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永春  沙广利  尹涛  刘学才  王正欣 《果农之友》2007,(4):11-11,33,I0002
青岛市农科院自1981年开始,选择早熟和极早熟桃品种为亲本,采用桃胚培养技术挽救杂种胚,启动了以早熟为主要目标的桃杂交育种项目,先后选育并推广了春艳、春丰等深受市场欢迎的特早熟桃新品种.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了新的人工杂交组合选育,通过20多年的人工杂交、胚培养、实生单株的观察筛选、品比试验及生产示范试验等,又选育出了既适合露地栽培又适合设施栽培、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早熟桃新品种春元.  相似文献   

2.
早熟和特早熟桃胚珠培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庄恩及  姚强 《园艺学报》1991,18(4):303-308
本文以自然授粉的‘春蕾’、‘沪017’、‘布目早生’、‘1-4-8’、‘7-6-9’的胚珠为试材,研究了早熟和特早熟桃胚珠培养胚成苗的有关影响因素。本试验5个品种(品系)的结果表明,桃品种或品系的果实生育期愈短,胚珠培养胚的成苗率愈高,特早熟桃‘春蕾’花后48天的胚珠培养在改良S H培养基附加BA1.0mg/1 IAA1.0mg/1上30天,将长大的幼胚转移至TM培养基上,胚的成苗率达75%。此外,作者对胚珠培养技术在桃育种中的应用范围及其培养程序开展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以快速繁殖为主要目的的果树离体培养中。由于桃栽培品种存在增殖和生根等问题,而研究较少。Hammerschlag(1980、1982)曾对桃外植体污染和新梢增殖作了研究,但无诱导生根的报道。 Sk-trvin(1979,1980)也曾对‘红港’,“哈贝蕾”桃的新梢增殖进行了研究;随后,他在1981年选出一种适合于‘Harbrite'桃离体生根的MS—H培养基,其附加物比一般培养基多出10余种。开始生根率仅11.8%(17/144),以后约为50%.我们从1982年起,开始了桃栽培品种离体培养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影响桃茎尖增殖和离体生根的主要因子。 材料和方法 从本校果园5年生的桃栽培…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夷陵区桃产业历史与现状入手,较全面地分析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农业主导产业不发达地区建设基地、培养技术人员、构建产业网络、加大支撑力度等促进夷陵区桃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具体措施,对其他小水果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早熟桃胚珠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胚珠培养技术使早熟桃新端阳(Amsden june)盛花后48天的极小原胚增大并萌发,研究了影响胚珠培养成苗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改良SH培养基附加4%蔗糖最适于胚珠培养,成苗率为60%,胚珠培养基固体状态优于液体状态。移栽入土存活率为70%。这为用极幼小原胚培养极早熟桃品种提供了简而易行的方法,可用于改进早熟桃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核果类果树胚培养研究进展和育种成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国内外核果类果树胚培养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培养基对桃、杏、李和梅胚培成苗的影响,对在核果类果树胚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类型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分析了低温处理和胚龄对胚培成苗的影响,即核果类果树胚培养需要一定量低温处理,胚龄越长胚培成苗率越高(胚败育除外)。最后阐述了应用胚培养技术在桃和杏品种选育中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桃叶杜鹃种子特性与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桃叶杜鹃种子为试材,对其进行千粒重、含水量、吸水率及种皮抑制物质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温度+浸种处理和不同的贮藏方式对桃叶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桃叶杜鹃种子细小,千粒重仅为0.319 g.种子含水量较低,仅有10.24%.种皮透水性良好,种皮没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恒温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以赤霉素处理、在25℃萌发对桃叶杜鹃种子较好.桃叶杜鹃种子经贮藏后发芽势提高较大,且与室温贮藏相比,低温密封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8.
春艳桃是青岛市农科院在1981年用早香玉和仓方早生杂交,通过胚培养育成的一个特早熟桃新品种.原代号81-1-10,1986年选出,199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桃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桃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桃遗传转化研究取得的成绩。文中侧重介绍了广泛应用于桃树研究的茎尖培养法、胚培养法两种主要的组织培养技术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详细说明了品种、外植体类型及其发育阶段、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因子和培养环境等对桃组织培养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影响桃树遗传转化的关键问题,并对进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柑桔抗盐突变体的原生质体培养与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锦橙、桃叶橙抗盐胚性愈伤组织酶解后可得到大量的原生质体,FDA检查活性分别是92.5%和89.2%。抗盐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首先逐渐再生细胞壁,覆盖整个细胞膜表面,然后恢复分裂。锦橙、桃叶橙抗盐原生质体经2个月培养,单个原生质体已分裂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团,锦橙的细胞团平均达550×391μm,其中很多已分化形成球形胚状体,部分即将形成原生质体植株,桃叶橙原生质体的细胞团达389.2×280.0μm。  相似文献   

