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肉鸡颗粒饲料为研究对象,研究硬颗粒饲料制作对配合饲料中维生素存留量影响研究。试验分粉料和硬颗粒饲料2种料型,研究调质、制粒、冷却等对维生素活性的影响。颗粒饲料制作过程中,肉小鸡配合饲料调制、制粒、冷却显著降低了(P<0.05)VA、VD、VE和VK的含量,VB_2的含量在冷却后显著降低(P<0.05);肉大鸡配合饲料中调制、制粒、冷却后VA、VD、VE含量显著降低(P<0.05),制粒、冷却后VB2含量降低(P<0.05)。肉小鸡和肉大鸡配合饲料颗粒制作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在调制后最严重。肉鸡配合饲料在颗粒制作过程中冷却后的水分含量略低于混合后。混合后和冷却后水分含量和料温明显低于调制和制粒过程,而容重的变化则是调制后最低、混合后和制粒后基本相当、冷却后最高。调制和制粒后的肉鸡配合饲料干物质和有机物含量低于混合和冷却后,而粗蛋白、钙和磷含量各制作过程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控制饲料水分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包括4个试验,研究在不同动物日粮生产过程中添加水分对饲料成品水分、饲料水活度及防霉效果的技术。结果表明,在饲料混合阶段液体喷雾设备添加组成成分为有机酸、表面活性剂、水结合剂组合而成的水溶液,能够提高成品饲料水分,并且能有效控制饲料的水活度,从而有效抑制饲料发霉,大大提高饲料的储存期。这种技术为国内大多数饲料企业成品水分难以控制或水分稍高饲料就容易发霉的问题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水分和颗粒粒度的高粱制粒或膨化对不同原料粒度、肉鸡代谢能、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和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以720只雄性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处理以2×2×2因子设计,即2种加工方式(制粒和膨化),2个调质水分(1.6%和0.8%),2个颗粒粉碎粒度(650和850μm)。结果显示:在添加1.6%水分的膨化日粮中,制粒制粒和颗粒耐久指数较高。850μm的粒径增加了饲料颗粒耐久指数。各处理组对肉鸡日增重和屠体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10~13 d饲喂颗粒饲料和添加1.6%水分的饲料的肉鸡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均较高(P<0.05),与添加膨化性饲料相比,高粱制粒饲料回肠赖氨酸和甘氨酸消化系数显著提高(P<0.05)。在评价饲料加湿效果时,饲料添加1.6%水分后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和精氨酸回肠表观消化系数显著升高(P<0.05)。1.6%水分的膨化饲料较0.8%水分显著提高了21 d肉鸡采食量(P<0.05),在42 d时,0.8%水分的颗粒饲料显著提高了采食量(P<0.05)。结论:以650μm的粉碎粒度和1.6%的水分制备颗粒饲料在肉鸡生长后期可以提高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表观代谢能,而膨化工艺提高了42 d肉鸡饲料颗粒制粒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水分优化及液体防霉系统对肉鸡颗粒饲料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在不同地区的3家饲料企业进行水分优化及液体防霉系统(Moisture Optimization Program,MOP)在颗粒饲料生产中的试验,将试验数据进行科学系统地分析,结果显示MOP系统对解决肉鸡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水分损失、能耗较高、设备损耗等问题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并没有带来额外的饲料储存风险。试验及生产实践表明,美国建明公司的MOP系统理论完善、设备精密度高、产品性能稳定、使用效果好,可以给饲料生产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制粒作业水分控制指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制粒作业水分控制的目的11优化蒸汽湿热处理条件,以提高颗粒饲料质量,降低加工成本,并减少环模/滚轮损耗。在蒸汽湿热处理前混合物料水分较低时,给粉料添加少量水分有利于蒸汽处理中的热传导而提高处理后物料的温度,从而降低电力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并改进颗粒饲料质量。12现场监控进厂原料水分、搅拌机粉料水分和最终产品水分,可以给用户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并可在科学基础上确定饲料厂的重量损耗。2水分控制基本模型图1为所推荐的水分控制方案的基本模型。以下所述是这个方案的指南,可用于大多数制粒饲料(高尿素饲料除外)。21…  相似文献   

