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禽肠炎沙门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得到外膜蛋白OMPX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MG36e中,构建重组质粒pMG36e-OMPX。将重组质粒电转入乳酸乳球菌MG1614,得到重组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在GM17培养基中培养12h后,经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蛋白约为16 000,与预期相符,经Western-blot检测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乳酸乳球菌密码子的偏嗜性,优化设计并合成牛乳铁蛋白肽的两段基因序列LFcinB和LFampin,将其与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AMJ399分别用SalⅠ和BglⅡ双酶切后进行连接,并电转化至乳酸乳球菌MG1363中,经酶切鉴定表明获得带有两段牛乳铁蛋白肽基因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cinBA/MG1363。结果表明,优化表达条件,在GM17培养基中添加3.8%的β-甘油磷酸二钠可以获得表达重组蛋白的适宜pH,West-ern-blot检测可见重组蛋白大小约13 ku,表明牛乳铁蛋白肽在重组乳酸乳球菌中获得了表达。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含羊奇异变形杆菌外膜蛋白A(ompA)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pNZ8149-ompA,并将其电转入乳酸乳球菌NZ3900中。利用Weste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定位。将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BALB/c小鼠,分别于口服后1,2,3,4,5,6,7d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肠道冲洗液,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乳酸乳球菌在肠道的定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蛋白于49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强于空质粒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重组乳酸乳球菌菌体表面出现绿色荧光。灌服小鼠后,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各肠段的定植比例不同,定植能力于口服后6d达到高峰,7d后在重组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定植率分别占第1d的15.23%,24.19%,48.57%,40.07%。本试验证明羊奇异变形杆菌ompA能够稳定表达于乳酸乳球菌表面,且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小鼠肠道内具有良好的定植能力,其定植能力为回肠盲肠空肠十二指肠。这为研究乳酸乳球菌作为羊奇异变形杆菌口服疫苗抗原递送载体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抗原STa突变体(mSTa)、LTb和STb融合蛋白在乳酸菌表达系统中组成型分泌表达,本研究将mSTa、LTb、STb三价抗原融合基因,克隆于p23启动子-USP45分泌信号肽之后,插入到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TX8048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TX-sls,将其电转化到宿主菌乳酸乳球菌L.lactisNZ9000中进行表达,应用westernblot、ELISA方法鉴定蛋白表达情况。将重组乳酸乳球菌pTX-sls/NZ9000口服免疫BALB/c小鼠,分别测定了免疫后不同时间血清中特异性IgG、粪便中特异性的sIgA水平以及血清的中和活性;采用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h细胞免疫类型。结果显示,目的蛋白mSTa-LTB-STb以分泌形式组成型表达,可被阳性血清所识别。在免疫小鼠血清和粪便中均可检测到特异性IgG、sIgA,血清抗体具有一定的中和毒素作用。结果表明,该重组乳酸乳球菌具有作为口服疫苗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为研制ETEC乳酸菌活载体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Ad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将其转化至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进行表达,并在体外对重组猪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进行生物学活性分析。提取猪脂肪组织总RNA,扩增得到脂联素基因全长并测序,设计引物引入酶切位点和His-tag,把gAd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NZ8048,将重组质粒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诱导表达。通过Ni 2+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纯化后再Western blotting检测。然后,将gAd蛋白注射到高糖饲喂的小鼠体内鉴定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gAd基因并在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表达,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17ku。经纯化后用Western blotting检验具有反应原性,动物试验证明制备的gAd蛋白能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本研究为利用外源重组脂联素球状结构域调节猪的脂肪代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禽源大肠杆菌037(O78)、166(O78)、120(O18)分离株和猪源大肠杆菌107/86分离株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为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的模板,扩增上述分离株的1型菌毛主要亚单位结构基因pilA,得到了大小约570bp的扩增产物,将此扩增产物克隆于T载体,通过内切酶酶切分析得到4个阳性重组质粒;对上述4个大肠杆菌分离株的pil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其编码的主要菌毛亚单位FimA蛋白氨基酸的序列比较发现:3个禽源株间FimA的同源性为94.3%至99.0%;禽源株和猪源株间FimA的同源性为89.6%至91.1%。在pilA开放性阅读框所编码的FimA182个氨基酸序列中,禽源大肠杆菌O78血清型的2个分离株037株和166株间只有2个氨基酸不同,其同源性为99.0%。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12):83-86
