉菌毒素毒害及保障畜禽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各种霉菌毒素可以作为一种污染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此文对食品与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介绍,论述了霉菌毒素脱毒的不同途径和策略,并对微生物脱毒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B1+B2)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帮助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产品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20年对16种60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调查采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  相似文献   

17.
霉菌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粮食和饲料会给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研究霉菌毒素致毒机理,为今后研究其对动物及人的影响开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细胞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体外试验方法广泛用于毒理学研究中。本文简述了黄曲霉毒素B_1(AFB_1)、赭曲霉毒素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展青霉素(PAT)的一般特性,并综述了利用细胞模型进行AFB_1、OTA、DON、ZEA和PAT毒性、联合毒性及致毒机理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掌握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T-2毒素、黄曲霉毒素B1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19年对17种62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判定分析。结果表明: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差别明显,伏马毒素(B1+B2)、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7.09%、8.06%、29.03%,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5.96 mg/kg、26.60 μg/kg、351.00 μg/kg。从检测结果得出,4种霉菌毒素在17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较重,整体污染率达48.40%,玉米皮、喷浆玉米皮、花生粕3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污染率与超标率不一定呈正比,表明霉菌毒素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污染普遍,对饲料产品及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控制植物性饲料原料质量建议,为今后控制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中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些低分子质量化合物既是天然存在的,同时也是无法避免的。真菌通过两种途径进入食物链,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受真菌毒素污染的植物性食品成分进入食物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食物中产毒真菌生长的间接污染进入食物链。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成熟的玉米、谷物、大豆、高粱、花生和饲料作物中。食用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饲料会对人和动物造成急性或慢性毒性。真菌毒素除了有直接食用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饲料造成的不良影响外,还有因为摄入动物源性食品,如肉类、牛奶或鸡蛋,含有真菌毒素的残留物或代谢物而引起的公众健康问题。目前虽然已经鉴定出超过400种真菌毒素,但食物中广泛存在的6种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呕吐毒素及T-2毒素,已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持续的食品安全问题。该论文总结了6种真菌毒素的毒性,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这几种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总结分析去展望其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经常在奶牛饲料及其原料中发现。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伏马菌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OTA)。当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导致奶牛发生免疫抑制、肝肾毒性、繁殖障碍等诸多健康问题。奶牛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应用脱毒方法是预防霉菌毒素危害奶牛健康的关键控制点。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是实现霉菌毒素脱毒的常见技术措施。其中,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脱毒具有安全、绿色、去除率高、不破坏饲料营养物质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及其对奶牛的危害和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为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