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园艺学报》2013年第3期《杧果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其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作者弓德强等)报道,以"台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杧果抗病性和采后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MeJA 50μmol·L-1采前处理显著降低了采收时的病果率和贮藏期的病情指数,抑制了接种炭疽病菌果实的病斑直径;有利于杧果贮藏品质的保持,提高了果肉中维生素C含量,延缓了可溶性糖含  相似文献   

2.
据《分子植物育种》2019年第7期《茉莉酸酯类对秋甜桃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作者何平等)报道,为合理利用茉莉酸酯类物质增加秋甜桃果实色泽、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晚熟桃新品种秋甜为试材,于转色期对果实喷施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和茉莉酸甲酯(MJ),处理浓度为10 mg/L、50 mg/L和100 mg/L,分析果实花色苷、叶绿素、类黄酮、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着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据《果树学报》2016年第1期《茉莉酸酯类对"圣诞玫瑰"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作者孙晓文等)报道,研究不同浓度二氢茉莉酸丙酯(PDJ)、茉莉酸甲酯(Me JA)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合理利用PDJ、Me JA改善葡萄果实色泽、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葡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对蓝莓贮藏品质的的影响。通过采后用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蓝莓,在(0.5±0.5)℃冷藏条件下研究蓝莓生理品质变化,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后用茉莉酸甲酯处理均能不同程度低降低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及相对电导率,延缓蓝莓鲜果的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色苷含量及总酚含量的降低,降低蓝莓蓝莓果实PG活性和LOX活性。另外,主成分分析表明经过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蓝莓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并且300 μmol/L 茉莉酸甲酯处理的样品综合得分最高。因此,采后用300 μmol/L 茉莉酸甲酯对蓝莓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能有效保持蓝莓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5.
<正>据《食品工业科技》2014年第22期《Me JA(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采后蓝莓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作者冯叙桥等)报道,为研究外源Me JA(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采后蓝莓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Me JA(0、10、50、100μmol/L)在室温下熏蒸处理"达柔"蓝莓果实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农学通学报》2016年第16期《茉莉酸甲酯对高寒地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生理的影响》(作者解振宇等)报道:为研究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对转色期葡萄抗性的影响,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设置了4种茉莉酸甲酯处理浓度,分别为0(对照)、0.001、0.01、0.1 mmol/L,在葡萄转色期(11月上旬)对叶片喷施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显示,茉莉酸甲酯0.001 mmol/L处理,葡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了23.5%(叶绿素a降低29%,叶绿素b变化不  相似文献   

7.
正据《中国果树》2016年第5期《热空气协同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冷藏石榴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张姣姣等)报道,为研究热处理及茉莉酸甲酯处理对石榴冷害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云南蒙自的"大粒石榴"为试材,将其经38℃热空气和茉莉酸甲酯单独及协同处理后,在3℃条件下分别贮藏20、40、60、80 d后取出,在20℃放置3 d后,分别测定石榴相关冷害参数  相似文献   

8.
正据《果树学报》2016年第6期《采前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作者王英珍等)报道,为研究采前Me 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将梨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Me JA的PDA(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上并在1周后测量其病斑直径,筛选出能有效抑制黑斑病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果树》2014年第2期《喷施ABA对美人指葡萄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作者程云等)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在南方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于美人指葡萄浆果转色期喷施不同浓度ABA,对其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南方地区美人指葡萄促进着色、提早上市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喷施ABA处理可显著增加果粒重、花青苷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增大果粒,促进浆果着色,且比对照葡萄提早7-10天成熟上市。综合来看,ABA喷施浓度以150mg/L为最佳,葡萄可于8月4日(处理第3周)前后采收,果粒重8.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63%、固酸比约25.0,浆果先端至中部呈深紫红色至紫红色,风味甜鲜可口。  相似文献   

