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妊娠后期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体况、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背膘厚及体重相近的初产杂交母猪36头,按体况和配种时间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母猪,饲喂营养水平依次为维持需要的1.5、2.0和2.5倍的日粮,母猪妊娠81 d时开始试验至母猪分娩结束,试验期33 d。结果显示,分娩时Ⅰ组母猪背膘厚显著低于Ⅲ组(P<0.05),断奶时各组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母猪泌乳期背膘损失显著低于Ⅲ组(P<0.05);Ⅲ组母猪分娩后体重、分娩前体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母猪妊娠81 d体重及泌乳期失重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间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及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均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仔猪初生均重、断奶窝重、泌乳期窝增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随营养水平升高,Ⅱ、Ⅲ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催乳素和孕酮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各组尿素氮和葡萄糖含量随营养水平的升高逐渐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Ⅲ组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I组(P<0.05);各组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母猪妊娠后期饲喂营养水平为2.0倍维持需要的日粮时可使后备母猪分娩时体况达到标准水平,而饲喂营养水平为2.5倍维持需要的日粮可使母猪产仔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交替饲喂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血浆激素含量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2个阶段,配制6种试验饲粮,妊娠前期试验饲粮: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12.54 MJ/kg、15.55%)、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饲粮(13.27 MJ/kg、16.47%)、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饲粮(13.44 MJ/kg、17.86%);妊娠后期试验饲粮: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12.73 MJ/kg、15.96%)、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饲粮(13.27 MJ/kg、16.47%)、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饲粮(13.84 MJ/kg、18.13%)。选取2胎、体重相近的加系大白母猪4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早上饲喂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饲粮,下午饲喂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Ⅰ组(早上饲喂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下午饲喂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饲粮)、试验Ⅱ组(早上饲喂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饲粮,下午饲喂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每天饲喂2次。妊娠前期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饲粮每次饲喂1.125 kg,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每次饲喂1.150 kg,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饲粮每次饲喂1.140 kg;妊娠后期中能量中蛋白质水平饲粮每次饲喂1.805 kg,低能量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每次饲喂1.800 kg,高能量高蛋白质水平饲粮每次饲喂1.800 kg。试验期11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妊娠36~90 d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增加(P<0.05);试验Ⅰ组总产仔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活仔数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妊娠35 d的血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组妊娠80 d的血浆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且试验Ⅰ组较试验Ⅱ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妊娠80 d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Ⅰ组妊娠35 d的血浆MDA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妊娠80 d的血浆瘦素(LEP)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妊娠105 d的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与早、晚饲喂相同营养水平饲粮相比,早、晚交替饲喂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可提高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血浆中激素含量和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选取6胎~8胎长大母猪6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麦麸组,WB)、赛麸源Ⅰ型组(SF-Ⅰ)、赛麸源Ⅱ型组(SF-Ⅱ),每个处理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从母猪配种开始至哺乳第23 d断乳结束,哺乳期对照组和试验组饲粮配方一致。测量母猪妊娠第1 d、妊娠第110 d、分娩后第21 d背膘数据,计算妊娠后期背膘增加、哺乳期背膘损失;母猪分娩当天记录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仔猪个体重、胎盘重、分娩持续时间,计算死胎发生率、木乃伊发生率;称测调圈后每窝仔猪起始体重和断乳体重,计算全期日增重,评估哺乳性能;记录每头母猪整个哺乳期给料量、剩余量和浪费量,计算整个哺乳期的平均采食量;称测分娩第1 d和断乳时仔猪空腹重,以测定仔猪生长性能。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赛麸源Ⅱ型添加组显著提高总产仔均重和母猪哺乳期平均采食量(P<0.05),也有增加活产仔窝重(P=0.06)与活产仔均重(P=0.07)的趋势。不同来源膳食纤维对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死胎发生率、木乃伊数、产程、总产仔窝重及哺乳性能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妊娠母猪饲粮中...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10头头胎妊娠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阳离子组和益母草组,保证每组母猪的品种、数量、妊娠期相近(均在84d左右)。结果发现,3组母猪在胎产健仔数、胎产总仔数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 3组母猪的健仔率、死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益母草组母猪产死胎率低于其他2组;3组母猪的产程差异不显著(P>0.05),但益母草组母猪产程最短;阳离子组和益母草组母猪的断奶配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猪(P<0.05);益母草组和阳离子组母猪的断奶配种间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得出结论:在母猪饲料中添加0.1%益母草可显著缩短母猪断奶配种间隔(P<0.05),添加0.1%阳离子能显著缩短母猪断奶配种间隔、分娩产程,降低死胎率(P<0.05)。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柠檬酸(citric acid,CA)对母猪背膘厚、产仔数、平均产仔间隔、产程、抗氧化能力和血钙的影响。选择体况相近、妊娠90 d的健康二元(长×大)母猪30头,按背膘厚度和预产期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母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10 g/kg CA。试验时间为妊娠90 d至分娩当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母猪平均产仔间隔显著缩短(P0.05),母猪分娩产程有缩短趋势(0.05≤P0.10);处理组母猪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血钙浓度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研究表明,CA能够提高妊娠母猪的抗氧化能力和血钙浓度,缩短平均产仔间隔和产程。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丹系大白母猪采食量、养分消化率及泌乳期背膘损失的影响。试验选用80头胎次、预产期、体况相近的健康妊娠后期(85 d)母猪,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1.5 g/kg GOD。试验期为58d(产前30d,产后28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g/kgGOD组显著提高了妊娠后期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泌乳期各组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GOD对泌乳期母猪养分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 1.0 g/kg GOD组母猪分娩后15 d及断奶当天的背膘厚均显著高于1.5 g/kg GOD组(P <0.05),0.5 g/kg GOD组和1.0 g/kg GOD组母猪泌乳期背膘损失显著降低(P <0.05)。