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基因序列,合成GH-1、GH-2两条引物,分别以IBRV的Barta Nu/67株、IBRVBK125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两株IBR病毒DNA均可扩增出362bp的特异性片段;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火鸡疱疹病毒(HVT)及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表明,该法对IBR病毒的检出限量为104.25TCID50/0.1mL.  相似文献   

2.
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PCR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已发表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B基因序列,应用oligo4.1程序设计一对引物PB1/PB2,分别对IBRVLA株、洛精、美精、BarthaNu/67株、B7株、云南-1和云南-2分离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7株IBR病毒DNA均有399bp的特异性片段。用此引物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马立克氏病毒(MDV)、鸡传染必喉气管炎病毒(ILT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应用本所1962年分离的伪狂犬病毒闽A株强毒为种毒(简称PRVFA)。该病毒株在乳地鼠肾和乳兔肾原代细胞上传500代后,对多种家畜仍保持原来的毒力。后采用蚀班克隆,筛选直径小于2mm的小斑,并结合低温诱变,选育出伪狂犬病毒弱毒株(简称PRVFB)。该弱毒株特性:对2kg重的家兔仍有35%发病死亡或麻痹和奇痒症状,其中有极少数耐过康复;对乳猪已无致病性;对其它家畜的奇痒症诱发力消失;.用家兔和乳猪盲传未发现返强;接种动物同居感染未发现水平传播;制成冻干弱毒疫苗的病毒最低滴度为LogTCID50=5.0;接种多种家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和方法1.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鸭瘟病毒(DPV)、伪狂犬病毒(PRV)、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新城疫病毒(NDV)均由本实验室保存.  相似文献   

5.
伪狂犬病毒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5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I、KpnI、SalⅠ、BglⅡ和HindⅢ)建立了伪狂犬病毒闽A株DNA的内切酶图谱,并与Buk株、Shope株、Norden株、S株,台湾NTU株进行比较,认为闽A株与美国或欧洲毒株无关,而与台湾株同源,表明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在伪狂犬病病毒研究中是一种毒株鉴别、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伪狂犬病病毒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又称猪疱疹病毒Ⅰ型。某些疱疹病毒,如牛疱疹病毒、马流产病毒、猫鼻气管炎病毒及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等都具有凝集动物红细胞的特性。据国外资料报道,PRV也能凝集小鼠红细胞,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仅有李学伍等做过此方面的试验研究,本人在李学伍等人试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应用鞣酸法处理小鼠红细胞,提高了实验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效果十分理想。在猪易感病毒中有很多病毒都能凝集小鼠红细胞,如猪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冠状病毒等。为了检测伪狂犬病病毒是否能凝集小鼠红细胞及其血凝性可否被特异性抗血清抑制,从而建立一种快速诊断伪狂犬病的方法,特作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1对引物从含有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的质粒pNS1上亚克隆NS1基因,将NS1基因插入到中间转移载体pUSK中,获得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USK—NS1。将pUSK—NS1与伪狂犬病毒Ea株TK/gG/LacZ^ 突变株基因组共转染真核细胞IBRS-2,通过空斑纯化得到了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株TK/gG^-/NS^ 1。经检测,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NS1蛋白。该重组病毒可作为猪乙型脑炎和伪狂犬病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用毒株。  相似文献   

8.
以伪狂犬病毒(PRV)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融合之后经间接ELISA、IFA和IHC试验进行杂交瘤筛选,共获得2株能分泌针对PRV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2株猪伪狂犬病毒单抗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IFA结果显示单抗能与接种于猪睾丸细胞(ST)的PRV发生特异性反应,IHC结果显示单抗能用感染了PRV的猪神经组织发生反应,证实抗PRV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此结论为猪伪狂犬病毒抗原表位分析及相关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毒(PRV)是一种良好的兽用活病毒疫苗载体。但以PRY基因缺失疫苗株TK^-/gE^-/LacZ^+为载体表达PRRSV GP5的重组病毒TK^-/gE^-/GP5^+免疫实验动物后难以激发抗PRRSV的中和抗体。为了进一步增强这种重组病毒的免疫效力,本研究用具有更好免疫原性的修饰的ORF5基因(ORF5m)代替天然ORF5基因,构建了表达PRRSV的修饰型GP5m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毒TK^-/gE^-/GP5m^+。经PCR、Southem Blot、Western blot证实构建正确,并能表达具有活性的GP5m蛋白。将TX^-/gE^-/GP5m^+与TK^-/gE^-/GP5^+分别免疫Balb/c小鼠,结果TK^-/gE^-/GP5m^+免疫小鼠不仅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PRRSV的中和抗体(3/6只达到了1:16),而且在诱导PRRSV特异性细胞免疫方面也显著优于TK^-/gE^-/GP5^+,表明TX^-/gE^-/GP5m^+是一种极有希望的PRRSV和PRV二价基因工程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王岗株病毒(ILTV)经SPF鸡肾细胞增殖,差速离心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电镜观察,以纯化的病毒4次免疫BALB/c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克隆,经ELISA筛选出3株(8E2、13G6,9C4)分泌抗ILTV特异McAb的杂交瘤细胞,特异性试验表明经闪与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痘病毒,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白血病病毒及鸡肾细胞均无交叉反应。在获得三株单抗建立单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杨润德冯书章**郑瑞峰马丛林**张旭曰升高轩李谭清(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保定07100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各年龄及品种均易感,一年四...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室2012年从江苏省太仓市某发病猪场分离到1株变异的伪狂犬病毒,命名为JS-2012。为了研究该分离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将12头15日龄的伪狂犬病毒阴性仔猪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每组5头猪)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和滴鼻接种JS-2012毒,第3组2头猪做空白对照。接种病毒的仔猪在攻毒后24 h体温均开始升高,4 d后开始死亡,死亡率为100%。临床观察发现,滴鼻组仔猪发病死亡明显快于肌肉注射组。对病死猪进行剖解,均可见大脑血管扩张并出血等典型的伪狂犬病病理变化。病理切片显示猪的脑蛛网膜下腔严重出血,其他各脏器也均有严重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该变异株JS-2012为伪狂犬强毒毒株。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基因工程疫苗,以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株TK^-/gE^-/LacZ^+为病毒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共表达与牛疱疹病毒1型VP22(BHV-1 VP22)融合的PRRSV E及M蛋白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TK^-/gE^-/VP22E^+/VP22M^+。经PCR、Southern blot、Western blot证实rPRV构建正确,并能表达与BHV-1 VP22融合的PRRSV E及M蛋白。rPRV在IBRS-2、PK-15细胞中的增殖滴度与PRV亲本株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外源基因的插入不影响rPRV增殖。用该rPRV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小鼠抗PRRSV中和抗体及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并与未融合VP22的单表达PRRSV E蛋白及共表达E及M蛋白的rPRV TK^-/gE^-/E^+与TK^-/gE^-/E^+/M^+进行比较。结果显示TK^-/gE^-/VP22E^+/VP22M^+可诱导小鼠产生更好的体液与细胞免疫反应,BHV-1 VP22发挥了佐剂效应。本研究为研制安全、有效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二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种类 猪病毒性腹泻病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一类疾病,目前我国流行的病毒性腹泻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猪轮状病毒(PV),同时其它病毒如肠病毒感染、猪腺病毒感染、星状病毒、杯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也会引起猪只的腹泻。  相似文献   