11.
以桃和葡萄为主要树种,综述了胚培养的发展、培养基的改进、胚龄的选择以及材料形态的确定,肯定了胚培养在果树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桃及其近缘种花芽分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珂  李靖  王力荣  黎明  方庆 《果树学报》2006,23(6):809-813
以甘肃桃(甘肃桃1号)(Prunuskansuensis)、新疆桃(喀什2号)(P.ferganensis)、普通桃(青丝)(P.persica)为试材,研究了他们的花芽分化特性。结果表明,甘肃桃、新疆桃和普通桃花芽分化顺序一致,都是按花芽分化始期、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这个顺序分化的,但花芽分化各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各不相同。甘肃桃、新疆桃和普通桃花芽分化始期不同。甘肃桃花芽分化始期较早,在6月上、中旬已经开始分化,而新疆桃、普通桃则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才开始分化。甘肃桃与新疆桃、普通桃雌配子体发育存在差异,甘肃桃形成胚珠原基后越冬,而新疆桃、普通桃则以子房阶段越冬,春季才形成胚珠原基。  相似文献   

13.
栽培桃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按照果肉颜色的不同,桃主要分为白肉桃、黄肉桃、红肉桃三种。本文概述了白肉桃、黄肉桃和红肉桃的色素组成,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相关色素含量的变化;并对桃果肉颜色性状的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以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春华 《果农之友》2014,(1):30-30,38
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品种甚多.有水蜜桃、肥桃、红花桃、白花桃、金桃、蟠桃等。桃的味道鲜美.但桃树的病害较多,主要病害有桃褐腐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桃缩叶病等。要想种桃致富.先要学会常见病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甘肃酒泉油桃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酒泉地区油桃种质资源极其丰富,介绍了李光水桃、李光脆桃、黄李光桃、紫胭肉桃、紫胭水桃、疙瘩桃、青皮桃、李光蟠桃的植物学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物候期、抗逆性等,并对酒泉地区油桃种质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用2 a时间,以不同来源桃种质果肉为试材,研究其与果实糖酸含量关系。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山梨糖醇、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在黄肉桃和白肉桃之间无显著差异,黄肉桃苹果酸、柠檬酸和总酸含量显著高于白肉桃,黄肉桃奎宁酸和莽草酸含量显著低于白肉桃,2003年黄肉桃果糖含量显著高于白肉桃,2004年果糖在黄肉桃和白肉桃之间无显著差异。欧美种质与亚洲种质果实中糖酸含量的差异与黄肉桃和白肉桃果实中糖酸含量的差异2 a中均一致。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平谷区桃果实病害调查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8年,在北京市平谷区进行了桃果实病害调查和防治试验以及防治技术示范推广。本文报道了平谷桃区桃果实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提出了桃细菌性黑斑病、桃疮痂病、桃炭疽病、桃褐腐病、桃根霉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桃粉蚜,又名桃粉大尾蚜、桃大尾蚜、桃粉绿蚜等,主要危害桃(图1)、碧桃、杏、李、梨、樱桃、梅等核果类果树。在湖南,桃树的生长过程中几乎必有桃粉蚜发生,也就是说,凡有桃树的地方,几乎必有桃粉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桃属于季节性水果,一般在夏季上市,为了克服桃上市集中造成的浪费现象,桃加工产业出现并成为食品加工工业的重要组成。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在桃加工中的应用也获得极大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在桃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在桃护色、去皮、桃制品杀菌、脱水桃制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对桃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桃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一、合理整形修剪 肥城桃树势强,树姿直立。其修剪主要采用“缓、疏、缩”的方法,达到均衡树势,改善树冠通透性,提高叶片功能,实现早果、丰产和优质的目的。 1.缓 肥城桃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枝培养,应以缓为主。主枝基角以60~70°为宜,通过撑、拉、坠和背后枝换头,将主枝培养成弯曲延伸生长状。对有发展空间的背上枝,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