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调查诸城地区某水貂养殖场粪便源大肠杆菌的表观及其分子特征,采集某个水貂养殖场的水貂粪便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鉴定;使用PCR检测耐药基因以及Ⅰ整合子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来分析菌株的克隆关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分析相同克隆群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结果显示,自82份水貂粪便样品分离到6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75.61%;大肠杆菌分离株对AMP和TET的耐药率超过90%,多重耐药菌株(MDR)占比为85.48%。PCR检测到5类耐药基因的存在,qnrS检出率最高,为61.29%(38/62);aaC2、aaC4、sul1和aac(6′)-Ib-cr耐药基因与菌株产生相应的耐药抗性存在一致性(P0.01)。分离菌株中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域的优势结构为dfrA27-aadA2-qnrA。鉴定出致病性血清型的存在,且对应菌株都具有多重耐药性,优势血清型为O104:H4。分离株中存在33个STs,ST46为优势STs(16.13%),具有3个主要克隆群,依次为CC10、CC46和CC176;与致病性相关菌株的STs和人源大肠杆菌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本研究表明,养殖场的水貂受到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污染,相同克隆群菌株的耐药基因分布具有多态性,表观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诸城地区某水貂养殖场粪便源大肠杆菌的表观及其分子特征,采集某个水貂养殖场的水貂粪便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和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鉴定;使用PCR检测耐药基因以及Ⅰ整合子基因盒的携带情况,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来分析菌株的克隆关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分析相同克隆群菌株的遗传相似性。结果显示,自82份水貂粪便样品分离到6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75.61%;大肠杆菌分离株对AMP和TET的耐药率超过90%,多重耐药菌株(MDR)占比为85.48%。PCR检测到5类耐药基因的存在,qnrS检出率最高,为61.29%(38/62);aaC2、aaC4、sul1和aac(6')-Ib-cr耐药基因与菌株产生相应的耐药抗性存在一致性(P<0.01)。分离菌株中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域的优势结构为dfrA27-aadA2-qnrA。鉴定出致病性血清型的存在,且对应菌株都具有多重耐药性,优势血清型为O104:H4。分离株中存在33个STs,ST46为优势STs(16.13%),具有3个主要克隆群,依次为CC10、CC46和CC176;与致病性相关菌株的STs和人源大肠杆菌具有共同的遗传背景。本研究表明,养殖场的水貂受到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污染,相同克隆群菌株的耐药基因分布具有多态性,表观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无乳链球菌及其血清型的PCR方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是引起奶牛乳房炎和新生儿期侵袭性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的重要病原菌.为快速准确地鉴定S.agalactiae及其血清型,本研究对22株从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牛源链球菌进行生化鉴定以及针对S.agalactiae保守基因sip进行PCR鉴定,并采用多重PCR技术扩增sip基因阳性菌株的cps基因进行血清分型.结果显示,PCR扩增sip基因阳性17株,其中15株生化试验与PCR结果一致;多重PCR扩增cps基因显示,其中Ia型4株、Ⅱ型11株、Ⅲ型2株.本研究为鉴定S.agalactiae及其血清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以及甲氧西林敏感(MSSA)和耐甲氧西林(MRSA)菌携带的耐药基因、MRSA的SCCmec基因型,揭示牛源MSSA与MRSA之间的演化相关性和MRSA起源和扩散途径,对2009年以来中国五省区不同牛场分离的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对确定的12株MSSA和MRSA进行了耐药基因检测、SCCmec基因型分型和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研究.54株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菌株分别为88.8%、81.5%、88.9%、90.7%、92.6%、94.4%、79.6%、63.0%和70.4%.其中,对所测10种抗生素完全耐药的占5.6%,对5种以上耐药的占85.2%,6株(11.1%)对头孢西丁耐药.12株MSSA和MRSA菌株的药敏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株MRSA对10种抗生素耐药;6株MSSA菌中,新疆分离株对2~4种抗生素耐药,其它省区分离株对7种以上抗菌素耐药.12株MSSA和MRSA菌均检出ermC和tetK基因;6株MRSA中均检出aac(6′)/aph(2")基因,5株检出tetM基因,4株检出aph(3′)-Ⅲ基因;6株MSSA均未检出aac(6′)/aph(2")和aph(3′)-Ⅲ,4株检出tetM基因.用多重PCR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显示,5株为SCCmec Ⅳ,1株未能分型;12株菌的MLST分型发现,所有菌株分为ST50、ST965、ST6、ST97和ST9序列型.经eBURST v3分析,MRSA分布在CC7、CC4、CC21和CC9四个克隆复合群(CCs)中,MSSA分布在CC7和CC32克隆复合群中.以上研究表明,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仅耐药严重,且表现多重耐药;MRSA基因型以SCCmec Ⅳ为主.对牛源SCCmec Ⅳ型MRSA与同型人源MRSA的耐药谱分析发现有较大差异,推测位于质粒或转座子上的耐药基因可能插入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中,导致耐药基因在不同菌株间传播.根据ST97中有MSSA和MRSA以及牛源MRSA与人源MRSA的MLST比较,确认我国牛源MRSA是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由来源于不同克隆复合群的MSSA获得SCCmec Ⅳ而产生,推测同一克隆株MRSA的扩散并不是MRSA大范围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和各耐药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有效防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河北省某养殖场采集健康动物的粪便样本297份(鸡源48份、猪源249份),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和PCR扩增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药敏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并对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血清型鉴定、系统发育群分析、质粒复制子分型和基因分型鉴定。