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的肉鸭健康带毒、致病与耐药情况,对贵州省三穗县某肉鸭屠宰场临床健康肉鸭随机取样,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嗜水气单胞菌典型的培养特征,菌落形态、菌体形态和生化特性均与嗜水气单胞菌相符;16 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嗜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99%;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epa、act、alt和ahp等6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等15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qnrB、Sul1和IntI1等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表型相符。研究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引起养殖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 Dabry)幼鳅死亡的分离菌株(XQS1)进行鉴定,本研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16S rRNA基因和gyr B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致病菌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相似,通过对其16S rRNA基因和gyr B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株与GenBank中维氏气单胞菌相关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均在98%以上,而且在系统进化树中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综合以上结果确定该致病菌为维氏气单胞菌。溶血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株XQS1能够使兔血平板呈β溶血,并携带了act、alt、aer、hlyA毒力基因,进一步证实了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多西环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而对其它药物中度敏感或耐药。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维氏气单胞菌对人工养殖花斑副沙鳅的危害,并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药物参考,对花斑副沙鳅产业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长春市某养鱼场病死鱼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分析,16S rRNA和3种管家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并对其进行鲤鱼、昆明系小鼠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培养特性、理化反应与嗜水气单胞菌基本相同;对左氧氟沙星、卡那霉素等18种抗菌药物敏感,万古霉素、苯唑西林等4种抗菌药物耐药;16S rRNA和dnaJ、rpoD、gyrB管家基因的均与Gen Bank上的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6%、97.9%、99.9%。分离菌株对鲤鱼、昆明系小鼠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6.76×10~7CFU/只、1.39×10~6CFU/只,表明该菌可能是1株人兽鱼共患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采用细菌形态与生化鉴定方法并结合16S rRNA及gyrA基因测序分析,对海南省文昌市某养殖场死亡牛蛙病变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株优势菌株WC0803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与达卡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基本一致;16S rRNA和gyrA基因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WC0803菌株与达卡气单胞菌参考菌株同源性大于99%,且为同一进化分支。该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氨苄、万古霉素、磺胺异恶唑和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耐药;携带耐药基因qnrA、qnrS、ant3、tem、ctxM,毒力基因ascV、aer、act、ast、lip、ela和fla;对牛蛙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68×106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首次从患病牛蛙体内分离出一株强致病性达卡气单胞菌,为该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6.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部分致病株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本试验从2010年某淡水养殖场的发病黄鳝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经过常规细菌学鉴定和双重PCR鉴定确定为携带气溶素基因的强毒菌株,而且经过黄鳝和小鼠回归试验进一步确认该病由强毒菌株嗜水气单胞菌引起,并根据药敏试验成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
为确诊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山亚种树鼩人工驯化养殖中心的瑶山亚种树鼩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试验通过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病原菌,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纯化获得一株致病性嗜水性气单胞菌;利用昆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定了该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利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该分离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方法进行菌株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瑶山亚种树鼩分离到一株嗜水性气单胞菌,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呈短杆状。该菌16S rRNA序列与日本淡水湖源嗜水性气单胞菌SWCY-3.27株同源性高达100%,遗传进化关系最近。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LD50为1×107 CFU,毒力高于模式菌株ATCC 7966,近似于中国流行株NJ-35和J-1等,致病性试验鉴定该菌为强毒力菌株。生化鉴定七叶苷、阿拉伯糖、氧化酶呈阳性,各种生化鉴定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检测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以PCR扩增基因方法对分离菌进行6类12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分离菌存在氨基糖苷类(Aph-(3)-lia)和β-内酰胺类(mecA)两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可用高敏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为防治嗜水性气单胞菌感染导致的树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Dot-ELISA法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鱼类致病性气单胞菌诊断试剂盒的基础上,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胞外蛋白酶ECPase54,同时用脱脂奶平板、PCR特异性扩增气溶素基因aer和16S rRNA基因检测72株气单胞菌分离株.结果显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阳性率分别如下:Dot-ELISA法90.3%(65/72)、脱脂奶平板法75%(54/72)、aer基因PCR法94.4%(68/72)、16S rRNA PCR法81.9%(59/72),Dot-ELISA与其他3种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79.2%(57/72)、91.6%(66/72)、81.9%(59/72).