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第二茬盛花期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0.005g/kg乳酸菌、0.005g/kg纤维素酶以及0.005g/kg乳酸菌+0.005g/kg纤维素酶,以无添加为对照,青贮60d后取样分析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并对苜蓿青贮品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青贮pH值和乙酸含量,显著提高乳酸含量(P0.05)。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pH值(4.10)和乙酸含量(1.11%FW)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乳酸含量(2.84%FW)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弗氏评分最高(88分,优级)。纤维素酶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2.11%DM)、乳酸菌+纤维素酶处理中性洗涤纤维(51.30%DM)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1.02%DM)显著低于乳酸菌处理和对照(P0.05)。综上表明,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改善苜蓿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乳酸菌+纤维素酶组合改善效果最佳;使用纤维素酶可提高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乳酸菌添加剂对不同生育期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孕蕾前期和开花期采集整株菊芋地上茎秆,带回实验室待水分降至65%左右时,切碎装袋青贮。试验设两个处理组,即对照组(不添加乳酸菌组,CK,0 cfu·g–1)和乳酸菌添加组(LAB,5×106 cfu·g–1),青贮60 d后开封,对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和实验室营养成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1)在菊芋开花期,添加乳酸菌组青贮饲料的pH、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降低,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但在孕蕾前期添加乳酸菌其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乙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显著升高(P 0.05)。2)菊芋开花期较孕蕾前期茎叶青贮后pH、乙酸、粗灰分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P 0.05),而乳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P 0.05)。以上结果说明,菊芋开花期刈割添加乳酸菌做青贮能够获得较高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杏渣和米糠不同混合比例对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杏渣单独青贮、90%杏渣+10%米糠、80%杏渣+20%米糠和70%杏渣+30%米糠4个处理组,青贮60 d后对其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杏渣单独青贮感官品质较差,混合青贮均能不同程度提高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添加米糠后处理组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pH值、氨态氮/总氮和丁酸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混合青贮料中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随着米糠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从青贮发酵品质的角度,建议以80%杏渣+20%米糠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方式对其青贮后甘蔗尾叶饲用品质的影响。不同青贮方法包括直接青贮甘蔗尾叶(对照组);分别添加0.6%、1.2%尿素青贮;添加0.1、0.2、0.4g/kg纤维素酶青贮;添加0.3、0.6g/kg甲酸青贮;添加0.5、1.0g/kg丙酸青贮。对青贮后甘蔗尾叶进行感官评定、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和养分瘤胃降解率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尿素、纤维素酶、甲酸、丙酸青贮甘蔗尾叶,与对照组直接青贮相比,青贮品质均有提高,瘤胃DM、NDF降解率有所提高。添加纤维素酶组的CP降解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添加1.0g/kg丙酸青贮甘蔗尾叶后DM、NDF、OM的降解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或1.0g/kg丙酸青贮,可以显著提高甘蔗尾叶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南疆地区残次红枣的利用率、改善紫花苜蓿青贮品质,试验采用真空袋方法调制青贮,将不同添加量(0、0.5%、2.5%、5.0%、7.5%、10.0%)残次枣粉添加至高水分紫花苜蓿中进行青贮发酵,对青贮品质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发酵和营养特征指标,采用瘤胃体外产气法评价青贮的消化率,进行产气模型参数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价值评价。结果表明:枣粉添加量为5.0%以上时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枣粉添加量为7.5%时发酵体系中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枣粉添加量为10.0%时,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及产酸能力变差,但发酵体系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枣粉添加量为7.5%时理论最大产气量显著提高(P0.05),综合价值排序最佳。说明残次枣粉可有效改善高水分苜蓿青贮品质,并且青贮品质随着枣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枣粉适宜添加量为7.5%。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乳酸菌制剂和丙酸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全混合日粮(TMR)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乳酸菌制剂和丙酸添加组3个处理。全混合日粮青贮45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并分别在有氧暴露第6、9和12天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每个处理组每个时间点开5个青贮窖即5个重复。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全混合日粮干物质含量适宜、乳酸菌数量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充足,因此对照组发酵品质良好,添加乳酸菌制剂进一步改善了发酵品质,虽然丙酸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乳酸发酵,但发酵品质仍属良好。在有氧暴露阶段,对照组和乳酸菌添加组乳酸含量持续下降,pH﹑氨态氮/总氮和酵母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丙酸添加组乳酸含量前9d逐渐升高,之后显著下降(P0.05),pH基本趋于稳定,12d后降至3.75,酵母菌数目显著(P0.05)低于其他组。综合全株玉米TMR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添加乳酸菌制剂改善了全株玉米TMR的发酵品质但没有提高其有氧稳定性,添加丙酸尽管一定程度抑制了乳酸发酵,但明显提高了发酵全混合日粮的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乳酸菌和绿汁发酵液对水稻秸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在水稻秸青贮中分别添加乳酸菌制剂(2 L/t)和青玉米汁发酵液(2 L/t),以不使用添加剂处理作为对照,60 d后对水稻秸青贮进行感官评定和实验室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青贮饲料中添加青玉米汁发酵液可显著提高饲料的CP及乳酸含量,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总氮值、NDF及ADF的含量(P<0.05);各处理组间乙酸与丁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比较,添加乳酸菌制剂和青玉米汁发酵液的水稻秸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均优于对照组,而且添加青玉米汁发酵液的水稻秸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更好。  相似文献   

8.
