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安徽省某鹅场急性死亡的雏鹅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无菌采集病死鹅肝脏、脑和心包液,经过培养特性观察、染色镜检、生化特性检测以及16S rRNA和血清学检测,鉴定病原菌为血清15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命名为LAG1株。该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而对卡那霉素等耐药;对雏鸭的致病性强,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为7.75×103CFU/只;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LAG1灭活油乳剂疫苗对自身菌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可达80%以上,对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HXb2攻毒的保护率可达70%,对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WJ4和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Yb2攻毒的保护率低于20%。本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养鹅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研究采用随机引物初步建立了鸭疫里默氏杆菌RAPD扩增多态性方法,对分离自广东地区的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产生1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有些鸭场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因型的菌株并且不同鸭场流行基因型不一样。该结果可为该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鸭疫里默氏杆菌RAPD指纹图谱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基因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药物敏感性,本研究对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等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测定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共鉴定到46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其中血清1型、2型、10型和15型菌株依次为9株、25株、1株和1株,未定血清型菌株10株;RA分离株普遍对林可霉素、多粘菌素和诺氟沙星耐药,表明RA分离株对临床常用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受;易感鸭的动物回归试验能够复制出典型的原始病例,且可从死亡雏鸭中分离到同源菌株。该研究结果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疫苗选用和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东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山东省主要流行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为Ⅰ、Ⅱ型.将临床分离鉴定的两种血清型致病菌株进行毒力测定和抗原性分析,筛选出适合制成鸭疫里默氏杆茵二价灭活苗的种子菌株,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本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血清型及耐药情况,笔者采集了各地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病鸭病料。无菌采集脑、心血、肝等组织接种于血清营养琼脂,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疑似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提取细菌DNA进行PCR鉴定和序列测定。通过玻片凝集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到3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玻片凝集试验显示,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1型、2型、6型、7型、10型、11型及未知血清型,其中1型和2型所占比例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菌株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广东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鸭组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确定得到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这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的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已广泛产生耐药性.参照已经发表的2对引物以细菌全菌体为模板建立双重PCR方法,结果均能扩增出2条目的片段,经测序证实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菌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鉴定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生化特性、药敏情况、血清型和致病性,从扬州郊区发病鹅场分离到1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鉴定、玻片凝集试验,确定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经过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没有发现鹅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3种途径感染鹅,出现100%的死亡率,说明分离株对扬州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同时提示在鹅的免疫计划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培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标准1型和2型与野毒株进行各种培养基培养特性的对比,并利用标准1型和2型菌株免疫的实验鸭鲜血制备成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实验室初步鉴别诊断法。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显微形态、生化试验略有不同;不同培养基上鸭疫里默氏杆菌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不同来源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大小、显微形态略有不同;鸭疫里默氏杆菌鲜血平板能对标准1型、2型、鸭疫里默氏野毒株、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及疑似里氏杆菌进行实验室的初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省故城地区送检的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发病的病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根据培养特性和生化鉴定结果鉴定出1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经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得出血清1型5株,血清2型4株,血清6型1株,血清10型1株,还有2株未定型。试验证明血清1、2型是目前故城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主要流行血清型,分离菌株对雏鸭有很强的致病性且耐药谱较广,但对氧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从宜良等地 198份病、死鸭组织中分离到 5 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 (RA)。并进行了生理生化、药敏、血清学、免疫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5 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 (RA)有 3个优势血清型 ;RA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左旋氧氟沙星、硫酸安普霉素等药物敏感 ,对链霉素、柱晶白霉素等药物不敏感 ;受试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后 ,对同原菌株的攻击显示出良好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海南省文昌市某鸭场病鸭致病原及其耐药情况,试验分别采用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检测、PCR鉴定和测序等方法对病鸭致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确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20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PCR鉴定及测序其中17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利福平、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克林霉素、头孢唑肟敏感,对新霉素和磷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12.
在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保守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PCR方法,对5株已知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纯培养菌和6株临床分离未定型的里默氏杆菌菌株以及病死鸭病料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样品都可扩增出592bp的特异目的条带,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氏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该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快速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也适用于病料的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13.
40种中草药对三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40种常用中草药的浸出液对本地分离鉴定的3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用纸片法进行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大黄、黄连等中草药具有显著抑菌效果,为筛选中草药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确诊贵州省三穗县某养鸭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通过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及基因测序对病原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特征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相符; PCR检测及基因测序与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同源性达100%;药敏试验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哌拉西林3种抗菌素高度敏感。结论:确诊病例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高敏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肉鸭养殖中细菌传染病发病率高、防治困难的现状,分离鸭疫里默氏杆菌,检测其抗药性程度,筛选合适的抗生素适宜剂量。从山东省内12个地区/市、河北省4个地区及河南省4个市区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采集到447份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鸭肝脏及脑部组织病料中分离菌株。利用鸭疫里默氏杆菌的omp A基因为目的基因,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PCR快速鉴定该菌的方法,共分离到65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率为13.62%,其抗药性程度均较高。根据CLSI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原理,建立了96点阵接种药敏检测盒,检测分离菌株的MIC,筛选适用于临床的敏感药物和剂量。试验表明:鸭里默氏杆菌抗药性较高,可根据药敏检测结果筛选抗生素,并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制鸭疫里默氏杆菌GroEL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将鸭疫里默氏杆菌WJ4菌株的groEL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经过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株并进行3次亚克隆后制备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共获得2株稳定分泌鸭疫里默氏杆菌GroEL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G2B6和1G2F10。2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亚类。腹水单克隆抗体ELISA效价达到1:102 4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1、2和10型菌株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禽巴氏杆菌菌株无反应性。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稳定性好、特异性强的鸭疫里默氏杆菌GroEL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制基于抗体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抗原的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省新兴地区某番鸭养殖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鉴定,确诊该次疫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3型所引起。  相似文献   

18.
罗小华 《四川畜牧兽医》2012,39(2):25-26,29
选择刚死亡且具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变的病死鸭,无菌采集其肝组织,对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证明确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然后将该菌株扩增培养,通过甲醛灭活,再经无菌试验和安全性试验验证,制成安全的自家苗,随后对自家苗作临床效力试验,结果证明该苗具有较好的免疫防治效果,适合在当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取铁力市地区某鹅场鸭疫里默氏杆菌疑似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细菌进行生化鉴定、PCR鉴定、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2株细菌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菌株对头孢氨苄、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高敏,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中敏,对环丙沙星、磺胺嘧啶、利福平不敏感。说明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可作为此养鹅场防治病的首选药物,其他药物需减少或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lpestifer)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1-8周龄鸭均敏感。山东省某肉鸭场饲养商品樱桃谷肉鸭,14日龄以后发病。病鸭精神沉郁、眼睛周围湿润,鼻孔有分泌物,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头颈歪斜、运动失调。病鸭排绿色稀粪,发病率在75%以上。剖检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病变。发病后,该场技术人员将病鸭送我所进行化验。我们通过无菌采取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判断其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及时有效的控制了疫情。将分离菌株经培养增殖灭活后,辅以天然免疫增强剂——蜂胶.试制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经试验和临床应用证明,该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