6.
试验设置70℃、80℃和90℃三个不同的制粒温度的处理组,采用饲养和代谢试验研究经不同制粒温度处理的日粮对艾维茵肉鸡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旨在阐明不同制粒温度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并找到一个适宜的制粒温度。结果表明:三个处理组日粮对肉鸡营养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80℃时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最好。高制粒温度有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的趋势。肉鸡颗粒饲料适宜的制粒温度为70℃-80℃。  相似文献   

7.
熊易强 《饲料广角》2006,(15):21-23
前言 关于颗粒饲料的优越性已经充分阐述过了,颗粒饲料使动物(包括肉鸡、猪、牛、蛋鸡等)的生产效能总体提高5%~10%。颗粒饲料加工成本在美国是4~15美元/t范围不等,因饲料种类、加工设备及生产管理而异,在中国可能略低一些。鱼类饲料,特别是虾饲料,颗粒饲料加工成本更高,但它带来的效益也更高,不论对水产养殖本身和环境保护制粒都成了“必要”手段。在美国为了更好地控制污染、节省劳力,从20世纪80-90年代的10年间,制粒加工的鱼类饲料几乎全被挤压加工的鱼饲料代替。然而在中国,仍然以制粒加工的鱼类饲料为主,鱼类饲料从制粒加工转为挤压加工可能要花长得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1 影响颗粒饲料水分含量的因素颗粒饲料在生产过程中,成品料水分受到粉碎、调质、水及蒸汽等液体添加物、制粒和冷却等因素的影响,是比较复杂、不断变化、不易控制的检测指标.1.1 粉碎过程的影响因素 粉碎工艺是饲料产品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水分在粉碎过程中会有损失.通过对不同孔径的粉碎机筛片,粉碎前后物料水分含量进行对比检测分析发现,随着物料粉碎粒度的减小,水分损耗明显增加.同样对不同梯度水分含量的物料,粉碎前后物料水分含量对比检测分析发现,随着物料水分含量的增加,粉碎后粉料的水分损耗增加,水分的最大损耗接近1%,粉碎效率显著降低,能耗明显增加.分类号:S816.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474(2013)05-0026-02  相似文献   

9.
1 夏季饲料水分调控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蒸汽管道热损失小,蒸汽饱和度高且吸附水含量低;原料本身温度高等因素均不利于颗粒饲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保水及吸纳水分。所以,在炎热干燥的季节,颗粒饲料成品的水分一般都在9%~11%左右,低于国家(企业)标准。颗粒饲料成品水分低,使饲料生产的投入产出率偏低,给饲料厂家造成了一定的效益损失。颗粒饲料成品水分低还会导致淀粉糊化度降低,饲料的适口性下降、粉末增加,从而降低动物的采食量、增加饲料的浪费,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报酬。因此,一些厂家在夏季采取一些措施给颗粒饲料增加水分。  相似文献   

10.
崔海燕 《中国饲料》2021,1(22):27-30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包被有机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小肠绒毛形态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768只平均体重一致的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192只,每32只作为1个重复。各组肉鸡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及基础日粮+1.5、3和4.5 g/kg包被有机酸,试验持续42 d。结果:3和4.5 g/kg包被有机酸组肉鸡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 g/kg包被有机酸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和4.5 g/kg包被有机酸组料重比均显著降低9.2%(P<0.05)。1.5 g/kg包被有机酸组空肠绒毛高度最低(P<0.05),而对照组和4.5 g/kg包被有机酸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3 g/kg包被有机酸组(P<0.05)。3 g/kg包被有机酸组空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较1.5和4 g/kg包被有机酸组分别显著提高7.89%和8.13%(P<0.05)。对照组胸肌系水力和蛋白硫醇浓度显著低于包被有机酸组(P<0.05),而对照组和1.5 g/kg包被有机酸组胸肌肉色b值显著高于3和4.5 g/kg包被有机酸组(P<0.05)。对照组胸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BARS)较3和4.5 g/kg包被有机酸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8.42%和22.73%(P<0.05)。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日粮添加3~4.5 g/kg包被有机酸可提高肉鸡体重、绒毛高度,改善1~42 d的饲料效率,并降低肌肉脂质氧化。 [关键词]有机酸|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量防霉剂对高水分饲料水分活度和保存时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不同水分的饲料和3个梯度的丙酸丙酸铵复合防霉剂处理,分别储存在高温高湿(温度37.5℃、湿度75%)和常温(温度20~25℃、湿度50%~70%)两种不同条件下,探究饲料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水分活度、霉菌总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当水分活度达到0.770左右时,饲料霉菌总数快速增长;在高温高湿储存条件下,各试验组饲料可以保存40 d左右,保存时长无差异;在常温条件下,防霉剂添加量越高的饲料保存时间更长。研究表明,水分为12.8%~13.3%的饲料,添加0.8 kg/t防霉剂可延长饲料气味改变时间;添加1.2 kg/t防霉剂、水分约为12.5%的饲料可保存90 d以上,饲料霉菌总数未发生增长。  相似文献   