10.
我国芒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芒果在货架期品质劣变严重。本文研究了在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芒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mg/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货架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的TSS和Vc含量、降低了TA含量,使芒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外观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2O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本研究表明,生长期MeJA处理使芒果保持较好货架期品质与其增强果实在货架期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果树》2015年第6期《采前叶面喷施螯合钙对草莓品质、钙形态和贮藏期灰霉病的影响》(作者曾祥国)报道,以晶玉草莓为材料,研究采前叶面喷施螯合钙对草莓果实品质、果实钙不同形态含量及贮藏期草莓灰霉病病情指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叶面喷施螯合钙能显著提高草莓成熟期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贮藏期草莓灰霉病病情指数;果胶酸钙是草莓果实中主要  相似文献   

12.
<正>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6期《采前喷施赤霉素(GA_3)对杧果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作者高兆银等)报道,为探明"贵妃"杧果生长期喷施GA_3对果实产量、品质和采后贮运特性的影响,以期为GA_3在杧果生产中的  相似文献   

13.
以海南‘妃子笑’荔枝为材料,探究了采前喷施次磷酸钾对果实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喷施次磷酸钾提高了单果重和坐果率,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了果皮颜色参数a值和花色苷含量,促进果皮转红;提高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改善了果实品质。同时,次磷酸钾处理提高了荔枝中黄铜和总酚含量,降低了采后褐变指数,说明次磷酸钾处理在荔枝的采后贮藏过程中,可以增加果实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4.
正据《北方果树》2020年第2期《不同钙肥对岳冠苹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作者李宏建等)报道,以岳冠苹果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钙肥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的中后期也呈下降趋  相似文献   

15.
<正>据《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第22期《喷施钙肥对桃钙养分吸收和品质的影响》(作者于会丽等)报道,为明确自制钙肥(以小分子有机物为助剂的螯合钙)在桃上的应用效果,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施硝酸钙、市场钙肥(糖醇螯合钙)及自制钙肥,研究其不同时期喷施对桃钙养分吸收、品质及着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钙肥均显著提高了桃叶片和果肉中钙养分含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喷施不同浓度木醋液对杧果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后熟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木醋液在杧果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用“台农一号杧”为材料,于盛花期后喷施7次不同稀释倍数的木醋液,采后测定“台农一号”杧的株产、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色泽变化、果胶、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适当浓度的木醋液能提高杧果产量和平均单果重,其中稀释200倍的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22.43%和13.37%;喷施木醋液可以促进果实硬度下降、果实转黄、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以及原果胶含量的下降,其中稀释400倍的硬度最低,比对照低30.51%,稀释200倍的果实转黄最快、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原果胶含量变化最明显;喷施木醋液还可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喷施200倍木醋液的杧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2.06%;喷施400倍木醋液的杧果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1.48%和16.92%,可滴定酸降低最多,比对照低24.72%。因此,在杧果盛花期后喷施一定浓度的木醋液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促进杧果转色,其中以稀释200和400倍表现较佳,稀释400倍喷施最佳。  相似文献   

17.
<正>据《北方园艺》2014年第15期《套袋及其配套措施对改造园"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雷士俊等)报道,以经过改造的郁闭园"长富2"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套双层纸袋和复合袋,配合铺反光镜、摘叶、转果等措施对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及其配套技术增加了单果质量、果实直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全面着色  相似文献   

18.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8.06.053),来自伊朗库尔德斯坦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采前喷施锌对苹果酶促褐变和果肉颜色变化的影响。苹果中的酶促褐变(EB)在加工过程中或新鲜食用过程中发生。研究人员采前3~4周对苹果树(品种为Delbard Estival和Kohanz)喷清水(对照)、0.13%螯合锌(C-Zn)或0.13%纳米螯合  相似文献   

19.
据《果树学报》2012年第1期《不同肥料种类对黄金梨果实内在品质及风味的影响》(作者刘松忠等)报道,应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对黄金梨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不同种类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和腐熟动物废弃料处理当年和第2年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施用堆肥(对照);  相似文献   

20.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2.12.007)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智利塔尔卡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两个不同嘎拉苹果株系("Baigent"和"Galaxy")不同冠层果实的着色模式以及与色素、酚和黄酮含量的关系。色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是影响苹果色泽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