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饲料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瘤胃中有很多细菌能分泌蛋白酶,具有降解蛋白质的能力。最熟知的有嗜淀粉拟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这3种细菌。瘤胃真菌也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瘤胃厌氧性真菌菌株都可产生金属蛋白酶,N.frontalis可产生相当于细菌产生的高活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2.
随着细菌耐药情况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找抗生素的代替物,噬菌体内溶酶(endolysin)和穿孔素(holin)受到了关注。其中内溶酶展现了良好的抑菌潜力,与抗生素和噬菌体制剂相比有着一定的优点。而内溶酶的作用特点决定了其在抑制革兰阴性菌时需要穿孔素的协同,因此有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把内溶酶和穿孔素进行重组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在噬菌体-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已有研究表明噬菌体基因参与调控细菌间的通讯系统,内溶酶和穿孔素正是其中重要的调控因素。本文通过对噬菌体与噬菌体制剂的研究进展、内溶酶和穿孔素抗革兰阴性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未来有关噬菌体裂解酶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几乎所有创伤都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但污染是否造成感染,必须有两种不同因素的复合,即伤口内有细菌存在和利于感染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细菌 1.细菌的毒力和种类:细菌的种类不同其毒力也不同。如溶血性链球菌、魏氏梭菌能产生强烈的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蛋白酶等),而破伤风梭菌则可产生强烈的外毒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外源纤维酶对奶牛瘤胃纤维降解细菌的影响,试验选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年龄、体重相近的3头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前后期自身对照试验方法,进行2期动物试验,第1期基础日粮中不加外源纤维酶(对照组),第2期(试验组)基础日粮中,将外源纤维酶组合按日粮的0.1%进行添加饲喂。结果显示,外源纤维酶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中的白色瘤胃球菌、黄化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反刍兽真细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0.05~P<0.01)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水平凹凸棒石黏土(凹土)对饲料溶失率及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中Pb沉积的影响,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取了初始体质量为(7.78±0.80)g的克氏原螯虾1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虾。分别饲喂含凹土0(对照组)、10、30、50 g/kg等氮、等能日粮35 d。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凹土极显著影响饲料溶失率(P0.01),对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体长增长率、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含凹土30 g/kg饲料6 d,凹土能显著降低铅污染水质中克氏原螯虾肌肉中铅的沉积(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凹土能改善饲料水中稳定性,降低Pb在克氏原螯虾肌肉中的沉积,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其最佳添加量为30 g/kg。  相似文献   

6.
(接2007年第1期P43)如Ⅰ型颗粒中的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中,一般将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受细菌产物、抗原抗物复合物、难溶的晶状物或脂溶性物质的作用时,细胞的颗粒内容  相似文献   

7.
桑青枯病是一种土传性细菌病害,其病原为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内切葡聚糖酶(EGL)是青枯劳尔氏菌在胞内合成后分泌、吸附于细胞壁周围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研究以其为靶标的桑青枯病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可以为病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从青枯劳尔氏菌G12-50菌株中克隆了egl基因,将青枯劳尔氏菌与土壤常见的4种细菌以及植物常见的4种病原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进行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其同源性较低。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EGL转化大肠杆菌BL21融合表达EGL蛋白,制备的抗EGL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其效价达1∶20 000,Western blot分析亦呈现单一的特异性条带。用制备的抗体对培养的青枯劳尔氏菌G12-50菌液和感染桑青枯病的桑茎汁液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出现明显的特异性条带,而对照大肠杆菌则没有出现条带。研究结果表明,青枯劳尔氏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可以作为桑青枯病早期检测诊断的病原靶标,直接应用于对桑园土壤和桑树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美国、日本和英国等许多国家在传染病治疗上正在出现一个新动向——借助于溶酶分解微生物细胞壁来消灭病原微生物。溶酶作用于决定微生物细胞壁硬度和强度的刚性成分。在细菌内,溶酶的底物即刚性成分的作用是由肽聚糖来实现的。它是一种复杂的杂多聚体,其线性部分是多糖,由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残基交替排列组成,而其侧链是肽亚单位。邻近  相似文献   

9.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临床分离鸡致病菌,并分别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33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氏菌30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在这些菌株中,首次从鸡中检测出法氏柠檬酸杆菌,所分离的33株致病菌中产ESBLs8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与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八九月,在中江县黄鹿、富兴、会棚等张镇暴发流行疑似牛猝死症,采集到8份死的牛病料,经采用细菌病、病毒病、中毒病等常检测方法进行系统的实验室诊断,在6份病料中均分离出 氏梭菌、溶血梭菌和溶组织梭菌。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某鸡场送检发病鸡6只,根据流行病学、剖解病变疑似马立克氏病,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24 h后观察无细菌生长,琼脂扩散试验为阳性,马立克氏病毒核酸的PCR检测能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该病为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酶菌混合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以52周龄海兰褐蛋鸡为研究对象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酶菌混合制剂添加量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三组,依次添加750 g/t、500 g/t、250 g/t的酶菌混合制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检测各组蛋鸡粪便酸溶蛋白、产蛋数、蛋重、哈氏单位、蛋壳强度、破软蛋率及耗料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试验组蛋鸡自饲喂第3天开始粪便酸溶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自饲喂第5天起粪便酸溶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产蛋率、蛋重、料蛋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试验组哈氏单位、蛋壳强度、破软蛋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酶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蛋鸡粪便酸溶蛋白含量,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并能改善蛋品质。  相似文献   