结果提示,GOD能提高母猪妊娠后期采食量,降低泌乳期背膘损失,对母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奶牛、新生犊牛血清指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添加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头健康、第3胎次、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饲喂基础饲粮+30 mL/(d·头)的异位酸,Ⅱ组饲喂基础饲粮+60 mL/(d·头)的异位酸。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到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在产后10和21 d,Ⅰ、Ⅱ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Ⅰ、Ⅱ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瘤胃氨态氮(NH 3-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产前10 d,Ⅱ组奶牛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奶牛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在产前10 d和产后21 d,Ⅱ组奶牛血清尿素氮(U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21 d,Ⅰ、Ⅱ组奶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产前10 d,Ⅰ组奶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和21 d,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10 d,Ⅱ组奶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Ⅰ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 d,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在产前10 d和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6)Ⅰ、Ⅱ组新生犊牛血清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新生犊牛血清IgA、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奶牛的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犊牛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试验中,奶牛围产期饲粮中异位酸适宜添加量为60 mL/(d·头)。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妊娠后期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体况、繁殖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背膘厚及体重相近的初产杂交母猪36头,按体况和配种时间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母猪,饲喂营养水平依次为维持需要的1.5、2.0和2.5倍的日粮,母猪妊娠81d时开始试验至母猪分娩结束,试验期33d。结果显示,分娩时Ⅰ组母猪背膘厚显著低于Ⅲ组(P0.05),断奶时各组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母猪泌乳期背膘损失显著低于Ⅲ组(P0.05);Ⅲ组母猪分娩后体重、分娩前体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母猪妊娠81d体重及泌乳期失重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间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及母猪断奶-发情间隔均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仔猪初生均重、断奶窝重、泌乳期窝增重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随营养水平升高,Ⅱ、Ⅲ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催乳素和孕酮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Ⅱ、Ⅲ组(P0.05);各组尿素氮和葡萄糖含量随营养水平的升高逐渐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Ⅲ组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I组(P0.05);各组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母猪妊娠后期饲喂营养水平为2.0倍维持需要的日粮时可使后备母猪分娩时体况达到标准水平,而饲喂营养水平为2.5倍维持需要的日粮可使母猪产仔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母猪日粮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对哺乳仔猪生长、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24头胎次、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健康大白猪母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Ⅱ组饲喂分别添加50和100g/t低聚壳聚糖的基础日粮,试验从母猪妊娠第85天开始至分娩后第21天时结束。结果显示:(1)Ⅱ组哺乳仔猪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Ⅰ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仔猪21日龄体重显著提高(P<0.05)。(2)Ⅰ组仔猪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甘油三酯(TG)浓度,Ⅱ组α-淀粉酶(α-AMY)、LDH活性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Ⅱ组哺乳仔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皮质醇、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而丙二醛(MD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低聚壳聚糖组母猪初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和Ig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仔猪血清IgG和IgA含量、Ⅱ组仔猪血清Ig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母猪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低聚壳聚糖能够提高哺乳仔猪的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腹泻率,从而提高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质量苜蓿草粉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发情率的影响。试验选取120日龄(体重约40 kg)的后备母猪4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5头猪)。对照组饲喂不含苜蓿草粉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低、中、高质量苜蓿草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1%、18.3%、20.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0.3%、34.5%、28.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50.4%、41.7%、36.2%)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100 d。结果表明:1) 120~220日龄阶段,试验组母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母猪平均日增重最高;试验组母猪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Ⅲ组母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母猪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母猪血浆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猪血浆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母猪190~220日龄的发情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母猪血清雌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母猪血清瘦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猪血清孕酮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母猪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母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得出,在后备母猪饲粮中添加10%中质量(粗蛋白质含量为18.3%)和高质量(粗蛋白质含量为20.0%)苜蓿草粉具有更好的生产效果,添加10%中质量(粗蛋白质含量为18.3%)苜蓿草粉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Piglet Birthweights and the Order of Farrow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rthweight and order of farrowing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records of 202 attended farrowing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ll individual birthweights showed the first-born piglet to be heavier (P<0.05) than the last-born. The order of farrowing might not be entirely random, as further evidenced by a delayed expulsion of stillborn piglets; 70 per cent of these births occurred during the last third of the farrow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2.
