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门市畜牧兽医系统的周昀陵等人,自1990年以来,对该市雏鸡患传染性法氏囊炎病(IBD)进行了调查,根据IBD的病理过程,参考外地防治经验,结合中兽医学的理法方药,于1993年精心配制出了中药散剂——克囊灵,经在该市18个乡(镇)试治11,491只雏鸡,健活10,355只,平均防治率为90.1%。据疗效追踪结果表明:鸡群出现IBD明显期,三天内按说明服本品,防治率均在  相似文献   

2.
囊霸王冲剂系防治鸡百保罗病(传染性囊病)的纯中药冲剂,为谈黄色细粉,易溶于水,以饮水途径给药。本试验是检测其对鸡传染性囊病(简称IBD)的防治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鸡:从广州力康养鸡公司购进1天龄的海兰雏鸡。购入后隔离在健康鸡舍饲养,至20天龄时,用IBD琼胞扩散沉淀试验检测其血清,证实已无IBD母原抗体。2.鸡甘保罗病病毒(简称IB-DV):系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禽病室在发病鸡场分离并保存的强毒。对鸡的半数感染量(ID50)为10-6、0/ml,本试验人工发病使用剂量为40ID50,即10-4、0稀释,每只口服0.4ml。…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10日,伊宁市养殖户饲养的900羽罗曼雏鸡,于12月7日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经采用聚肌胞、金蟾健囊散及利巴败毒散治疗3天,停止死亡,此次发病共死亡雏鸡354羽,死亡率为39.3%.  相似文献   

4.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防治。IBD是鸡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1979年我国在广州首次发现。IBD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免疫效益不佳。用中草药防治IBD不失为一有效途径。用蒲公英、金银花、千里光和艾叶等为主药组成的中草药燃熏病鸡舍25~40分钟,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93.96%。用黄芪、白头翁和生地组成的中草药防治鸡人工感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应用疫苗,但由于雏鸡免疫应答功能尚未健全,雏鸡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母源抗体,接种疫苗后产生中和作用等因素,单靠疫苗防治本病难以取得满意效果。据报道,15—45日龄雏鸡应用抗 IBD 高免卵黄液防治本病,有一定效果。笔者于1991—1992年经实验室制备和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选择体况良好,经检查无白痢、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等介蛋传递疾病的250日龄产蛋母鸡86只。2.毒株来源于该场 IBD 死亡病鸡的法氏囊和脾脏。3.新城疫灭活苗由省站提供。4.用琼脂扩散和血凝抑制试验法定期监测IBD、ND 抗体效价。5.用1:2000IU 双抗液洗法氏囊,制成1:5悬液。放入冰箱反复冻融3次,取出后产蛋母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炎(IBD)与新城疫是养禽业危害较大的两种传染病,IBD病毒的致病作用主要是造成鸡体免疫器官的损害,造成鸡的免疫控制,对新城疫的ND的免疫的影响也较大。中草药制剂可以治愈IBD。中草药的抗病作用主要是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在生产实践中感染IBD的鸡群,用中草药制剂治愈后,应采取何种方式免疫ND效果较好,在本试验中加以研究,试验过程如下:1动物与材料1.1试验鸡群自育雏鸡90只,育雏至55日龄,育雏期间7日龄用Lasota系疫苗滴鼻点眼进行首免;25日龄用Lasota系进行二免,两次免疫均用正羽份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琼脂凝胶沉淀(AGP)试验的方法,对雏鸡IBD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试图为基层单位检测雏鸡IBD母源抗体,制定合理的IBD免疫程序提供方法和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鸡及采血情况:本试验采用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雏鸡或育成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在我省广泛流行。据资料统计,1990年我省发病鸡群达70%左右,一般鸡群死亡率在30多左右,严重者可达80多以上,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1991年春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宣传该病的有关知识及防治措施,另一方面试制IBD高免蛋黄液,对发病鸡群进行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兽医关于IBD病症的理论,以清热解毒、凉血生阴为治疗原则。配制成复方中草药煎剂.以饮服方法用于防治IBD。并与抗IBD高免卵黄抗体,对人工感染雏鸡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预防组分别使发病率降低67%、94%。治疗组(荆量加倍)分别使发病率降低38%、69%。与攻毒对照相比,复方中药预防组可使胸腿肌内出血发生率降低60%,出血程度降低50%,复方中药治疗组可使胸腿肌肉出血发生率减少27%。出血程度降低45%。  相似文献   