在ECPase54兔抗血清制备后的2、4、6、12、18个月,用Dot-ELISA检测72株分离株,检测结果重复性好.结果表明Dot-ELISA法敏感、特异、实用,可用于鱼类致病性Ah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鲢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江苏高邮市某养殖场混养鲢死亡原因,本研究对濒死鱼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试验鉴定以及药敏性检测.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健康鲢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其LD50为5× 106.75 cfu/mL,根据其表型特征、理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其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别为1 460 bp和1 171 bp;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37种抗生素中氨曲南、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12种抗生素敏感.另外,根据A.hydrophila的气溶素aer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扩增出280 bp的aerA基因片段,其最低检出量为3×104 cfu/mL.本研究对A.hydrophila导致鲢出血死亡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建立的该菌检测方法,对鲢健康养殖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确诊广西中医药大学瑶山亚种树鼩人工驯化养殖中心的瑶山亚种树鼩发病死亡原因,并调查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情况,试验通过平板划线分离获得病原菌,进一步对分离菌进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纯化获得一株致病性嗜水性气单胞菌;利用昆明小鼠的致病性试验测定了该分离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利用药敏纸片法分析该分离株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并应用PCR方法进行菌株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从病死瑶山亚种树鼩分离到一株嗜水性气单胞菌,镜检显示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呈短杆状。该菌16S rRNA序列与日本淡水湖源嗜水性气单胞菌SWCY-3.27株同源性高达100%,遗传进化关系最近。该分离菌对成年昆明小鼠的LD_(50)为1×10~7 CFU,毒力高于模式菌株ATCC 7966,近似于中国流行株NJ-35和J-1等,致病性试验鉴定该菌为强毒力菌株。生化鉴定七叶苷、阿拉伯糖、氧化酶呈阳性,各种生化鉴定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生化特性。药敏检测显示,该菌株对米诺环素、链霉素、妥布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青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以PCR扩增基因方法对分离菌进行6类12种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分离菌存在氨基糖苷类(Aph-(3)-lia)和β-内酰胺类(mecA)两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树鼩死亡的病原菌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可用高敏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为防治嗜水性气单胞菌感染导致的树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屠宰场发病猪死亡原因,本研究对从死亡猪内脏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染色镜检为细小或中等短杆状或丝状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特性分析及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GZ2-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11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和米诺环素2种药物为中敏,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携带rsbA、atfA、pmfA、mrpA、zapA、ureC、atfC和ucaA 8种毒力基因;小鼠攻毒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有较强致病力。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8种毒力基因的奇异变形杆菌,为该菌感染的防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引起贵州省某鸭场雏鸭发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该鸭场送的疑似细菌感染病鸭进行剖检,取鼻黏膜、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器官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通过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研究其耐药情况和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6 h后呈现为边缘整齐、有光泽的乳白色菌落,伴有β-溶血现象,经革兰氏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呈两端钝圆、弧状、排列无规则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霍乱弧菌相符;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霍乱弧菌同源性高达99.6%~99.7%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大部分药物都表现为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等抗菌药耐药性较强,对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敏感;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可导致试验组雏鸭5 d内全部发病死亡,表明该分离菌对雏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霍乱弧菌相关毒力基因hlyAompWchxA为阳性,而检测的O1群rfb、O139群rfbtcpActxA基因为阴性,表明本次分离的霍乱弧菌携带有致病基因,但不属于O1和O139血清群。结果表明,该鸭场雏鸭发病的疫情病原为非O1/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该菌致病性强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为贵州省鸭霍乱弧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鲤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贵州某鲤鱼养殖厂鲤鱼死亡的病因,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动物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从死亡鲤鱼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M-R和V-P试验阳性;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421 bp的片段,测序发现,该分离菌与16株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75.3%~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5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羧苄西林等药物呈现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2和Intl1 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经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和act 3种毒力基因。