选用半人工草地黄花苜蓿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0.02g/kg乳酸菌剂、0.15g/kg纤维素酶,以无添加为对照组,青贮60d后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发酵品质、营养品质。结果显示:添加乳酸菌剂和纤维素酶添加剂青贮苜蓿的pH值(4.18、4.30)、NDF含量(43.89%、40.78%)、ADF含量(28.65%、25.46%)、AN/TN(3.80%、4.70%)均显著降低;其中添加乳酸菌剂青贮苜蓿乳酸含量为2.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7%(P0.05);而添加纤维素酶的青贮苜蓿乳酸含量为1.11%,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其中添加乳酸菌的青贮苜蓿未检测出丁酸,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57%(P0.05);而添加纤维素酶的青贮苜蓿丁酸含量为0.21%,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黄花苜蓿不宜单独青贮,添加乳酸菌显著改善黄花苜蓿青贮品质,添加纤维素酶对黄花苜蓿青贮品质稍有改善,但有些指标不达标,不适宜添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和乳酸菌添加剂对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袋装青贮的方法,以大力士和牛魔王两个甜高粱品种的拔节期和抽穗期植株全株为原料,分别分为两个组,对照组(CK)不添加乳酸菌,试验组(LAB)添加5×10~6 cfu/g乳酸菌。青贮60 d后开封,对青贮进行感官评定和营养品质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大力士和牛魔王两种甜高粱抽穗期全株青贮后的粗蛋白质含量较拔节期分别降低了31.59%和58.87%(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升高了274.84%、580.99%(P0.05)。抽穗期植株青贮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拔节期的显著升高(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相对饲喂价值和体外消化率相应降低(P0.05)。同时,与拔节期青贮相比,抽穗期甜高粱青贮pH显著降低(P0.05),乳酸、总酸含量显著升高10%左右(P0.05)。(2)乳酸菌添加剂对两个甜高粱品种的各时期植株青贮的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乳酸菌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P0.05);添加乳酸菌处理后,大力士甜高粱品种的拔节期和抽穗期以及牛魔王品种的拔节期植株,其乳酸含量均较不添加处理升高了10%以上(P0.05),其总酸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在实际生产中大力士和牛魔王这两种高粱青贮时,选用抽穗期植株并添加乳酸菌会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添加单一及混合中药渣于全株玉米(Zea mays)青贮中,通过对青贮料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分析,探讨中药渣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调制中的应用。全株青贮玉米铡短至1.5~2cm,均匀混入药渣制作青贮,玻璃缸青贮300d开盖,取样进行感官评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药渣组感官品质为一般质量青贮料,添加水平5%时青贮料粗蛋白(CP)、粗脂肪(EE)、磷含量(P)显著高于未添加对照组(CK)及添加水平7%、10%(P0.05),氨态氮/总氮(NH3-N/TN)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水平为5%时乳酸(LA)、丙酸(PA)含量显著高于添加水平7%、10%(P0.05);单一药渣组中,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及牛蒡(Arctium lappa)药渣组感官品质均在2级及以上,党参药渣组添加水平为5%时,干物质(DM)、CP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添加)及同水平其他处理组(P0.05),LA、PA含量显著高于添加水平7%、10%(P0.05);牛蒡药渣组各添加水平下,DM、CP及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LA随添加量显著增大(P0.05);川芎药渣组各添加水平下,CP、P含量及E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AA)显著高于同水平其它处理组(P0.05)。综上,混合药渣、党参药渣组添加水平5%时,对青贮品质改善效果较好,牛蒡药渣及川芎药渣有益于青贮品质的改善,但牛蒡药渣对青贮的改善效果优于川芎药渣。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粮食和牧草前作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长江流域农区冬季种植牧草和粮食作物对后作水稻Oryza sativa生产的影响,对种植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黑麦Secale cereal和小麦Triticum eastivum的水田土壤理化性状以及水稻的生长发育、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改善,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和速效养分.种植小麦的土壤pH值降低,全氮含量增加,但速效养分增加较少或减少.相应地,多花黑麦草茬和黑麦茬水稻生长得到了明显的促进,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产量显著高于小麦茬水稻,但对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大.可见,冬季种植牧草在生产大量青饲料的同时,还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为提高农田生产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促进了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包括土壤、粮食作物、牧草、家畜等多因子的生态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脱脂米糠为原料,研究果胶酶、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在超声辅助下对米糠蛋白和植酸同时提取的影响,探讨了该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采用先超声后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复合作用的方法可使提取的植酸量高于传统酸法,提取的蛋白质优于碱法。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10,蛋白提取量为1.804 3 g,植酸提取量为1.430 5 g。  相似文献   

13.