10.
蛋雏鸡大肠杆菌病的中草药防治研究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拟复方中草药对蛋雏鸡大肠杆菌病进行了人工感染治疗试验、中草药疗效试验和安全试验、临床治疗试验、临床预防试验,结果表明:该方药在治疗蛋雏鸡大肠杆菌病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最好;仅使用复方中草药治疗的效果不低于单独使用敏感的抗茵西药;使用复方中草药在临床上预防大肠杆茵病能获得较好效果;复方中草药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防治大肠杆菌病可用中草药代替抗茵西药,符合无公害产品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中药对人工感染传染性囊病(IBD)雏鸡的死亡率、器官出血率、增重效果的影响,以及抑制人工感染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致死鸡胚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对人工感染传染性囊病雏鸡的治愈率为83.3%,降低死亡率61.1%(P<0.05);法氏囊、脾脏出血率显著降低;适量中药明显控制感染,提高增重,抑制IBDV致死鸡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囊病的免疫接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对生产威胁极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染,且发病迅速,病情较重。另外,由于法氏囊发炎,使其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因而雏鸡经接种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疫苗后不能产生理想的免疫反应,甚至免疫失败。不少专家、学者对IBD曾作过大量的研究与论述,对指导本病的防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IBD的免疫问题作一评述。一、免疫现状(一)疫苗种类据了解,国外已问世的IBD致弱病毒疫苗不少于14种,国内不少省的生物药厂也有生产。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目前…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幼雏鸡和中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以侵害法氏囊为主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养殖场区,对幼雏鸡及中雏鸡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尽管目前已有良好的疫苗免疫,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致使免疫鸡群中仍有IBD发生。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遇到许多免疫鸡群发生的IBD病例,现将免疫鸡群发生IBD的临床特点和应急处理方法及预防经验报道如下。1鸡群IBD免疫后发生IBD的类型特点1.1 IBD疫苗反应所致鸡群发生IBD…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对进口种雏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炎(IBD)的检疫中,前两批是在入境后一周采血作琼扩试验,均为阴性,但在产下的蛋孵雏鸡中却有一批暴发了IBD,而在种鸡中至今未见到病例。为改进本病的检疫方法和程序,对最近进口的一批雏鸡,于3日龄采血作血清中和试验,检测到了雏鸡有很高的IBD中和抗体,达到1:6~1:24或以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所致的雏鸡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不仅引起雏鸡的发病死亡,而且还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从而使雏鸡对埃希氏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更易感,对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降低,而引发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近年来,随着IBD疫苗的开发和应用,该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近年来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IBD时有发生,对养鸡业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在积极探求高保护力疫苗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求IBD防治的良方,减少因该病造成的损失。为此,笔者比较了中药、高免卵黄抗体及生物合剂防治IBD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期.肉鸡、蛋鸡、麻鸡、肉杂鸡在12~15日龄用法氏囊病疫苗时,疫苗保护率不能令人满意,出现“非典型IBD”,并伴随呼吸道症状、零星死亡。不防不出现.一防就发生,使养殖户不敢防疫,甚至个别地区肉鸡一次法氏囊疫苗都不防,有无法氏囊病都打一次卵黄抗体。但是肌注卵黄抗体会影响雏鸡的生长.且应激大,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17.
试验观察了复方中草药“毒菌杀”对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的外周血液白细胞及α-醋酸萘酯酶(α-acid 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毒菌杀”可以使感染IBD V的雏鸡维持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提高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活性水平,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近几年来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农村,IBD流行面广,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其危害已超过鸡新城疫、禽霍乱等疫病,成为我国农村养鸡业的一大隐患。 农家养鸡群体小,20~100羽不等,散放饲养,粗放管理,疾病多,IBD防治不能只依赖疫苗免疫,应按下述几个方面实行综合防制。 1.减少早期感染的机会:农村孵坊应做好环境、用具和种蛋消毒及卫生工作,降低用具和蛋表面传染性囊病病毒的含量,减少胚胎期、苗雏早期接触感染的机会。 2.改善雏鸡饲养管理:在农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兽医关于IBD病症的理论,以清热解毒、凉血生阴为治疗原则.配制成复方中草药煎剂,以饮服方法用于防治IBD.并与抗IBD高免卵黄抗体,对人工感染雏鸡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预防组分别使发病率降低67%、94%.治疗组(剂量加倍)分别使发病率降低38%、69%.与攻毒对照相比,复方中药预防组可使胸腿肌肉出血发生率降低60%,出血程度降低50%,复方中药治疗组可使胸腿肌肉出血发生率减少27%,出血程度降低45%.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下面就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相关情况作如下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