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对NaCl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拔地拉)与斑茅的杂种F1(崖城96-66)、崖城96-66与商业栽培种(CP84-1198)的回交一代(崖城01-3和崖城01-6)为供试材料,从活性氧代谢角度探讨甘蔗与斑茅及其杂交后代对NaCl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时,斑茅的POD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高于甘蔗(拔地拉与CP84-1198),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甘蔗(拔地拉与CP84-1198)低得多,叶绿素含量则介于拔地拉与CP84-1198之间;拔地拉与斑茅的杂种F1(崖城96-66)的SOD,CAT,POD活性均高于斑茅和拔地拉,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DA含量介于斑茅与拔地拉之间;崖城96-66与商业栽培种(CP84-1198)的回交一代(崖城01-3和崖城01-6)的SOD、CAT活性及MDA、叶绿素含量与其亲本相差无几,但POD活性则显著低于崖城96-66,而与CP84-1198保持在相同的水平。200mmol/L NaCl胁迫下斑茅的SOD活性上升,拔地拉、CP84-1198、崖城96-66、崖城01-3、崖城01-6的SOD活性下降,其中拔地拉与崖城96-66的SOD活性降幅最小,同时,NaCl胁迫下斑茅的CAT活性下降,在所有参试材料中降幅最小,POD活性上升,在所有参试材料中增幅最小,表明斑茅具有很强的抗盐性,维持活性氧代谢动态平衡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甘蔗和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斑茅、Badila及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探讨斑茅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结果表明,海南斑茅92-105和92-77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60,30对染色体全部为中部着丝点,臂比均在1.70以下,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之比小于2,属原始的1A型染色体。参试的甘蔗无性系的核型均属2B型。来自组合Badila(2n=80)海南斑茅92-105(2n=60)的杂种崖城96-66染色体数目为2n=70,染色体以n n的方式进行遗传;来自组合Badila×海南斑茅92-77(2n=60)的杂种崖城96-40染色体数目也为2n=70,杂种以n n的方式进行遗传;这些结果表明甘蔗斑茅杂交后代染色体以n n的方式进行遗传。  相似文献   

3.
甘蔗亲本的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亲本创新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及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3年建场起就开展甘蔗亲本创新和利用的研究,50多年来,在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斑茅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近年来使用的293份常用亲本中,220份为自育品种(品系),约占75%,其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及其下属场选育的材料约占自育亲本材料的56%。海南甘蔗育种场通过“高贵化”育种途径,利用大茎野生种和当地割手密选育出导入新的野生种血缘的崖城73—226、崖城58—43、崖城58—47和崖城82—108等创新材抖。至今,我国自育品种中至少有17个品种含有当地割手密的血缘,1个品种为大茎野生种的后代。在斑茅利用方面,海南甘蔗育种场于2001年获得了一批斑茅蔗BC,真杂种,并于2003年育成一批BC2后代。  相似文献   

4.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相似文献   

5.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相似文献   

6.
用AFLP片段构建甘蔗祖亲种特异DNA探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AFLP标记技术获得了甘蔗祖亲种的AFLP特异片段487条,对部分AFLP特异片段进行斑点杂交与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有5个可作为甘蔗属特异探针(a44,a59,b60,e42,d19),2个可作为斑茅特异探针(f08,f16)。利用这些特异探针对参试的30份甘蔗种质进行了血缘测验,能较好地检测出这些种质的基因组构成。其中:崖城73/512、崖城57/25和崖城62/703份种质的血缘与系谱记录不符,均只含甘蔗属血缘而不含斑茅血缘;崖城96/46既含甘蔗属血缘,又含斑茅血缘,因而是甘蔗属与斑茅种杂交的真杂种。  相似文献   