12.
试验将含有制粒专用植酸酶制剂的日粮样本在4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制粒.制粒后的饲料应用植酸酶国标法进行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制粒专用植酸酶在调制温度70℃左右、蒸汽压力不高的情况下酶活基本未丧失,性能比较理想:当制粒温度达到80℃以上时,酶活明显降低,但总体保持在500U/kg以上.制粒用植酸酶仍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经过动物饲养试验表明.肉鸡和育肥猪饲养对照组和处理组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差异都不显著(p〉0.01),这说明在添加制粒专用植酸酶后.对磷酸氢钙的量进行调整并不会影响肉鸡和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且同样能达到普通植酸酶在粉状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粗脂肪水平和不同调质温度对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在粗脂肪水平分别为3.37%、4.0%和4.65%时,调质温度为60℃、70℃和80℃时进行制粒为9种饲料,测定制粒后不同风干时间颗粒饲料的硬度、颗粒耐久性指数(PDI)等加工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对于未经风干的颗粒饲料,当调质温度为60℃,当粗脂肪含量由3.37%提高到4.65%时,颗粒饲料硬度降低了30.6%(P0.05);而当粗脂肪含量为3.37%,调质温度从60℃升高到80℃,颗粒饲料硬度升高了138.5%(P0.05);与粉料相比,调质温度为60℃、70℃和80℃时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分别显著增加了67.9%、88.1%和130.5%(P0.05);随着颗粒饲料风干时间的延长,饲料水分降低,颗粒硬度却随之增加(P0.05);PDI与颗粒硬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2=0.954,P0.05)。综上可知,颗粒饲料的粗脂肪含量、调质温度和水分含量均会影响颗粒饲料的硬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提高调质温度,降低饲料中粗脂肪或水分含量,进而提高颗粒饲料的硬度。  相似文献   