为探讨干酪乳杆菌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否具有拮抗作用,本研究从酒糟发酵物中分离获得1株菌,通过形态观察、16S rRNA鉴定分析,证实分离菌株为干酪乳杆菌。将其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按1∶1的比例接种到MRS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不同时间段内大肠杆菌总数。同时以干酪乳杆菌饲喂不同日龄的鸡,6 h后再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测定不同时间段内01 g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总数。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能明显抑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体内试验表明,干酪乳杆菌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本研究为干酪乳杆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利用乳酸乳球菌构建牛α干扰素(BoIFN-α)的分泌表达系统并分析其抗病毒活性。根据乳酸乳球菌MG1363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对BoIFN-α基因进行优化合成。将目的基因和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质粒pAMJ399分别进行SalⅠ和BglⅡ双酶切,将胶回收产物进行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TG1感受态细胞,提取阳性质粒电转化乳酸乳球菌感受态细胞,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同时将重组乳酸乳球菌培养28 h后取上清用PEG20000浓缩10倍左右,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BoIFN-α/MG1363,重组菌上清和沉淀均出现约20 ku的目的条带,表明重组蛋白以分泌的形式同时存在于培养液的上清和沉淀中。浓缩后的重组BoIFN-α(rBoIFN-α)上清与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同时作用,用MDBK/VSV系统以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rBoIFN-α的效价为1.02×106 U/L;通过Alamer Blue法分析可知,加入rBoIFN-α后对细胞的活性影响较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加入rBoIFN-α后细胞无绿色荧光,说明rBoIFN-α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进一步证实rBoIFN-α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效果。本试验构建了能分泌表达rBoIFN-α的乳酸乳球菌,通过一系列的体外抗病毒试验证明rBoIFN-α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试验结果为rBoIFN-α作为抗病毒药物、免疫增强剂的开发、肽类用药及临床应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蛋白重组乳酸菌对小鼠免疫应答情况,本研究将IBV CH/LN/2019毒株的S1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重组质粒pNZ8149-S1,电转至乳酸乳球菌NZ3900中,应用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评价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水平,免疫SPF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分析小鼠特异性抗体、CD4+、CD8+和细胞因子(IL-4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S1/NZ3900并表达目的蛋白;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IgG抗体水平均高于pNZ8149/NZ3900、NZ3900和PBS组(P<0.05);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重组乳酸乳球菌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L-4和IFN-γ(P<0.05)。结果表明,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S1/NZ3900可以有效刺激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IBV新型口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表面抗原3-1E基因在乳酸乳球菌L.lactis NZ9000中的不同表达形式,首先通过PCR扩增3-1E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TX8048载体中,构建胞内表达质粒p TX8048-3-1E;将乳球菌未知分泌蛋白(Usp45)信号肽(SP)与3-1E基因片段融合(SP-Δ3-1E),并克隆入pTX8048中,构建分泌表达质粒pTX8048-SP-Δ3-1E;将化脓性链球菌M6蛋白细胞壁锚定序列(Cell wall anchor,CWA)克隆入pTX8048-SP-Δ3-1E中的Δ3-1E下游(去除Δ3-1E终止密码子,即NAΔ3-1E),构建表面表达质粒pTX8048-SP-NAΔ3-1E-CWA;将三种表达载体电转化到乳酸乳球菌L.lactis NZ9000中,构建三种乳酸乳球菌L.lactis NZ9000/pTX8048-3-1E(胞内表达菌)、L.lactis NZ9000/pTX8048-SP-Δ3-1E(分泌表达菌)及L.lactis NZ9000/pTX8048-SP-NAΔ3-1E-CWA(表面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来检测3-1E目的蛋白在三种阳性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构建的三种重组乳酸乳球菌均可表达目的蛋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评估重组乳酸乳球菌的抗球虫免疫保护作用及后续非抗性标记乳酸菌体系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PCR扩增的鸡大肠杆菌 1型菌毛蛋白结构基因 (pilA)用地高辛标记成核酸探针与分属 2 8个血清型的 50个鸡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斑点杂交 ,阳性率达 84% ,用甘露糖敏感血凝试验 (MSHA)检测阳性率为 72 % ,表明核酸杂交比MSHA法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选择从四川规模化鸡场分离鉴定的5株优势血清型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代表株(O89,O119,O141,O127)的1型菌毛pilA基因的PCR扩增片段分别定向克隆到pUC18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并转化到DH5 α株大肠杆菌载体菌中,对目的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5个克隆片段均含有1型菌毛pilA基因的全序列,全长459bp,编码信号肽和结构蛋白。用生物软件(DNASTAR)对9株大肠杆菌1型菌毛pilA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菌毛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及抗原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间具有同源性,1型菌毛间存在一定的相同抗原位点。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特异引物,扩增O型口蹄疫病毒(O/FMDV)P1-2A基因,将其克隆至T载体上,通过Hind Ⅲ和Not Ⅰ双酶切P1-2A基因和真核转座载体pFastBacTM Dual,构建重组转座质粒pFastBac-P12A,再将pFastBac-P12A转化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DH10Bac,经重组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P12A。将Bacmid-P12A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出现典型CPE。病变细胞经Dot blotting和SDS-PAGE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O/FMDV P1-2A蛋白在Sf9细胞中获得表达,为O型FMDV特异性蛋白。  相似文献   

14.
