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是指有性生物个体在性别决定基因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生物发育过程后,原始性腺发育成卵巢或睾丸并使生物体发育为雌性或雄性的过程。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性别分化由少数的关键基因决定,当一个或多个关键基因出现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导致性腺发育异常甚至发生性别逆转的现象。近年来,大量数据证明,DMRT1和FOXL2在多个物种中被证实为与性别决定相关的关键基因,然而两者在性别调控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文章对DMRT1和FOXL2基因在多个物种性别决定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展望,为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家禽性别的分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动物的性别决定中具有同等的作用。但随着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认为不能将它们二者看作在性别决定中具有同等的作用。实际上性别决定的关键只在于Y染色体,Y染色体的有无分别决定雄性或雌性。其核心是Y染色体将未分化的性腺导向睾丸的分化,缺少Y染色体则向卵巢发育,两者之间的其他差异都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3.
性别决定过程是双潜能胚胎发育成睾丸或卵巢的过程.通过小鼠基因敲除试验以及在遗传水平分析性反转病人证明该过程是由多个基因调控的.论文综述了睾丸发育通路中信号分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在性腺分化中的作用.FGF9基因参与调节早期睾丸发育的3个重要事件,为调节性腺体腔上皮细胞增殖,促进Sertoli前体细胞形成,调节中肾细胞迁移,影响睾丸索的形成,FGF9诱导FGFR2在核内定位,并维持Sox9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  李斌  韦平 《猪业科学》2004,21(7):13-15
1引言家禽性别控制研究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别鉴定、性别诱导和性别控制等方面。性别决定与分化本质的发现是家禽性别研究的重要基础,对鸡胚性别的早期鉴定是对性腺基因研究的重要内容。鸡的睾丸和卵巢是由共同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sPGCs)发育而来。种蛋孵化67h(性腺分化期)中肾开始参与性腺的形成。鸡胚发育的开始阶段,约至5d左右,生殖脊还是中性的性腺,此时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在形态上未发生分化。无性阶段之后(5d之后),雄性和雌性性腺逐渐发生分化。至6~7d,雄性性腺开始睾丸的分化,雌性性腺也开始出现卵巢的分…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胎儿发育早期,原始外胚层特定细胞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即配子的祖细胞。原始生殖细胞随后迁移到未分化的性腺中,与体细胞共同形成卵巢或睾丸。原始生殖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增殖形成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随后进行减数分裂分化为配子。性别决定、性腺分化和配子发生过程涉及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相互调控,但受到取样和检测技术的限制,以往的研究系统性较差。近十年,单细胞水平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分析人和动物生殖能力形成的机制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综述了不同动物原始生殖细胞的分化、迁移与增殖、性腺分化、性别决定及雌雄配子形成过程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这些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为揭示动物性别和生殖能力形成的机制以及提高哺乳动物的繁殖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鸡胚胎性腺发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原始性腺分化为卵巢或睾丸的变化规律是:孵化3.5-5天,迁移入原始性腺内PGCs,其胞质内的糖原颗粒逐渐崩解;孵化第6天,性腺显示为卵巢或睾丸的特征,PGCs的糖原颗粒进一步崩解,鸡胚性腺开始分化;孵化第7天,性腺分化更为明显,PGCs胞质内糖原颗粒完全消失,细胞分化为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孵化第10-11天,卵巢明显区分为皮、髓质部,皮质部外区有大量增殖的卵原细胞群,呈共质体--合成体结构。卵原细胞已发育为初级卵母细胞的核网期。睾化第13天,卵巢皮质部变大,卵巢皮质部变大,髓质部变小。睾丸曲精细胞索的支持细胞增多,孵化第14-15天,卵巢皮质部出现原始卵泡,数量逐渐增多。睾丸内支持细胞进一步增多,间质细胞数达最多,成群分布在间质内;孵化第16-18天,雌性左侧卵巢皮质部外层的卵泡数量多,大小不一,呈有腔卵泡样结构;右侧性腺退化,似睾丸样结构。在雄性两侧睾丸,右侧稍大于左侧;精原细胞在曲精细索内数量地多达3层(18天)支持细胞在进一步增多,间质细胞分布稀疏。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外对绵羊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激素分泌、排卵机理与妊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部分解答了绵羊生长发育的调控过程与机理.