刘静霖 《中国饲料》2021,1(6):115-118
文章旨在评估用平菇和水稻秸秆混合培养的饲料原料替代常规牧草资源苜蓿草对乳山羊泌乳性能、养分消化、瘤胃发酵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择产后5?d,平均体重为(24.21±0.23)kg的泌乳山羊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饲喂60%浓缩料+40%苜蓿草,T1和T2组用40%和80%平菇发酵水稻秸秆替代苜蓿草,试验为期4周。结果:对照组乳山羊牧草采食量较T2组显著提高了10.74%(P<0.05),T1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7.49%和7.23%(P<0.05),而对照组有机物、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较T2组显著提高了14.71%和13.44%(P<0.05)。对照组血清球蛋白、肌酸酐、葡萄糖和胆固醇浓度最高(P<0.05),而T1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最高(P<0.05)。处理组瘤胃pH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2.94%和3.10%(P<0.05)。对照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氨氮、总氮和非蛋白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T2组乳中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3.62%(P<0.05),对照组与T1组乳山羊的饲料效率(能量校正乳/采食量)较T2组显著提高了32.29%和36.46%(P<0.05)。结论:乳山羊日粮中用40%平菇发酵水稻秸秆可以提高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改善瘤胃微生物蛋蛋白的合成。 [关键词]平菇|水稻秸秆|乳山羊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种植产生大量的作物残渣,其中只有20%用于工业和生活用途。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水稻秸秆常常被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原料。但由于其蛋白质含量低,木质素和二氧化硅含量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受到限制。青贮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营养价值,促进其合理利用。影响青贮饲料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微生物菌群和原料的收获条件。饲料添加剂可以控制发酵过程,提高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稳定性。本文综述了青贮饲料加工的一些实际问题,以及利用添加剂提高水稻秸秆发酵质量。  相似文献   

15.
稻/草-鹅农牧结合模式的综合效益及种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1997-1999年在江苏省常熟市构建稻/牧草-鹅复合系统,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草-鹅农牧结合模式与传统的稻/麦生产模式相比,不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且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有效控制冬季田间杂草,进而大幅度降低田间除草剂,杀虫剂施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总结了该模式的种养式技术,并提出了该模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绿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鲁  史冬燕  高小叶  安渊 《草业科学》2012,29(7):1142-1147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绿肥植物,利用南方冬闲田种植紫花苜蓿绿肥,研究紫花苜蓿绿肥(茎叶粉碎还田)和氮肥处理对水稻(Oryza sativa)生长、土壤有机质、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绿肥和紫花苜蓿绿肥+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比不施氮肥处理增加了48.2%和72.1%,同时绿肥+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施氮肥处理增加了8.6%。苜蓿绿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改善了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苜蓿绿肥+氮肥处理对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并且有效促进了土壤磷和钾的活性,增加了水稻对土壤磷和钾的吸收,从而促进水稻增产。研究反映出紫花苜蓿作为绿肥能够有效改善稻田土壤营养,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促进水稻增产,是我国南方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改良农田土壤的又一重要绿肥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大米蛋白胃蛋白酶酶解物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以羟自由基清除率为评定指标,用胃蛋白酶酶解大米蛋白,旨在确定其酶解物体外抗氧化作用最佳的酶解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酶解温度为37℃时,影响大米蛋白胃蛋白酶酶解物抗氧化效果的因素大小排序为:pH酶浓度底物浓度酶解时间;最佳酶解条件为:pH1.4、酶浓度5%、底物浓度8%、酶解120min,此条件下酶解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72.78%,多肽浓度为5.49mg/mL,水解度为15.62%。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育期脆性突变水稻细胞壁组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以伽马射线辐射选育的脆性突变(brittleness mutation,BM)水稻和亲本中花11(Zhonghua 11)为材料,分析分蘖期、抽穗期(约50%抽穗)、成熟期细胞壁纤维组成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BM水稻都具有茎叶易折的特点。2)对照亲本各部位的纤维素含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半纤维素含量前期变化不显著,后期显著下降;BM水稻各部位的纤维素含量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半纤维素含量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变化不显著。3)与对照亲本相比,BM水稻细胞壁纤维组分变化较大:分蘖期,BM水稻茎、叶、鞘纤维素含量分别极显著下降34.69%, 25.89%和28.85%(P<0.01),而半纤维素含量则分别极显著上升15.77%, 31.31%和19.32%(P<0.01);抽穗期, BM水稻茎、叶、鞘纤维素含量分别极显著下降32.31%,32.25%和34.69%(P<0.01),而半纤维素含量则分别极显著上升25.39%,32.78%和20.91%(P<0.01);成熟期,两者纤维素差异不显著,但BM水稻茎、叶、鞘半纤维素含量依然极显著高于对照亲本。鉴于以上特征,BM水稻具有作为饲料稻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9.
米糠作为稻谷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是一种营养丰富且产量大的可再生饲料资源,尤其对猪的营养价值较高。文章综述了米糠的营养价值及其对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饲料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饲料稻由于最适水田环境,在需要水田转种、低质水田种植食用稻品质不佳或荒废湿地再利用等地区,作为转种或再植作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可以保住水田面积,还能生产较为优质的饲料,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研究就国内外饲料稻的品种开发、栽培管理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