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克隆、测序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PCR技术从猪细小病毒的RF DNA模板中扩增了含有VP2全基因的2.0kb的基因片段,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利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VP2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将所得的核心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的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均在99%以上,从而说明该蛋白的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将VP2全基因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5(b)、pET17(b)和pET28(b)构建成表达质粒pET15bVP2、pET17bVP2和pET28bVP2;将含有VP2基因起始位点至EcoRⅠ切点间的0.8kb片段克隆入pET17(b)中构建成表达质粒pET17bVP2f。利用上述四种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表达情况,结果发现pET17bVP2f质粒在45kD处有一特异性表达带,而其它几种质粒均未看到特异性表达带,推测VP2基因3‘端的某些结构可能对VP2全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影响。这一结果对研究VP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重叠区扩增法(PCR-based accurate synthesis,PAS)人工合成猪附红细胞体ORF2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DE3)中高效表达。根据GenBank注册的AJ504999的ORF2基因序列,选择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设计并合成11对寡核苷酸片段,用PAS方法,人工合成ORF2基因。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经测序证实正确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RF2,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37℃,IPTG终浓度1mmol/L的条件下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Western-blot鉴定,在35 000附近出现目的片段。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蛋白二级结构及抗原表位等方面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用Trizol提取O型口蹄疫病毒RNA,根据已经公布的O型口蹄疫病毒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VP1基因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VP1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经测序表明,目的基因VP1已正确地整合至表达质粒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 RT- PCR方法从猪脂肪组织扩增出瘦蛋白基因 ,将其插入 p MD1 8- T克隆载体 ,经序列分析证明 ,所获得的目的基因为 4 4 1 bp,与预期大小一致。提取质粒后用 Eco R 和 Xho 双酶切 ,克隆入 p ET- 2 8a表达载体 ,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受体菌 E.coli BL 2 1 ( DE3) ,经 IPTG诱导 ,SDS- PAGE检测 ,证明在 E.coli BL 2 1中正确表达了重组猪瘦蛋白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利用PCR方法扩增DEVC-KCE株gE基因片段(包含gI基因及其侧翼序列),扩增产物克隆入pGEM-T载体测序后亚克隆至pUC19 EcoRI、SalI位点间,获得pUC-gE。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盒插入pUC-gE BamHI位点,构建转移载体pUC-gE-EGFP。该转移载体有7个单一酶切位点可供外源基因插入,上下游侧翼分别为1.57Kb和1Kb。将转移载体pUC-gE-EGFP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观察到绿色荧光,说明EGFP基因获得有效表达,为开发以鸭肠炎病毒为载体的多价、多联基因工程疫苗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猪囊尾蚴膜联蛋白B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猪囊尾蚴中扩增出膜联蛋白B2基因,将其克隆至pcDNA3.1表达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和基因测序表明,目的基因AnnexinB2已正确地整合至表达质粒中,成功构建了膜联蛋白B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将T7RNA聚合酶基因导入猪源细胞,并对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进行分析。作者克隆并构建含T7RNA聚合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载体pBABEpuro/T7。将pBABEpuro/T7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载体pVSV-G共转染GP2-293细胞,收获重组病毒并用该病毒在Polybrene的介导下分别感染PK15和SK6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对此阳性细胞进行传代,并对不同代次细胞中的T7RNA聚合酶基因进行扩增,确定其遗传稳定性。用直接荧光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细胞中T7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及其活性。结果表明T7RNA聚合酶能够被稳定地整合进靶细胞基因组内,细胞系内的T7RNA聚合酶具有较好的转录活性,其活性传代不减弱。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所表达的T7RN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表明T7RNA聚合酶基因稳定整合进猪源细胞,该基因的稳定整合为建立高效体内病毒拯救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