叙述了绵羊的性腺决定于胎儿发育的第30~35天之前,因此,区别胎儿睾丸和卵巢之间的早期形态,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在妊娠的49~50d就可以鉴别,并表明是睾丸而不是卵巢.在妊娠中期对下丘腺垂体产生负反馈.与胎儿睾丸相比,胎儿卵巢发育在妊娠后半期,并不完全依赖于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发情期、发情活动,季节性及产后间隔的合并效应,决定了绵羊群体的繁殖力水平,好的管理和营养条件会使繁殖力达到最大值,这是影响肉羊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miRNA在哺乳动物性腺发育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miRNA)作为一种内源性的非编码RNA,以影响靶基因表达的方式来调节机体功能。miRNA能调控哺乳动物性腺(睾丸和卵巢)的发育,促进精子与卵母细胞的分化成熟,影响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并可能作为诊断生殖疾病卵巢癌的重要指标。本文对miRNA的生物合成过程,miRNA在哺乳动物性腺发育以及卵巢癌变过程中的调控功能进行了综述,提出该领域主要发展方向是miRNA在哺乳动物性腺发育中的体内功能研究,希望以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分子、系统等不同角度阐明单一某种miRNA在哺乳动物性腺发育及卵巢癌变过程中的具体调节机制和信号通路情况。这为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疾病,选育畜牧生产中优质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1~24nt的非编码RNA,他们通过剪切靶基因的转录产物或者抑制转录产物的翻译从而起到转录后调控靶基因表达的作用。miRNA能调控卵巢和睾丸发育,还能促进卵母细胞的成熟和精子的分化,与哺乳动物性腺发育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论文对miRNA的生物合成、作用方式及其在哺乳动物性腺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DMRT1基因编码的保守转录因子对性腺功能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家禽中,DMRT1基因定位于Z染色体上,最适合用于研究家禽性腺分化的调控因子。先前的研究显示在性别分化期间敲除该基因会诱导雄性鸡胚性腺出现雌性化,因此这个基因为鸡的睾丸正常发育所必需,但它是否足以诱导睾丸分化则不甚清楚。澳大利亚、美国、日本3个国家的科研人员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过量表达的DMRT1可诱导  相似文献   

11.
鸡胚胎的性腺发育是研究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的一个很好的模型。文章综述了鸡胚胎性腺性别分化的基本过程、性别决定中性染色体(ZZ/ZW)的可能机制和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家禽的许多经济性状与性别直接相关,探明家禽的性别调控机理对家禽业具有重要意义。家禽性别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受性染色体上性别决定基因调控外,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也参与了性别调控过程。文章主要从禽类的性别分化、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与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禽类的性别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小RNA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新型内源性小RNA——piRNA,与生殖细胞发育密切相关。piRNA是大约为32 nt长度的非编码小RNA,主要分布于哺乳动物卵巢卵母细胞和睾丸精原细胞中,在果蝇的卵巢卵泡(性腺体细胞)中也存在少量的piRNA。piRNA的生成及生物功能的发挥均依赖Argonaute家族Piwi蛋白,piRNA与Piwi亚家族蛋白特异性相结合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piRNA的生成途径不同。piRNA主要在生殖干细胞分化、胚胎发育、DNA完整性的保持、表观遗传调控和性别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文章简单综述了piRNA在哺乳动物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性别决定的研究对人类认识自身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对人类医学研究和畜牧业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因此,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发生的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科学家们倾注了很大的兴趣。通过长期楔而不舍的探索,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和性别发生的研究已有了初步成果。对性别决定物质基础的认识早在五十年代初,Jost就从组织学角度研究了性别决定现象,认为在胚胎发育的某一特定时期,睾丸中激素的分泌使生殖系统由向雌性方向发育转为向雄性方向发育,睾丸的发育对动物的雄性性别分化具有决定性影响。几年以后,科学家们又发现,Y染色体的存在与否也…  相似文献   

15.