14.
吕志鹏  高建 《中国饲料》2023,(18):41-44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植物精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抗氧化指标及免疫调节的影响。试验以240羽肉鸡为样本,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饲喂基础饲料、基础饲料+100 mg/kg植物精油、基础饲料+300 mg/kg植物精油、基础饲料+500 mg/kg植物精油,饲喂42 d。结果发现,相比对照组,饲料中添加500 mg/kg的植物精油能提高全净膛率和屠宰率,降低腹脂率,从而改善肉鸡屠宰性能,调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歧化酶(GX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免疫球蛋白G(IgG)等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调节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总之,按照500 mg/kg的剂量将植物精油添加到饲料中有助于促进肉鸡的机体健康,有效提高白羽肉鸡的经济价值,促进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健康42日龄AA肉公鸡64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分成4个处理。试验1组为粉状饲料组,4个处理分别添加0、250、350和450mg/kg新型耐高温复合酶制剂;试验2组为颗粒饲料组,4个处理分别添加0、250、350和450mg/kg新型耐高温复合酶制剂后进行高温制粒,用Sibbald创立的排空强饲法,探讨了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新型复合酶制剂的耐受制粒高温的功效和适宜的添加水平。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中随着肉鸡日粮中复合酶制剂添加水平的增加,干物质(DM)、粗蛋白(CP)和总能(GE)的代谢率都逐渐增加。肉鸡粉状日粮中添加新型复合酶制剂250、350和450mg/kg,可以提高真实代谢能0.29~0.77MJ/kg,粗蛋白和总能的真实代谢率分别提高1.81%~3.72%和2.10%~5.61%(P0.05)。颗粒日粮中添加新型复合酶制剂250、350和450mg/kg,可以提高真实代谢能(TME)0.24~0.66MJ/kg。DM、CP和GE的真实代谢率分别提高1.42%~2.40%、3.89%~5.06%和1.69%~4.63%(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相比,新型复合酶制剂在肉鸡颗粒饲料中提高干物质和粗蛋白利用率的效果优于粉状饲料,在粉状饲料中提高总能利用率的效果优于颗粒饲料。这表明,本研究的新型耐高温复合酶制剂能耐受颗粒饲料制作的高温,并可提高肉鸡对玉米-豆粕型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目的是研究调质温度、时间和水分对杀灭肉鸡饲料中沙门氏菌数量级的影响,建立调质工艺杀灭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数量级与温度、时间和水分等工艺参数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优化出杀灭饲料中4个数量级沙门氏菌的调质工艺参数。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因子3水平Box-Behnken模型的响应面设计。温度水平为60、80、100℃;时间水平为20、160、300s;水分水平为5%、10%、15%。温度越高,时间越久,水分越大,调质工艺杀灭饲料中的沙门氏菌的数量级越大。最大效应值为6.51,最小效应值为0.38,获得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还得到10组可以杀灭4个数量级沙门氏菌的调质工艺参数。这说明响应面设计可以应用于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调质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调质温度为100℃,时间20s时,水分最少为13.78%;调质时间20s,水分15%时,温度最少应为95.2℃,这在实际肉鸡颗粒饲料加工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颗粒饲料非接触性实时在线水分检测控制的研究是关系到饲料成本、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通过高精度的水分检测和控制来影响颗粒料的水分,现代饲料工业主要依靠PLC调节变频器动作达到控制水失重的瞬时流量,从而实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和最佳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8.
颗粒饲料具有营养全面、利用率高、避免动物挑食、缩短采食时间、改善适口性、减少粉尘、防止饲料分级、便于运输等显著优点(王卫国,2003),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饲料成分在制粒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中在水分和温度作用下.淀粉颗粒吸水膨胀.直至破裂,成为黏性很大的糊状物,该现象被称为淀粉糊化(甘景镐,1993)。饲料内淀粉经糊化后不仅有助于颗粒内部的相互粘结,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在同一饲养条件下,饲料中添加50mg/kg(I)、20mg/kg(Ⅱ)和10mg/kg(Ⅲ)3个剂量的磷酸泰乐菌素组,同时设20mg/kg杆菌肽锌组(IV)和空白对照组(V),对450只AA肉鸡进行对比饲养试验。在整个试验期间,与空白对照组(V)比较,试验Ⅰ、Ⅱ、Ⅲ和IV组肉鸡的增重分别提高了7.75%、6.84%、4.12%和3.01%;饲料/增重分别降低了9.1%、7.3%、4.1%和3.3%;肉鸡死亡率分别下降了4.8%、4.8%、1.1%和2.2%;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47.4%、43.0%、22.8%和16.7%。而且试验I组和Ⅱ组肉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均明显(P<O.05)高于试验IV组。试验各组肉鸡的屠宰指标无明显差异(P>O.05)。试验结果表明,肉鸡饲料中添加磷酸泰乐菌素或杆菌肽锌均能降低肉鸡死亡率,提高肉鸡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且20mg/kg和50mg/kg磷酸泰乐菌素组的饲养效果优于20mg/kg杆菌肽锌和10mg/kg磷酸泰乐菌素组。  相似文献   

20.
实用传真     
植酸酶的剂型及其各自的特点受植酸酶生产技术的限制和适应饲料企业的加工工艺的要求,目前市售共有三种剂型,分别为粉状、颗粒状和液态植酸酶。由于植酸酶的温度耐受极限远不能满足大多数生产颗粒饲料的要求,所以液态植酸酶是借助后喷涂技术在颗粒饲料中使用。价格低廉,添加到饲料产品后的稳定性比较差,需要相应的喷涂设备。安装费用和日常维护费用要求较高。目前只有少数公司提供液体植酸酶。颗粒状植酸酶经过保护,适宜于生产各种饲料产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也可以在低温制粒时生产颗粒饲料(小于等于82~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