提高繁殖母猪产仔效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概述影响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各种因素基础上,阐述了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并提出了促进母猪发情和受胎的技术方法,同时探讨了繁殖母猪的淘汰原则。  相似文献   

13.
母犬生产抽搐又称产后(或产前)急痫,亦称产惊,是一种以突发、高热、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发生于产前、产中和产后,但多发生于产后1~3周和产仔较多的中、小型犬。初产和经产母犬均有发生,以青年母犬发病率为高。1发病原因妊娠期饲喂低营养或营养不均衡的食物是本病的一个诱因。母犬在妊娠后期,尤其是临产前几天,胎儿生长迅速,需从母体中摄取大量钙;母犬在哺乳期间,特别是泌乳高峰期(产后1~3周),钙随乳汁大量损耗(产后母乳钙含量比血钙高出10余倍)。这时如果日粮中钙缺乏或动物接受日光照射不足,母体血钙下降,钙、磷比例…  相似文献   

14.
产程是母猪重要的繁殖性状之一,对于产仔性状等经济指标有很大影响,产程过长可能会导致死胎率增多、新生仔猪活力降低、母猪易感染疾病等不良后果。在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中母猪产程过长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本文就关于母猪产程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提出7个对于产程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同时探讨缩短产程的可行方法,以期减少因母猪分娩时间过长为养猪生产者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浅谈孕犬难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犬病临床上,孕犬自然分娩从产程开始(即第一次出现宫缩),到10h以上仍未能分娩的情况为难产。难产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过这些年对我室难产病例的分析,各类难产的发生可因孕犬品种,胎儿体况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各不同。一般地说,短头品种犬比头长品种犬易发生难产:初产犬比经产  相似文献   

16.
分娩猪舍是待产母猪生产仔猪到母猪与仔猪转群的场所,其内部环境的优劣是影响新生仔猪能否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针对目前猪场环境温度控制没有考虑到猪自身活动而引起的产热变化,而猪只自身生命活动也是猪舍内部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采集对猪舍内外环境信息,结合猪只自身和环境的能量交换,通过机理建模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猪舍内的环境温度进行建模,得到室内温度的设定值。将仿真方案应用到猪舍温度控制系统中,以风机和湿帘为执行机构,以猪只数量,成长天数,室外温度等为输入,可将猪舍温度稳定在符合猪舍环境猪只生长的范围之内,可以节省加热设备的使用,从而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7.
胎次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某种猪场的生产记录,应用SPSS软件对不同胎次的3588窝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纯种母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纯种母猪中,胎次对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平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最高均为第6胎,分别为11.44和10.26头,最少均为第1胎,分别为9.49头和8.56头。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症状母猪产仔后食欲逐渐减退,仅饮少量水或吃少量的青绿饲料,尿少而黄,粪便干燥,奶汁减少,仔猪生长发育缓慢,以初产母猪较为多见。2病因分析产仔后加料太早,喂量太多导致消化不良而“顶食”;母猪吞食胎衣引起消化不良;产后感染或严重寄生虫病致使体温升高或内分泌失调;母猪产后腹压突然降低影响正常消化机能;怀孕期间饲料单纯、营养不良所引起,如缺乏蛋白质饲料和青绿饲料等。3对症治疗3.1消化不良病猪用胃复安1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治疗1-3次。3.2产道感染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也可用穿心…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产房高床多为双列式,其跨度一般为8.24.8.50米,长度一般在50m左右,安装产床50余张,两列高床头对头排列,中间有1.2m宽走道,主要用于喂料,每列尾端有一个坡度为30—40度,宽0.24m的排粪沟,两侧排粪沟到两侧墙各有一条1.24m宽到走道,用于清理粪便和母猪进出。  相似文献   

20.
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或低钙血症,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最高的胎次(通常是3~6胎次)最容易发生,初产奶牛几乎不发病,多数发生于分娩后数天内,个别的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发病。本病多数是由于不合理的饲喂造成内分泌紊乱而致,其主要特征是意识紊乱、知觉丧失、四肢发凉及体温下降。本病多为散发,瘫痪母牛即使在治疗顺利的情况下,病愈后平均产奶量也会下降10%,若不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或发生瘫痪后不及时治疗,将会使一批高产奶牛遭淘汰,给奶牛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病例2005年5月,山东威海一奶牛养殖场发生该病,据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