15.
周建强  潘琦 《畜牧与兽医》1995,27(4):157-159
本试验采用自然感染患鸡的气管粘膜及分泌物为材料,以鸡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CL94.通过接种鸡胚的病变特点、回归本动物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毒价测定、中和试验以及有机溶剂的敏感试验等证明CL94株分离毒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为证实ILTV在安徽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然感染鸡的气管粘膜及分泌物为材料,以鸡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CL94。通过接种鸡胚的病变特点、回归本动物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毒价测定、中和试验以及对有机溶剂的敏感试验等证明CL94分离株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为证实ILT在安徽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核苷酸序列,设计针对中、强毒力NDVF基因编码融合蛋白裂解位点的核苷酸序列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RT—PCR)检测中、强毒力NDVRNA的方法。该方法能从舍有NDVI系疫苗毒、NDV标准强毒株F48E9(基因Ⅸ型)、分离鸡源强毒株(基因Ⅶ型)和鸽源强毒株(基因VI型)样本中检出NDVRNA,不与NDV弱毒株(LaSota、Clone30、B1、V4)、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及健康鸡组织RNA发生交叉反应,对NDV核酸的最小检出量为60个拷贝,具有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从9个临床样本中均检测出阳性信号(9/9),PCR产物经测序证明均舍有NDV强毒株F基因裂解位点;用其中8份病料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分离率为5/8。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重组病毒活疫苗SA215(C)株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enBank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PCV2ORF2基因,将ORF2基因插入到含有EGFP报告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PI-2.EGFP,获得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PI-2.EGFP-ORF2。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中间转移载体pPI-2.EGFP-ORF2与伪狂犬病毒SA215株基因组共转染真核ST细胞,通过空斑纯化得到表达PCV2 ORF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SA215(C)。经检测,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ORF2基因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并且重组病毒及亲本株在同一细胞上的增殖滴度基本相同,表明EGFP和PCV2 ORF2基因的插入不影响PRV SA215的增殖。该重组病毒可作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伪狂犬病毒的候选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缺失株rPRV-bc-8基因组UL4-UL3基因间区域是否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在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转移质粒pMD-US6+7-EGFP-US2的基础上,通过DNA体外分子克隆技术将UL4序列替换左同源臂US6+7序列,UL3序列替换右同源臂US2序列,并将PolyA引入转移质粒,得到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与亲本毒rPRV-bc-8共转染PK-15细胞,经蚀斑纯化成功得到一株能够稳定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UL4-EGFP-UL3。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PCR鉴定确定E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到伪狂犬基因组的UL4-UL3之间,并通过细胞传代试验分析得到重组毒的遗传稳定性良好。通过体外增殖试验分析得到重组病毒rPRV-UL4-EGFP-UL3在细胞内的增殖速度较快,接种后12 h内滴度始终高于亲本毒rPRV-bc-8,接种后40 h达到最高滴度108.3 TCID50/mL,与亲本毒的最高滴度接近,但是最高滴度的出现时间晚于亲本毒,并且在达到平台期后病毒滴度下降的比亲本毒快。通过对病毒培养液中荧光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接种后56 h时荧光蛋白浓度达到最高值4793.9 ng/mL,之后进入平台期。综上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及体外复制能力,并且外源基因EGFP在此位点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为进一步相关重组病毒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3株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CJ801株)的单克隆抗体。3株单抗与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CompetitiveELISA表明、3株单抗所对应的抗原位点互不重叠。Westernblotting试验表明、3株单抗所对应的抗原位点都位于VP2b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