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苷酸是影响肉质风味的重要物质,其呈味作用显著。畜禽的饲养方式、屠宰后的储藏条件以及日粮蛋能水平和饲料添加剂是影响肌苷酸含量的主要因素。本文就肌苷酸的形成机理、肌苷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动物营养工作者在畜禽肉质风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肌苷酸是影响肉质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其鲜味呈味作用显著。家禽的品种、饲养方式、屠宰后的储藏条件以及日粮蛋能水平和饲料添加剂等是影响肌苷酸的含量主要因素。文章就肌苷酸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为家禽肉质风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肌苷酸是影响肉质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其鲜味呈味作用显著,因此影响肌苷酸生成的各种基因都是潜在的候选基因。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腺苷-磷酸脱氨酶(AMPD)基因、GARS-AIRS-GART基因、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基因(PURH)、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等是与肌苷酸合成代谢相关的基因。文章对以上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肉鸡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优质肉鸡肉品质利用候选基因遗传标记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研究,找到对优质鸡肉品质性状有较大影响的几个基因,获得更符合市场需要,更能满足人们对鸡肉品质需求的优质肉鸡,是当前禽育种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肌苷酸是鸡肉质鲜味特性的主要物质基础,感官试验结果表明,肌苷酸的鲜味呈味作用显著,肉品IMP含量的差异会对肉品总体风味产生一定作用,作用大小与肌苷酸和谷氨酸钠等其它风味物的协同作用有关,因此影响肌苷酸生成的各种基因都是潜在的候选基因。腺苷一磷酸脱氨酶(AMPD1)、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ADSL)、次黄嘌呤核苷酸环水解酶(ATIC)等3种酶是产生肌苷酸过程中3个重要的酶。作者对以上3种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GPAT、AIRC和PURH基因作为肌苷酸合成过程中的酶系基因,它们对鸡肌肉肌苷酸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效应.为了进一步验证这3个基因对肌苷酸含量的遗传效应,本研究以白耳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和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这3个基因的单基因以及合并基因型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PAT、AIRC和PURH基因均对白耳鸡胸肌肌苷酸含量的差异产生影响,均与鸡肌肉IMP含量存在显著关联(P<0.05),这3个位点可作为影响鸡肌肉肌苷酸含量的分子标记;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要高于最优秀的单个基因型效应.因此,可以利用合并基因型对鸡的肉质风味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
风味是衡量鸡肉品质的重要指标。肌苷酸具有显著的鲜味呈味作用,开展其含量、沉积规律和代谢调控的研究对提高鸡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介绍肌苷酸的结构、性质的基础上,综述了肌苷酸合成和代谢途径以及影响鸡肉肌苷酸含量的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鸡肉风味的改善措施和营养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物化学和组织学方面论述了决定肉质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不饱和脂肪酸、pH值的变化速度与幅度、蛋白酶活性、肌内脂肪含量与分布、肌纤维类型与分布、肌肉的糖酵解潜力、肌苷酸(IMP)和三甲基吲哚在风味产生中的作用。此外,还论述了这些因素在肉质的营养调控技术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肥羔型黑山羊新品种的肉品质,试验测定了肥羔型黑山羊新品种三世代6月龄公羔和羯羊背最长肌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肌苷、肌苷酸及食用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新品种羔羊肉质细嫩多汁,营养丰富,比例均衡,富含肌苷酸、谷氨酸等鲜味物质及其他风味物质,且富含矿质元素、维生素、肌苷及ω-3、ω-6脂肪酸等保健物质,肉质总体指标在同类羔羊肉中属中高档水平。说明新品种肥羔羊肉产品市场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9.
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鸡肉肌纤维特性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影响畜禽肉质的因素很多。已有研究表明 ,肌纤维的数目、直径、类型均可对肉质产生重要影响 ,而肌肉脂肪、肌苷酸及硫胺素的含量则可明显影响肉的口感及风味。肉鸡的品种不同 ,其肉质差异变化极大 ;同一品种由于饲养方式、饲喂水平 (营养 )、饲养环境等因素不同肉质变化也很大。本试验以浙江地区普遍饲养的“广西黄”黄鸡为对象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其肉质的影响 ,旨在为肉鸡饲养业提供相关依据。1 材料和方法浙江省萧山城南哺坊厂的“广西黄”黄鸡 40 0 0羽 ,1至15日龄统一饲养 ,所用饲料由萧山特种饲料厂提供。第 16日龄开始 ,…  相似文献   

10.
