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重复DNA序列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结构,能够稳定和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在DNA的复制过程中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及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分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和细胞衰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端粒 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端粒DNA是富含 G的高度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端粒 DNA序列均由 5′-3′,方向 (TTAGGG) n 反复串联组成 ,它参与 DNA复制 ,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全复制有重要作用。正常动物细胞 DNA的端粒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 ,当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将停止增殖并死亡。细胞中的端粒酶在正常细胞不表达 ,只在生殖细胞、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文章介绍了细胞衰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端粒酶和细胞衰老的关系 ,讨论了端粒酶和克隆动物的早衰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我国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的端粒序列,试验根据国外已报道的端粒重复序列5’-CCTAAA-3’设计寡聚核苷酸探针(CCTAAA)5,并用地高辛标记,C.parvum基因组DNA经Bal31-HindⅢ酶切后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鉴定;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首次对子孢子和卵囊时期C.parvum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parvum基因组DNA与探针(CCTAAA)5杂交,获得了较好的杂交条带,随着Bal31-HindⅢ酶切时间的延长,杂交信号逐渐减弱,说明C.parvum端粒序列定位在染色体的末端,与国外报道的C.parvum端粒序列一致,为5’-CCTAAA-3’;检测C.parvum端粒酶活性时发现,子孢子时期端粒酶具有活性,卵囊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端粒酶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末端富含G的简单重复结构。在生理状况下,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在复制分裂过程中将逐渐丢失碱基,从而致使端粒逐渐缩短。当端粒缩短至一定长度时细胞将进人生长停止衰老死亡阶段,即出现细胞的凋亡。最近几年来,人们研究发现一种端粒酶能够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并添加到端粒从而达到防止端粒缩短,维持端粒的长度,进而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由于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生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5.
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它对维持染色体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端粒酶能够以自身的RNA序列为模板反转录合成端粒的重复DNA序列,对端粒长度的维持以及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1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1.1端粒的结构和功能1.1.1端粒的结构: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  相似文献   

6.
1端粒的结构与端粒结合蛋白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由重复DNA序列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结构。它的存在及其特殊构像的维持,是从纤毛虫、发育期的酵母到哺乳动物,保护线性染色体末端、顺利完成DNA末端复制的共同解决方案〔1〕。端粒功能的缺失会造成严重的遗传不稳定性,影响染色体的完整性和传代的连续性,并能导致细胞生活力和更新能力的丧失。端粒结构的形成和功能的维持需要端粒结合蛋白的参与。人体细胞主要的四种端粒结合蛋白是TRF1(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1)、TRF2、Tankyrase(TRF1-interactingankyrinrelated A…  相似文献   

7.
吕昆  林丹  黄英 《中国畜牧兽医》2009,36(11):99-104
端粒是真核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区域,是由重复的DNA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形成的DNA-蛋白复合物,对于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长度的缩短与人类疾病和衰老密切相关。同时,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性生殖手段,越来越多的在科研和生产中得到应用。由于体细胞核移植通常采用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因而供体细胞的端粒长度、核移植后重组胚的端粒在胚胎早期是否会被修复、端粒长度是否有变化等问题,对于研究克隆动物的重编程、发育生物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将对端粒的结构和端粒长度的机理研究、在克隆哺乳动物中对端粒长度的探索研究,以及近几年来关于端粒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端粒位于真核染色体末端,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重要元件。端粒酶(TER)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核蛋白(RNP)反转录酶(RT),其核心酶包括蛋白亚基和RNA元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端粒丢失可以被有活性的端粒酶补偿回来。哺乳动物端粒酶在发育中受调控,端粒的重编程可能是由于早期胚胎不同时期的端粒酶活性而造成的,因此,研究胚胎发育早期端粒和端粒酶重编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端粒和端粒酶在克隆动物胚胎发育上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衰老和种子劣变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植物衰老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牧草提前衰老也会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限制草产业的发展。由于种子劣变,全球每年约有25%的种子失去活力,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深入揭示植物衰老特性和调控机制,不仅对于阐明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种群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延缓衰老技术和调控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中发现,染色体端粒与植物衰老以及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由端粒DNA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结合蛋白是一组与端粒DNA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是帮助稳定端粒结构并保护端粒免受DNA修复系统的干扰,其次还参与了基因表达、DNA复制和染色体结构调节等许多生物学过程。端粒酶由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酶RNA(TER)两个亚单位组成,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参与线粒体功能以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通过对端粒酶新功能的探索,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从而延缓植物的衰老进程,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在植物中研究发现,端粒的动态变化与植物衰老存在相关性,植物端粒内稳态的维持机制仍存...  相似文献   