【结果】分离菌株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粉红色圆形菌落,经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出129株大肠杆菌,其中92株大肠杆菌呈现多重耐药现象,主要以3~4耐为主,耐药基因以floR、tetA、qnrS和strB的检出率最高;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以O132为优势血清型,系统进化群主要分布在A和B1群,主要流行质粒为IncFIB和IncN;经MLST分型获得27个ST型,主要为ST93型,其中12株序列型为未知型。【结论】河北地区健康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其血清型众多,分子特征呈现多样性,仍需加强对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和分子特征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2008-2011年北京港口进出口水产品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为霍乱弧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有效溯源提供理论支持,选取2008-2011年北京港口食源性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67株,采用毒力基因PCR检测并用MLST分析。结果: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未检出CTX、tox R、hly A 3种基因。菌株的MLST结果显示,菌株可被分为62个ST型,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其中原有STs 2个,新发现STs 60个。同ST型菌株均来源于同一国家,本实验数据同pubmlst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分析,有7个STs可以归为7个克隆组,它们来源于中国和泰国,同组内STs来源于中国、澳洲、法国、泰国和非洲。表明北京港口非O1/O139群霍乱弧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MLST方法可作为可靠的食品污染溯源手段,相同地区的菌株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此研究丰富了现有霍乱弧菌MLST数据库,为其溯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雁、斑头雁及天鹅源沙门氏菌流行特征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本研究对33株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型鉴定,采用PFGE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用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鉴定出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6株、汤卜逊沙门氏菌19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株、伊鲁木沙门氏菌1株、奥斯陆沙门氏菌1株、5株未定型。PFGE聚类分型共分为16个型别,其相似度为53.7%~100.0%,且大多数菌株与人源菌株相似度超过80%。结果表明,大雁、斑头雁及天鹅源沙门氏菌相同血清型PFGE带型高度相似,可能来自同一克隆株,不同血清型PFGE带型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流行的血清型、ST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分离的17株牛源Pm为研究对象,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法、脂多糖多重PCR分型法(LPS-mPCR)、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及PCR方法检测17株Pm分离株的荚膜型、脂多糖型、MLST型及7类共25个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3株Pm的荚膜脂多糖型为A∶L3型,ST型均为ST1型,4株Pm荚膜脂多糖型为B∶L2型,ST型均为ST44;17株Pm毒力相关基因(exbB、exbD、fimA、fur、hgbA、hsf2、nanB、oma87、ompA、ompH、plpB、psl、ptfA、sodA、sodC、tonB和tbpA)的检出率高达100%,toxA基因的检出率为0。结果表明,从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牛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Pm主要血清型为A∶L3∶ST1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本地区动物源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收集分离于4种动物的肺炎克雷伯菌67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1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同时利用e BURST软件对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进行分析。药敏结果显示,67株动物源肺炎克雷伯菌对15株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99%~61.19%,多重耐药菌株占40.3%,不同来源的菌株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MLST分析表明,全部菌株共分成17个ST型,其中鸡源菌株有5个(ST235、ST37、ST2019、ST2021、ST726)、猪源菌株有6个(ST258、ST11、ST270、ST106、ST1863、ST263)、兔源菌株有4个(ST17、ST148、ST60、ST168)、犬源菌株有3个(ST11、ST65、ST74),其中ST11为猪源菌株和犬源菌株共有的类型。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动物中的流行表现一定的分子差异,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趋势。本研究将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与MLST分子型结合进行调查研究,揭示二者间关系,为进一步开展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防控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及其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2008—2017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90株禽源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方法鉴定其血清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PCR扩增、测序和比对查询,得到90株菌的ST型,并用BioNumerics 7.6分析MLST分型及其亲缘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分离株的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进行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90株禽源沙门氏菌可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S. Enteritidis为优势血清型。