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株耐磺胺类药物的鲤源嗜水气单胞菌,为该鲤鱼养殖厂的鲤鱼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发病鳜鱼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ZQ202010),进行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及gyr B基因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毒力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ZQ202010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具有运动性,该分离菌赖氨酸脱羧酶、氧化酶、VP、吲哚等反应呈阳性;精氨酸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呈阴性...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鸭源分离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通过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PCR检测及动物致病性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细菌,经纯化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显示两种形态:短杆状以及细长如发丝,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将其命名为GZGY2020。生化反应显示,分离菌具有明显的运动性,M-R试验、V-P试验均为阳性,生化特性符合奇异变形杆菌。分离菌16S rDNA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奇异变形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对18种药敏纸片中羧苄西林、头孢氨苄、苯唑西林等16种药物耐药,耐药率高达88.9%,仅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敏感;PCR检测其含有磺胺类耐药基因基因sul1和sul2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VIM,并含有hpmA、rsmA、atfA、ucaA、ureC、zapA、pmfA、fliLmrpA 9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雏鸭致病力强,即1×108 CFU/mL菌液能使雏鸭1 d内全部死亡。在药敏特性上,从病死鸭中分离到的菌株GZGY2020与以往报道的奇异变形杆菌有一定差异,表明该菌可能发生变异,导致毒力增强,而检测的10种毒力基因中仅有1种毒力基因没有出现相应的条带,表明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该鸭死亡的重要致病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从甘肃肃南县某羊场死亡羊中分离出疑似某球菌菌株XCP,为进一步确定该致病菌株及其耐药性情况,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鉴定、小鼠致病力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扩增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高盐、蜜二糖、蔗糖等生化反应阳性,VP、马尿酸盐、阿拉伯糖等生化反应阴性;16S rRNA基因PCR扩增后,进行BLAST比对,结果与GenBank中的屎肠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小鼠致病力试验发现,该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该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以及四环素等高度耐药,对红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敏感;毒力基因Asal、cylA、acm和耐药基因TetM、ant(6)-Ⅰ、aac(6')-aph(2")、ermB扩增均为阳性。结果表明,该菌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可能与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高阳性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pathogenic strains and analyze their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 methods of pathogen isolating, the methods of Gram staining, biochemical tests and 16S rRNA PCR amplification, virulence tests, drug sensitive tests, virulence genes and resistance genes PCR amplification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was Gram-positive and revealed positive after reacting with 6.5% NaCl, melibiose, sucrose and etc., while revealed negative reactions with VP, hippurate, arabinose and etc.. It showed 100% similarity with Enterococcus feacium 16S rRNA gene sequence in GenBank after PCR amplification of 16S rRNA gene and BLAST alignment. It was found severe pathogenicity after virulence tests in mice. The strain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oxacillin, penicillin G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and norfloxacin, ciprofloxacin, levofloxacin of quinolones antibiotics and tetracycline, while was sensitive to antibiotics of erythromycin, vancomycin and clindamycin. It revealed that virulence factor genes Asal, cylA, acm and resistance genes TetM, ant(6)-Ⅰ, aac(6')-aph (2"), ermB showed positi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was Enterococcus feacium, it had a strong pathogenicity and severe drug resistance,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highly positive rates of virulence genes and drug resistance genes.  相似文献   

18.
为查清引起滁州地区某养殖场雏番鸭死亡原因,本研究通过对分离细菌的鉴定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确定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此次雏番鸭发病的病原体,并将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AHcz-1株.根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建立其遗传进化树;根据已报道的8个毒力基因ureC、zapA、mrpA、ucaA、rsbA、pmfA、atfA、atfC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毒力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Hcz-1株与日本株(AB932526.1)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100%;毒力基因pmfA、atfA、ureC均未发生变异;AHcz-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致病菌对丁胺卡那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中度敏感,对其它17种抗生素不敏感,表明AHcz-1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番鸭源奇异变形杆菌临床诊断、临床用药及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