10.
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端粒是存在于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蛋白质复合物,由于末端不能复制,正常体细胞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而逐渐丢失端粒序列,导致细胞老化和死亡。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在细胞的增殖、衰老及永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端粒和端粒酶及其与衰老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端粒、端粒酶与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于DNA的末端复制问题和自由基对端粒DNA的不可修复性损伤而使其缩短,进而导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端粒酶是一种具有保持种属特异性端粒长度的酶,在延缓机体的衰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与细胞永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正常动物细胞DNA的端粒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当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将停止增殖并死亡。端粒酶可以从端粒DNA 3′OH末端延伸端粒或合成新的端粒。本文主要介绍了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细胞永生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中的特殊结构,其功能是保护染色体末端的单链DNA不被机体识别成破损的双链DNA,避免错误修补,维持染色体的完整和细胞的活性,被称为“有丝分裂时钟”和“生命时钟”。在脊椎动物中,端粒的绝大部分是由一连串重复序列——(TTAGGG)n构成,在昆虫中,这种重复序列为(TTAGG)n,在植物中,这种重复序列为(TTTAGGG)n。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都可能影响动物的寿命,目前在医学上端粒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是在蜜蜂学上的研究很少,只有在蜜蜂滋养细胞和脂肪细胞上有所研究。目前应该以此为基础,借鉴端粒在医学上的研究,继续展开探索,以期获得更深入的结果,为提高蜜蜂寿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鉴别牛早期胚胎性别PCR方法引物的设计与筛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牛Y-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睾丸特异蛋白基因以及性别决定基因序列设计合成5对公牛Y-染色体特异引物,依据牛骨胳肌α肌动蛋白前体基因和微卫星DNA序列设计合成4对牛DNA特异引物(内标引物)。单重PcR扩增牛基因组DNA,筛选出4对牛Y-染色体特异引物和1对牛DNA特异内标引物。将不同的Y-染色体特异引物与内标引物组合,多重PCR扩增牛基因组DNA、已知性别的牛成纤维细胞和克隆胚胎,筛选出2个可用于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别的PCR引物组合:B34/A12和B78/A12。  相似文献   

15.
端粒、端粒酶与动物衰老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端粒封闭染色体的末端并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 端粒的缺失会引起染色体融合并导致细胞的衰老及死亡。端粒酶的活化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 , 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并且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因此,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治疗肿瘤和控制细胞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 及其基因和调控机理, 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抑制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端粒封闭了染色体的末端并维持了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的缺失会引起染色体融合并导致细胞的衰老及死亡.端粒酶的活化可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并且端粒酶活性的异常表达又会引起细胞永生化或转化成癌细胞.因此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治疗肿瘤和控制细胞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细胞老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抑制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端粒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由端粒DNA和端粒相关蛋白组成,它能维持染色体的结构稳定和功能,保护其免受核酸酶降解,防止其末端融合或重排等。端粒长度的维持机制主要有ALT机制和TA机制。端粒长度的维持以及端粒酶的利用在衰老的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系统论述端粒的结构、端粒的维持机制以及端粒与衰老的关系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当前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常细胞恶性扩增过程中需要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修饰的介入.这些恶性细胞通过抢占信号通道获得生长所需的生物活性,扩散并最终杀死宿主.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有很高的基凶重排率,并可对致癌基因产生局部的修饰和置换.端粒学说的形成,对解答肿瘤中致癌基因不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端粒本质是一种核蛋白结构,在每一次DNA复制时都通过自身磨损从而保护了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  相似文献   

19.
吴成仓  曹勇伟 《蚕业科学》1992,18(2):121-124
<正> 自从Struhl(1979)等第一次从酵母中分离到ARS以来,许多研究者已从链孢霉、毛霉、衣藻、烟草、玉米、大豆、果蝇、非洲爪蟾线粒体等来源的DNA分子中分离到ARS。通过对一些ARS的分子结构和DNA序列分析,并与电镜观察到的DNA复制起始点相比较,试图从ARS的结构和功能上来探讨真核生物DNA复制机理。同时希望利用ARS复制自主性与染色体上功能单位着丝粒、端粒和基因来构建人工微染色体,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载体。  相似文献   

20.
正常细胞恶性扩增过程中需要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修饰的介入。这些恶性细胞通过抢占信号通道获得生长所需的生物活性,扩散并最终杀死宿主。与正常细胞不同,肿瘤细胞有很高的基因重排率,并可对致癌基因产生局部的修饰和置换。端粒学说的形成,对解答肿瘤中致癌基因不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端粒本质是一种核蛋白结构,在每一次DNA复制时都通过自身磨损从而保护了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无论是在老化的组织中,是在与癌症相关的组织增生性疾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