71株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占比90.14%(64/71),对氨苄西林(78.87 %)和磺胺异噁唑(77.46 %)的耐药率较高,仅S. Indiana菌株的ST17型对头孢他啶耐药。其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上升(P<0.05),而对黏菌素耐药率下降极显著(P<0.01);鉴定出14种ST型,其中ST11为优势型;最小生成树显示,仅有一个ST complex,菌株来自7个省市;S. Indiana的耐药率显著高于S. Enteritidis(P<0.05),且其ST17所耐药物种类多于其他ST型。结果表明: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是S. Enteritidis,优势ST型为ST11,其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地区分离株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耐药谱和耐药率与血清型相关,S. Indiana菌株与S. Enteritidis相比更易形成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采用核糖体分型R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三种方法,对从水生动物中分离到的59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将59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43个RT型,9个大的聚类群,DI为0.9754;51个PFGE型,13个大的聚类群,DI为0.9988;53个ST型,包括107个新的等位基因、46个新的ST型,DI为0.9982。结果显示PFGE的分辨力最高,MLST较PFGE稍低,RT的分辨力最低。总体来看59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从同一年份、同一地区、同类样品中分离到的菌株被分为不同的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分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流行的血清型、ST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分离的17株牛源Pm为研究对象,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法、脂多糖多重PCR分型法(LPS-mPCR)、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及PCR方法检测17株Pm分离株的荚膜型、脂多糖型、MLST型及7类共25个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3株Pm的荚膜脂多糖型为A:L3型,ST型均为ST1型,4株Pm荚膜脂多糖型为B:L2型,ST型均为ST44;17株Pm毒力相关基因(exbB、exbD、fimA、fur、hgbA、hsf2、nanB、oma87、ompA、ompH、plpB、psl、ptfA、sodA、sodC、tonB和tbpA)的检出率高达100%,toxA基因的检出率为0。结果表明,从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牛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Pm主要血清型为A:L3:ST1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目前广东省水禽源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及其分子流行病学动态,采用细菌分离纯化、生化特性鉴定和PCR扩增从316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88株水禽源沙门菌;采用玻片凝集法将分离株分为4(B、D、C1、E1)个群别8种血清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法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得到PFGE-XbaⅠ带型62种,菌株间相似度为54.1%~100.0%,分为A^I共9个聚类簇与11个单一基因型。结果表明,广东水禽源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PFGE-XbaⅠ带型具多样化,其中11种PFGE-XbaⅠ带型在区域和年份小范围集中流行,32种带型跨区域与跨时间交叉分布呈散在"流行暴发",不同血清型分离株的PFGE-XbaⅠ带型差异较大,相同血清型的分离株PFGE-XbaⅠ带型一般具有相同图谱型或聚类在一起。本研究采用PFGE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并探明了本地沙门菌分离株血清型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葡萄球菌耐药情况和耐药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潜在的传播机制,对采自焉耆县不同动物粪源中分离的26株葡萄球菌通过PCR方法进行属的鉴定;并对其进行临床常用1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应用PCR方法检测耐药菌株中可能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对表皮葡萄球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株的亲缘性分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26株葡萄球菌中有16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仅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对其他被检药物高度耐药;26株葡萄球菌均携带4种及4种以上耐药基因;16株表皮葡萄球菌通过PFGE分型法,得到7类基因指纹图谱,PFGE图谱呈现多样性;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MLST分型共获得7种ST型,其中ST1、ST22、ST239均发现2株相对优势型。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葡萄球菌耐药率高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耐药葡萄球菌遗传背景较为复杂,不同养殖场、不同动物源细菌之间存在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给人畜健康带来威胁。细菌分型是揭示病原菌流行规律、传播机制以及制定相应防控措施的基础。选取水貂、人和羊源PA共78株分别进行O-抗原血清分型、H-抗原鞭毛分型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显示,60株水貂源PA主要流行血清型为G型(73.3%),其次为I,M,B,E型;鞭毛A型和B型分别占91.7%和8.3%。16株人源PA以血清型E型(25%)为主,其他型别G,M,I,B,D,F,H零散分布,鞭毛A,B型分别占68.8%和31.2%。2株羊源PA血清型为I型(100%),且均为鞭毛B型。PFGE分子分型共分为14个谱型,24个亚型,其中B1、F3、G1、H1这4个亚型的菌株同源性达到100%。