哺乳动物的正常个体发生和世代传递依赖于雌雄两种性别的有性生殖,而雌雄两种性别的性别决定和生殖器官的正常发生是保证高等哺乳动物繁衍和遗传与进化的生物学基础。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能否正常发生首先依赖于其体内染色体尤其是雌雄性染色体的完整性。在雌雄两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中,必须保证在生殖特异性调控基因和生殖激素的精密协同作用下,其中包括一系列复杂的时序性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事件,最终决定生殖器官发育形成哺乳动物雄性的睾丸或雌性卵巢。如果在雄性生殖器官发育过程出现任何异常,都会造成如雄性生殖器官畸形,甚至性逆转等疾病。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临床医学、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科学课题,它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哺乳动物有性生殖的遗传进化和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尤其是不育症的防治,更有利于定向选择特定性别的经济动物,从根本上提高畜牧业效益。论文主要简述影响哺乳动物雄性性别决定的相关因素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是一类结构、功能相关的多肽,能够调节动物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影响动物的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及稳态。此外,TGF-β超家族对胚胎原始生殖细胞形成和迁移及定植、胚胎性别分化和睾丸发育、生殖细胞增殖和静止及分化、动物出生后睾丸正常功能维持、生精干细胞自我维持更新、精子生成等过程发挥着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TGF-β超家族在动物睾丸发育和精子生成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及调节机制,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FOXL2基因对鸡胚性腺分化的影响。本试验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空白对照组(鸡胚数量分别为260、100、20枚),试验组通过胚盘下腔注射的方法分别将pLV-FOXL2慢病毒重组质粒、pLV空质粒注入胚胎期第2天的鸡胚,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并与试验组一起孵化至出雏,利用CHD1基因遗传性别鉴定的方法对出雏的雏鸡进行性别检测,分析其性腺解剖学、组织学结构变化,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性腺FOXL2和CYP19A1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1组遗传性别为公的23只,遗传性别为母的18只,表型性别为公的21只,表型性别为母的18只,其中有2只表型性别不典型,左侧性腺发生变化,朝卵巢结构转变;试验2组遗传性别为公的9只,遗传性别为母的12只,表型性别与遗传性别一致。阳性PCR检测结果显示,试验1组获得阳性个体10个,阳性率为24.4%(10/41);试验2组获得阳性个体8个,阳性率为38.1%(8/21)。性腺解剖学结果显示,阳性pLV-FOXL2雄性鸡胚左侧性腺体积明显大于右侧性腺,表现膨松状态;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雄性鸡胚性腺具有典型的卵巢皮质层和髓质层结构;阳性pLV-FOXL2雌性鸡胚性腺的发育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L2和CYP19A1蛋白在试验1组左右侧睾丸中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母鸡卵巢中的表达量相似,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FOXL2基因可能促进鸡雄性性腺的性反转,在鸡性腺分化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胎期大鼠性腺生长与分化的情况。选取12.5~15.5 dpc SD大鼠胚胎为研究对象,运用PCR技术进行大鼠胚胎性别鉴定,采用H-E技术对大鼠性腺分化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2.5 d的鼠胚肾管已经开始形成,生殖嵴已经建立,此时仍无明显的性别分化形态;13.5 d的鼠胚开始出现性别分化的迹象,雄性的原始性索开始形成,雌性性腺分化比雄性稍晚,此期仍不易辨别出典型的卵巢特征结构;14.5 d的鼠胚性腺形态初步成型,此期性别明显分化,雄性的原始性索开始分化为实心原始生精小管,雌性胚胎中性腺分为两层,初步形成卵巢特征;15.5 d的鼠胚,雄性胚胎性腺中已经具有明显的曲精小管的雏形,雌性胚胎卵巢特征也开始明显。大鼠胚胎性腺从13.5 d胚龄时开始分化,15.5 d胚龄性腺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性腺决定着动物的性别分化,可以促进性器官及其附属结构的发育以及副性征的出现,同时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我国家畜去势术历史悠久,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猪的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去势方法因动物的品种、年龄、性别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去势猪被摘除了性腺,其睾丸、子宫和卵巢的发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性器官的重量及血清中睾酮和孕酮浓度也有所降低。去势猪由于失去了性激素对其生理和代谢活动的调节作用,因此变得性情安静,其生产性能也随之得到了改变。生产实践证明,去势猪不发生发情、爬跨等性行为,性情温顺,食欲变好,对所摄取的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生长速度加快,而且饲料的利用率和屠宰率有所提高;公猪可以通过去势消除性激素产生的难闻气味,提高猪肉品质;非种用母猪去势,可人为去劣保优,有助于提高猪的繁殖性能,提高品种质量。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大国,去势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探讨去势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挖掘其中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推动生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的卵巢在出生时含有20~40万个卵母细胞,但在动物生命过程中有99%的原始卵泡闭锁,只有1%发育成熟而排卵。为了获得大量卵子或胚胎,应用促性腺激素对雌性哺乳动物进行处理,促使其卵巢中有较多的卵泡发育并排卵,这种方法叫做超数排卵。超数排卵处理是在母畜发情周期的黄体期结束或人为终断黄体期时,利用外源促性腺激素对动物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分泌活动以及卵巢本身产生刺激作用,增进卵巢的生理活性,激发多量卵泡在一个发情期中成熟并排卵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