7.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陆甘蔗远缘杂交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探讨了我为大陆甘蔗远缘杂交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已获得远缘杂种的组合有:热带种×割手密,热带种×大茎野生种,竹蔗×栽培种,热带种×斑茅,甘蔗×河八王,甘蔗×滇蔗茅,甘蔗×五节芒,高粱×甘蔗,甘蔗×白茅和甘蔗×竹。培育了一些含我国野生种质资源的亲本材料如崖城58-43,崖城62-40,崖城71-374,崖城73-226,崖城73-512等,利用这些亲本材料育成了一些优良品种如粤糖64-395,珠江7  相似文献   

9.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和性状综合表现位次和,对我所2007年配置的7个甘蔗有性杂交组合的杂种F1群体的5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与性状综合表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ROC1×赣14(X2)、ROC1×lcp85—384+Hocp92-648(X4)组合群体综合性状良好,高产高糖,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可重点配置使用。Hoep94-846×崖96-4+崖96-24(X5)、CP85-1491X崖98-2+崖98—11(X6)2个组合田间锤度较高,产量表现一般,可从中选出部分高糖品系,适当配置。CP57-614×粤83—257(X7)、CP80—1827×ROC1(X3)、ROC10×CP57-614(X1)等3个组合综合性状较差,应少配置使用或不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的遗传特点和组合的选配效果,采用澳大利亚家系试验法,借助R软件对25个家系F1群体的株高、茎径、有效茎、蔗茎产量、锤度等5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遗传方差及经济育种值(EBV)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径和锤度受父母本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所制约,蔗茎产量和有效茎受母本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所制约。10个母本经济育种值变幅为-1 724.93~908.78元,有5个母本经济育种值为正值;9个父本经济育种值变幅为-167.33~243.86元,有4个父本经济育种值为正值;25个家系经济育种值变幅为-1 749.43~1 474.77元,有14个家系经济育种值为正值。10个母本中,崖城11-31、崖城07-71和崖城06-140可作为生产性母本;9个父本中,崖城05-164和崖城07-20可作为生产性父本。25个家系中,桂糖02-761×崖城05-164、德蔗93-88×崖城06-61、崖城11-31×ROC22、崖城07-71×Ho CP02-623和崖城12-8×K86-110等5个家系可作为生产性家系,该批组合易选育出高经济效益的新品种,建议加大力度使用。  相似文献   

11.
闽糖96-1409系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从闽选703(Co1001)×崖城73—226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6-1409平均蔗茎产量113.492吨/公顷,比新台糖10号增产8.27%,比新台糖16号增产29.6%.11—1月份平均蔗糖分(绝对值)16.16%,比对照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分别高1.40、0.70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17.112吨,比对照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分别增糖19.1%.32.7%,是一个早熟、丰产高糖,适应性广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的光合特性,本研究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的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抗逆性评价及含斑茅血缘甘蔗品种的选育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含斑茅血缘甘蔗亲本具有较强的实际光能捕获效率,能将所捕获的光能更多地利用于光化学反应,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效率、较低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较低的最小饱和光强和强光耐受能力,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原初光能捕获效率,较多的ATP和NADPH形成,为碳同化提供充分的能量和还原能力,但其光合机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光能过剩时用于热耗散的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江西省甘蔗研究所50年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成就,指出杂交后代各性状选择的不同时间,认为利用远缘杂交的F2、F3作亲本可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和抗逆性,Cp、Roc和崖城系列种质是高糖育种的重要亲本源,建议今后应加强基础育种,开展生物技术育种,搞好区域合作,扩大育种规模.  相似文献   