结果表明,水貂源PA感染与血清G型和鞭毛A型高度相关(P0.01);人源PA感染优势血清型为E型且与鞭毛A型显著相关(P0.01);2株羊源PA感染均为血清I型和鞭毛B型;不同来源的PA菌株其PFGE分型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相同来源的菌株其PFGE谱型有的完全相同,显示同一个克隆传播的可能,有的差异很大,显示不同分子克隆传播。本试验有助于阐明山东省3种来源PA的分子流行特征,为开展PA相关风险评估、控制及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研究4株猪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临床株的来源和遗传背景,了解其耐药状况、分子分型及遗传学特点。受检菌株31株,用PCR扩增mecA基因鉴定猪源MRSA;用K-B法对4株猪源MRSA进行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应用多位点测序分型(Multilocus Sequencing Typing,MLST)方法进行ST分型比较。结果:PCR法检出率为12.9%(4/31),检出的4株猪源MRSA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同时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完全耐药。MLST分型显示4株猪源MRSA以ST9型为主(3/4),等位基因谱为3-3-1-1-1-1-10,1株等位基因谱为10-35-129-2-7-50,属新ST型。研究表明4株猪源MRSA呈多重耐药模式,这初步反映了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且不合理的应用。MLST作为一种可靠的分型方法为猪源MRSA的分型研究提供信息,对研究猪源MRSA的遗传背景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河南省鸡源性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和耐药性分布,本研究从鸡场环境、兽医临床和市售鸡肉中分离鉴定得到肺炎克雷伯菌53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进行分子特征调查;同时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这些菌株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53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分为15个ST型,其中ST258和ST1466为单独的分子型,而ST23和ST137归为一组,其余11个ST型归为一组,属于克隆复合体CC347。药敏试验表明,53株分离株对加替沙星、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其它1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7.55%~71.70%,多重耐药菌株占49.06%,不同ST型的菌株耐药表型有一定差异。本研究表明河南省流行的鸡源肺炎克雷伯菌分子型存在差异,并且耐药谱表现为多重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旨在明确副猪嗜血杆菌(HPS)临床分离株分离部位的组织分布,进而探讨其血清型和基因型的流行分布特点及相关性,为猪格氏病(Glässer's disease)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临床分离鉴定的89株HPS,利用PCR技术鉴定血清型,统计各血清型HPS在不同分离部位的菌株分布数量;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进行序列类型(ST)鉴定分析、位点多态性分析、BURST分群统计和UPGMA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89株HPS临床分离株共鉴定出9种血清型(1、2、4、5、7、11、12、13、14)以及未定型(NT),血清4、13、7和5型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比28.09%、22.47%、13.48%和10.11%,有64株HPS分离于肺,占比71.91%;24种ST型,ST267、ST268、ST387和ST365为优势基因型,分别占比26.97%、21.35%、8.99%和5.62%,每个基因位点存在3~1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从3(g3pd)到71(6pgd)不等,BURST分析中划分为2个单个ST型和11个克隆群(CC),UPGMA系统发育树被分为4个分支,优势ST型处于2、3、4三个分支中,均对应具有毒力血清型的HPS分离株。HPS临床分离株流行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元化,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同时,ST型与血清型存在一定的交叉性,且与HPS临床致病力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禽肉结肠弯曲杆菌的耐药表型和分子型,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分别对54株禽肉结肠弯曲杆菌进行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研究。耐药性试验结果得到单重耐药菌株有41株(75.9%),分别是对环丙沙星耐药有9株(16.7%)、对强力霉素耐药有23株(42.6%)和对红霉素耐药有9株(16.7%);多重耐药菌株有10株(18.5%),其中4株(7.4%)对环丙沙星和强力霉素耐药,1株(1.9%)对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4株(7.4%)对红霉素和强力霉素耐药,1株(1.9%)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和强力霉素耐药;所有菌株对硫酸庆大霉素敏感。MLST得到了38个(含1个新的)等位基因(allele);26个(含8个新的)序列型(Sequence type,ST);2个已知序列型克隆系(ST clonal complexes),ST-828克隆系(45株,83.3%)和ST-1150克隆系(3株,5.6%),以及5个(6株,11.1%)没有序列型克隆系。耐药性与序列型和序列克隆系相关性比较,相关性不大。结果提示,禽肉结肠弯曲杆菌出现了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和强力霉素的单重及多重耐药菌株;禽肉中结肠弯曲杆菌主要流行ST-828克隆系;耐药性与序列型及序列克隆系相关性差,揭示耐药菌株来源广泛。  相似文献   

20.
为鉴定蛋种鸡源沙门菌生物学特性,本试验采集患病蛋种鸡的肝脏、卵黄、心血等病料组织,通过细菌分离培养、肠杆菌科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的标准鉴定系统(API20E)、PCR等方法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玻板凝集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别对分离的沙门菌致病性、血清分型、分子分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12株沙门菌对雏鸡具有致病性;除菌株36未测出血清型外,其余11株沙门菌分离株属于4种血清型,其中菌株C1为O4(B)群无动力沙门菌,菌株C13、C4为鸡沙门菌,菌株C5、C6、C7、C8、C9为病牛沙门菌,菌株C10、C11、C12为肠炎沙门菌;菌株36的PFGE带型不明显,其余11株沙门菌可分为4个不同的PFGE带型,各带型间亲缘关系较远,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的相似度在56%~100%,相同的血清型可能具有聚为1簇的趋势,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蛋种鸡源沙门菌及开展分子流行病学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