13.
对重组溶葡萄球菌酶阴道泡腾片进行质量研究。考察泡腾片外观性状、鉴别、酸碱度、融变时限、微生物限度、发泡量、重量差异以及含量测定(主要针对含量测定进行方法学验证),确定泡腾片质量标准;同时考察泡腾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阴道泡腾片外观性状、鉴别、酸碱度、融变时限、微生物限度、发泡量、重量差异结果符合要求,含量测定为标示量的80%~150%。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干燥、阴凉、密封条件下,重组溶葡萄球菌酶阴道泡腾片至少能保质24个月。由此确定泡腾片质量符合拟定的企业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反刍动物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单宁可有效抑制瘤胃蛋白降解酶,增加过瘤胃蛋白含量,调节反刍动物氮代谢,同时影响溶纤维丁酸弧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等肠道菌群丰度,提高动物对饲粮碳、氮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然而,饲粮中单宁的不同来源及添加剂量对反刍动物氮代谢、溶纤维丁酸弧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影响不同.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家蚕蛾溶茧酶分泌器官及蛾吐出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蛾溶茧酶可能来源于下颚、嗉囊和中肠,嗉囊是否具有分泌溶茧酶的能力至今缺乏直接的证据。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家蚕蛾下颚、嗉囊和中肠的组织结构,发现嗉囊不具备分泌器官的形态特征,是由薄的膜围成的囊状结构,没有观察到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物;而下颚和中肠具有分泌细胞,存在大量的分泌物质。对蛾吐出液进行酶活性检测,发现蛾吐出液除具有酯酶活力外,还具有纤溶酶活力。分别对下颚、嗉囊和中肠的组织蛋白作酯酶活力和纤溶酶活力测定,发现嗉囊组织蛋白不具有这两种酶活力,而下颚和中肠的组织蛋白具有较强的酯酶和纤溶酶活力。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家蚕蛾溶茧酶的来源不是嗉囊,溶茧酶可能来源于下颚和中肠。  相似文献   

16.
瘤胃微生物决定营养物质的最佳利用率,而普氏菌属是瘤胃生物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细菌属之一。普雷沃氏菌参与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与体内消化道其他细菌之间能够发生协同作用,促进某些营养物质的生物降解。文章将国内外普雷沃氏菌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归纳其分类及生长条件,重点介绍普雷沃氏菌在反刍动物瘤胃内消化代谢的作用。普雷沃氏菌可通过间接利用酶的方式为机体消化纤维素提供辅助;在细菌降解蛋白质的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可降解植物性多糖;同时会受到饲粮结构、饲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章旨在探索普雷沃氏菌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营养代谢的作用及机制,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从患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奶牛的奶或子宫黏液中分离菌株后经鉴定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表皮葡萄球菌20株、大肠埃希氏菌20株、链球菌38株(其中停乳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30株)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5株。在体外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按照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抑杀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具有良好抑杀效果,对链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一定的抑杀效果,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差;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都有一定量的耐药菌株产生,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菌株同样具有良好抑杀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检测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方法(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根据肺炎克雷伯氏菌的pho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片段大小为277 bp,并对反应条件进一步优化,最终建立了适宜于快速准确检测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出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最低检出细菌量为8.3×10~1 CFU/mL,灵敏度比传统PCR高100倍。本研究建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RP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从而为生产中的兔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集中饲养家畜和加工畜产品带来大量废弃物质,包括家畜排泄物、死畜、毛发、羽毛和加工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质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能转化成可利用的资源。现代生物技术,面临着研究经济而有效的处理方法的巨大挑战,已开发出有效的高温细菌消化系统,将粪便转化成甲烷、提供能源,固体残渣作为饲料补充,液体营养物供水产养殖。这种消化系统也能破坏病原菌,保护环境和健康。在这一系统的完善过程中,发现和鉴别出能使羽毛降解的嗜热地衣型芽孢杆菌PWD—1株,将这种细菌纯化成能分泌蛋白酶的细菌,使羽毛发酵转化成羽毛溶成剂(供饲料用可消化蛋白)。经试验,这种细菌具有分解各种蛋白质(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羽毛角蛋白)的潜在蛋白酶。作为饲料添加剂,这种蛋白酶加入家禽饲料,能显著提高羽毛粉的消化率。除用于饲料技术外,这种细菌和酶还可用于其他工业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鲤鱼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了解肺炎克雷伯氏菌在鲤鱼鱼体中的发病机制并筛选防治药物,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准确实验数据。对发病鲤鱼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单菌落特性,进行细菌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对注射菌液后发病的鱼进行细菌再分离,得到革兰氏阴性菌,并且与七叶苷及其它17种指标反应呈阳性,与戊二酰-甘氨酸-精氨酸-AMC及其它11种指标反应呈阴性,注射该菌液48 h后鱼体出现与疑似病例相同病症。分离得到的细菌,按《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鉴定,确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亚胺培南等6种药物高度敏感。本试验首次从鲤鱼体内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并得到6种高度敏感的药物,同时阐明了肺炎克雷伯氏菌在鲤鱼中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