14.
以甘蔗近缘属植物斑茅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研究MS、SH、B5三种基本培养基和不同激素(2,4-D、NAA、6-BA)配比对斑茅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的影响,并筛选出斑茅细胞高频再生体系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斑茅幼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2,4-D 3.0 mg/L+6-BA 0.4 mg/L为最适,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以MS+2,4-D 3.0 mg/L为最适。在此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质地疏松,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目的是建立斑茅组织培养的高频再生体系,为斑茅材料的细胞悬浮培养、染色体加倍和细胞融合等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时间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育种站以大茎野生种57NG208为核心创新种质,先后与含割手密、斑茅、热带种等野生种质血缘的甘蔗亲本进行远缘杂交,创制了一批云瑞系列甘蔗亲本。本文通过对45份参试材料的亲本血缘、产量和糖分数据的整理,采用聚类分析对大茎野生种57NG208在瑞丽站甘蔗育种中的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茎野生种57NG208是瑞丽甘蔗育种站甘蔗杂交育种中的高频应用亲本,也是为数不多既可作为父本也可做母本使用的杂交亲本之一,其作为母本杂交应用较多,后代性状表现非常突出。采用大茎野生种57NG208与瑞丽割手密、斑茅、热带种杂交,选育了大批优良杂种后代,虽然迄今尚未育成生产品种,但近年来含大茎野生种57NG208血缘BC_1、BC_2杂种的育成却标志着其杂交利用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本研究参试的45份大茎野生种57NG208远缘杂交材料,有8份材料的11月份糖分超过双对照,3份材料介于双对照之间;有21份材料的蔗茎产量超过双对照,6份材料介于双对照之间;有2份材料糖分和蔗茎产量均超过双对照。  相似文献   

16.
以33个家系的甘蔗实生苗为材料,对影响甘蔗产业经济效益最重要的蔗产量、甘蔗蔗糖分、甘蔗纤维分进行经济遗传值分析,并采用对机械化生产影响较大的其他重要性状对经济遗传值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粤糖00-319、HoCP07-613、粤糖93-159、HoCP01-564、粤糖92-1287为适宜选育机械化生产的母本;ROC22、德蔗93-88、德蔗03-83、HoCP00-1142为适宜选育机械化生产的父本;粤糖93-159×德蔗03-83、ROC22×桂糖92-66、粤糖00-319×ROC22、崖城06-61×ROC22和粤糖92-1287×HoCP00-1142可作为选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的重点家系。  相似文献   

17.
以干旱处理后的甘蔗近缘属植物斑茅为材料,采用SMART^TM方法,合成并富集ds cDNAs,然后通过电泳时分段切胶以分离不同大小片段并分别与载体连接和转化,构建了斑茅的抗旱全长cDNA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斑茅中的抗旱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甘蔗的3个杂交品种(ROC22、Co281、KQ01-1390)和3个原种(28NG16、57NG155、96NG16)为供试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成熟期蔗株的形态、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蔗茎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对6个品种甘蔗耐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3 ℃夜间低温处理3 d后,甘蔗植株均出现叶片干枯、卷曲,生长点损伤或坏死变黑,蔗茎侧芽发黑、变软等症状,纵剖蔗茎可明显看到茎内组织呈水煮状,蔗叶相对电导率上升,蔗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上升,蔗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个甘蔗品种耐寒能力依次为:KQ01-1390>Co281>ROC22> 28NG16>57NG155>96NG16,可见供试材料中的甘蔗原种对低温胁迫反应敏感,耐寒性比杂交品种弱。  相似文献   

19.
甘蔗复合体种质资源野生种的组织培养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割手密、斑茅、蔗茅、五节芒、河八王等甘蔗种质资源野生种的幼叶组织培养条件,首次建立了五节芒和河八王的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不同的野生种在愈伤组织诱导率、继代培养再分化能力及再生苗分化率方面均表现出不同,说明甘蔗近缘野生种间在生理和遗传上存在着对培养条件反应的差异,不同的资源材料要选择各自适合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甘蔗与蔗茅杂交的后代材料抗旱、耐寒,在甘蔗抗逆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将其有效应用于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特对甘蔗与蔗茅杂交各世代的染色体传递方式进行研究。采用去壁低渗法对F1、F2杂种及其亲本材料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后代材料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恒定,F1材料的染色体变幅为10~11条,F2材料的变幅为6~14条;双亲染色体在F1代材料中的传递方式为"2n+n",而在F2中既以"n+n"又以"2n+n"的方式进行传递。本研究结果可为诸类材料在甘蔗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