梅花鹿肉营养价值及肉质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梅花鹿肉的营养价值、鹿肉及鹿制品的主要功能、肉质评价的研究进展和肌苷酸含量及其他影响因素对梅花鹿肉质的影响,进而对鹿肉肉质评价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鸡AMPD1基因PCR-SSCP分析与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磷酸腺苷脱氨酶1(AMPD1)是嘌呤代谢中的一种重要酶类,它的功能是催化AMP(一磷酸腺苷)脱氨,生成肌苷酸(IMP),从而影响肉质风味。试验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以隐性白羽肉鸡、白来航蛋鸡和两个地方品种(北京油鸡、三黄胡须鸡)纯系鸡为试验材料,对AMPD1基因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类型判别。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除三黄胡须鸡和隐性白羽肉鸡、北京油鸡和白来航鸡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AMPD1基因多态性与北京油鸡生产和屠体性状(活重、胸肌率、肌苷酸含量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肌苷酸含量在三种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初步推断AMPD1可能为影响鸡肉中肌苷酸生成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12.
滩羊血清酯酶-1同工酶与肌肉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质品质是指鲜肉或加工肉的外观、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等有关的一些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的综合体现。风味是指人的嗅觉、味觉和口腔触觉的复合感觉,包括气味和味道。对风味起正面作用的有香味和滋味,如肌苷酸、核糖、含硫氨基酸和某些鲜味肽都产生滋味;起负面作用的是膻味,羊肌肉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是影响肉质品质和膻味的重要因素。张水平等研究表明,羊肉的膻味与硬脂酸的含量有关,硬脂酸含量越高,膻味越重。而肌肉中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与羊肉的肉质品质和营养价值呈正相关。此次试验仅以宁夏滩羊羔羊、母羊和羯羊酯酶-1同工酶与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来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滩羊的肉质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猪肉肌苷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猪肉提取液中的肌苷酸光密度,求得每克鲜肉中肌苷酸含量,发现品种间差异显著,宰后3.5小时肌苷酸含量与肉质有一定关系。PSE肉发生率高的猪种,宰后3.5小时眼肌肌苷酸含量也高,而pH值较低。  相似文献   

14.
对150日龄、180日龄的德化黑鸡肌肉的肉品质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肌苷酸、脂肪酸、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黑色素)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德化黑鸡肉品质客观指标的综合分析,德化黑鸡具有市场需求的优良肉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索在亲鸽普通日粮中使用发酵豆粕对乳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肠道发育、肌肉品质及肌苷酸含量的影响。试验组使用发酵豆粕,对照组使用普通豆粕。研究发现:试验组全净膛率高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试验组肝脏和肌胃器官指数低于对照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水平;试验组胸肌和腿肌肉色黄度b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肌苷酸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和肌苷酸合成相关的AMPD1、ATIC和GART基因表达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亲鸽饲喂含有发酵豆粕的日粮能够提高乳鸽肉用性能,改善乳鸽的肠道发育,改善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和畜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众多的研究证明肌苷酸具有风味特性,它的含量与肉类食品鲜味程度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肌苷酸的形成机理及含量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家禽的肉质性状已经成为育种工作者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影响家禽肉质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营养、环境、疾病等。研究结果表明,肌内脂肪与肉的嫩度及肉质相关;另外,肌苷酸(IM P)是鸡肉质鲜味特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影响IM P生成的各种基因都是潜在的候选基因。作者综述了与肌内脂肪及肌苷酸合成代谢相关的脂蛋白脂酶(LPL)、细胞外脂肪酸结合蛋白(EX-FABP)、瘦蛋白受体(OBR)、解偶联蛋白(UCP)、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腺苷一磷酸脱氨酶1(AM PD 1)等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畜禽肌肉肌苷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综述了畜禽肌肉呈味物质肌苷酸的研究现状、呈味机理、代谢途径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现阶段肌苷酸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目前动物营养工作者在畜禽风味品质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肉的品质和风味。评价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肉色、嫩度和肉的风味。影响肉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营养、环境和屠宰等。由于很多营养物质都参与肉质变化的代谢和生化过程,因此,营养在肉质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1营养水平对肉质的影响保证必需的营养水平是改善肉质和肉的风味的必要前提,但在满足营养需要量的前提下,高营养水平和不限量自由采食有使肉质变差的趋势。有试验表明,营养水平对肉质有一定的影响,在低营养水平条件下肉质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海南特种野猪优良的肉质性状,试验采用对其肉质常规性状指标、肌苷酸和胆固醇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特种野猪背最长肌pH_(24 h)值与pH_(45 min)值相比下降幅度小、肉色鲜红,熟肉率和滴水损失率小,表现较好的系水能力;肌内脂肪含量较低,大理石纹分布均匀,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肌苷酸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